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朱鹮是鸟类中的"大熊猫",从繁盛走到了灭亡绝种的边缘。在世人见证这一物种灭绝的时刻,在中国却传来喜讯,人们奇迹般地发现了5个活体。不过这个数字对于物种的灭绝好像没有决定性的翻盘价值,因为一个物种可否由灭绝的定义中解脱出来,要看如何保护,是否能够突破繁育大关!李福来先生是担当保育朱鹮的科学家之一,是向物种灭绝挑战的勇士,他对朱鹮的繁育工作也被IUCN鹳、鹮和琵鹭专家组称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野生朱鹮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长青  刘冬平 《生物学通报》2007,42(3):1-4,F0003
朱鹳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省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鹮以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野生种群数量已从7只增长到约600只。综述了25年来我国朱鹮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近年取得的成绩和研究进展,包括栖息地保护、野生种群监测和再引入等;指出了当前我国朱鹮保护面临的问题和亟待开展的工作;为朱鹮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在我国陕西省洋县被发现。经过30余年卓有成效的保护,这个极小种群已发展到1000只左右,并提供种源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重建了10个饲养种群和4个再引入野生种群,全球种群数量已超过2000只。朱鹮保护创造了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的奇迹,成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30余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朱鹮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结合保护目标的需要,当地保护机构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逐步探索了一套基于社区的朱鹮保护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使社区居民参与到朱鹮保护当中,并从保护中受益,从而形成朱鹮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总结了30余年来陕西洋县在政策导向、居民参与、栖息地改善与损失补偿、社区发展扶持和社区宣教等方面的保护方法和经验,探讨了朱鹮保护今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洪峰  王玲  李璇 《动物学杂志》2024,59(2):319-320
<正>朱鹮(Nipponia nippon)隶属于鹈形目鹮科朱鹮属(郑光美2017),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也是全球濒危物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2)。朱鹮曾经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中西部地区,在华中和西北地区为留鸟(史东仇等2001)。甘肃省的临洮、华亭、武山、天水、礼县、徽县、武都和康县等地均有历史分布记录(史东仇等2001,丁长青2004)。1981年朱鹮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被重新被发现之前,在我国最后的标本记录是1964年甘肃省康县的岸门口(刘荫增1981)。  相似文献   

5.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取得的成果使朱鹮分布区的扩大成为可能。2013年6月3日,在陕西汉阴县龙垭镇凤柳村(32°58′N,108°31′E,海拔526 m)发现一对朱鹮(H12♀和B747♂)营巢繁殖,成功出飞3只幼鸟。2014年1月12日,我们又在该地的青泥河畔发现8只朱鹮的越冬觅食群体。其中包括上述繁殖配对及其3只后代、1只来自洋县野生种群的个体(J41)以及2只无法识别身份的个体。同年5月该繁殖配对成功出飞幼鸟4只。自2011年之后,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的个体与洋县野生个体形成配对,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汉阴朱鹮新分布的发现表明,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朱鹮野生种群(源种群)向秦岭东部地区扩散的速度,还将有利于朱鹮再引入种群(卫星种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是我国开展朱鹮保护工作的第40年,其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如今的7000余只;野生朱鹮的活动范围由当初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近1.5万平方公里,呈现低海拔分布和集群化的良性发展态势;人工种群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多地得以建立,分布范围日趋合理,濒危态势得到有效缓解,在国际上树立了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区+巡护员+农户"的朱鹮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3年通过对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朱鹮Nipponia nippon调查,发现在城固、西乡、留坝、南郑、佛坪和洋县,朱鹮筑巢25个,其中城固10个巢,繁殖12只雏鸟,西乡10个巢,繁殖21只雏鸟,留坝1个巢,繁殖3只雏鸟,洋县4个巢,繁殖3只雏鸟。游荡期发现朱鹮66只,分布于城固、西乡、留坝、南郑、汉台和洋县6县区。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区周边地区朱鹮保护点,林业部门提供朱鹮专项保护经费并积极开展朱鹮的保护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陕西宁陕野化放飞朱鹮秋季觅食地选择与食物丰富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8年秋季应用样方法对陕西宁陕县寨沟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觅食地和食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朱鹮秋季的主要觅食地是冬水田,影响朱鹮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觅食地开阔度和土壤松软程度;宁陕野化放飞区朱鹮觅食地中共发现记录动物36种,冬水田翻耕对朱鹮的食物丰富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总体上,在秋季游荡期朱鹮的食物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9.
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鹮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鹮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鹮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鹮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 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前的朱鹮种群对意外死亡和生存环境的波动较为敏感。保护工作的优先项目是对猎杀和天敌的控制以及从各个方面提高朱鹮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10月,我们对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其游荡期夜宿地23个,其中20个有朱鹮夜宿,分布在洋县(16个)、宁陕县(3个)和城固县(1个)。对这些夜宿地进行了的同步调查,共统计到野生朱鹮1 090只,其中97.2%分布在洋县境内。最大的夜宿集群数量为184只,集群数量超过40只的夜宿地共11个,累计停歇的朱鹮占总数的91.7%,表明野生朱鹮在游荡期有趋于集结较大群体夜宿的习性。朱鹮野生种群中当年出生的幼鸟占19.0%,据此估算,截至秋季朱鹮幼鸟的存活率约为67.2%。加强对保护区以外,尤其是野生朱鹮新扩散地区的的保护管理,将促进野生朱鹮种群的扩散,进一步增加这一濒危物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和2015年监测朱鹮保护区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15只雏鸟的生长发育,拟合其生长发育数据的生长曲线和相对生长公式,与1989年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野生朱鹮雏鸟的生长发育不受孵化顺序的影响,雄性体长的生长速度快于雌性。目前朱鹮雏鸟体重、体长、翅长、嘴峰长、跗跖长和中趾长的生长均符合逻辑斯谛生长曲线,雏鸟体重生长率在13日龄左右达到最大。与1989年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目前野生朱鹮幼鸟总体生长发育有所放缓。这可能与近年野生朱鹮种群的增长和扩散导致的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繁殖期食物资源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7月,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个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3对朱鹮在同一棵树上集群营巢(communal breeding),并繁殖成功。这是自1981年野生朱鹮种群重新发现以来,首次记录到朱鹮集群营巢的现象。3对朱鹮营巢的地点位于洋县华阳镇中学附近,经纬度为107°54′204E,33°59′670N,海拔1113m。营巢树种为油松,树高25m,胸径82cm,据当地村民说已有近百年树龄。3巢的详细信息见表1。表1朱鹮集群繁殖信息巢编号亲鸟环号雄鸟♂雌鸟♀巢高(m)产卵数(枚)出壳数(只)出飞数(只)1红色09红色10162222红色06无环14222…  相似文献   

13.
2013—2014年,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对野化训练的60只朱鹮进行放飞。采用卫星定位、无线电遥测和持续跟踪法对释放后的朱鹮进行监测。共监测到释放的朱鹮个体23只,活动面积约320 hm~2,最远扩散距离为(16.5±3.2)km,并形成了较为集中的6个不同数量活动及夜宿群体。发现3~5岁朱鹮野外存活比例较高,占放飞数量42.3%,雌鸟存活情况高于雄鸟。2014年、2015年分别有1对和6对朱鹮在野外繁殖,共产卵21枚,受精卵17枚,受精率为80.9%,出雏17只,成活出飞幼鸟15只,出飞率达88.2%。表明经过野化训练的朱鹮在大别山地区可以生存且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罗山县境内(31°56~32°09 N,114°18~114°30 E),淮河源头,大别山北麓,面积4.68万hm2,是以保护山区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自2007年引入17只朱鹮种群以来,繁殖出朱鹮幼鸟196只。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2015年11月先后向野化释放朱鹮个体78只。截至2015年,野外已发现有7对配对朱鹮繁殖,成功出飞朱鹮幼鸟24只。  相似文献   

15.
朱鹮(Nipponia nippon)觅食地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年10月,城固县林业局发现有一小群朱鹮(2—5只),经常飞往城固县板凳乡梨子坪地区寻食。为保护、人工饲养珍禽朱鹮,提供资料,我们于1982年4月和1983年5月至6月,做了两次调查,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区,于2018年7月从洋县引进20只朱鹮在北戴河建立了朱鹮野化种群。2020年繁殖期,北戴河共有22只朱鹮,其中成年朱鹮17只,雌雄性比为1.1;实际繁殖密度为37.8只/hm2;人工巢的密度为40.0巢/hm2,人工巢筐内径为50 cm。2020年繁殖期,北戴河朱鹮共配对8对,其中6对繁殖成功,营巢成功率为75%;共产卵33枚,平均窝卵数为(4.1±1.8)枚;出壳18只,孵化率54.5%;出飞13只,出飞率72.2%,繁殖成功率为39.4%,繁殖生产力为2.2±1.2。与洋县饲养种群相比,北戴河种群首枚卵的产卵时间晚17 d,与两地温差相吻合。北戴河朱鹮的窝卵数显著高于洋县种群,这可能是由种内巢寄生所致。监控录像表明,北戴河1巢朱鹮的窝卵数高达6枚,超过野生种群平均窝卵数(2或3枚)的2倍,推测发生了种内巢寄生行为。此外,还观察到8号巢朱鹮同时发生了婚外配和种内巢寄生行为,婚外配雌鸟将卵产在该雄鸟的巢中,使得窝卵数高达7枚。此后在该巢中发现3只朱鹮轮流孵卵,以及2只雌性朱鹮并排孵于同一巢中的异常情况。北戴河朱鹮的种内巢寄生行为可能是因网笼内人工巢址密度较高但隐蔽性较低所致,而婚外配行为可能与种群密度和繁殖密度过高有关。本文有关朱鹮异常繁殖行为的研究结果可为野化网笼内人工巢筐的设置和野化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并提示我们进一步关注朱鹮在环境压力下的表型可塑性和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进一步扩大其种群分布范围,2018年7月将20只朱鹮从陕西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引入到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野化饲养。为了解朱鹮对该地模拟自然环境的野化适应效果,于2018年7—10月对朱鹮在大网笼中的行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观察。野化训练过程中,朱鹮在训练笼中快速获得良好的飞行技巧,飞行中能够避免碰撞野化网笼软网。持续飞行时间从观察初期的(106.8±93.4) s,增长至后期的(145.8±118.1) s。野化训练第1天,有70%个体在树上夜宿,其他个体在地面及栖杠上夜宿; 30 d时间内,朱鹮全部获得树上夜宿能力。野化训练后期和前期相比,觅食时间从55.4%提高至58.3%,并显著提高了对浅水觅食地的利用率。后期显著提高了警戒行为的时间比例,并表现出对猛禽等天敌的防御反应。通过87d的野化训练,试验个体的行为和生境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并趋于稳定,表明其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新环境。为了进一步适应放飞后的野外环境多样性,建议在今后的野化训练中改变朱鹮的投食策略,增加觅食难度,并开展当地特有食物的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进一步扩大其种群分布范围,2018年7月将20只朱鹮从陕西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引入到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野化饲养。为了解朱鹮对该地模拟自然环境的野化适应效果,于2018年7-10月对朱鹮在大网笼中的行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观察。野化训练过程中,朱鹮在训练笼中快速获得良好的飞行技巧,飞行中能够避免碰撞野化网笼软网。持续飞行时间从观察初期的(106.8±93.4)s,增长至后期的(145.8±118.1)s。野化训练第1天,有70%个体在树上夜宿,其他个体在地面及栖杠上夜宿;30 d时间内,朱鹮全部获得树上夜宿能力。野化训练后期和前期相比,觅食时间从55.4%提高至58.3%,并显著提高了对浅水觅食地的利用率。后期显著提高了警戒行为的时间比例,并表现出对猛禽等天敌的防御反应。通过87d的野化训练,试验个体的行为和生境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并趋于稳定,表明其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新环境。为了进一步适应放飞后的野外环境多样性,建议在今后的野化训练中改变朱鹮的投食策略,增加觅食难度,并开展当地特有食物的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19.
1999年9月,一位74岁的日本老人站在“第一届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的讲台上。“我是来自日本的一个普通农民……”老人激动地说。他,就是村本义雄。熟悉朱鹮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的一生与朱鹮有着不解之缘。 村本义雄先生的家乡能登半岛曾是日本野生朱鹮的栖息地。他十分热爱朱鹮,早在四、五年十年代,就投身于朱鹮的保护事业。为了拯救日本的朱鹮,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当时,由于能登半岛的土  相似文献   

20.
石湾 《生命世界》2007,(8):100-105
朱鹮的救护与繁殖我们用1个小时感受了赛诗会上农民诗人放声礼赞朱鹮故里的欢愉和谐气氛之后,就前往始建于1983年的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的救护饲养中心近距离观赏朱鹮。朱鹮救护饲养中心位于洋县城北3公里处,占地1.5公顷。该中心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