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潜叶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Zelle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烟潜叶蛾属鳞目、麦蛾科,学名经请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朱弘复教授鉴定,是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Zeller)。 2.至今据有关农业机关调查;烟潜烟蛾在我国分布已有6省、82县(市)以上。 3.寄主以茄科植物为主,计有烟草、茄、马铃薯、番茄、辣椒、蔓陀萝、刺菜。在贵定一带一年发生5个完整的叠置世代;越冬虫态有卵、幼虫、蛹、成虫;越冬处所是烟、茄楂地及地边烟杆堆处,农家马铃薯贮藏处所较少。 4.烟潜叶蛾在烤烟本田生长期发生两个叠置世代;前期为害轻,后期为害重。自2月下旬以至3、4月间马铃薯、烟相继萌芽生长,越冬的烟潜叶蛾迁移过来,烟移植了苗床期也就结束、马铃薯也将收获完毕,此后即迁移到烟本田里,这是按据烟潜叶蛾在主要寄主植物间的消长,认为是这样迁移的。 5.烟潜叶蛾的主要习性是:成虫具慕光性,夜晚活动,产卵于脚叶及烟株茎基部,散产,也有2—3粒产在一起的。卵多于清早孵化,初孵化的幼虫多在叶片或茎上,活动2至149分钟不等,才开始蛀叶取食。幼虫主要是集中为害脚叶,潜痕因故破裂时,多行迁移。化蛹在地面、脚叶、或茎基部、地面残枝树叶上。 6.进行防治以拔除处理烟、茄楂杆,并厉行秋耕,可为治本办法。他如提前移植,结合耕作管理打除处理胎叶,用0.01%γ-666或1%DDT液剂在初龄幼虫期喷药  相似文献   

2.
章宗江 《昆虫学报》1965,(1):103-105
银纹潜叶蛾(Lyonetia prunifoliella Hubner)属鳞翅目潜蛾科(Lyonetiidae)是为害苹果树叶的潜叶蛾类中较普遍的一种,在山东烟台它为害苹果的严重性仅次于苹果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在我国目前已知发生的地区有山东、辽宁、河北、陕西等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以前我国记录的叶潜蛾科仅有两种,即桔叶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及杨银叶潜娥P.saligna Zeller.作者于1983年描述了黄皮叶潜蛾P.wampilla Liu & Zeng新种,它是柑桔叶潜蛾的近缘种。作者最近在广州又发现该科的两个新种,寄主植物是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及紫金牛科Myrainaceae。  相似文献   

4.
李晓维  马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22,65(8):1010-1017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是新入侵我国的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入侵害虫,目前入侵我国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新疆和云南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新疆和云南种群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通过对2龄幼虫的生物测定确定3种增效剂[CYP450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GST抑制剂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采用酶活性分析测定室内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新疆种群) 2龄幼虫体内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确定杀虫剂抗性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番茄潜叶蛾云南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溴虫腈、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新疆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与室内敏感种群相比,云南和新疆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212.7和169.3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种增效剂PBO, TPP和DEM均对氯虫苯甲酰胺无明显增效作用。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室内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之间2龄幼虫中CYP450, GST和CarE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番茄潜叶蛾新疆和云南种群对测试的6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番茄潜叶蛾对杀虫剂的抗性与解毒酶活性无关。本研究的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治和杀虫剂抗性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潜蛾科一个新种——黄皮叶潜蛾(鳞翅目:叶潜蛾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潜蛾属Phyllocnistis Zeller已从细蛾科Gracillariidae分立出来,另独立成为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Kloct and Hincks,1972)。根据Imms(1977)记载,该科在全世界约有50多种。我们最近查阅文献,该科已有80多种。但本科在我国记载的种类仅有柑桔叶潜蛾Phyllocnistis cilrella Stainton及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aligna Zeller。它们的食  相似文献   

6.
广东柑桔七种小鳞翅目害虫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60,(3):223-242
广东柑桔害虫的种类繁多,作者近年来在潮汕、新会、广州各地发现捲叶为害及蛀果的小鳞翅害虫有七种:(1)拟小黄捲叶蛾(Adoxophyes cyrtosema Meyrick),(2)褐捲叶蛾(Cacoecia eucroca Diakonoff),(3)拟后黄捲叶蛾(Cacoecia micaceana var.CompactaMeyrick,(4)褐带长捲叶蛾(Homona coffearia Meyrick),(5)白点褐捲叶蛾(Cacoecia  相似文献   

7.
1962年作者等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收集到许多种幼虫期卷叶为害的蛾类,同时对其中一些比较普遍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生活习性的观察。它们之中所包括的分类范围很广,分别隶属于小蛾类许多不同的科。本文仅就其中属于卷蛾科(Tortricidae)的8个种类的形态、生活习性、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作一简单报道。其中有5种在我国是新纪录。 这8种是:  相似文献   

8.
腹卷蛾属Cnephasitis系Razowski(1965)根据模式种c.dryadarcha所建立。是卷蛾亚科Tortricinae直卷蛾族Polyorthini里的一个小属。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总共记载只有两个种,而且都分布在东洋区的锡金和缅甸等地。我国过去无分布记录。作者在整理各地标本中发现这属在我国有一已知种和另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中国草蛾属(鳞翅目:草蛾科)的种类、分布及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草蛾属Ethmia Hb.是草蛾科(紫草蛾科)Ethmiidae中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已知有200余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的古北区和新北区。1967年Sattler记述了古北区的72种,其中有我国记录的达22种,占古北区种类30.6%。在这22种中,有半数以上(13种)的模式种就在我国。由此可知,这个属在我国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1973年Powell记述了美洲的125种,但和古北区的72种只有一种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麝鼠(Ondatra zibethica)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和新疆出现的一种新的毛皮兽。它的毛似水獭,柔软而细密,皮板相当厚,毛皮质量好;同时繁殖力量强,一年能产仔二、三窝,每窝二至十头(一般多为七、八头),因此在毛皮叶的发展上,是非常有前途的。195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在黑龙江呼玛县进行过麝鼠生态习性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苹果潜叶蛾是苹果树上的一种新害虫,它与白杨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r)极相近似,据作者鉴定与白杨潜叶蛾应同为一属,是属于潜蛾科(Lyonetiidae)。这种害虫于1951年发现于山东济南市及烟台市,为害苹果、海棠、沙果、兰叶海棠、山荆子及其他苹果属植物,少数为害梨及洋梨。1951—1953年在烟台此虫为害苹果甚烈,曾造成部分果园的灾害,据近年了解此虫现在分布于山东省胶东地区、济南市、河  相似文献   

12.
菸潜叶蛾     
朱弘復  CHU  H.F 《昆虫学报》1953,(4):259-264
菸潜叶蛾是世界上著名的害虫之一,为害於菸、茄、马铃薯、西红柿等茄种植物。我国已知的麦蛾科(Gelechiidae)昆虫种类很少,胡经甫(1938)中国昆虫名录中只有二属三种,未包括此种菸潜叶蛾在内。贵州省贵定菸草试验场寄来成虫及其幼期标本,经鉴定为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Zeller)。按陈金璧(1937)曾报告广西柳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番茄作物上的重大害虫,自入侵我国以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追踪我国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分化进程,分析其与世界其它地理种群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分别对COⅠ基因同源性、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生物分子变异组成进行了分析,最后构建了世界范围内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我国甘肃和宁夏地区的地理种群已经发生了可遗传变异,其中甘肃出现了两种突变单倍型(China:GSLZ;China:GSLZ),宁夏为一种突变单倍型(China:NXWZ);全球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存在18种单倍型,以塞内加尔地理种群单倍型最丰富,达10种,其次为肯尼亚;我国地理种群存在2个转换突变的简约信息位点,共3种单倍型,推测我国番茄潜叶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群体结构,但仍然处于入侵“瓶颈期”;总体而言,非洲番茄潜叶蛾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分别为南美洲和亚洲;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显示,引起种群变异的主要因素存在于种群内部,变异率占97.99%。系统发育分...  相似文献   

14.
外来害虫蔗扁蛾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我国近年传入的害虫蔗扁蛾的寄主植物范围 :到目前为止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 jer)的寄主植物已达 2 8科 87种 8变种 ;其中国外已报导的为 2 4科 4 6种 4变种 ,中国已查到 1 4科 5 5种 2变种 ,且不断发现新的寄主植物 ,有蔓延到多种行道绿化树木和园林花卉植物上的趋势 ,须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5.
广州柑桔拟小黄捲叶蛾(Adoxophyes cyrtosema Mey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58,(4):293-316
作者于1952年9月到广东潮汕区调查柑桔虫害,在潮阳县发现卷叶蛾严重为害,引起柑桔大量落果,潮汕区果农称它为“丝虫”。因为这种卷叶蛾能吐丝将数叶片缀合一起,取食其中,又能吐丝下坠,随风飘荡,迁移他枝,因而得“丝虫”之名。在广州区1952年尚未发现卷叶蛾严重为害,只发现一种小灰蛾(Psorosticha zizyphi Stainton,织叶蛾科  相似文献   

16.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7.
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属鳞翅目麦蛾科,是一种灰黄色的小蛾,土名飞蛾或谷蛾。据柯顿(Richard T. Cotton)氏该虫在1736年即被发现于法国恩哥摩斯省(Angoumois)的小麦区为害小麦,其俗名恩哥摩斯谷蛾(Angoumois grain moth)即由此而来。后随粮食而被输入美国,但据卡特尔氏(Col. Landon Carter)早在1728年该害虫即被发现在北卡罗利亚(North Carolina),直至1789年才被定以学名。至于该种害虫何时传入我国尚无厉史记载可查。由于该  相似文献   

18.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姚振威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90,33(2):207-212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 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正>滇叶(虫脩)叶(虫脩)(Phyllium yunnanense LiuCai)多为绿色,叶片状,是著名的拟态昆虫,属于竹节虫目Phasmida,叶(虫脩)科Phylliidae。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知叶(虫脩)51种,其中我国10种。大多数叶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密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揭示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两近缘种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 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省17个地点茶园的茶尺蠖533个样品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在浙江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7个地点中,11个地点的茶尺蠖样品全部为灰茶尺蛾,另外3个地点(安吉、余杭和龙坞)采集的样品全部为小茶尺蠖,其余的3个地点(杭州西湖、杭州临安和杭州富阳)为两近缘种的混发区。【结论】在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的分布范围较广,小茶尺蠖的分布范围较窄,同时存在两近缘种的混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