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利明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755-275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性实验、生产实践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并与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医学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技术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重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引入企业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企业实践三部分组成,并初步建立和实施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助益,有效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郭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8):2610-2618
动物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培养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对"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提出要通过对教学课时的调整、授课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多媒体、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高效课堂,努力找出一条培养具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巫小丹  刘志凤  冯宏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0):2286-2293
以中国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开设的"微生物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食品科学与营养系的Introductory Microbiology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安排、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和知识考察等方面对食品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以此窥豹一斑。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微生物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更新滞后、课堂讨论互动不足、考查方式多元化欠缺等问题,学生学习存在投入时间偏少、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考试后遗忘较快、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要更好地开展食品专业"微生物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结合现代技术开展启发教学、案例教学,有效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施行课程助理制度,完善考核制度,提升教师自身工程化能力,从而助推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之初,学院就积极探索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锻炼了该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新世纪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为实现这个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初步阐述了"产、学、研"之间关系,并将"产、学、研"的成果、经验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从而全面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应用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结合我校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以及建设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四方面,对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依据笔者深入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课堂学习为基础,结合与微生物学专业教师的交流及合作,并针对学科定位、生源及课程特点,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以启发及兴趣教学法为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课外科研活动相互协调。该研究为我国微生物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生态工程是一个设立较晚的新专业,其基本的教学体系和专业课程设计还有待摸索和完善。"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普遍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其授课内容和形式如何适应专业整体的培养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结合所在学校、学院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将融入海洋特色和生态学思想的"环境微生物学"作为载体,结合课上理论教学、学生课堂报告、课下专题培训和实验技能培养等形式,培养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创能力。这可为同专业开设"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也可以为其他院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科创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兽医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建和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5):0748-0751
结合高等农林院校"兽医微生物学"专业教学特点及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完善"兽医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建议和措施。在教师配备、教材编写、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改进,以切实提高"兽医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三高”教学,创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卜宁  陶思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69-172
深化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施“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教学,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入手,创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性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建立微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面多是一些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灌输式被动教学,这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为目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微生物学是与中学生物教育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提出了衔接中学内容、培养师范生技能以及指导择业3个方面新目标。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3个方面对目标的可行性与实现方案进行了分析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以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主线,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以乡镇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实验全过程管理为基础,以岗位能力要求优化教学内容,以综合能力提高为依据改革教学方法,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核为手段,强化了实验技能的提高与运用,是一个符合医学定向生专业特点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一整套适用于七年制及长学制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卢颖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7):1061-1064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较难讲解的课程,针对留学生尤为如此。针对我校留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如何克服语言障碍、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严格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等方面我们做了诸多尝试,现将我们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以期提高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长学制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一整套适用于七年制及长学制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近年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确定实验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注意以人为本, 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础+专业"的内容体系和多样式互动教学方法,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