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氯胺酮、丙咪嗪或两者联合用药对Wistar Kyoto(WKY)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和机制。取6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同龄WKY大鼠(抑郁症模型)腹腔注氯胺酮(给药1周,停药1周)、丙咪嗪(给药2周)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行糖水偏好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缰核β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II(βform of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II,βCa MKII)和膜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 R1)蛋白表达,以及前额叶皮质的膜Glu R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istar大鼠相比,WKY大鼠糖水偏好程度显著降低,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单独氯胺酮治疗对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没有显著作用,而丙咪嗪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治疗可显著减少WKY大鼠不动时间。与Wistar大鼠相比,WKY大鼠缰核βCa MKII和膜Glu R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 R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单独氯胺酮治疗对WKY大鼠缰核βCa MKII和膜Glu R1蛋白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蛋白表达;丙咪嗪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治疗均可显著下调WKY大鼠缰核βCa MKII和膜Glu R1蛋白表达,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 R1蛋白表达,丙咪嗪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作用和联合用药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丙咪嗪治疗2周显著改善了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联合使用氯胺酮不能增强丙咪嗪的疗效;丙咪嗪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缰核中βCa MKII及膜Glu R1表达下调以及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氯胺酮、丙咪嗪或两者联合用药对Wistar Kyoto(WKY)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和机制。取6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同龄WKY大鼠(抑郁症模型)腹腔注氯胺酮(给药1周,停药1周)、丙咪嗪(给药2周)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行糖水偏好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缰核β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II(βform of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II,βCa MKII)和膜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 R1)蛋白表达,以及前额叶皮质的膜Glu R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istar大鼠相比,WKY大鼠糖水偏好程度显著降低,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单独氯胺酮治疗对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没有显著作用,而丙咪嗪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治疗可显著减少WKY大鼠不动时间。与Wistar大鼠相比,WKY大鼠缰核βCa MKII和膜Glu R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 R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单独氯胺酮治疗对WKY大鼠缰核βCa MKII和膜Glu R1蛋白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蛋白表达;丙咪嗪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治疗均可显著下调WKY大鼠缰核βCa MKII和膜Glu R1蛋白表达,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 R1蛋白表达,丙咪嗪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作用和联合用药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丙咪嗪治疗2周显著改善了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联合使用氯胺酮不能增强丙咪嗪的疗效;丙咪嗪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缰核中βCa MKII及膜Glu R1表达下调以及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海马齿状回(DG)神经再生对成年Wistar Kyoto(WKY)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三个组(n = 10):①正常对照(Wistar)组:选取 9 周龄Wistar大鼠,给予生理盐水 3 周(10 mg/kg, 灌胃);②抑郁模型(WKY)组:选取同龄WKY大鼠并经行为学测定后筛选出抑郁大鼠作为抑郁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3 周(10 mg/kg, 灌胃);③阳性对照(AMI+WKY)组:选取同龄WKY抑郁大鼠,给予阿米替林(AMI) 3 周(10 mg/kg, 灌胃)。选用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未成熟神经元标志物DCX检测大鼠的海马神经再生水平;应用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学变化。结果:①WKY抑郁大鼠海马DG区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细胞数和未成熟神经元标志物DCX+细胞数较Wistar大鼠分别降低了 33.0%(P<0.01)和39.2%(P<0.01);阿米替林给药后使抑郁大鼠海马DG区Ki67+细胞数和DCX+细胞数分别增加了43.8%(P<0.01)和46.7%(P<0.01)。②与Wistar大鼠相比,WKY抑郁大鼠糖水偏好程度明显降低(P< 0.01),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显著缩短(P<0.01)和中心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 0.01);阿米替林治疗可显著改善WKY大鼠的上述抑郁样行为。结论:①成年WKY抑郁大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成年WKY抑郁大鼠的神经再生受损;②改善海马受损的神经再生可以部分逆转成年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4.
钙稳态调节蛋白2(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2,Calhm2)参与钙离子活动和ATP释放的调控. 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已经证实,Calhm2可以介导星形胶质细胞ATP的释放,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Calhm2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预测了Calhm2的ATP结合位点,即位于第87位点的谷氨酰胺(Q87),并将其突变为丙氨酸(A),建立了一个携带calhm2突变(Q87A)的小鼠品系. 随后,通过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胞内和胞外ATP检测,发现Calhm2 Q87A突变导致星形胶质细胞ATP的释放下降;此外,通过对小鼠大脑海马切片的ATP检测,发现Calhm2 Q87A突变小鼠海马组织的ATP释放较正常小鼠下降;最后,通过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来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发现Calhm2 Q87A突变小鼠抑郁样行为相对野生型小鼠表现得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本文发现Q87位点对Calhm2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发挥重要作用,该位点的突变增加了外界压力刺激诱导抑郁样行为的易感性,进一步明确了Calhm2蛋白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为抑郁症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Yuan TT  Qiao H  Dong SP  An SC 《生理学报》2011,63(4):333-341
本文旨在探讨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及其离子型受体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结合海马微量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α-氨基羟甲基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的拮抗剂NBQX,运用糖水偏爱测试、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等方法检测动物的行为表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Western blot实验来检测海马内谷氨酸含量及其离子型受体关键亚基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变化,且海马谷氨酸含量升高,其NMDA受体的NR1亚基与AMPA受体的GluR2/3亚基也明显下调;注射SKF38393后可明显改善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且海马谷氨酸含量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p53及其调控的线粒体有氧代谢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线粒体有氧氧化供能能力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低住低练组(LoLo)、高住高练组(HiHi)和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以当地海拔1 500 m为常氧环境,模拟海拔3 500 m为低氧环境,各组大鼠按训练方案训练5周后,取股四头肌行匀浆及提取线粒体。Real-time PCR检测p53、细胞色素c氧化酶合成2(SCO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和谷氨酰胺酶2(GLS2) mRNA表达,Westem blot检测p53、SCO2、COXⅠ和GLS2蛋白表达;ELISA测定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及ATP合酶(ATP synthase)活性。结果:(1)与LoLo组比较,HiHi和HiHiLo组p5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HiHiLo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HiHi和HiHiLo组SCO2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对LP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8 mg·kg-1)、加味逍遥散低、高剂量组(3.64、7.28 g·kg-1)。采用慢性LPS注射(ip,0.5 mg·kg-1)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于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共14 d。采用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匀浆液中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TLR4、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P<0.01),海马小胶质细胞明显激活(P<0.01),TNF-α、IL-6含量增加(P<0.01),TLR4、NF-κB蛋白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高剂量加味逍遥散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缓解(P< 0.05),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恢复正常(P<0.01),TNF-α、IL-6含量下降(P<0.01),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氟西汀组比较,高剂量加味逍遥散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者抗抑郁功效无显著区别。结论: 加味逍遥散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进而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观察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浸水束缚应激(chronic 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 CWIRS)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用CWIRS诱导Sprague-Dawley (SD)大鼠产生抑郁样行为,给予大鼠4周自主跑轮运动干预,同时在大鼠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或STAT3过表达载体(pcDNA-STAT3)。用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用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onized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 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精氨酸酶1 (arginase 1, Arg1)、磷酸化STAT3 (p-STAT3)和总STAT3 (t-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应激组相比较,应激+运动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改善,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1,CB1R)、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iacylglycerol lipase alpha,DAGLα)和单酰甘油脂肪酶(Monoacylglycerol,MAGL)在氟西汀(Fluoxetine)改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大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在本研究中,给予暴露于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S)的大鼠腹腔注射氟西汀(10 mg/kg)或生理盐水治疗14天,最后一次腹腔注射结束24小时后评估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中CB1R,DAGLα和MAGL的表达。此外,通过注射慢病毒下调大鼠海马中CB1R和DAGLα的表达。病毒注射两周后,所有大鼠接受CUS刺激,然后腹腔注射10 mg/kg氟西汀或生理盐水14天。给药结束24小时后进行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1)CUS组大鼠具有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减少(P0.05),糖水摄取量下降(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氟西汀治疗可以缓解CUS大鼠的抑郁行为,与CUS组相比较,CUS+Flx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和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增加(P0.05,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2)CUS组大鼠海马的CB1R、DAGLα的表达下调(P0.05),MAGL的表达上调(P0.05);氟西汀上调CUS大鼠海马的CB1R和DAGLα表达(P 0.05),下调了MAGL表达(P0.05);(3)病毒干预下调海马区的CB1R或DAGLα后,抑制了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结论:氟西汀可以通过调节CUS大鼠海马的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改善CUS大鼠的抑郁行为,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时照组、模型组和β-细辛醚治疗组。模型组和β-细辛醚治疗组大鼠行脑立体定位注射术,模型组从大鼠右侧海马注入β淀粉样蛋白(Aβ1-40)5μg;治疗组:将Aβ1-40和β-细辛醚(0.12%)混合后注入大鼠右侧海马。抽提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蛋白质,行双向电泳,采用PDQuest-7.1.1分析软件解析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β-细辛醚治疗组α-烯醇化酶(α-enolase)、钙/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的表达高于模型组,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llasc plasminogen activator surface)、P53抑癌基因(P53 tumor suppressor)和未知蛋白(SSP6001)表达则低于模型组。结论:β-细辛醚可能通过上调或下调上述蛋白质的表达,参与促进大鼠海马受损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β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表达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老年性记忆力减退的关系,揭示Aβ对神经元的毒性机制.方法通过将Aβ25-35注射入海马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使用Y形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运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应用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受Aβ注射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线粒体数量及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海马CA1区脑组织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也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Aβ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可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表达下降及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能引起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然而,其脑内潜在分子机制仍有许多不为人知。为了探讨PS对一月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其脑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2只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以每组8只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C)、产前应激组(PS)、产前应激给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 B)组(PS+Na B)和产前应激给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PS+NS)。所有子鼠在生后第30天进行强迫游泳和高价十字迷宫的行为学检测,然后断头取脑,用RT-PCR检测海马、皮层中HDAC2和HDAC5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S子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并伴随着海马HDAC5的过表达,而皮层HDAC5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S子鼠给与Na B腹腔注射后,抑郁样行为改善,海马HDAC5表达也明显降低。HDAC2在各组子鼠的海马和皮层中均没有明显差异。该文不仅揭示了PS通过诱导HDAC5的改变从而引起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也为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人参皂苷Rg1对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蛋白激酶A(PKA)与蛋白激酶C(PKC)的影响。方法:抑郁症大鼠48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16只大鼠。实验1组、实验2组每天2次灌胃给药(1 mg/mL、4 mg/mL人参皂苷Rg1),给药体积为10 mL;模型组以相同方式按体重给予双蒸水。观察与记录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PKA、PKC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逃避潜伏期都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缩短(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糖水偏好率高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升高(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血清5-羟色胺较模型组高,血清皮质酮含量较模型组低,实验2组与实验1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1组、实验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海马神经元组织的PKA、PK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实验2组与实验1组相比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在抑郁症大鼠的应用能改善抑郁行为,增加糖水偏好率,降低逃避潜伏期,还可提高大鼠的血清5-羟色胺含量,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降低海马神经元组织的PKA、PKC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模型焦虑样行为和海马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220 g)分为两组(假手术(sham)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组,每组N=40),分别给予BCCAO或者假手术。造模4周后,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样行为;间接免疫荧光(Iba1和GFAP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海马CA1区胶质细胞激活和血清及海马区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sham组,BCCAO组总穿行距离、中央区穿行距离和停留时间明显增多(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BCCAO组开臂停留时间和访问次数明显增加(P<0.05),闭臂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另外,相比sham组,BCCAO组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细胞明显激活,海马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海马区域而非血清ICAM-1和VCAM-1水平与CCH大鼠焦虑样行为(中央区和开臂的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海马区域ICAM-1和VCAM-1升高与CCH大鼠焦虑样行为显著相关,可能参与CCH慢性期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 220的分子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榨菜细胞质雄性系为不育源,通过变种间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转育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种质。根据Brassica nap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ff222设计兼并引物,利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分别在不育源、F1、BC2以及BC3世代中扩增出一条600~700bp大小的特异条带,而在叶用芥菜保持系中无此条带,具细胞质基因遗传特性。进一步序列分析表明,此特异条带大小为663bp,具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编码220个氨基酸,定名为off220。同时,off22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两个跨膜区,氨基端与Oenothera berteriana中的COXⅢ(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亚基)、萝卜中的ATP8(线粒体ATP酶复合体亚基)以及向日葵中的ORFB(ATP酶复合体α亚基相关)蛋白氨基端高度同源。RT-PCR方法分析表明,off220基因的表达为组成性表达,无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越建立AD模型,不同时间点Y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表达,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细胞色素C、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14天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电击次数较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21天、28天增加更显著(P<0.01).模型组凋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与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β1-42>海马注射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在AD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发生与海马谷氨酸(Glu)的关系及其对胃运动的影响。方法:运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G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采用海马定位微量注射,通过体重变化率、糖水偏爱、敞箱、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表现,用PowerLab/8sp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记录胃内压,观察胃运动的变化。结果: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21d,可显著降低大鼠的体重增长率,糖水偏爱率和敞箱实验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加了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大鼠平均胃内压和胃的收缩幅值也显著降低。海马微量注射Glu与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引起的动物行为表现一致,而胃运动减弱的程度小于应激组,但与正常时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海马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可消除应激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减弱应激对胃内压的抑制作用,并明显增大胃的收缩幅值。结论:海马Glu和NMDA受体与应激性抑郁发生密切相关,既参与了应激引起的行为变化。又参与了应激引起的胃活动变化,只是对行为影响和胃活动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递质的影响,并从突触结构及结构蛋白MAP-2与GAP-43表达改变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8mg/kg)、甘麦大枣汤高、低剂量组(9.72、4.86 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并于造模同时给药组灌胃给药,连续21 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测试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海马单胺递质5-HT、NE含量,Golgi染色观察神经元突触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突触结构蛋白MAP-2和GAP-4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大鼠糖水偏好度及自主活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海马5-HT、NE含量显著下降(P<0.01),树突棘缺失明显,同时MAP-2和GAP-4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甘麦大枣汤干预后,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缓解(P<0.01),5-HT、NE含量显著升高(P<0.05),树突棘密度、长度及分枝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免疫共沉淀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筛选GBLP相互作用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阐明G蛋白β亚基2样1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subunit beta 2-like 1,GBLP)在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O)生物学效应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结合液相色谱-芯片-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CHIP-IT-MS/MS)系统筛选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中的GBLP相互作用蛋白.结果表明,有7种蛋白与GBLP存在相互作用,分别为酪蛋白α-S1、酪蛋白α-S2、β酪蛋白、桥粒芯蛋白1前体、α-烯醇化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这些蛋白的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提示,GBLP可能参与了细胞的能量代谢调节和抗氧化机制,与普萘洛尔的生物学效应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焦虑性抑郁模型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内单胺递质的含量变化及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趋势,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焦虑模型组、抑郁模型组、焦虑性抑郁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皮质酮注射的方法建立焦虑性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21 d,造模结束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HPLC-ECD法检测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的单胺递质5-HT、NE、DA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各脑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的含量。结果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在进入开臂的时间、次数、旷场中自主活动次数均与焦虑组相当,与对照组及抑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及焦虑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5-HT、杏仁核及前额叶皮质区的5-HT和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各脑区BDNF、NT-3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同时与焦虑组比较,BDNF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具有显著的焦虑及抑郁样行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区域的单胺递质含量降低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