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甜菜夜蛾在福建漳州龙海每年发生9-10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10月份是该虫为害农作物的严重时期,其中8-9月份为全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类型的12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尽,菜喜以及米满对田间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锐颈特,杀虫单,敌杀死等药剂对田间甜菜夜蛾几乎失去防效。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übner 1988年在我市为害较严重,成为秋季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程度甚至重于斜纹夜蛾和菜粉蝶等重要害虫。 一、田间幼虫识别要点 田间幼虫体色变化较大,但以绿色至褐色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县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尤以甜菜和秋荞的威胁较重。据调查在拖排公社的大寨大队,在30.5亩的甜菜中,11亩被吃毁。通过近年来的观察,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第二代幼虫稍轻。为了治虫保护庄稼,我县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药剂防治进行初步工作。 一、生活习性 据1959年观察,在秋养上发生3—4代,第一代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在9月上旬至9月末;第三代在9月末—10月末,第四代在11月初至12月中,完成一个世代一般要20天左右。成虫有微弱的趋光性。8月中旬飞迁荞田,白天躲在杂草和土缝中,黄昏后出来活动,交配产卵于叶子反面,以植株中部叶子为最多。卯块上覆盖一层黄色茸毛。幼虫孵出后,在三龄以前有群聚性,取食叶肉。三龄以后分散为害,且皮肤上有厚蜡质,抗药力强,晴天以早、晚为害,白天和夜晚常躲在土缝中或植物下部不易见的地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卵的寄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3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效应。螟黄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均高于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则表现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两种寄主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表现为寄生量均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稳。赤眼蜂的搜寻效应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可知,螟黄赤眼蜂对于甜菜夜蛾的控害能力优于稻螟赤眼蜂螟和玉米螟赤眼蜂,而稻螟赤眼蜂比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更适合用于防控小菜蛾。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向阳  朱福兴  张凯 《昆虫知识》2007,44(5):632-636
就有关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bner)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作综述。甜菜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山东泰安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高达2445.5倍;对多杀菌素等生物杀虫剂产生了中低水平的抗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虫酰肼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但昆虫生长调节剂依然是比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对交互抗性及抗性治理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厦门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nbner)在厦门地区严重为害蘸菜,经1990—1993年调查观察。明确了甜菜夜蛾在厦门地区一年发生9—10代。无越冬现象。研究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周年发生及为害情况,分析了严重发生为害的原因。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月秋  彭宏梅 《昆虫知识》1998,35(3):150-153
甜菜夜蛾ler灯gmae力gua(Htibner)危害香叶尚无报道,近几年来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5~6月高温期危害十分严重,难于防治。1994~1996年,我们对该虫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等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防治探讨。回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卵多产于植株下部叶片背面,据统计36个卵块,每块最少24粒,最多175粒,平均每块39.8粒。卵馒头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转浅灰色,并出现1个小黑点。卵多数以卵块为主,占99.5%,仅0.5%为散产卵粒,卵块一般3天开始孵化。幼虫主要在夜间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2~5小时后陆续从…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甜菜夜娥在我市每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7~10月间第2~5代为害最重。幼虫3龄前食量小,4~5龄食量占91.55%。恒温条件下,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10.9852℃、42.5193日度;幼虫10.9306℃、243.3155日度;蛹12.1873℃、105.7263日度。各虫态对高温的抵抗力均较强。5%卡死克、定虫隆防治效果在90%以上,敌百虫与灭扫利混用效果达81%,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甘蓝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夜蛾是我国北方和西藏高原农区的重要农业害虫,主要为害豆类作物和十字花科蔬菜。在日喀则每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本文记述了甘蓝夜蛾在日喀则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为害芦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甜菜夜蛾 Laphygma exigua(Hubner)是一种杂食性害虫。笔者自1987年以来在江西对芦笋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发现甜菜夜蛾是芦笋最主要的害虫。该虫在临川县芦笋田约发生5代。第1代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虫量少,为害轻。第2代在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作者曾报道了一种可较理想饲养甜菜夜蛾幼虫的人工饲料配方 ,但利用该饲料连续饲养甜菜夜蛾 7代后 ,卵孵化率则从第 1代的 89.1 %下降为 6 5 .5 % ,且保持该孵化水平至第 1 1代 ,1 2代后 ,卵孵化率进一步下降。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实验室对配方作了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再添加 5种可促进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微量物质 ,即可有效阻止甜菜夜蛾因连续继代而出现卵孵化率迅速下降的问题。经实验 ,利用改进后的人工饲料连续饲养甜菜夜蛾9代 ,卵孵化率仍达 80 %以上 ,比原配方相应代数的孵化率提高 1 5 %左右 ,而且其它各测定指标如 :幼虫…  相似文献   

13.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斜纹夜蛾(Spod op lilura Fabr.)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效下降,而且杀伤了天敌,污染了蔬菜和环境,影响了人类健康。作采用福建省绿十字生物工程联合发展中心,研制的新型营养型生物农药杀鳞精,防治这两种害虫,取得了较好的杀虫效果,同时促进了植株的生长,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笔者于1957—1960年在新乡耿黄等地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作了研究。兹简报如下。 一、寄主种类和为害性状 甜菜夜蛾的寄主范围和食性,结合1957年植物检疫和1960年昆虫区划在全省各地调查,初步明确幼虫取食植物在河南有35科、108属、138种。其中有大田和特用作物28种,蔬菜作物32种,幼龄果树和林木13种,牧草和杂草47种,药用和观赏植物18种。其中以甜菜、玉米、红薯、芝麻、白菜、苜蓿等受害最重。 甜菜夜蛾是典型的食叶害虫,对植物苗期为害最重,大发生时能吃光所有叶子。暴食性的高龄幼虫,白天往往潜藏在禾本科作物心叶中、土缝中或与同期发生的其他害虫混淆,不易被人察觉。为害特征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有所不同:单子叶植物以玉米为代表,被害部位呈现条状半透明薄膜或成条状破孔,这些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抗寒与越冬能力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江幸福  罗礼智  李克斌  赵廷昌  胡毅 《生态学报》2001,21(10):1575-1582
研究了甜菜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耐低温能力、可能的越冬虫态及其越冬能力,并结合气象资料的分析,初步确定了我国甜菜夜蛾的越冬北界.甜菜夜蛾3~5龄幼虫的过冷却点较高,分别为-11.17℃、-11.96℃和-10.50℃(平均-11.21℃),预蛹期次之,为-12.47℃,蛹期最低,平均为-17.16℃.在5℃、0℃、-10℃和-5℃条件下,甜菜夜蛾各种虫态的LT50、LT90和LT99.9均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尽管不同虫态的耐低温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其耐低温能力由弱至强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卵<成虫<幼虫<蛹.这些结果表明,蛹是甜菜夜蛾的四个虫态中耐低温能力最强的,因而是最可能的越冬虫态.但由于蛹在0℃条件下的LT99.9为38.06d,表明甜菜夜蛾在冬季0℃以下的温度超过38d的地区不能越冬.另外,连续两年冬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蛹在北京西郊越冬死亡率均为100%,说明甜菜夜蛾在北京地区不能越冬.根据这些结果并结合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初步将我国甜菜夜蛾的越冬北界定于北纬38°左右,即1月份-4℃等温线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bner)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其高抗药性和危害具有隐蔽性,致使防治十分困难。文章介绍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活性、配比、诱芯剂型、诱捕器类型和利用性信息素监测、防治甜菜夜蛾技术的研究概况。认为改进现有技术后并应用于实际,将会更有效地监测和防治甜菜夜蛾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7.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飞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日龄、性别、交配等因素对农业迁飞性害虫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飞行能力的影响,为其迁飞行为研究和异地测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气温为(24±1)℃、相对湿度为75%±5%的实验室环境下,利用飞行磨系统对甘蓝夜蛾实验室种群1~5日龄未交配个体、已交配的3日龄个体以及野外迁飞种群分别进行连续24 h吊飞测试,记录其累计飞行时间、累计飞行距离、平均飞行速率等参数。【结果】甘蓝夜蛾实验室种群的飞行能力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初羽化时即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2~3日龄达到峰值,4~5日龄的飞行能力显著下降;雌性甘蓝夜蛾的飞行能力强于雄性甘蓝夜蛾;交配的甘蓝夜蛾平均飞行速率显著小于处女甘蓝夜蛾,但二者的平均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渤海湾迁飞种群中晚季节南迁种群的飞行能力显著强于早季节北迁种群和过渡种群。【结论】日龄和交配状态是影响甘蓝夜蛾飞行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甜菜夜蛾交配行为和能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罗礼智  曹卫菊  钱坤  胡毅 《昆虫学报》2003,46(4):494-499
在(27±1)℃,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对甜菜夜蛾I>Spodoptera exigua的交配行为及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在羽化当晚即可进行交配,交配率以羽化后头三个晚上的较高(>82%),但从第4天起则显著下降。成虫一天中的交配时间出现于23:30~05:30之间,交配高峰出现在01:30~02:30和03:00~04:00 之间, 其中以第1高峰的发生频率较高。成虫交配持续时间从22~191 min不等,但以30~60 min的为多(40.8%, n=97), 60~90 min的次之(19.4%),超过180 min的较少(10.2 %)。另外,交配持续时间与蛾龄紧密相关。蛾龄越大,交配持续的时间越长,且差异显著。雄蛾一生的交配能力由1~11次不等,但受性比的影响显著:在性比为1∶1的条件下,雄蛾平均交配次数仅为3.0 次,而在2♀∶1至5♀∶1时,则增加到5.1~6.0 次。雌蛾交配比例及次数受性比的影响也很大:没有交配的雌蛾比例从1∶1时的8.3%增加到5♀∶1时的32%,仅交配一次的比例从16.7%增加到38.7%,而交配≥5 次的比例则从 25%下降到0。最后,对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防治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杀虫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室内浸叶法试验表明,三种害虫中斜纹夜蛾、小菜蛾对供试杀虫剂的敏感程度一般比甜菜夜蛾高。灭虫灵对小菜蛾有很高的潜力,LC50为0.09mg/L,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对灭虫灵敏度程度较低,LC50在150mg/L左右。除尽对甜菜夜蛾,毒死蜱对斜纹夜蛾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1.48mg/L和0.49mg/L,除尽、锐劲特、抑太保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都具有很高的毒力,可作为兼治这三种害虫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的饲养方法介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一种甜菜夜蛾的室内饲养方法 ,采用本方法累代饲养甜菜夜蛾 8代 ,平均蛹重达 1 1 2 .9mg ,平均化蛹率 97% ,平均羽化率为 91 .3%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该饲养方法可用于室内大量饲养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