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松毛虫卵期几种寄生蜂的共寄生现象及其对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乐湘  童新旺 《昆虫学报》1994,37(2):145-152
松毛虫赤跟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白跗平腹Pseudanastatusalbitarsis Ashmead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olitarium(Harig), 松毛虫黑卵蜂 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和大蛾卵跳小蜂Ooenvyrtus Kuwanae(Howard)是松毛虫卵期几种主要寄生蜂。通过对上述几种寄生蜂寄生习性的研究表明: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不但能寄生新鲜害虫卵,还可以寄生对方已寄生并巳发育1-3天的寄生卵,但羽化串均不高;松毛虫宽缘金小蜂不寄生新鲜害虫卵,专门寄生赤眼蜂寄生后巳发育1-7,天的寄生卵,其中又以赤眼蜂发育3-5天的卵寄生串和羽化率为最高。除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可以混合使用外,其它蜂种混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如果先让平腹小蜂寄生尔后再让赤眼蜂寄生或先让赤眼蜂寄生,尔后再让跳小蜂或黑卵蜂寄生,能够提高卵块寄生串和充分发挥各自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 Matsumura,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Ashmead,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olitarium(Hartig),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和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kuwanae(Howard)是松毛虫卵期几种主要寄生蜂。通过对上述几种寄生蜂寄生习性的研究表明: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不但能寄生新鲜害虫卵,还可以寄生对方已寄生并已发育1—3天的寄生卵,但羽化率均不高;松毛虫宽缘金小峰不寄生新鲜害虫卵,专门寄生赤眼蜂寄生后已发育1—7天的寄生卵,其中又以赤眼蜂发育3—5天的卵寄生率和羽化率为最高。除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可以混合使用外,其它蜂种混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如果先让平腹小蜂寄生尔后再让赤眼蜂寄生或先让赤眼蜂寄生,尔后再让跳小蜂或黑卵蜂寄生,能够提高卵块寄生率和充分发挥各自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卵跳小蜂对豆缘蝽 (R .clavatusThunberg)和豆璧蝽 (P .hybneriGmelin)卵的选择性和密度反应。在自由选择试验中 ,两种豆蝽卵中羽化的卵跳小蜂在不同的卵密度和比例中均选择豆缘蝽 ;而在非选择性试验中 ,从豆璧蝽中羽化的卵跳小蜂同时选择豆缘蝽和豆璧蝽卵 ,寄生率较高 ;然而 ,从豆缘蝽卵羽化的卵跳小蜂对豆璧蝽卵的寄生率非常低。嗅觉试验表明 ,从豆缘蝽卵上释放的气味对卵跳小蜂的搜寻和寄生行为影响很大。卵跳小蜂寄生的卵数量随着豆缘蝽和豆璧蝽卵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然而 ,卵跳小蜂对豆璧蝽的寄生率随着卵的密度增加而降低 ,尤其是从豆缘蝽卵中羽化的寄生蜂。研究还表明 ,卵跳小蜂在大田中对豆缘蝽卵的寄生存在着空间或时间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筛豆龟蝽卵寄生蜂田间发生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友廷  杜相革  董民  邵伟 《昆虫知识》2003,40(5):443-445
调查表明 ,筛豆龟蝽卵雌虫从 5月初开始产卵 ,5月中旬到 6月底为产卵高峰期 ,接着进入产卵衰退期 ,高峰期产卵量占 80 4%。通过有机毛豆田间标记筛豆龟蝽卵块 ,共发现 2种卵寄生蜂 :卵跳小蜂Ooencyrtussp .和沟黑卵蜂Trissolcussp .。结果发现 :卵跳小蜂是优势种 ,在自然控制因素中起主要的作用。寄生蜂和筛豆龟蝽卵发生动态基本一致 ,寄生蜂数量与寄主卵数量正相关。自然状态下 ,寄生蜂对筛豆龟蝽第 1代卵平均寄生率为 61 3 6%。寄生蜂的羽化集中于毛豆灌浆初期 ,高峰期内 1周羽化量占 81 3 3 %。  相似文献   

5.
双斑平腹小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平腹小蜂在四川重庆一带的马尾松毛虫卵内每年可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4月中 旬开始羽化。雌蜂羽化1~2天后开始产卵,24天内的子代雌性比为89.51%,40天后全为雄性。在永川室内人工繁育,一年可繁育10代。本试验用1:3的蜂蜜水饲喂的成蜂寿命长,产卵量高。雌蜂在大柏毛虫卵内产卵量比在马尾松毛虫和柞蚕卵内产卵量高。  相似文献   

6.
在28℃恒温下,松毛虫的胚胎发育期为7—8天;平腹小蜂的个体发育周期为19天左右,其中胚胎期约2天。如果松毛虫在产卵后12小时,胚胎发育到盘形成期以后,被平腹小蜂寄生,则胚盘在半小时内解体离散成匀质;产卵后约36小时,胚带形成后被寄生,经约5—12小时,胚带开始破坏而逐渐解体离散成为小颗粒;松毛虫胚胎发育到胚动以后,甚至将近孵化时,仍可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将离散后的寄主胚胎组织吞食殆尽,发育成蜂,破卵壳出来。在松毛虫胚胎发育早期被寄生,卵粒寄生率高,蜂的成活率也高,反之则低。 同一寄主卵可被一头或多头平腹小蜂复寄生。一粒寄主卵内的寄生蜂卵可达9粒,但最后只羽化一头蜂。  相似文献   

7.
1.据1954年考查,东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它是限制或抑制松毛虫大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2.卵期的寄生天敌有: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平腹小蜂,白角小蜂,名和小蜂及金小蜂等六种,其中以前三种较为重要。 3.第一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12.76%,其中黑卵峰的寄生率达5.83%,第二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40.61%,其中黑卵蜂的寄生率达33.45%。 4.松毛虫各种卵蜂羽化时期及数量的观察,使我们初步了解卵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对于今后饲放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5.幼虫期的寄生天敌有:两色瘦姬蜂,黑胸姬蜂,红头小茧蜂,黄甲腹小茧蜂,毒蛾绒茧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白僵病菌及寄生蝇类较为重要。 6.三次幼虫期寄生天敌的考查可以看出:越冬代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56.62%,第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82.83%,第二代幼龄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40.83%,幼虫期的死亡率(主要是寄生率)相当高。 7.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日本黑点姬蜂,大腿蜂,花胸姬蜂,黑瘤姬蜂,松毛虫瘤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日本黑点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较为重要,但需指出,可能是因为病菌寄生的原因,未羽化蛹的比例很大,如在越冬代占36.68%,第一代占40.11%,这是值得今后深  相似文献   

8.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相似文献   

9.
榆角尺蠖卵跳小蜂生物学及林间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希民  吴正东 《昆虫知识》1993,30(2):99-102
榆角尺蠖卵跳小蜂在浙江省杭州市一年7~8代,以幼虫在寄主卵内越冬。在生长季节,完成一代需14~27天。发育起点温度9.9±0.5℃,有效积温241.9±9.2日度。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4粒马尾松毛虫卵接种1头雌蜂,其寄生率较高(78%)、羽化出的子蜂数较多(24头)、每个寄主卵羽化出的子蜂数较少(1.5头)。林间放蜂寄生率26.0%。  相似文献   

10.
荔枝蝽象卵寄生蜂——平腹小蜂体外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1.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2.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个温度处理下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 84%、 31 83%、 80 39%、 72 75 %、48 0 8%和 2 2 81 %。 30℃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别为 1 3 2 1粒和 84 84%。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 3个羽化高峰期 ,分别为 6月下旬、 8月上~中旬和 9月中~下旬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个羽化高峰期为 8月上~中旬、 9月中~下旬和 1 0月下旬~ 1 1月上旬。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个高峰种群数量最大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第 3、 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雌蜡虫体内 :48 78%和 5 4 6 6 % ,雄蜡虫体内 :5 6 6 6 %和 6 4 71 % ;第 5代的重寄生率达76 0 0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龄幼虫 >5龄幼虫 >蛹。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每株女贞树放 30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次或 2次 ,白蜡产量分别为 1 1 1 3g和 1 37 6g ,为对照的3 0 6倍和 3 78倍。种虫产量分别为 1 49  相似文献   

13.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9,62(12):1427-1434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 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相似文献   

14.
螟卵啮小蜂成虫习性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螟卵啮小蜂(Tetrastichus schoenobii Ferriere)在我地区,上半年自然种群弱小,下半年逐渐增加,至后期则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探讨本地啮小蜂的保护和利用,我们进行了几年的研究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出来,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啮小蜂成虫的习性 1.羽化和交尾 成虫羽化与温度有一定关系。冬前在10℃以上时,成虫即可羽化,以15℃以上为好;冬后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5.
迟国梁  徐涛  王建武 《生态学报》2007,27(4):1524-1529
研究了已经交配与未经交配的平腹小蜂在羽化后不同时间对中间寄主柞蚕卵信息记忆的持效性,比较了经学习训练与未经学习训练的平腹小蜂在不同时间对其自然寄主荔枝蝽卵和中间寄主柞蚕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交配过的平腹小蜂在大量羽化后96h检验柞蚕卵的时间和数量都显著增多,而未经交配的平腹小蜂在此时搜索寄主的时间也显著延长,说明平腹小蜂在此时对柞蚕卵信息的记忆开始明显减弱。经学习训练的和未经学习训练的平腹小蜂在大量羽化后96h对荔枝蝽卵的第一选择数和刺卵数都明显提高,并且前者较后者在各个时段对荔枝蝽卵的第一选择数、检验卵数以及刺卵数都多,说明经学习训练的平腹小蜂对荔枝蝽卵的趋性较高,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受柞蚕卵信息的干扰逐渐减小,对荔枝蝽卵的学习效果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木毒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1971年以来,连续在福建沿海的木麻黄防护林内大面积发生。该虫一年一代,以滞育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孵化。幼虫一般7龄,幼虫期45—64天。在木麻黄枝条或树干上化蛹,化蛹盛期为5月下旬,蛹期5—14天。羽化盛期为6月上旬。卵产在木麻黄枝条或树干上。已知的被害植物有21科39种。嗜食普通木麻黄。主要天敌是核多角体病毒和卵跳小蜂。 可采用人工采卵、喷洒化学农药、施放白僵菌粉炮或喷洒多角体病毒悬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是舞毒蛾卵的重要寄生蜂, 对舞毒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在规模化繁育大蛾卵跳小蜂时控制小蜂的发育进度, 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同时, 为了对替代寄主繁育出的天敌质量进行评价, 对利用其自然寄主舞毒蛾卵和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出的子代成蜂的寿命、 胸宽、 雌雄性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大蛾卵跳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50±1.41℃和260.74±25.09日·度, 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为T=10.50+260.74V。当采用30%的蜂蜜水饲喂成蜂时, 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 雄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01和10.38 d, 采用原寄主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 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0.94和15.95 d, 两者差异显著; 采用柞蚕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显著大于用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 柞蚕卵和舞毒蛾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2.42∶1和2.57∶1。结果表明, 在野外开展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时, 释放利用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白跗平腹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新旺  倪乐湘 《昆虫学报》1989,32(4):451-458
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 albitarsis Ashmead是多种林业害虫的卵期寄生蜂.在湖南(长沙)每年9月底或10月上中旬产下的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期休眠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自然羽化.年发生7—8个世代.在25℃恒温条件下,一世代21—22天,其中卵期2—2.5天,幼虫期6—7天,预蛹期3—4天,蛹期10—11天.有效积温305.6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11.55℃.成蜂在常温下不喂食时存活4—5天,喂以蜜糖水寿命可提高7.26倍,每一雌蜂一生平均产卵量246.4粒,日平均产卵量12.4—19.5粒,大部分卵在20天以前产出.温度在20—25℃,湿度60—80%为白跗平腹小蜂适宜繁殖条件.室内可用柞蚕卵大量繁殖.应用白跗平腹小蜂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实际防治效果达52.30—68.67%,即使高温干燥的夏季用于防治第二代松毛虫,实际防治效果仍达45%左右.是一种有利用前途的天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两种引进天敌迪氏跳小蜂Zarhopalus debarri、火炬松短索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与本地天敌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dactylopii(Howard)的蛹及蛹壳的比较,指出可通过寄生蜂蛹及蛹壳的形状、颜色、羽化孔、表面结构特征等对上述三种寄生蜂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0.
舞毒蛾Lymantr dispar(L.)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是舞毒蛾卵的重要寄生蜂,对舞毒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在规模化繁育大蛾卵跳小蜂时控制小蜂的发育进度,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同时,为了对替代寄主繁育出的天敌质量进行评价,对利用其自然寄主舞毒蛾卵和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出的子代成蜂的寿命、胸宽、雌雄性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蛾卵跳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50±1.41℃和260.74±25.09日·度,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为T=10.50+ 260.74V.当采用30%的蜂蜜水饲喂成蜂时,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01和10.38 d,采用原寄主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0.94和15.95 d,两者差异显著;采用柞蚕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显著大于用舞毒蛾卵繁育出的雌蜂个体;柞蚕卵和舞毒蛾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42∶1和2.57:1.结果表明,在野外开展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时,释放利用柞蚕卵繁育出的大蛾卵跳小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