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在静置换水曝露下,毒物和废水对网纹溞的7d慢性试验方法。内容包括:网纹(?)的选择、采集和培养;试验条件的要求和控制;试验设计,操作要求和试验指标等。并介绍试验报告的格式,统计学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蚤类饲养方法虽有过报道,但由于饲养人蚤Pulex irritans Linn.不宜用鼠类作供血动物,另外饲养装置要求严密和特殊,故经多次试验,我们摸索出用试管养殖的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在研究蚤类过程中,不论在野外采集或在实验室人工养殖,都必须检出成蚤或幼虫,进行鉴定、试验和观察。用软镊子或用眼科镊子代替昆虫镊子检蚤,虽是常用的方法,但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容易损坏虫体及其附生物。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影响其成活,特别是幼虫。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试制了一种简易吸蚤器,经两年的试用和改进,性能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在实验室人工饲养跳蚤供生态和防治试验研究用时,试验用蚤一般要计数,定量和转移。由于成蚤体小能爬善跳,取用时很容易外逃。因此找出一种较好的吸蚤方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操作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们  相似文献   

5.
叶淑铭 《昆虫学报》1983,(4):403-408
本文对1956年3月至1958年2月旅顺和大连家鼠的蚤种、染蚤率、平均蚤数和鼠蚤的性比、指数及其与季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该地区寄生家鼠的蚤种包括不等单蚤、印鼠客蚤、具带病蚤和缓慢细蚤。在褐家鼠上不等单蚤是优势蚤种;印鼠客蚤居于次位;缓慢细蚤为数最少;具带病蚤只在大连市区和近郊发现,而不见于作为军港的旅顺地区;缓慢细蚤仅偶见于大连市区,而不见于近郊,绝大多数系采自旅顺;不同性别的褐家鼠,在染蚤率及平均蚤数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小家鼠染蚤极为罕见,上述蚤种以缓慢细蚤为主。鼠蚤性比,除缓慢细蚤外,均以雌性为多;不等单蚤在夏季时两性数量趋于相等。各种鼠蚤的指数均以冬季的为最低,春季时明显增高;作为优势蚤种的不等单蚤,春季指数最高,以后渐趋下降。  相似文献   

6.
蚤类染色体空气干燥制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以往蚤类染色体制备,以蚤幼期生殖腺、肢芽组织及卵为材料,沿用醋酸地衣红压片法制作。我们参考凌发瑶、Dyban等其它昆虫和动物染色体制作技术,摸索和建立了适合于蚤的染色体常规制作方法。该法以蚤成熟三龄幼虫脑组织和成蚤生殖腺为材料,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技术制片,具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中期分裂相多且染色体标本不需封片即可长期保存等优点,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制订有毒化学物质的地面水及渔业水域水质基准或标准 ,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都须具备氵蚤类毒性试验材料。氵蚤类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实验室易培养 ,对一些污染物敏感等优点 ,已广泛地用作水生毒理学试验材料 ,其中大型氵蚤(Daphniamagna )已作为标准化的测试生物之一[1] 。由于新合成的有毒化学品数量的增加 ,氵蚤类慢性试验显然已无法及时为化学品的危险性评价提供毒理学资料。在如何缩短大型氵蚤慢性毒性试验周期方面以及寻找其它更优越的替代氵蚤种 ,人们做了许多努力[7,9,12 ,13 ] 。发头裸腹氵蚤 (…  相似文献   

8.
寄生红火蚁的蚤蝇类群野外监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设计出了3个适于监测、收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天敌-蚤蝇Pseudacteon的诱集器,并提出了该诱集器的制作和野外设置的技术要求.测试了野外该诱集器对蚤蝇的监测、收集效果,证实该装置是可行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李仲来  刘天驰  牛勇 《昆虫学报》2001,44(3):327-331
1989~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所得体蚤包括3科7属9种, 其中优势种有: 原双蚤田野亚种Amphipsylla primaris mitis占41.84%,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占41.18%, 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占13.18%。所得巢蚤包括2科6属9种, 其中优势种近代新蚤占74.94%; 光亮额蚤占10.04%, 原双蚤占8.20%, 宽圆纤蚤Rhadinopsylla rothschildi占6.44%, 是常见种。田鼠体的原双蚤、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和体蚤指数间呈正相关(P<0.05)。田鼠巢的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宽圆纤蚤和巢蚤指数间正相关显著(P<0.01)。春季巢蚤指数∶春季体蚤指数≈5∶1, 秋季巢蚤指数∶秋季体蚤指数≈75∶1。近代新蚤既是体型蚤又是巢型蚤, 为田鼠的优势蚤种; 原双蚤数量占体蚤的 41.84%, 是体型蚤; 光亮额蚤为体蚤和巢蚤中的常见种。  相似文献   

10.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5,32(4):225-227
1991~1992年在实验室内观察了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无宿主条件下的活动习性。二种蚤在黑暗处纸片下的蚤数多于纸片上;在光亮处纸片上下蚤数变化无常。二齿新蚤在20和30±1℃下,黑半面蚤数均多于白半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20±1℃下,多数组黑半面蚤数多于白半面;在30±1℃下,多数组白半面蚤数多于黑半面。蚤在直立纸片上。绝大多数向上爬。培养基质凹坑内蚤数多于凹坑外。  相似文献   

11.
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及温度和蚤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68-73
本文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在小白鼠体表的分布及环境温度和体表蚤数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温度下,鼠背部蚤数均多于腹部.5℃时,鼠前部蚤数多于后部;10—20℃时,前部与后部蚤数相近;25—40℃时,后部蚤数多于前部.鼠后背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前腹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越高二者之差越大,说明温度越高蚤越向后背部集中.鼠体蚤数较少时,背部与腹部,前部与后部,蚤数差别明显;鼠体蚤数过多时,各部位蚤数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南漪湖沉积物(1~28 cm)中枝角类卵鞍密度的垂直变化.共鉴定出中华拟同形溞、盔形溞、蚤状溞、网纹溞、微型裸腹溞、象鼻溞、船卵溞、粗刺大尾溞和盘肠溞9种枝角类的卵鞍.大型溞属种类和小型枝角类卵鞍密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和0~10.0 ind·g-1 DM.中华拟同形溞和网纹溞分别是南漪湖沉积物大型枝角类和小型枝角类的优势种.中华拟同形溞的卵鞍密度与1#采样点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3#采样点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3个采样点中(除2#采样点总氮外),网纹溞的卵鞍密度与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暗示,湖泊富营养化和鱼类捕食影响了南漪湖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4.
二齿新蚤的吸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5,(2):188-194
本文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二齿新蚤吸血活动与环境温度、蚤龄、性别的关系。实验证明,幼蚤吸血最适温度为25℃左右,该温度下吸血率最高;成蚤在各种温度下,吸血率均接近100%。成蚤吸血率高于幼蚤。幼蚤雌蚤吸血率高于雄蚤,成蚤吸血率雄雌均接近100%。蚤吸血量与吸血时温度无关,威蚤吸血量大于幼蚤。雌蚤吸血量大于雄蚤。蚤的血液消化速度,高温时较低温时为快。在温度25℃以下时,成蚤消化速度较幼蚤为快;30℃以上时,成蚤与幼蚤消化速度相近。消化速度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了中国蚤蝇科14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联合分析序列总长度为819 bp,其中可变位点277个,简约信息位点200个;A+T平均含量为77.7%,具A、T偏倚性.系统发育分析显:中国蚤蝇科为单系发生,分为蚤蝇亚科和裂蚤蝇亚科两个单系群.蚤蝇亚科内脉蚤蝇属、锥蚤蝇属和刺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栅蚤蝇属与栓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裂蚤蝇亚科中虼蚤蝇属与裂蚤蝇属互为姐妹群,寡蚤蝇属与伐蚤蝇属互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16.
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仲来  张万荣 《昆虫学报》1995,38(4):442-447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1975一1989年长爪沙鼠密度、蚤指数监测数据和本地区气象站的,项气象因子资料,分别求出了蚤指数与鼠密度的直线和曲线的回归模型,与气象因子的最优回因子集模型和标准回归模型,给出了鼠蚤因子和气象因子间的典型棺关分析。结论:宿主数量变化导致蚤指数变化;气象因子综合影响蚤指数;相对湿度和地表温度是影响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气象因于对蚤指数的影响大于对鼠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地区沙土鼠寄生蚤类的季节消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纪有 《昆虫学报》1986,(2):167-173
本文报告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地区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子午沙鼠`M.meridianus``和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寄生蚤类的季节消长。通过对分布于河谷低地内的三种沙土鼠寄生蚤类调查证明,体蚤的高峰在温暖季节,巢蚤的高峰则在寒冷季节,而且巢蚤的数量远比体蚤的数量为大。秃病蚤、近代新蚤、同型客蚤和簇鬃客蚤为全年皆可出现的蚤种,而叶状切唇蚤、喉瘪怪蚤、不常纤蚤和弱纤蚤则只出现于秋冬季。对啮齿类寄生蚤的季节消长调查,应全年连续性的进行,鼠体和鼠巢并重,以便全面掌握材料;由于巢蚤更能反映客观数量,尤应注重对巢蚤的调查,特别是在冬季还有很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本地土著种隆线蚤进行氟化钠的急、慢性试验,急性试验的结果48h EC_(50)值为615mg/L,95%可信限为528~675mg/L。母蚤在氟化钠中暴露21d后,产下的幼蚤对这种化学品的敏感性未见降低。慢性试验以生殖为指标,则应用因子高达0.25仍未见有显著影响,但以存活为指标,则安全因子在0.1~0.25之间,安全浓度在58~145mg/L之间。国外以大型蚤作材料的试验结果,看来并不适用于制订本地区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3个海拔区域,按4个季节进行野外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实际测量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包括鼠形动物特征变量指标(如种类、年龄、性别、体长、体重)、环境和气象因子(如海拔、季节)等数据。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使用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捕获的884只鼠形动物中检获寄生蚤9种484头,以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无值大锥蚤、云南栉眼蚤为主(86.16%)。回归分析显示: 2 700-3 000 m和3 000 m以上海拔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2 400-2 700 m分别增加1.27和3.72倍;湿度高于70%时,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湿度≤70%时减少41%;与齐氏姬鼠的染蚤概率相比,中华姬鼠的染蚤概率降低50%,大绒鼠的染蚤概率增加79%;体长超过104 mm的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体长≤104 mm的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76%;气温高于15℃时,鼠形动物染蚤数量较温度≤15℃时降低67%;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较未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增加2.25倍;与春季相比,夏季的染蚤数量增加2.00倍,秋季的染蚤概率减少48%,冬季的染蚤概率和染蚤数量分别增加1.44和1.06倍。【结论】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以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无值大锥蚤、云南栉眼蚤为优势蚤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与海拔、季节、气温、湿度等环境气象因子及鼠形动物种类、体长、年龄等鼠形动物特征变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云南西部狭臀蚤属四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云南西部狭臀蚤属Steni(?)chia 4新种:1)金氏狭臀蚤,新种 S.chini sp.nov.与锐额狭臀蚤 S.angustifrontalis Xie et Gong接近;2)李氏狭臀蚤,新种 S.liae sp.nov.与金氏狭臀蚤新种和锐额狭臀蚤接近;3)柳氏狭臀蚤,新种 S.liui sp.nov.与李氏狭臀蚤新种和高山狭臀蚤S.montanis xie et Gong接近。4)吴氏狭臀蚤,新种 S.wui sp.nov.与卢氏狭臀蚤 S.lewis Smit接近。本文认论了李氏狭臀蚤新种与金氏狭臀蚤新种的形态分类及本属蚤类的宿主等生态问題,并编制本属14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