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MR1与感白粉病新疆地方品种新密1号为亲本,构建BC1P2和F2群体,研究白粉病菌Px1B(P.xanthii race 1B)的抗性遗传规律.以BC1P2与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发掘多态性信息,并开发分子标记进行抗性基...  相似文献   

2.
大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抗病大麦种质资源,对本所多年来征集的921份国内外大麦品种资源进行白粉病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田间表现高抗品种有181个,占总数19.65%,抗病品种163个,占总数17.70%;表现感病品种有447个,占总数的48.53%,高感品种130个,占总数14.12%.通过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粒重和千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181个高抗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本文还对抗病种质木石港3号、植3和S-096等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抗病大麦种质资源,对本所多年来征集的921份国内外大麦品种资源进行白粉病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田间表现高抗品种有181个,占总数19.65%,抗病品种163个,占总数17.70%;表现感病品种有447个,占总数的48.53%,高感品种130个,占总数14.12%。通过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粒重和千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181个高抗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本文还对抗病种质木石港3号、植3和S-096等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高感白粉病甜瓜‘066’、感病品种‘0544’、抗病品种‘Yuntian-930’为试材,对白粉病菌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处理的甜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 MDA)和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研究,探讨外源Spd对甜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白粉病菌接种后甜瓜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先升后降,MDA含量升高;(2)外源Spd处理缓解了白粉病菌胁迫下甜瓜叶片防御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的下降,降低MDA含量及甜瓜的病情指数,并以1.0 mmol/L Spd处理效果最佳;(3)外源Spd处理使甜瓜叶片产生了更多的H2O2;(4)外源Spd提高甜瓜对白粉病抗性具有一定广谱性,且可向上传导。研究认为,H2O2可能参与白粉病胁迫下信号的传递,外源Spd可通过缓解白粉病菌胁迫下甜瓜防御酶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的下降来诱导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6.
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过多代自交选育的高抗白粉病材料野生甜瓜'云甜-930'(P1)与感病栽培甜瓜'华莱士'(P2)组配,构建了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对大棚栽培条件下各世代材料的白粉病自然发病状况进行考察,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0),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等,da和db均为-15.76,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ha和hb分别为14.98和19.87,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于第1对;2对主基因互作效应中除了显性×显性效应(l=-7.73)较小外,其它互作效应均较大,加性×加性效应i为31.46,加性×显性效应jab为-26.86,而显性×加性效应jba为-17.07.该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抗病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31%、69.15%和97.6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8.83%、25.86%和0,环境变异在2.39%~7.86%之间.研究表明,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甜瓜抗白粉病育种中,在F2代主基因的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外源Spd预处理对甜瓜白粉病抗性及其内源多胺的诱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瓜感病品种‘0544’为试材,测定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和白粉病菌接种后甜瓜幼苗的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内源多胺含量及多胺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的变化,探讨外源Spd处理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1.0mmol·L-1外源Spd处理可显著降低甜瓜幼苗的白粉病病情指数,缓解植株发病症状;(2)外源Spd处理可诱导甜瓜幼苗的多胺合成以及代谢相关基因(SAMDC、ADC、ODC、Spd、Spm、PAO)显著上调表达;(3)外源Spd处理可诱导甜瓜幼苗腐胺(Put)和Spd含量显著增加,而外源Spd并接种白粉病菌处理对甜瓜幼苗精胺(Spm)含量积累的诱导更加显著;(4)接种白粉病菌诱导了甜瓜幼苗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外源Spd预处理后再接种白粉病的诱导作用更大,同时外源Spd处理还诱导了甜瓜幼苗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升高;(5)在观测期(120h)内,接种白粉病菌对甜瓜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较小,而外源Spd预处理并接种白粉病菌共同诱导了甜瓜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显著升高。研究认为,在外源Spd预处理甜瓜幼苗后再接种白粉病菌,甜瓜幼苗可以通过多胺的快速积累及代谢产生的H_2O_2来启动响应机制,进而通过增强防御酶活性等途径来提高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以烟草抗白粉病品种台烟7号为母本,感病品种NC89为父本,构建6个世代的群体,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烟草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烟草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是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模型)控制的。B1、B2和F2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88.05%、32.62%、84.43%,主基因遗传率很大,说明可以在抗病育种早期进行选择;B1、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00%,说明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受一定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不结球白菜抗小菜蛾材料508为母本(P1)、以感虫材料114为父本(P2)构建了包括P1、P2、F1、F2、BC1P1和BC1P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人工网室鏊定各世代群体的抗虫性,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法分析了不结球白菜抗虫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508×114组合中,感虫对抗虫表现部分显性,抗虫性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在BC1P1、BC1P2和F2群体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21%、25.87%和76.05%,为有效利用抗虫资源和挖掘抗虫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光皮桦不同家系对星天牛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古田采育场、永安国有林场各光皮桦家系试验林星天牛的危害进行调查。以有虫株率为指标对各家系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结果家系13095、169、125的抗性最强;以有虫株率和生长量为指标对各家系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结果家系137、169、174、13095、125、114属生长优良的抗性家系。家系13095、169、125属生长优良的抗性家系,而家系137、174、114属生长优良的中抗家系,这6个家系可在今后的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甜瓜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其中枯萎病和白粉病是甜瓜的主要病害。甜瓜枯萎病和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对我国甜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的损失。传统的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存在费时费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种植抗病品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最佳方案。综述了甜瓜枯萎病和白粉病的病理学、抗病性鉴定及抗病育种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抗病育种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甜瓜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薄皮甜瓜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表型性状探讨了浙江省沿海地区27份薄皮甜瓜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8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7–1.98之间;3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56%–83.50%,表明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30处可以将27个资源分成两大类,这与按生育期长短分类结果完全一致;亚类的划分与果实形状、种子形状、叶片颜色、果皮颜色、覆纹颜色等质量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划分依据相对独立。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甜瓜的评价体系,并为今后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树种质资源抗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人工模拟逆境生态条件下,测定了李6个种17个品种(系)细胞质膜差别透性、POD同工酶活性及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枝皮细胞质低温伤害程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枝皮POD同工酶活性与叶片细胞质膜高温伤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根据Fuzzy综合评判,对不同种类品种的综合抗逆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黄瓜品种‘长春密刺’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亚精氨(Spd)诱导黄瓜幼苗对白粉病的抗性,并测定Spd处理和白粉菌接种对黄瓜叶片4种防御酶活性及3种防卫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2~1.0mmol.L-1 Spd对黄瓜幼苗白粉病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诱抗效果,并以0.8mmol.L-1 Spd处理效果最明显,诱导效率可达55.3%。(2)喷施Spd或接种白粉菌均可提高黄瓜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且诱导并接种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均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的上升速度更快;同时,Spd处理和接种白粉菌可以提高植株叶片中POX、PAL、PR-1a基因的表达量。研究表明,Spd处理可以诱导防卫基因表达的增强,提高防御酶活性,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增强黄瓜幼苗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甜瓜抗白粉病基因SRAP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感白粉病甜瓜A120和抗白粉病甜瓜A119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采用BSA和SRAP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甜瓜抗白粉病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294条SRAP引物中有6条引物在抗病与感病池间表现出多态性;对8个高抗和8个高感单株进行扩增,引物me46em51和me3em6分别在高感单株中扩增出210 bp和205 bp的多态性条带,而高抗单株无此扩增带,与抗病、感病池结果一致.采用JoinMap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两标记与抗白粉病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8.2 cM和23.4 cM,初步推测本实验中甜瓜白粉病抗性为隐性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鸭茅是一种著名的温带牧草,容易感染锈病。本研究从植株感病率、感病严重度、病情指数和反应指数4方面对国内37份鸭茅种质资源(野生资源35份)进行锈病的病情调查及抗病性研究。研究初步揭示了鸭茅锈病的发病规律,研究结果显示02-106、02-107、90-130、02-115等4份材料对鸭茅锈病具有较好抗性,可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年~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年~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果率变幅为0%~66.18%、变异系数为2.01,病情指数变幅为0%~55.06%、变异系数为2.46;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因年份和地点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在发病严重的沧县枣资源圃连续4年(2006~2009)的观测结果,枣品种的缩果病抗性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类,相应的平均缩果率分别为5%以下、5%~10%、10%~15%、15%~25%和25%以上;在沧县的77个品种中,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52%,2.60%,7.79%,6.49%和2.60%。在我国主栽枣树品种中,金丝小枣、圆铃枣、长红、冬枣等为高抗品种,婆枣、壶瓶枣为高感品种。本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抗缩果病枣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病基因的挖掘是作物持久抗性遗传改良的基础。本研究利用2份抗黑腐病(Xantha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材料(KB10Q-22、KB10Q-24)和1份感病材料(KB10Q-33)构建了2个F2群体,采用苗期剪叶+喷雾法接种黑腐病菌Xcc8004进行抗病性鉴定。应用P1、P2、F1、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萝卜2个不同抗源抗黑腐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份材料的遗传规律不同。以KB10Q-22为母本的F1植株表现为抗病,其遗传模型为E_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而以KB10Q-24为母本的F1植株表现为感病,其遗传模型为D_0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两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73%和55.64%,抗性遗传以主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对TuMV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对127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DI)分布在3.55~95.68之间,不同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抗性差异。不同抗性级别的次数分布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略向感病区域偏离。基于病情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抗病性分级基本一致。通过苗期鉴定共筛选获得高抗TuMV的不结球白菜种质6份,抗病种质13份,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其中叶面皱缩和具有刺毛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TuMV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117份供试种质的P/N值分布在3.10~25.37之间,不同种质间表现出病毒含量的差异,但与DI值未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抗病材料筛选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27份中国和国外引进的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豆种质的抗病性高于国外引进种质;中国南方的大豆种质抗病性较北方种质强,长江流域大豆中抗病种质比率最高,其次为黄淮海流域种质,而东北地区抗病种质较少;不同省份大豆种质的总体抗病性差异明显;育成品系的抗性好于改良品种和农家种,但不同省份来源的农家种、品系和品种抗性存在差异,黑龙江材料抗病性最低,这也是该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豆籽粒脐色为黄色和褐色的材料中,抗病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