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hwartz和Beckman曾分别在玉米杂种胚乳的酯酶、酒精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同工酶中发现过杂种酶的存在,即杂种中除具两亲本酶带外,还在两亲本酶带的中间位置出现新的酶带。而Bruce等用15个自交系互配组合检验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工作中,却没有观察到杂种酶的存在,而只观察到互补酶带。我们曾在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2.
Schwartz和Beckman曾分别在玉米杂种胚 乳的醋酶、酒精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同工酶 中发现过杂种酶的存在,即杂种中除具两亲本 酶带外,还在两亲本酶带的中间位置出现新的 酶带〔4,6,73。而Bruce等用15个自交系互配组 合检验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工作中,却 没有观察到杂种酶的存在,而只观察到互补酶 带[4,6,7]。我们曾在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中看到,杂种除具有两亲本共同的酶带外,还具 有新的即第4酶带,这条新的酶带可称为“杂种 酶”[1,2]。我们发现有的育种纯度高的自交系中 仍然存在着酶谱的株间差异即酶谱纯度f2,3,的 问题以后,我们反复多次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酞 胺凝胶电泳方法检验“杂种酶”存在的真实性。 下面简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们以往的工作,高优势玉米杂种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图式之一称为互补 酶— 杂种酶带为其两亲本酶带的互补。类似 的图式BackmanE'.33等曾在玉米胚乳的亮氨酸 氨肤酶及过氧化氢酶,ScandaliOS161曾在氨肤酶, 过氧化氢酶及乙醇脱氢酶,Chiang Pai'53等曾 在水稻过氧化物酶中观察到。  相似文献   

4.
两年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与玉米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_1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酶谱的主要特点:第一,所有杂种都像亲本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一样具有Rf=0.52的酶带。第二,杂种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两个亲本酶谱的模式。在杂种F_1的可溶性蛋白质扫描曲线图中有一像亲本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一样的Rf=0.28的蛋白质分子峰甚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Giemsa C-带显带技术分析亲本及其杂种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型的结果表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大多数显带都在染色体的长臂末端,第1、2、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也显带。所显现的带纹比玉米的稍小些。这些是与玉米不相同的。玉米除第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显带外,其他染色体均为长臂近末端显带。根据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Giemsa C-带带型的特点表明,在杂种F_1的体细胞中,能够鉴别出来一组染色体来自父本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和另一组染色体来自母本玉米。作者还讨论了Giemsa显带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特别是玉米细胞遗传学上的利用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高粱的杂种优势与同工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hwarcz 在玉米胚乳中发现有酯酶同工酶的“杂种酶带”;chiang Pai 等在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杂种第一代中,也发现有过氧化物酶的“杂种酶带”;Beckman 在授粉后16天的玉米胚乳中发现有亮氨酰肽酶同工酶的“互补酶带”;Gupta 在水稻胚乳中发现酯酶同工酶与粒重优势有关。李继耕发现玉米胚乳中有与杂种优势有关的四种过氧化物酶酶谱类型。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高梁杂种同工酶酶谱型与产量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胚抢救获得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Eru CMS)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种间杂种,前期经过流式细胞仪、柱头染色体数目、花粉活力等分析获得一些真杂种。利用电泳法,对真杂种植株的3种同工酶(SOD、EST、COD)和蛋白质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了杂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杂种的SOD、COD的酶带表现为偏父本甘蓝型;杂种的EST的酶带表现为偏母本油菜型;杂种的蛋白质电泳表现为不仅具有双亲的特征蛋白带,也有其自身特征蛋白带。  相似文献   

8.
经胚抢救获得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EruCMS)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种间杂种,前期经过流式细胞仪、柱头染色体数目、花粉活力等分析获得一些真杂种。利用电泳法,对真杂种植株的3种同工酶(SOD、EST、COD)和蛋白质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了杂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杂种的SOD、COD的酶带表现为偏父本甘蓝型;杂种的EST的酶带表现为偏母本油菜型;杂种的蛋白质电泳表现为不仅具有双亲的特征蛋白带,也有其自身特征蛋白带。  相似文献   

9.
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悬浮培养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含叶绿体的悬浮培养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间,用直流方波脉冲进行电融合,获得了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小麦的原生质体经过碘乙酰胺失活。愈伤组织的形态和颜色被用作识别预期杂种的标记。为了对杂种愈伤组织进行同工酶分析,观察了亲本的9种同工酶谱,其中3种在亲本间表现出差异(ADH、GOT 和 SDH)。酒精脱氢酶(ADH)的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细胞系表现出杂种带。这些细胞系经过其他两种同工酶分析和 rDNA 探针杂交试验表明,一个细胞系表现出基本完全的亲本基因组间的组合,其余5个细胞系是部分杂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体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麦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3个杂种细胞系进行5种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稳定的不对称体细胞核杂种细胞系;它们表现出小麦的完整谱带和裸燕麦的部分谱带。对2个杂种细胞系及亲本的核糖体DNA 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个杂种细胞系(HB 95)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细胞学观察表明,2个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均显著高于双亲。从杂种细胞系HB 94中分化出叶原基等分化结构。Adh同工酶分析表明,这些分化结构具有和母体细胞系完全相同的杂种谱带。  相似文献   

11.
玉米叶绿体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玉米叶绿体两种同工酶图式的研究结果:(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显示7—12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有7—11条酶带;(2)叶绿体与上清液中,同一品系两种同工酶图式一致;(3)杂种F_1中第4和第5条互补酶带表现稳定。可能与光合性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张杂谷‘3号’、‘5号’、‘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材料不同生育期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性,同时对总酶活进行了测定,探讨谷子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张杂谷及其亲本叶片苹果酸脱氢酶共有5条酶带,有共同酶带和偏母本型酶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14条,属于共同酶带;从负极到正极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Rf分别为0.611、0.626、0.642、0.684和0.716,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Rf分别为0.08、0.21、0.24、0.30、0.36、0.44、0.49、0.58、0.66、0.69、0.72、0.75、0.85和0.89。(2)杂种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和母本酶谱同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父母本一致;供试品种苹果酸脱氢酶酶谱相对简单,酶带集中,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量、活性和宽度差异性较大,酶谱比较复杂。(3)所有品种苹果酸脱氢酶总活性在抽穗期最高,过氧化物酶总活性在灌浆初期最高。杂种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在苗期和抽穗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而过氧化物酶在抽穗和灌浆初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这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三系及其杂种F_1的酯酶同工酶比较及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114套杂交稻 F_1及其相应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干种子胚的酯酶同工酶,6条主要酶带分别命名为1 A、3A、4A、5A、6A 和7A。三系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各有其特点。杂种 F_1的酶谱出现7种类型。当不育系具有6A 时,常与恢复系的3A 或5A 形成酶带互补的杂种,3A和6A 互补只有营养优势。5A 和6A 互补才有经济优势。本实验证明杂种 F_1酶谱的形成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可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全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3个杂种细胞系进行5种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稳定的不对称体细胞核杂种细胞系;它们表现出小麦的完整谱带和裸燕麦的部分谱带。对2个杂种细胞系及亲本的核糖体DNA Sout  相似文献   

15.
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裸燕麦的杂种F1的产生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四倍体大燕麦 (AvenamagnaL .)做母本 ,六倍体裸燕麦 (AvenanudaL .)做父本进行杂交 ,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杂种F1,并对其后代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 ;对杂种F1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杂种F1形态特征偏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 ;同工酶研究表明多数F1具有双亲互补酶带 ;RAPD分析不同引物扩增产物F1呈共显性或偏父、偏母。这些结果表明F1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甜瓜(Cucumis melo.L)84—3等六个杂交种及其双亲的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变化,按生长顺序在苗期进行了四次取样,每次取样均取全株。分析结果表明:甜瓜苗期生一片真叶时酶谱丰富,为取样最佳时期,同一组合中,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是有差异的,存在“杂种酶带”和“互补酶带”,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技术对甜瓜84-3等六个组合进行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纯度检测结果相比符合率为99.1%。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 1) 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 2) 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的mtDNA呈单亲遗传; 3) 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 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泽生  曾伟等 《菌物系统》2001,20(2):233-237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1)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2)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mtDNA呈单亲遗传;3)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agna L.)做母本,六倍体裸燕麦(Avena nuda L.)做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杂种F1,并对其后代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杂种F1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杂种F1形态特征偏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同工酶研究表明多数F1具有双亲互补酶带;RAPD分析不同引物扩增产物F1呈共显性或偏父、偏母。这些结果表明F1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20.
用改良的酸性电泳方法对L型杂种小麦及亲本三系的种子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醇溶蛋白的酸性电泳可鉴别出杂种与父本及常规种之间的差异,而不能鉴别出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之间的明显差异。用酯酶,过氧化物酶,ATP酶的同工酶对供试材料幼苗做进一步检测,发现只有ATP酶同工酶能将L型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鉴别出来,单用同工酶法或醇溶蛋白电泳法都不能将L型杂种及亲本三系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