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人说,马达加斯加是幸运的,因为6500万年前那次毁灭恐龙的小行星撞击发生在离它很远很远的地球另一边。这个说法不太能让人信服,因为马达加斯加最有名的恐龙——马君龙差不多也是在那时灭绝的。然而,当你走进东部雨林和西部荒漠,你又会相信马达加斯加真的很幸运,大自然偏爱这里,留下了太多的珍宝。  相似文献   

2.
金文驰 《生命世界》2012,(11):64-73
在海南岛西南部,一座海拔1412米的山峰如匕首般直插南天,这便是尖峰岭。尖峰岭地区是海南重要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处琼岛西部,东来的暖湿气流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尖峰岭也因此比岛东南部的吊罗山等山地干燥一些。这里还是我国少见的山海相连的地方,从海滨到山顶,可以看到有刺灌丛、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等多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知道猪也有长相贵气的品种,也许很多人再也不会骂人"猪头猪脑"了。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大部分地区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红河猪,一改猪类痴傻呆憨的形象,浑身焕发着一种漂亮偶蹄目动物的模样,堪称是猪族中的贵族。红河猪也被称为非洲野猪或丛林猪,它们很少远离雨林,并且通常靠近河流或沼泽地区居住。  相似文献   

4.
华惠伦  陈国珍 《化石》1989,(3):10-11
狐猴是一类原始的灵长目动物,现生种类个体都很小,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十分丰富。今天马达加斯加岛上究竟有多少种狐猴?谁都说不精确,这正是生物学家们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大竹狐猴的失踪据美国达克大学行为生态学家帕特里夏C.赖特所知,马达加斯加岛上仅有两种食竹狐猴:一种是栖息在东部雨林中的性情温柔的灰鼠狐猴,个儿较小,不超过0.9公斤;另一种个儿较大,体毛深灰色,耳朵上有一簇醒目的白毛,叫大竹狐猴。前者较为常见,而后者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昂达西贝之旅是一次和狐猴的"邂逅",那么接下来,我们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琥珀山之旅就是与变色龙的约会了。马达加斯加的另一张名片——变色龙,看上去就像来自史前的迷你恐龙。不过,变色龙是在6000万年前才出现的,那时恐龙已经灭绝了。全世界有160多种变色龙,其中一多半都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而且几乎全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物种。我们要在马达加斯加的土地上寻找变色龙啦!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的记忆中,招潮蟹很少出现在餐桌上,因为它们一般都喜欢住在较硬的泥土里,洞穴深半米到一米,一有风吹草动,就机敏地躲进洞穴里,实在不好抓,所以很多地方称之为"鬼脚"。它们总是举着一只跟自己身体一样大的螯,远远望去,像举着一面面的小红旗,我们当地又称它为"红旗蟹"。阔别多年,我又回到了美丽的家乡小岛。小岛正在开发,一些滩涂已被填埋,还好,在一个公园外面还有一角滩涂,这让我喜出望外。阳光下,久违的一面面"小红旗"高高举起,那感觉是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8,18(4):371-384
本文以多个样方的资料分析,从群落综合特征上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特点和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叶级谱等。根据上层标志树种、群落生态外貌特征和生境把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雨林区分为低丘雨林和沟谷雨林二个群系组,各包括若干群系。低丘雨林中面积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大药树、龙果林,而沟谷雨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番龙眼、千果榄仁林。二者相比,低丘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小一些,附生植物相对少一些,小、矮高位芽植物和小叶、落叶树种比例稍高,在生态上向季雨林和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过渡,有更强的地方代表性。沟谷雨林则更接近典型的湿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是动物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大家总是习惯于关注那些被贴了"最"标签的事物。想想看,你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却不知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却不知第二大雨林是刚果雨林;你知道世界上最懒、生活节奏最慢的动物是三趾树懒,大概也不知道在它背后,其实还有不少懒家伙,生活节奏也快不到哪儿去……它们都是谁?赶紧出来亮亮相吧!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神山的那玛努拉山。神山有8座山峰,海拔都超过5000米,山顶常年积雪,山石陡峭嶙峋。被称为神山守卫者的雪豹,就生活在这里。肉眼"普查"那玛怒拉山不仅是雪豹的家,还是研究雪豹的科学家常年工作的地方。从2014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这一批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的雪豹研究者就在那玛怒拉山开展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0.
蔡如鹏 《生命世界》2005,(6):F005-F005
提起草原,你会想到什么呢?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蓝蓝的天空,还有那一望无际的草地……但在不少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看来,广阔的草原更像是一座桥梁:一座古猿"走"向人类的桥梁、一座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一座寄托着游牧民族未来的桥梁,而且是一座没有桥墩的桥梁。草原并不是地球上从来就有的。它的出现也不是大自然的"即兴发挥",而是在漫长的地质、气候变迁年代和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在草原覆盖大地之前,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被茂密的森林所占据。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高山和高原,  相似文献   

11.
<正>自打上周动物微信"朋友圈"正式进驻马达加斯加动物王国,岛上的小伙伴们就在这个新鲜又时髦的平台上热闹起来了!要我说,这真是个神奇的"圈子"。要不是它,生活在阿劳特拉湖畔的驯狐猴竟不知外面的世界也精彩;要不是它,住在茂密雨林里的竹狐猴们至今也不晓得它们在这座岛上还有一群"失散多年"的猴亲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晚第四纪植被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华南地区第四纪孢粉分析资料,中国热带低海拔丘陵地区冰期气候的被要垂直植被带的下降,而西部山区的山地雨林被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要公林所替代。在亚热带地区则以铁杉属、山毛榉属、桦属、冷杉属及其它落叶叶组分的增加为特点。除了末次盛冰期(20~18kaB.P.)沿海平原的植被为稀树草地,气候环境凉干。在此之前的多次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华南地区主要表现为冷/热的气候变化,而湿度的变化较小,西部庙的的一些地  相似文献   

13.
对苦苣苔科石蝴蝶属一新种,石林石蝴蝶Petrocosmea shilinensis进行描述、绘图。该新种于2008年10月采自云南省石林县圭山地区。该新种相似于丝毛石蝴蝶P.sericea,不同在于其叶基心形,叶背和叶柄的毛被倒生,花丝膝形且中部密生长约1.5mm的髯毛。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四种植被亚型原始林和次生林蚂蚁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地区4种植被亚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蚂蚁群落作了比较研究。山地雨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的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连续过度砍伐形成的树冠结构不完整的次生林;而落叶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林是大约20年前原始林因刀耕火种被全部砍伐,后来恢复成树冠结构完整的次生林。山地雨林和石灰岩山 雨林次生林蚂蚁特有种数目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5.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0-174
通过分析云南南部的水、热条件及植被分布,讨论了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认为云南南部的季雨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在干季基本上是落叶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符合Schimper (1903)定义的热带季雨林植被,并考虑它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经向地带性植被,与该地区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雨林一起共同构成云南南部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云南南部的石灰岩山坡分布的过去被认为是季雨林的森林植被,尽管也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具有落叶成分,但它在群落外貌上与典型的季雨林不相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明显不同于该地区非石灰岩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分布上亦是在石灰岩低山沟谷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水平地带性植被带之上,根据其生态外貌、植物区系组成和生境特点,我们建议用“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称呼这类石灰岩山地森林类型,在性质上属东南亚热带北缘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6.
冰川杰作     
在克什克腾旗青山坚硬的岩石上,发现了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锅穴”;在离青山不远的阿斯哈图又发现了一片片的“石林”。一时间,这些“石锅穴”和“石林”吸引了众多游人。人们在欣赏这些大自然杰作的同时,不免要对这些“石锅穴”和“石林”的来龙去脉发生兴趣。而这些在科学界更是备受关注,有说是风成,有说是冰成,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并且尚无最后定论。这里我们选登韩同林先生关于冰成的文章,希望引起更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以及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到最终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青梅林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朱华   《广西植物》1993,13(1):48-60
本文对分布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南部以龙脑香科植物版纳青梅为标志树种的热带森林作了群落学分析,认为它具有热带雨林的结构和基本特征,在性质上属于热带季节雨林。由于分布海拔偏高和生境特殊,它的上层乔木几乎常绿,在外貌上与望天树林和本地区典型的季节雨林有一定差异,在区系组成上向山地雨林过渡,它表现为一种季节雨林向山地雨林过渡的类型,同时也是一种热带北缘地区季节雨林的海拔极限类型。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河流中发现一种鲶鱼新物种,它们以水中木头为食,身体上长有甲壳结构。被称为"吸盘嘴装甲"的鲶鱼物种使用独特的牙齿刮擦淹浸在水中木头表面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9.
<正>原来科莫多龙这么"弱"科莫多龙生活的几座小岛是印尼最干燥贫瘠的地区,为了觅食,它们每天必须跋涉好几千米,从猎物的血肉中获取水分。而且科莫多龙的雌雄比例失衡,繁殖期的求偶竞争十分激烈,失败考身受重伤是常有的事儿。虽然科莫多龙是游泳高手,甚至可以潜入水中捕鱼,但是它们生活的岛屿四周水流湍急,使它们无法逾越,只能被"困"在那里,哪儿也去不了。"小岛统治者"的身份不但没给科莫多龙带来多少好处,反而让它捕捉猎物的难度大大增加。只要它稍微一动,猎物们就会四散奔逃。虽然科莫多龙的奔跑速度很快,但依然无法追上那些靠速度逃命的动物。野猪还经常和它们正面冲突,争夺食物和领地,公猪的獠牙甚至能杀死成年科莫多龙,对于它们而言,与其冒着危险捕猎不如享受猎物尸体。  相似文献   

20.
追踪猪笼草     
猪笼草是著名的食虫植物,属于猪笼草科、猪笼草属(Nepenthes)。猪笼草科只有1属约70种,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大洋洲北部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少数种类分布。我国只产一种猪笼草(N.mirabilis),分布于海南、广东南部和西部等地。猪笼草喜生于潮湿的低海拔地带,在海南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