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复叶耳蕨属4新种:近异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 para-simplicior Ching ex Y.T.Hsieh,sp.nov.;凤阳山复叶耳蕨,Arachniodes fengyangshanensis Ching et C.F.Zhang ex Y.T.Hsieh,sp.nov.;孟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menglianensis Y.T.Hsieh.sp.nov.; 披针复叶耳蕨Arachniodes lanceolata Y.T.Hsieh,sp.nov.。 相似文献
2.
本新种形体最近灰脉复叶耳蕨A.leuconeura Ching,但形体较小,羽片和叶片顶端急狭缩呈长尾状,小羽片基都圆楔形,不对称,渐尖头,下面叶脉绿色,不为灰绿色,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3.
为编写《中国植物志》第五卷准备资料,本文发表国产复叶耳蕨属的63新分类群。为了节约篇幅,本文仅发表拉丁文描述和中文的特征简报,其中文描述将见于《中国植物志》,以免重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复叶耳蕨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28年荷兰植物学家Blume在他的《瓜哇植物简志》(Enum.P1.Jav.)中,根据Arachniodes aspidiodes Blume这个种,建立了复叶耳蕨属Arachnicdes,但一直未被各国植物学家所承认。我国蕨类植物专家秦仁昌教授1934年对本群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分枝图式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证明了它是一个自然类群,并指出了在系统分类上介于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和鳞毛旅属Dryopteris Adans之间,当时他把本群植物(包括毛枝旅属Leptorumchra H. Ito和假复叶耳蔗属Acrorumo-hra H.Ito的一些种)归入了分布在大洋洲和非洲的Rumchra Raddi属中。 相似文献
5.
6.
云南复叶耳蕨属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提出了新的分类处理。云南共有本属植物20种2变种,其中包括1新组,3个改级新组合,7个云南分布新记录,并清理出了54个云南及其他省区种类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首次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对组的概念进行了修订,首次将耳蕨属小鳞片根据长度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类。本文共记载后生耳蕨组植物22种,包括中国新分布1种:P.longipinnulum Nair,新异名2种:P.glingense Ching et Y.X.Ling,P.shennongense Ching,Boufford etShing.本组共分五系,即线鳞系、水囊系、缺耳系、长小鳞系和黑鳞系。本文编制了后生耳蕨组的分种检索表,对一些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甚至喜马拉雅地区并无P.mucronifolium(Bl.)Presl和P.setiferum(Forsk.)Moore ex Woynar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10.
本组以“叶片二回羽状(不为细裂),草质,叶轴不具芽胞,小羽片具小羽柄,小鳞片窄型”等为主要特征而区别于耳蔽属其它组。全世界约50余种,欧、亚、美和非洲广布。中国“ 相似文献
11.
金平复叶耳蕨新种图1Arachniodes jinpingensis Y.T.Hsieh,,sp.nov.Species insignis A.chinensi(Rosenst.)Ching proxime affinis,multo majore,pinnis inferioribus4—5-jugis oppositis,pinnula basali basiscopica pinnarum infi-marum longe producta,ad11 cm lnonga,pinnula basali acrscopica quam sequen-tibus duplo longiore facile distinguitur. 相似文献
12.
叶柄具二色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叶片中部以下不逐渐缩短;小羽片具耳状突起;小鳞片短型,稀疏。 该系约25种,主产亚、欧、美洲。中国约15种,除东北外,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假黑鳞耳蕨 新拟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首次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对组的概念进行子修订,首次将耳蕨属小鳞片根据长度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类。本文共记载后生耳蕨组植物22种,包括中国新分布1种: P.longipinnulum Nair, 新异名2种:P. glingense Ching et Y. X. Ling, P. shennongense Ching, Boufford et Shing.本组共分五系,即线鳞系、水囊系、缺耳系、长小鳞系和黑鳞系。本文编制了后生耳蕨组的分种检索表,对一些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甚至喜马拉雅地区并无P. mucronifolium (BI.) Presl 和P. setiferum (Forsk.) Moore ex Woynar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进行了再次的分类订正研究,确认云南有该属植物20个种类,其中,华南复叶耳蕨Arachniodes festina(Hance)Ching和齿头复叶耳蕨A.aristata(Forst.)Tindale为云南分布新记录;将《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中的Acrorumohra dissecta、Arachniodes ailaoshanensis、A.australis、A.austro-yunnanensis、A.caudata、A.chinensis var.cornopteris、A.chinensis var.jinpingensis、A.chingii、A.dayaoensis、A.futeshanensis、A.gongshanensis、A.guangtongensis、A.lushuiensissis、A.pianmaensis,A.pianmaensis、A.pseudo-aristata、A.ppseudo-assamica、A.sshuangbaiensis、A.sinoaristata、A.sporadosora和A.triangularis等20个名称作为新异名处理。还列出了云南产该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名称的处理及分类讨论、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0种复叶耳蕨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复叶耳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裂缝长度为赤道轴的1/2~3/4,极面观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为(25.45~43.43)μm×(18.09~31.92)μm。(2)复叶耳蕨孢子主要纹饰有:片状、刺状、瘤块状、翅状、脊状、耳状及粗糙7种类型。(3)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长期存在分类争议的种进行了探讨,并列出基于孢子形态的检索表。结果支持:将灰脉复叶耳蕨处理为西南复叶耳蕨的异名;大姚复叶耳蕨处理为日本复叶耳蕨的异名;镰形复叶耳蕨作为南川复叶耳蕨的异名;钝羽复叶耳蕨和浅裂复叶耳蕨孢子纹饰一致,因此其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耳蕨属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高大耳蕨新种图1:6~8PolystichumaltumChing,sp.nov.insched.TYPE:Yunnan(云南),Suijiang(绥江),underbamboos,alt.1200~1400m,19730527,W.M.Chu... 相似文献
19.
中国蹄盖蕨属的新分类群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锯齿蹄盖蕨新种Athyrium serrato-dentatum Ching sp.nov.Ex affinitate A.dubio Ching,a qua differt pinnulis marginibus ad1/2 lobulatis,lobulis 4-5-jugis,deltoideis,oblique,acutis et serrato-dentatis,stipite superire dense pallide brunneis glandulifera.Yunnan Bor.-Occ.:Deqin Xian.in sylvis.alt.3900 m.K.M.Feng6687 (typus in PE,isotypus in KUN).本新种近似毛翼蹄盖蕨 A.dubium Ching,不同处在于小羽片边缘羽裂达1/2,裂 相似文献
20.
一个突出的新种,与绢毛蹄盖蕨 A.sericellum Ching 有亲缘关系,不同处在于叶片上面密被微柔毛,羽轴下面光滑,小羽片县单锯齿,裂片先端钝。云南西北部:维西县,生林下。滇中蹄盖蕨新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