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Yang P  Ying DJ  Song L  Sun JS 《生理学报》2003,55(4):428-434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行神经外膜端端对线缝合,术中依不同组别,动物于神经缝合处远端0.5cm处分别注射人的正义和反义bcl-2重组腺病毒(Ad/s-bcl-2、Ad/as-bcl-2),报道基因重组腺病毒(Ad/lacZ)和生理盐水。术后48h,7d,15d和30d常规灌注固定大鼠,取L4-L6脊髓节段,应用X-gal染色、bel-2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到外源基因能在脊髓中表达,同时外源性Ad/s-bcl-2能显著减少L4到L6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的数目,减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因坐骨神经切断导致的AChE活性的降低幅度,并加快其恢复。而Ad/as-bcl-2可显著增加坐骨神经切断诱导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数目以及AChE活性降低幅度,并延缓其恢复。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外源性bcl-2能保护周围神经切断后引起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
钳夹损伤兔右坐骨神经,于损伤处注射蛇毒NGF400Bu/kg/日,损伤术后1,3,7天和2,3,4,6,8周动态观察脊髓腰段伤侧第Ⅸ板层外侧群的大型运动神经元的AChE活性改变。结果表明术后1,3天实验组(指损伤给药组)和对照组(指损伤对照组)AChE活性均下降(P>005);术后1,2,3周对照组AChE活性明显下降,而实验组AChE活性逐渐趋于恢复(P<001);术后6周实验组AChE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本研究显示蛇毒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ChE活性恢复有促进作用,从而对运动神经元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和促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GK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Y  Cao L  Lu CL  He C  Bao X 《生理学报》2000,52(4):295-300
采用硅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模型,局部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到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修复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数目,降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胆碱酯酶(CHE)及酸性磷酸酶(ACP)变化的幅度。这表明外源性GDNF能保护周围神经切断后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以改良Alen氏法造成Wistar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采用神经学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应用定量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障碍,随后逐渐恢复。2.前角运动神经元内AChE活性减弱、AcP活性增强;随后酶活性呈逐渐恢复,四周时AChE活性基本恢复正常。结果说明:大鼠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前角运动神经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GD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模型 ,局部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到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修复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数目 ,降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胆碱酯酶 (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变化的幅度。这表明外源性GDNF能保护周围神经切断后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大白鼠脊髓、脑干和海马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脊髓、脑干和海马等脑区ACh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结果显示:(1)脊髓;脊髓前角、后角神经元AChE均为中等阳性(++),脊髓中间外侧核AChE呈强阳性(+++)。(2)脑干:延髓中的三叉神经脊束核、舌下神经核AChE均呈强阳性(+++),中缝大核AChE呈中等阳性(++);脑桥的蓝斑核AChE呈强阳性(+++),而三叉神经中脑核等核团AChE呈中等阳性(++);中脑的非脑神经核团红核、黑质AChE呈阳性(+)或中等阳性(++),脑神经核团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交感核AChE呈强阳性(+++)。(3)海马:海马CA3区AChE为强阳性(+++),CA2和CA1区为中等阳性(++),本实验表明AChE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为进一步探讨ACh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苏一羟天冬氨酸(Threo-hydroxyaspartate,THA)对器官型培养的脊髓片的影响,探讨谷氨酸在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取出生后8天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THA(50μmol/L、100μmol/L、5001μmol/L),用神经元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剂SMI-32,非磷酸化神经丝标记物,对脊髓腹角α运动神经元进行鉴定,用单克隆抗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抗体对背角中间神经元进行记数,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α运动神经元数目恒定,THA可以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培养液中LDH含量增高和α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而脊髓背角的中间神经元损伤相对较轻,其中THA100μmol/L组在体外培养4周后出现类似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病理改变:α运动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脊髓背角的中间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变化。细胞外谷氨酸增高主要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较感觉神经元对谷氨酸的兴奋毒作用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Shu L  Dong YR  Yan WH  Zhai Y  Wang Y  Li W 《生理学报》2011,63(4):291-299
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神经损伤后再生肌肉和运动神经元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虽然其中一部分因素已被阐明,但多局限于受损神经局部,而对于再生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RI)通路的功能变化却很少被报道。本文研究大鼠短暂坐骨神经损伤后,恢复神经再支配(reinnervation)情况下,脊髓RI通路的功能变化。在正常或坐骨神经挤压(crush)受损后的成年大鼠上,通过刺激离断的脊髓背根(L5),在外侧腓肠肌-比目鱼肌(lateral gas-trocnemius-soleus,LG-S)神经或内侧腓肠肌(medial gastrocnemius,MG)神经记录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 reflex,MSR),并同时在另一神经给予条件性刺激,以检测LG-S和MG运动神经元间RI的变化。结果显示:(1)脊髓运动神经元的RI在坐骨神经挤压受损后即基本丢失(<5周),至损伤6周后部分恢复至正常的50%,并至少维持至损伤14周后;(2)一侧的坐骨神经损伤对对侧的RI没有影响;(3)外周神经损伤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本身并不发生减少。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vo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VGCC)亚基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亚基在鸡脊髓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并探讨相互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鸡脊髓前角神经元中cCα2亚基和sCα亚基的表达,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鸡脊髓运动神经元中CCα2亚基和SCα亚基表达的关系。结果CCα2亚基主要表达于脊髓IX层的大型神经元中,Ⅷ层的部分小型神经元亦呈CCα2亚基免疫阳性,大约83%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呈CCα2阳性。CCα2亚基免疫反应物位于神经元胞浆和近位树突中。SCα亚基免疫反应物主要表达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或同时表达在神经元的细胞核及胞浆中。一些有髓轴突和神经元近位树突亦呈SCα亚基免疫强阳性。大约46%的运动神经元呈SCα亚基阳性,并所有SCα亚基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均为CCα2亚基阳性。结论脊髓运动神经元中CCα2亚基和SCα亚基有多样性表达,可能表明运动神经元的不同运动活性。  相似文献   

10.
阳历  郭桂平 《生物磁学》2011,(15):2955-2957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模型的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实验组压榨后分别存活1d到21d,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R在脊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C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一些散在分布的CR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一些多极的中间型阳性神经元。坐骨神经压榨1d后,分布于腰髓背角H层内的CR样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有轻微增加。3d后,CR样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7d后,CR样阳性神经元有轻微的减少;14d后,CR的表达显著下降;至21d,CR的表达有所恢复,但仍低于7d纽。脊髓后角CR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CR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CR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C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