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简便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骨骼标本是动物学研究和动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 ,但用以往方法制作动物骨骼标本难度很大 ,用生物学或化学的方法处理 ,成本高并且制作技术复杂。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研究了一种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的方法 ,简便易行 ,便于推广 ,成本可下降到原成本的80 %以下 ,尤其是小动物骨骼标本 ,其制作更是精致。下面以鲫鱼为例来说明骨骼标本的制作的全过程。1)先把鳞片去掉 ,然后把鲫鱼放到黄粉虫 (现在养殖业用的一种昆虫 )的盘内 ,黄粉虫的数量以能包围整个鱼体为限 ,以三、四龄虫为佳。因为黄粉虫是杂食性虫类 ,蔬菜、水果、谷皮和肉类都可成为…  相似文献   

2.
玻璃钢制作兽类标本的新技术潘金文(上海自然博物馆200002)标本制作技术在我国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至目前基本上没有跳出传统的路子,仍然以天然的稻草、麦秸、竹丝等材料进行制作。这既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又使所制作的兽类标本不能很好地展示动物本来的形体...  相似文献   

3.
王烁 《化石》2007,(4):13-14
现生动物的骨骼标本在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对比作用。在以往的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从取材到标本的制成往往需要数周的时间,特别是一些细小的脊椎动物标本制作。小型动物的骨骼标本的制作不同于大型动物,它需要足够的耐心、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它的难度就在于细节的处理不同以往。小动物(如蟾蜍、蜥蜴)在前后肢的细小关节处和肋骨的处理上要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透明骨骼标本染色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脊椎动物骨骼研究是动物运动生理的重要内容 ,在动物系统学中则用于解决动物各分类单元间的系统关系 ,其中标本的制作非常关键 ,标本的优劣直接影响研究的可靠性。通常有 3种方法 :解剖学方法、X光片法和透明骨骼染色法。在这 3种方法中 ,透明骨骼染色法制法简单 ,易于识别软硬骨 ,成本低 ,国外广泛使用 ,但在国内则应用较少 ,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透明骨骼标本 ,采用阿利辛蓝 (Alcian Blue 8GS)和茜素红 (Alizarin Red S)分别对软骨和硬骨染色 ,再经甘油透明 ,使小型动物的全部骨骼在不受任何损伤的情况下清楚的展示出来 ,不经过一般的解…  相似文献   

5.
兽类骨骼标本不但具有展示的功能,而且在传统的形态分类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种群遗传学的发展,我们往往希望能从形态和遗传两方面分析种群间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现生动物的骨骼标本在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对比作用.在以往的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从取材到标本的制成往往需要数周的时间,特别是一些细小的脊椎动物标本制作.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法制作骨骼标本,操做简便,不耗药品,无需特殊设备,保证质量,对小动物(蛙类)和大动物(鲸类)都适用,但它受自然条件、气温的限制,在材料处理过程中有碍环境卫生,应注意隔离。生物法不适用制作透明骨骼标本。生物法制作骨骼标本的原理是:利用死亡动物组织自溶及微生物、昆虫的破坏作用,使软组织腐烂,脱离骨块。异养微生物的腐生菌类,靠分解死亡动物尸体或其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腐生菌类包括大多数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可利用的昆虫主要有三大类,(1)双翅目、丽蝇科的幼虫(蛆)参加腐蚀,如:亮绿蝇、伏蝇、  相似文献   

8.
兽类学工作的最初一步就是采集调查。采集调查所获得的标本,并非捕获和采集到手就可以永久应用,必须加以处理。标本处理的方法甚多,制作方法的不同有:剥制法,浸制法,鞣制法及骨骼标本制作法等。亦有因标本用途的不同而分为:陈列标本和研究标本。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应聘制作成功一具大熊猫骨骼标本。使用方法节省费用,简便易行。我们认为这种制作法亦适用于跟大熊猫体型大小相近的其他兽类的制作。一、制作步骤(一)剔除肌肉采用水煮法,加入纯碱(Na_2CO_3)煮沸12小时左右。待尸骨熟透后,用钝器和毛刷剔尽肌肉,停留在碱液里继续脱脂三天。(二)漂白及脱脂1.转移到3%漂白粉[CaCOl_2]液中浸泡三昼夜,再用自来水反复漂洗后置于阳光下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地区是安徽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 但目前该区域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相对滞后, 物种本底数据仍不清楚。本研究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利用夹日法和陷阱法对皖南地区14个区域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 结合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Cyt bCOI基因)对标本进行鉴定。同时, 结合历史资料对皖南小型兽类名录进行了整理。此次调查共采集小型兽类标本647号, 隶属3目8科17属23种, 其中啮齿目13种, 劳亚食虫目9种, 兔形目1种。分子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地区的川西缺齿鼩(Chodsigoa hypsibia)、华南缺齿鼹(Megera latouchei)、青毛巨鼠(Berylmys bower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侯氏猬(Mesechinus hughi)与其他地区的样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结合历史资料, 皖南地区共有小型兽类3目9科24属34种, 其中啮齿目23种, 劳亚食虫目10种, 兔形目1种。皖南地区小型兽类资源十分丰富, 对于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 但其多样性仍可能被低估, 该地区小型兽类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的兽类繁多,与人类关系密切。我们认识、研究、利用和防治害兽,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一重要环节。一、采集工具:兽类的体形大小、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极其多样,因此采集标本的工具亦应根据各种兽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工具有三类:(一)枪械类:1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来国内兽类标本制作一直使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As2O3)作为防腐剂.众所周知,砒霜是剧毒物,在标本制作和保存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3.
剥制标本是利用动物的外皮和部分骨骼制成的,兽类和鸟类的标本用此法制成的较多。在这类标本的保存过程中,防虫蛀最为重要,而标本一旦被虫蛀了以后,如何去修复呢?我通过2年多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修复方法,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1清理用大排笔沾75%的酒精溶液,...  相似文献   

14.
制作各种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首先将动物处死,然后剥皮去肉。去肉是制作骨骼标本的主要工作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用刀、剪、镊子等解剖用具去掉大块肌肉;第二步,去除残留在骨骼上的肌肉,这是关键的步骤。去除残留在骨骼上的肌肉,通常是用碱液或直接用腐败法,借助微生物的作用,使残留在骨骼上的肌肉彻底除去。但这两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好掌握腐蚀或腐败的程度,如时间过长,关节完全脱开,制作标本时则难以连接;如时间过短,残肉又去不净。鉴于上述原因,笔者根据几年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认为采用水蚀法去残肉效果极佳。水蚀法简单易行,但在制作骨骼标本之前,应认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整个动物的骨骼系统结构。制作  相似文献   

15.
2020年6月和1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小型兽类调查时,捕捉到43只姬鼠属Apodemus动物标本。基于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这批标本为小黑姬鼠Apodemus nigrus,是四川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大型兽类标本的剥制是脊椎动物剥制标本中制作难度较大的一类,而模型的制作,又是其制作过程中最难掌握好的一步.通过描述一头幼亚洲象姿态标本的制作过程,重点介绍了现代大型兽类姿态标本模型的一种简便制作方法,供国内标本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蛇类标本的制作,过去往往仿照鸟类和兽类的剥制方法,效果不够理想.现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此方法制作的标本完整、无剥制痕迹,形态逼真,可供科研、教学和观赏之用.剥制后的躯体仍可作形态解剖. 1.工具和材料解剖刀、大小镊子、老虎钳二把,粗线备体长的三倍,义眼二粒(据标本眼的大小和色彩自选),铅丝(据标本粗细自选,常用为10号)取体长的三倍,防腐剂(樟脑:砒霜:肥皂按30:50:1500的比例配制),缝衣针、线团、毛笔、药棉、竹片等.  相似文献   

18.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已作为新型实验动物而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各领域的热门对象,但是,其系统分类位置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制作了稀有鮈鲫的透明骨骼标本,对其骨骼特征进行描述;选取47个形态特征,与鲤科各亚科鱼类的典型特征进行比较,建立了分支分析特征矩阵,并使用PAUP4.0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和鮈亚科鱼类聚在一起,属于鮈亚科。  相似文献   

19.
青毛鼠(Rattus bowersi)为我国鼠属中大型的鼠类,在我国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在贵州东南缘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采到一些标本。关于青毛鼠的形态,1964年寿振黄主编的《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一书中,作了较为详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记述的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的骨骼,是1977年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采集的。从事这一发掘工作的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将其中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标本送来我所,经作者初步观察与鉴定,共有十多种动物。遗址的兽类材料尽管不甚丰富,但总起来看,还是能够反映昌都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考古学家恢复该遗址的社会形态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西藏高原的隆起等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