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轮状病毒HRB-0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发生腹泻患儿粪便中取得标本 ,用MA10 4细胞传代培养 ,传至第4代时 ,细胞出现明显病变 ;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 ;其RNA电泳型为 4∶2∶3∶2型 ,属A群轮状病毒。对其蚀斑特性和血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把这株轮状病毒地方株命名为HRB 0 2株。为研究该株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从而研制诊断性抗原和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s(G3型)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条件的优化。方法采用3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观察Ls株在不同病毒感染复数(0.001、0.002、0.010、0.040 MOI)、不同温度(34.5℃和35.5℃)、不同病毒收获时间(24和48 h)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根据病毒滴度和收获量筛选出最适MOI、培养温度及病毒的收获时间。结果以0.002 MOI接种Vero细胞,温度为34.5℃培养病毒,滴度最高达7.50 lg CCID50/m L;48 h可连续收获4次病毒液,且收获总量及病毒滴度均高于24 h。结论通过对Ls株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Vero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获得的病毒液滴度高及连续培养多次收获量增加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规模化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轮状病毒ZTR-5株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在实验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轮状病毒ZTR-5株在MA104细胞上经蚀斑筛选纯化后,获得单一克隆接种至Vero细胞上适应性培养,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对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离心、超滤、分子筛纯化,甲醛灭活,抗原定量检测Al(OH)3吸附制备的实验性疫苗。使用不同剂量(8EU、32EU、128EU、256EU)经肌内注射免疫小鼠,共免疫三次,免疫间隔2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 结果: 通过蚀斑纯化,筛选得到一株纯化的病毒株ZTR-5纯-1,在Vero细胞上适应性后感染性滴度达7.35logCCID50/ml;大量培养收获的病毒原液滴度为7.57logCCID50/ml,制备获得轮状病毒样品抗原含量为2 560EU/ml;经肌内注射,初次免疫后,所有剂量组动物均获得抗体阳转,阳转率为100%;第一次加强免疫后,各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明显增高,免疫剂量为128EU和256EU的两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1∶10 240;第二次加强免疫后,各剂量组(8EU、32EU、128EU、256EU)血清抗体效价依次达1∶5 120,1∶7 456,1∶14 481.54,1∶14 481.54。 结论:人轮状病毒ZTR-5株可在Vero细胞上稳定增殖,所制备的疫苗具良好免疫原性,用128EU/2次免疫即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细胞工厂在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培养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用细胞工厂代替转瓶培养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及收获高滴度的LD9病毒原液和提高产量的可行性,分别在2层4、层细胞工厂和3L1、5L转瓶培养Vero细胞,比较两种容器内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以相同活细胞数2.5×104/ml同时接种两种不同培养容器时,细胞工厂培养3d已长成单层,而转瓶培养需5d;对两种容器长满单层时的细胞经胰酶消化后通过细胞仪计数、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容器培养细胞长成单层时的单位面积细胞密度相当;对长成致密单层细胞的两种容器以相同的MOI(MOI=0.1)接种LD9病毒,转瓶培养的病毒于第8d病毒滴度达到高峰,为6.0~6.5 lgCCID50/ml;细胞工厂第5d病毒滴度达高峰,为6.5 lgCCID50/ml,并于第9d病毒滴度再次达到峰值,为6.0~6.5 lgCCID50/ml,实现二次收获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细胞工厂代替转瓶培养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s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细胞工厂与相应的转瓶培养工艺作对比,比较两种容器内细胞生长状态与病毒收获液滴度,并对细胞工厂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以相同浓度接种细胞时,细胞工厂4 d长成单层,转瓶却需要7 d,经细胞仪计数后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相当;以相同MOI接种病毒后,转瓶内的病毒于第7天病毒滴度达到峰值,细胞已完全脱落;细胞工厂于第3天病毒滴度达到峰值,并实现了3次收获。细胞工厂每次收获的病毒液滴度都稳定在一定范围,与转瓶相当。另外,细胞工厂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Vero细胞最佳接种浓度为3.0×104细胞/cm2,接种病毒的最适MOI为0.02~0.04。结论使用细胞工厂培养Ls株病毒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减少了培养空间,可替代转瓶规模化生产轮状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轮状病毒株在Vero细胞上的培养条件,将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H9按0.1MOI分别接种于不同规格的细胞培养瓶(100ml、2000ml、3L、15L)。病毒接种采用吸附与未吸附两种方式、病毒收获采取低温冻融后离心与直接离心两种方法,观察分析对病毒滴度的影响。实验中,用CASY细胞计数仪分析活细胞率,病毒接种后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并取样,采用细胞半数感染量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规格细胞培养瓶经吸附法培养接种、低温破碎法收获的LH9株病毒滴度高,其中以15L立瓶培养滴度最高(6.0~7.0 logCCID50/ml)。  相似文献   

7.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8.
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自行构建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G4型LH9株在Vero细胞中传代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将基因重配LH9毒株接种于Vero细胞上从7代传至17代,经电镜检查、病毒滴度测定、病毒基因组RNA电泳图谱分析、基因序列测定分析、轮状病毒型别鉴定及其它相关检定,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证实该毒株为A群G4P〔12〕型轮状病毒,在Vero细胞传代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疫苗研制提供安全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是从人尿液中通过常温离心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组织器官修复、疾病治疗、药物活性及毒性替代筛选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且已能实现多种途径向尿源性多潜能干细胞(urine-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u-iPSCs)转化,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人尿液源性干细胞的来源尚不明确,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条件选择及如何提高重编程效率等.本文对hUSCs的来源、分离培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由hUSCs向u-iPSCc诱导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为hUSC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省自然腹泻病猪粪便中分离获得的四株猪轮状病毒,都能在MA104单层细胞上形成蚀斑,其中三株形成大小不同的蚀斑,另一株仅形成小蚀斑。蚀斑试验培养瓶,在37℃中培养五天,大蚀斑直径达3—6毫米,小蚀斑达1—2毫米。在灯光下,可见蚀斑呈云块状;在低倍显微镜下,蚀斑呈深色的细胞团块;用10%福尔马林结晶紫液固定染色,活细胞层染成深紫色而病毒感染的细胞脱落而成蚀斑。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固定毒Vero细胞适应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狂犬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建株经过以及对适应株的抗原和免疫原性分析的情况,并推荐“RFD”和“Hs_3”适应株作为狂犬疫苗微载体培养系统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2.
Vero细胞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生物制品规程认可的疫苗生产细胞系。随着对疫苗质量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无血清培养基取代含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已成为病毒疫苗生产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的技术关键是研发或选择能支持细胞以贴附培养方式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微载体培养是贴附依赖性细胞系规模化培养和病毒疫苗生产的有效技术途径。我们对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发、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及病毒疫苗生产工艺做了讨论,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来源于人的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其进一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或临床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取3~9岁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经分离酶处理分离真表皮,再将表皮以胰蛋白酶消化为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DMEM和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表皮细胞生长融合情况及克隆形成率。结果表皮细胞在DMEM和K-SFM培养液中均能融合成片,但在K-SFM中的融合成片时间明显短于在DMEM中所需时间;在K-SFM中2周时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在DMEM中的克隆形成率。结论两步酶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于K-SFM中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两种取材方法建立人胸膜间皮细胞(HPMC)体外培养模型,一是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从人肺脏胸膜及壁胸膜上分离胸膜间皮细胞;二是从胸腔积液中分离胸膜间皮细胞;进行胸膜间皮细胞的培养。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S-P法对培养所得细胞进行鉴定。光镜下可见细胞汇合后呈多角形铺路石样,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和内质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表达角蛋白、波形蛋白,而抗VIII因子相关单克隆抗体、抗人白细胞CD45表达阴性;证实为人的胸膜间皮细胞。两种取材方法均可以成功建立间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学上均有可行性;手术标本所得细胞有较高的细胞纯度,取材上胸腔积液更易于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轮状病毒G3型709株感染4d龄昆明小鼠乳鼠模型。方法通过灌胃病毒的方式造模,观察乳鼠被病毒攻击后不同时间其临床表现、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小肠组织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在乳鼠粪便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轮状病毒在乳鼠小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轮状病毒攻击24h后出现腹泻表现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72h最严重,之后腹泻率下降,病理改变减轻,第7天腹泻停止,病理改变消失。乳鼠小肠上皮细胞出现糖、脂肪代谢紊乱,其粪便和小肠组织中都可以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表达。结论4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经口攻击后病毒能够在其体内复制,出现腹泻表现。该病毒感染腹泻过程具有自愈特点。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非结构蛋白1(non structural protein 1, NSP1)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运用基因克隆和表达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TB-Chen株RV NSP1蛋白,进行了NSP1的免疫学性质和RV感染细胞中NSP1蛋白的合成与分布以及NSP1的系统进化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BL21(DE3)能高效表达重组NSP1蛋白(rNSP1),rNSP1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4.4%。rNSP1能诱导免疫豚鼠产生特异性血清抗体。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抗rNSP1血清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自身蛋白,对SA11、Wa株的NSP1蛋白有交叉反应性;免疫荧光结果还表明,SA11感染的MA104细胞中合成的NSP1蛋白在细胞质中区域化聚集形成辐射状排列的颗粒状结构,而Wa株的NSP1不能形成此样结构。至今发现的A组RV至少可以分为16个不同的NSP1基因型,TB-Chen株NSP1为A2型。不同基因型有独特的敏感宿主范围,同一基因型可能感染不同种动物,同一种动物也可能感染不同基因型。基因型A4型和A16型仅在鸟类病毒株中出现;而且鸟类中只有A4型和A16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SP1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A组人轮状病毒NSP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在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原核系统中重组表达了来自中国的第一株全基因组被克隆和研究了的轮状病毒NSP2,并进一步对其免疫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能够高效表达重组NSP2蛋白,而且该蛋白能够诱发豚鼠产生特异性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所得抗体不仅能与该重组NSP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且可以与轮状病毒SA11株或Wa株感染的MA104细胞中表达的NSP2发生反应。以上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重组NSP2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免疫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1985—1986年山东省十地市的318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中测出的170份HRV阳性标本作了RNA电泳型分析,发现3个地区为HRVI亚群流行,3个地区为HRVⅡ亚群流行,4个地区为两亚群共同流行,共检出差异电泳型34个,其中14个属长RNA电泳型,20个属短RNA电泳型。在一个地区虽有多个差异电泳型毒株流行,但仅有其中的1—2个占流行优势。在两亚群毒株共同流行区,检出的差异电泳型特别多。本文并对HRV RNA电泳型多形性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反应器技术以细胞为基质培养流感病毒,并探索其纯化工艺。 方法:采用5L反应器无血清条件下以Vero细胞为基质培养流感病毒,病毒收获后,经灭活、澄清,采用阴离子柱去除宿主DNA,亲和柱浓缩流感病毒,最后采用分子筛三步层析法进行纯化。结果:整个纯化工艺HA回收率达102%,蛋白降低率为95.3%,宿主蛋白降低率为99.77%,DNA的降低率为99.99%。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细胞流感病毒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