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所水稻阶段发育的研究工作,在白思九工程师领导之下,先后由黄得禊、周保泉两同志进行了水稻的分期播种、春化处理和短日照处理三项工作:一、分期播种:分期播种是在1952年进行的,曾以主要的秈粳品种五个,次要品种38个,自4月1日起至10月底止,每十天播种一次,各播种期之间,自播种至抽穗所需数的差异,秈稻以早中秈为最少(相差16—23日),早秈稍多(24—31日),晚秈最多(71—89日),粳稻  相似文献   

2.
自从李森科发表了他的关于禾榖类作物的春化工作并创立了植物阶段发育理论以后,发育生理的研究才开始建立在正确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的基础上,使这项研究是以进化为基础(了解个体发育为某一类型植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所累积而成的过程)并正确地在发育是  相似文献   

3.
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植物发育生理座谈会中,几个做水稻发育生理工作的单位曾约定於年底在华南举行一次水稻阶段发育研究工作谈话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粮食增产计划中水稻的比重很大,其中牵涉到关键问题之一是由水稻階段发育研究试验工作提供基本参考资料。并着重(一)交流有关水稻阶段发育研究工作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交换对以後试验工作的意见。(二)增加水稻复种面积(包括双季连作稻的品种,播种期等问题)及扩展水稻播种面积中有关水稻发育的一些问题的讨论。会议在广州石牌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举行,自1955年12月13日起到16日止,共进行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1949年开始研究,决定在阶段发育理论的基础上阐明:小穗突起是在光照阶段开始时形成还是在通过光照阶段的时期内形成的呢?或者是在生长点内发生那些质变的基础上形成的呢?研究是在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选种遗传试验站人工气候实验室和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进行的。试验是布置在温室或大田的条件下。研究的对象是春小麦、冬小麦、冬黑麦和多年生牧草。第一个试验的观察证明春小麦莫斯金布布里特48的植株:在普通的日照下,幼苗出现後经过12天,生长点开始分化,在连续光照下是经过9天。在短日照下(9小时),于试验进行的全部时期内,生长点几乎是没有明显地形态变异。当处在人工连续光照下的植株开始抽穗的时候,短日照的一部分植株(生长点没有分化的)被移植到普通的日照条件下,而另一部分植株移植到人工连续光照下。生长点发育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韭菜是葱蒜类的重要蔬菜,它属于百合科葱属,但和葱属的其它蔬菜比较,在生长习性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洋葱和大葱都是在春末抽苔的,而韭菜却是在早秋抽苔的。洋葱和大葱都是长日性作物,韭菜是否也属于长日性作物?韭菜是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它的阶段发育是否需要每年重新开始?洋葱的萌动种子不易通过春化阶段,韭菜是否也具有此种特性?为了解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片全氮浓度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水稻品种群体叶片全氮浓度(LNC)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水稻群体叶片全氮浓度的光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原始反射率构造的光谱参数与叶片全氮浓度的相关程度均高于原始反射率,近红外波段(760~1 220 nm)与可见光波段510、560、680及710 nm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群体叶片全氮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最好;对拟合较好的6个两波段组合参数及4个特征光谱参数的预测标准误(SE)和决定系数(R2)进行比较后,选取参数NDVI (1220, 710)为反演群体叶片全氮浓度的最佳光谱参数,方程为LNC=3.2708 × NDVI (1220,710) + 0.8654.利用不同粳稻品种、水分和氮肥处理的试验数据对监测模型进行了检验,估计的根均方差(RMSE)均小于20%,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R2为0.674~0.862,拟合斜率为0.908~1.010,RMSE为11.315%~19.491%,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符合度较高,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水稻群体叶片全氮浓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阐明一系列由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植物生理置验室(列宁格勒)全体工作人员所研究出的问题。冬性禾谷类作物在零下温度的春化从前认为春化过程在零下温度条件下不能进行。可是最近在这问题方面的文献中出现了互相矛盾的资料。我们以在全苏各地推广普遍的冬黑麦品种进行了研究。这个品种春化期为45-50日。预先的试验查明了在11-12月从上壤中挖出来的并把它放置在高温及有强力的电灯光照条件下的黑麦植株不能转向抽穗。我们解释这现象是春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蔗糖磷酸合成酶是植物体内蔗糖合成、碳同化与分配的一个关键调节酶。以3个水稻品种‘两优培九’、‘汕优63’和‘黄华占’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不同阶段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及其与植株同化物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SPS基因(Os SPS1、Os SPS2、Os SPS6、Os SPS8和Os SPS11)的相对表达量均随植株生育进程推进而下降;SPS活性的变化趋势与SPS基因表达量一致。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PS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PS活性均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浓度显著正相关,Os SPS1表达和SPS活性状态均与每穗颖花数和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Os SPS2、Os SPS6和Os SPS8表达均与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有利于提高SPS基因表达和活性,进而增加植株NSC积累和促进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植物主要依赖自身根系从土壤中获取矿质养分; 具有不同根形态的植物对于养分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陆地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 帮助植物吸收矿质养分。但是, AMF对于植物根系养分吸收的促进效应是否会受根形态的影响还鲜有研究。该研究选取4种不同根形态基因型水稻(根毛缺陷突变体rhl1、侧根缺陷突变体iaa11、不定根缺失突变体arl1和野生型Kas)为研究对象, 设置2种施氮水平处理(低氮: 20 mg·kg-1氨氮; 高氮: 100 mg·kg-1氨氮), 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标记技术, 探究AMF和氮添加对不同根形态植物氮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相比低氮处理, 高氮处理下, rhl1、Kas、iaa11arl1的茎叶15N浓度分别提高了60%、72%、128%与118%, 说明氮添加显著促进了水稻氮吸收, 且iaa11arl1对氮添加的响应更强烈。在低氮水平下, AMF对rhl1、Kas、iaa11arl1氮吸收的平均效应值分别为17%、31%、42%、51%, 表明AMF对于植物氮吸收的促进效应受根形态影响, iaa11arl1对AMF的响应明显高于Kas与rhl1; 相较于低氮水平, 高氮水平下AMF对于不同根形态水稻氮吸收的促进效应都会显著降低, 表明氮添加削弱了AMF对植物氮吸收的促进效应。该研究阐明了4种不同根形态基因型水稻氮养分吸收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氮吸收能力较弱的基因型水稻对AMF的响应更强, 该结果补充了植物与AMF在养分吸收上存在功能互补的控制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测量纪录及分析,对绿孔雀的饲养、繁殖及阶段发育,获得以下结论:1.繁殖期在广州从每年的3月中旬到7月底;2.繁殖过程与其他早成雏鸟类一样,分发情、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几个步骤,人工饲养下最佳配合为1雄4~5雌;3.繁殖季节的产卵数量一般为10~27个,不同个体的产卵高峰期不一致;4.蛋的孵化温度约为37℃,孵化周期为26~28天;5.蛋的孵化率约为86%,影响其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是“无精蛋”;6.幼体在出壳1周后,开始快速生长;7.幼体在生长发育中,以体重,体长增长最快,嘴峰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11.
一.阶段发育是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植物的形成与进化和外界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因此植物对於曾经产生它的环境条件,就成为了它生活中的要求,由於植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关系,因而植物在其发育过程中对於一定环境条件的要求,必然是其历史形成的反映。李森科关於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概念是从冬小麦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反映了冬小麦的历史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冬小麦对於低温条件及长日照条件要求的这种严格性,并  相似文献   

12.
间作是一种优良的生态农业模式,但以水稻为主的水生作物间作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水稻和雍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两年(2014—2015年)四季的大田试验,研究水稻和雍菜间作条件下产量、种间关系以及水稻的硅、氮营养状况.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水稻单作、雍菜单作、水稻-雍菜2∶2间作、3∶2间作、4∶2间作.结果表明: 水稻和雍菜间作显著增加水稻的产量,其中2∶2间作、3∶2间作和4∶2间作在单位面积上的增产幅度分别为77.5%~120.6%、64.9%~80.9%、37.7%~56.0%,但间作显著降低了雍菜的产量.从土地当量比(LER)来看,水稻和雍菜间作可增加系统的综合产量,3种间作的LER全部大于1,其中3∶2间作模式最佳.从竞争指数来看,在间作系统中,水稻比雍菜有更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早季.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雍菜间作显著增加水稻叶片对硅和氮的吸收量以及成熟期水稻叶片的硅含量,但是并没有增加水稻叶片的氮含量,甚至在成熟期略低于单作;而对土壤有效硅、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整个试验期间,与水稻单作和间作相比,雍菜单作始终有最高的土壤有效硅、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本研究表明,水稻和雍菜间作可以促进水稻对硅和氮的吸收,增加水稻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水稻涝害生理及其与水稻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水稻涝害生理、影响水稻涝害的因素以及涝害与水稻生产的关系,提出了减轻涝害的途径与灾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体温与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抽穗后水稻穗和叶的体温及冠层上部的气温,分析了穗和叶片的体温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和叶的体温始终低于气温,其气温与体温的差值(气体温差)受大气温度、湿度及水稻株型和器官成熟老化程度影响.在大气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气温低时(<26.5℃),水稻穗和叶的气体温差较小;气温高时(>33℃),气体温差变大;在气温相似的条件下,大气湿度提高,穗和叶的气体温差变小.品种的株型不同,对水稻穗、叶的气体温差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直立穗型品种穗和叶的气体温差较弯曲穗型的大;"谷盖顶"型品种穗和叶的气体温差值较"草盖顶"型的大.水稻抽穗后,穗和叶的气体温差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明显的差异,器官成熟老化程度越低,其气体温差越大.  相似文献   

15.
籼稻品种庆莲16的抽穗日期、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随着氮浓度的提高而延迟和降低,但随着硼浓度的提高而改善.在80和120ppm氮浓度中,随着硼浓度增加,抽穗期明显提早,千粒重逐渐提高。加硼处理的结实率较无硼的显著提高,氮浓度越高,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氮条件下水稻 (Oryzasativa) 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和植株水分状况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 水稻冠层近红外光谱反射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 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高氮水稻的冠层含水率高于低氮水稻的冠层含水率 ;同一水分条件下, 高氮处理的可见光区和短波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低于低氮处理, 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高于低氮处理。发现拔节后比值植被指数 (R810 /R460 ) 与水稻叶片含水率和植株含水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模型的检验误差 (RootmeansquareError, RMSE) 分别为 0.93和 1.5 0。表明比值植被指数R810 /R460 可以较好地监测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片和植株含水率。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氮饥饿诱导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水稀(Oryza sativa L.)对氮饥饿反应的分子与基因背景,利用RaSH策略构建了水稻氮(N)饥饿诱导cDNA文库。通过反向Northern筛选该文库,获得氮饥饿诱导的18个功能已知基因和2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已知基因涉及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生长调控过程及转录因子。这些基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了植物对氮饥饿反应涉及互相关联的多种生理与分子机理,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磷钾施肥方式对水稻碳、氮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eng L  Tong CL  Shi H  Wu JS  Chen AL  Zhou P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615-2621
基于我国南方双季稻区20年长期田间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方式对水稻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施氮肥处理水稻籽实的碳、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33和18.9 g·kg-1.水稻植株的碳、氮储量以氮磷钾平衡施肥(NPK)及氮磷钾基础上有机物料循环施肥处理(NPKC)最高,其中NPKC和NPK处理籽实碳储量分别为2015和1960kg hm-2,茎叶碳储量分别为2048和2002 kg·hm-2;籽实氮储量分别为80.6和80.5kg·hm-2,茎叶氮储量则以NPK处理最高,为59.3 kg·hm-2.有机无机肥的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水稻植株体内碳和氮的累积;与偏施氮肥处理相比,氮磷钾的综合施用更利于水稻生长过程中碳、氮的累积与分配.  相似文献   

20.
估测水稻叶层氮浓度的新型蓝光氮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不同氮素水平与品种类型的多个田间试验,综合分析了水稻冠层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叶层氮浓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对氮反应最敏感的波段为红光665~675 nm、蓝光490~500 nm和红边区域波段680~760 nm.400~2500 nm波段范围内两波段植被指数与水稻叶层氮浓度相关性最好的是550~600 nm与500~550 nm,属绿光波段组合,决定系数(R2)最高的是比值指数SR(533,565).以3个蓝光波段构建的光谱参数R434/(R496+R401)(蓝光氮指数)与水稻叶层氮浓度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与SR(533,565)相比,该参数显著提高了对叶层氮浓度的预测性.独立资料检验结果显示,R434/(R496+R401)对水稻叶层氮浓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检验根均方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值分别为9.67%和8%,是一种适合于水稻叶层氮浓度估测的良好高光谱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