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系统皮层下细胞的方位和方向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寿天德  周逸峰 《生理学报》1996,48(2):105-112
视觉方位、方向选择性曾被认为是高等哺乳动物视皮层细胞的特有功能。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视皮层下的外膝体神经元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都具一定程度的方位和方向敏感性,这些性质是遗传决定的,不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外膝体内,已为视皮层细胞高度的方位、方向选择性和功能柱的形成做出了初步的分类与编组,提供了前级安排。这种皮层下的方位、方向敏感性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传递和加工了环境视觉信息,促进了视皮层更强的方位、方向选择性机制和方位功能柱的形成。外膝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通道的形成上起着分类集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眼祝网膜感光细胞可以产生或发放神经冲动吗?《生物》(第二册)第98页写道:“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生物》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53页“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发...  相似文献   

3.
崇安髭蟾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建民  张彦定 《动物学报》1996,42(3):237-243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崇安髭蟾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着重探讨感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形态,计数及分布。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符合脊椎动物的基本模式。视我膜总厚度为143μm。感光细胞总数约250只,几乎全是视杆,似视锥的光感受器不超过3%。神经节细胞总数21万,从节细胞等密度图上看出在视盘背侧沿鼻颞独有一个高密区,即视条。比较神经节细胞的密度分布及光 镜和 感光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认为发髭蟾视网膜的  相似文献   

4.
在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信息的初级处理发生在视网膜。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视网膜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在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放电活动模式。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以利用多种编码方式,包括频率编码、时间结构编码以及群体协同编码等,有效地编码外界刺激。另外,大千世界的视觉场景变化几乎是无限的,长期的进化赋予了视网膜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实现通过有限的神经元活动对无限变化的视觉场景的编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编码方式和适应特性的相关研究,对多种编码方式在不同刺激下的动态改变、适应特性及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视觉通路除了经典的视觉皮层通路外,还有一条“古老的”、快速的皮层下通路负责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快速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皮层下视觉通路由上丘、枕核和杏仁核组成,而且不经过初级视觉皮层。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初级视觉皮层与拓扑知觉信息加工没有关系,而皮层下视觉通路负责处理视觉拓扑信息。基于这些发现,我们认为,在早期视觉中,大脑检测涉及生命攸关的信号,这些信号告诉大脑:环境中有物体出现或消失,使大脑进入警戒状态,这对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在早期视觉中,需要检测的要素只是物体的“出现”和“消失”,而不是“纹理”、“形状”等。“出现”和“消失”都是拓扑特征的变化。拓扑感知和皮层下视觉通路的存在可能是早期预警的神经基础。在灵长类动物中,视网膜外周区域主要由视杆细胞构成,该区域接收的视觉信息主要通过皮层下视觉通路进行处理;视网膜中心区域(即中央凹)主要由视锥细胞构成,视觉空间分辨率变得非常高,该区域视觉信息处理主要是由视觉皮层负责。研究表明,由视杆细胞构成的视网膜是个“古老”结构,在1亿多年前就出现了;而视锥细胞构成的视网膜类型较为“年轻”,在5 000万年前才出现。所以,我们的视网膜从“古老”结构演化到“年轻”结构至少用了5 000万年的时间,它是由一个古老结构和一个年轻结构共同组成的“嵌合体”。当我们讨论皮层下通路存在的意义时,我们也应该结合皮层通路的功能来统一考虑。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的神经基础——昼夜光感受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与外界明 暗周期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7.
Xiao L  Jing W  Liang PJ 《生理学报》2011,63(5):423-430
在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信息的初级处理发生在视网膜.随着多电极记录技术的发展,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协同活动在不同物种中被广泛地观察到.然而,协同活动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并且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协同活动的相关研究,对协同活动的分类、检测以及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四指马鲅视网膜早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H.E染色和显微测量法,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早期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的结构、分化和形成过程以及视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受精后8 h54 min,视杯已经形成。初孵仔鱼视网膜没有分化。2日龄仔鱼可以清晰的辨认出色素上皮层、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3日龄仔鱼内核层已经分化出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4日龄仔鱼视网膜10层结构完整。9日龄至14日龄,外核层胞核数目与神经节细胞数目的比值增大,视网膜会聚程度升高,是该鱼视觉特性发生变化的过渡期,这与其从浮游到浅海中下层和泥沙质海底活动的生态迁移相适应。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其视网膜内核层水平细胞仅有1到2层,属于感光系统不甚发达的类型。该鱼在仔鱼浮游生活阶段,视敏度较高,视觉对其行为和摄食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适应生活于光照较充足的环境中,转入浅海中下层和泥沙质海底后,光敏度和视敏度均较差,视觉在其行为和摄食活动中不具有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Hubel和Wiesel关于视皮层研究的开拓性工作以来,视觉方位敏感性一直被认为是视皮层细胞独有的功能。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视觉方位敏感性起源于视网膜、丘脑外膝体等皮层下结构,而在视皮层方位功能柱形成之前,丘脑外膝体已对具有相似最优方位的外膝体神经元作了初步的编组或预安排。  相似文献   

10.
答:视网膜上所有的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视神经纤维都集中在眼后极偏向鼻侧处穿出视网膜,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也由此进出视网膜,这个区域叫做视乳头。由于这个区域没有感光细胞,入眼光线成象于此,不能引起视觉,因而生理学上称之为盲点。  相似文献   

11.
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是一个大分子糖脂蛋白,是感光细胞间基质(IPM)中主要的可溶性蛋白.在视觉周期即维生素A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持感光细胞的完整性必不可少,了解IRB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反应特性: 多电极记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主要进行视觉信息的初级加工和处理. 应用多电极记录技术, 对一小块保持功能活性的小鸡视网膜上的多个神经节细胞的电活动进行同步记录, 然后通过相关非线性分析方法检测提取动作电位. 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群体活动特性的分析, 说明了视觉信息不仅为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所编码, 也为相邻神经元的协同放电活动所携带.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的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少数神经节细胞能够合成感光蛋白--黑视素(melanopsin),因此具备了自主感光的能力,被称为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ipRGCs可根据树突形态和分层位置的差异分为五个不同的亚型,其轴突主要投...  相似文献   

14.
褪黑激素历来被认为是松果腺的内分泌物。近20年发现,体内其他组织如视网膜亦含有褪黑激素。视网膜褪黑激素是由感光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内分泌物或体液因子,其内源节律受光照影响。它在眼中的作用包括调节光致机械运动,感光细胞外段膜盘脱落,视网膜多巴胺释放以及眼内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14 d (P14)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 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RT-PCR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光照1周后和8周后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少部分位于内核层.小鼠光照1周后melanopsin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实验组少于对照组;RT-PCR结果示小鼠光照1周和8周时melanopsin的mRNA含量实验组均少于各自的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光照可以减少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提示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为光敏感性细胞,其表达可能对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眼球的主要结构及附属结构泪腺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同时对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进行了测量.双峰驼眼球呈不规则圆球形,角膜径与眼球径比值为1∶1.135,晶状体径与角膜径比值为1∶1.77.组织学结构上与一般哺乳动物差别不大.视网膜属于脊椎动物典型的10层结构,视网膜总厚度(除色素上皮层)约149.777 μm.其中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之间比值为2.66∶1∶0.12.神经节细胞核体积平均值为461.58 μm3.研究初步表明双峰驼视觉调节能力较强,具有某些夜行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取老年猫(12龄,2.5~3 kg)和青年猫(1~3龄,2~2.5 kg)各4只的视网膜,经4%多聚甲醛处理后用H.E染色以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感光细胞层、玻璃膜(Bruch’s membrane)结构的变化,计数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数、脉络膜毛细血管数,测量玻璃膜、脉络膜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结果显示,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结构杂乱;色素上皮细胞数显著下降;玻璃膜厚度无显著变化,出现较多碎片;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脉络膜毛细血管数显著减小,脉络膜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显著增大。推测老年猫脉络膜的退化可能是导致玻璃膜、色素上皮层的退化,进而导致感光细胞的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主要由三群细胞构成。第一群是视细胞(杆细胞、锥细胞),其功能是光的接收;第二群是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它们把视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联系起来,起着网膜内信息处理中心的作用;最后一群是神经节细胞,形成网膜的输出。由于微电极技术及其它技术的发展,对细胞电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各级细胞的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十分活跃,是目前视觉生理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本文  相似文献   

19.
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理论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视皮层可以通过稀疏编码 (sparse coding) 模式来处理自然刺激信息.神经元群体中,单个神经元在大多数时间里没有强的脉冲发放 (时间维稀疏性,lifetime sparseness),而针对某一刺激,只有少数神经元在特定的时间内发放 (空间维稀疏性,population sparseness).从神经元放电的时间和空间模式两个方面考察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群体对自然刺激(电影)的编码方式,并同实验室常用的伪随机棋盘格刺激下视网膜的反应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反应的稀疏性指标,并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时间和空间特点.结果提示,视觉系统在其最初阶段——视网膜——即开始采用一种高效节能的稀疏编码方式来处理自然视觉信息,单个神经元的时间维稀疏性节省了代谢能量消耗,而群体神经元中邻近神经元的动态成组协同发放,提高了信息向突触后神经元传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视紫红质是感光细胞中的一种视色素,在光线的接收和视觉电位的产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由视紫红质介导的过度光信号传导是光性视网膜变性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RPE65蛋白作为影响视紫红质再生的关键因素,与视网膜光损伤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就视紫红质和RPE65蛋白在光致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