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采后荔枝果实冷害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桂味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冷害及外源亚精胺(Spd)处理对果实膜透性和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下贮藏时果实发生冷害过程中,荔枝果皮中腐胺(Put)、Spd、精胺(Spm)含量在14d后明显增加,膜透性快速增大,21d时果皮出现明显的冷害褐变,Put进一步积累,而Spm含量下降,Spd保持较高水平。非冷害温度(3℃)下贮藏时,果皮多胺含量变化相对较小。0℃下果肉的多胺含量和变化幅度低于3℃果实,并延迟7d衰老。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果实内源多胺含量的同时,延缓了果皮相对膜透性增加,减轻了冷害。这表明果皮中Put的积累可能是荔枝果实冷害的结果,冷藏初期Spm含量的上升可能是果实对冷害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磷、钾、钙对三月红荔枝果实品质和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月红荔枝果实为试材,探讨叶面喷施0.2%KH2PO4(PK)、0.2%CaCl2(Ca)溶液以及两者混合液(PK+Ca)对果实品质和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P、K、Ca能提高果实单果重。各处理(含对照)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果实成熟时,PK处理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PK+Ca及Ca处理则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的酸含量变化动态为倒"N"形曲线;成熟时,PK+Ca和Ca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PK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果肉糖酸比表现为PK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显著,Ca和PK+Ca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所有处理(含对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趋势均下降,花色素苷含量总体趋势均上升,各处理(含对照)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动态变化趋势;果实成熟时对照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高于喷施处理或无显著差异,而花色素苷含量低于喷施处理,说明所有喷肥处理均有利于果皮着色。  相似文献   

3.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时期、机械创伤处理与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葡萄果皮中脂肪酸组分、含量及LO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葡萄果皮的LOX活性在花后12周达到最大值;花后15周对果实进行创伤处理,处理3h后LOX活性达到最高点;花后17周对果实进行MeJA处理,处理后24hLOX活性达到最大值。(2)葡萄果皮脂肪酸组分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而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3)葡萄果实脂肪酸含量随葡萄发育先增加后下降,花后15周创伤处理后的葡萄脂肪酸含量波动较大,花后17周茉莉酸甲酯处理后24h葡萄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sk cv.Cara Cara)果实发育期间和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含量,并测定了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色泽的表现.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含量于9月20日出现最大值,为0.146 9 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0日达到最大值,为0.032 1 mg*g-1FW;果实转色前,用外源ABA处理后加速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用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严重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外源ABA或GA3处理均不利于果实色泽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提前或延迟果实的成熟,改善果实品质,以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早熟品种‘三月红’和‘水东’为试验材料,在盛花后50 d用谷氨酸(Glu)和TDZ(Thidiazuron)进行处理,研究Glu和TDZ对果皮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能促进果皮转红,500~1500 mg L-1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果皮红色面积加大,果皮的花青苷含量增加。1500 mg L-1Glu处理的‘三月红’‘、水东’果皮花青苷含量分别达到8.62 U g-1、11.53 U g-1,分别比对照高出1.33、1.25倍。同时,Glu处理能促进‘三月红’总糖的积累,但对两品种果实大小和质量的影响不大。TDZ显著迟滞果实着色,果实转红延后,果皮花青苷含量降低。5.0 mg L-1TDZ处理的‘三月红’‘、水东’果皮花青苷仅为1.23和3.4 U g-1,显著低于对照。TDZ处理两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均下降,但果实大小和质量均增加。因此,Glu能促进荔枝果实转色成熟,TDZ则抑制果实转色。  相似文献   

6.
ABA和腐胺处理减轻香蕉果实贮藏冷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脱落酸(ABA) 200 μmol/L和腐胺(Put) 5 mmol/L处理对贮藏于8℃的香蕉果实耐冷性的影响.两种处理均能使香蕉果实冷害症状延迟3~4 d出现,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提高果皮SOD和POD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果实ABA和多胺含量的结果表明,ABA和Put处理均提高了果实ABA含量.其中前者处理的果实ABA含量较高,Put处理的果实多胺(Put、Spd、Spm)含量明显增加,而ABA处理不能提高多胺含量.  相似文献   

7.
1-MCP对‘珍珠’番石榴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改善番石榴贮藏性能的方法,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 ‘Pearl’)果实用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冷藏(15℃)处理,研究其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 μL L-1 1-MCP处理能有效抑制番石榴果实软化和果皮退绿;1-MCP处理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上升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延缓了果实中丙二醛(MDA)的积累。因此,1-MCP处理结合低温可有效改善珍珠番石榴的贮藏性能。 关键词:番石榴;1-MCP;贮藏生理;品质  相似文献   

8.
采前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适合晚熟桃套袋的无纺布果袋,以晚熟桃品种‘夕空’为材料,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采前白、黑、蓝、紫色无纺布袋内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湿度日变化曲线呈相反的趋势。白天不同处理的温度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之后;湿度变化则呈"V"型。套袋微环境中的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对照升高。采前不同处理袋内微环境变化存在差异,对桃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各异。套袋果实的亮度值(L)均较对照显著提高,而果皮中花色素苷(Ant)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带皮果实硬度和去皮果实硬度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黑色无纺布袋并在采前拆袋的果实红色饱和度(a)、色饱和度(C)、a/b比值(b为黄色饱和度)和果皮中Ant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采前拆袋并未显著改善‘夕空’桃的外观品质。紫色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a值和a/b比值、果皮中Ant含量、果肉中总糖含量及糖酸比都较低。白色与蓝色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相比较,单果重、果皮中Ant含量、C值、果肉中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差异不显著,但具有较高的a值和a/b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色无纺布果袋对晚熟桃套袋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skcv.CaraCara)果实发育期间和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含量,并测定了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色泽的表现。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含量于9月20日出现最大值,为0.1469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0日达到最大值,为0.0321mg·g-1FW;果实转色前,用外源ABA处理后加速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用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严重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外源ABA或GA3处理均不利于果实色泽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糯米糍荔枝裂果的生理机理与防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坚  席嘉宾 《广西植物》2003,23(1):65-68,72
以果实易裂品种糯米糍荔枝为材料,对果皮内与裂果有关的一些生理指标以及两种处理硝酸钙(Ca(NO3)2)和赤霉素(GA)的防裂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初期,果皮内的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的含量均升高,且原果胶含量的增长幅度大于水溶性果胶。除果实成熟期外,果胶脂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且水溶性果胶的含量与PG的活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纤维素酶(CX)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有两次明显的活性高峰。同时还发现除果实成熟期外,Ca(NO3)2处理能增强PE和PG活性,但对CX则有抑制作用。此外,Ca(NO3)2处理和GA处理均能明显地改善糯米糍荔枝果皮质地的组成,使果实的裂果率明显降低,且GA处理的效果要明显好于Ca(NO3)2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美香’桃为试验材料,于果实着色前用1 000、500、300mg/L的脱落酸(ABA)溶液处理果实,研究了ABA处理促进桃果皮着色的效果以及对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明显改善了果实着色,且以1 000mg/L效果最为明显。ABA处理显著促进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和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的前期转录水平,同时促进了类黄酮葡萄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和花色素合成酶基因(LDOX)表达高峰的前移。据此推测ABA可能参与了桃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对花色素苷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钙对香蕉采后果实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香蕉成熟过程中水溶性钙的变化及CaCl_2溶液真空浸渗处理对香蕉果实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成熟期间,水溶性钙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果实呼吸跃变上升前期,水溶性钙的增加尤为明显,果皮和果肉中水溶性钙含量与采后成熟天数呈正相关。以0.05mol/l和0.1mol/l CaCl_2溶液真空浸渗,可使香蕉果实呼吸跃变高峰延迟,但没有明显降低跃变峰值。  相似文献   

13.
柑橘果皮褐变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和耐贮性.以奉节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cck)果实为材料,通过采后常温、涂蜡、低温、机械损伤等处理研究了果实果皮褐变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PAL上基因在果皮褐变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涂蜡、损伤处理均极显著地提高果实的果皮褐变率,而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贮藏期问各处理的PAL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损伤处理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发生褐变或受到机械损伤后,PAL2、PAL6基因的表达均比对照明显增强。结果首次表明脐橙果实PAL活性变化以及PAL2基因的表达与果皮褐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海南省保亭县13个代表性品系的单果重、果肉重、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17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性状间相关分析及不同种质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品系间变异幅度亦不同,其中果核重变异系数最大(28.83%),可溶性糖含量最小(5.62%)。不同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肉厚、果皮重、果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核重呈显著正相关;果核重与种子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重与果肉厚、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性状聚类分析(平均距离为7.013时)可将13份资源分为5类,第Ⅲ类品系果实各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单果重最大,果核小,果肉最多,可直接鲜食,第Ⅴ类品系单果重低,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酸含量高,口感较其它类较差,适合加工开发利用。研究表明海南省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为生产开发、遗传育种等提供了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生长一致的红肉脐橙成年植株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转色前外源GA3和ABA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GA3处理提高了果皮亮度,但降低了果皮红色度、黄色度和单果重;ABA处理提高了果皮红色度,但降低了果皮亮度;GA3100mg/L处理虽然极显著降低了果皮厚度,极显著提高了果皮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itC含量,但同时极显著降低了果皮红色度、糖酸比,并极显著提高了果实含酸量;外源ABA处理还极显著降低了果实可食率、出汁率和VitC含量。因此,在果实转色前用外源GA3和ABA处理红肉脐橙果实均不利于其综合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肖家欣  彭抒昂 《广西植物》2007,27(5):775-779
以单性结实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1/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庆1号果皮IAA、GA1/3和ZR含量在幼果阶段均相对较高,随后果皮和果肉IAA含量均趋下降,而在果实膨大期内果肉ABA和果皮、果肉GA1/3、ZR含量均出现上升峰值,果实成熟采收时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均明显回升。(2)华农本地早种子、果皮和果肉IAA及其种子ABA含量均在果实膨大期内出现明显峰值,在幼果阶段至果实膨大初期内种子GA1/3和ZR含量均居较高并出现明显上升,对应的果皮、果肉4种内源激素水平均相对较低且变幅小。还就两结实类型柑橘果实生长发育与其内源IAA、ABA、GA1/3和ZR含量动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温州蜜柑 (CitrusunshiuMarc .cv .Miyagawa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并用14 CO2 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 ,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 ,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 ,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 ;而在完熟阶段 ,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 ,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 ,主要保留在果皮中 ,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 ,但高峰时也有 12 %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 ,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 ,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Passe Crassane梨果实采后需经过 6 0~ 80d的低温处理才能正常后熟。为了明确低温促进果实成熟的机理 ,对果实进行了低温和低温结合 1 MCP(1 甲基环丙烯 ,乙烯作用抑制剂 )和丙烯 (乙烯类似物 )处理。研究发现 :果实经低温处理后 ,乙烯合成前体———ACC含量大幅度升高 ,而未经低温处理的果实 ,无论贮藏在空气中或用丙烯 1 0 0 0μl/L处理 ,果实中ACC、M ACC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但冷藏前用 1 MCP处理可抑制冷藏果实或冷藏后升温的果实ACC含量的增高。这说明果实的后熟过程与低温和依赖乙烯的ACC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未经冷藏的果实于 2 0℃下用丙烯处理 ,果实不能自发合成乙烯 ,但当果实经过冷藏后再用丙烯处理 ,则果实对丙烯的反应能力随冷藏时间延长而增强。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温诱导的乙烯反应过程。我们对乙烯受体基因进行了研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与拟南芥ETR1同源的基因的表达不受低温的调节。但冷藏后升温 ,或在升温后用丙烯处理时 ,mRNA含量降低。这些结果说明 ,低温可能是通过影响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其它因子而调节依赖乙烯的ETR1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从而影响果实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9.
龙眼果实采后失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研究了(10±1)℃和50%相对湿度贮藏条件下"福眼"龙眼果实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后失水导致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果皮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GR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下降,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迅速增大;PPO和POD活性增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明显下降.据此认为,果皮褐变可能是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结构破坏,使PPO、POD与酚类物质(含类黄酮)接触、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 cv. Miyagawa 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用14CO2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而在完熟阶段,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主要保留在果皮中,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但高峰时也有12%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