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温度对不同生育期烟草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时期生长温度对烟草蔗糖代谢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云南江川、贵州遵义和河南襄县的气温条件,在烟草移栽-团棵、团棵-现蕾及成熟期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生长温度对烟草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株不断生长,烟草体内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不断增多,成熟期含量最高;SPS在移栽-团棵和成熟期活性较大,基因表达也较高;Su Sy和Inv活性在移栽-团棵期较高,之后活性降低。云南江川地区的温度条件在各个时期均有利于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的积累和SPS活性的升高。河南襄县的温度条件在团棵-现蕾期有利于蔗糖的积累和SPS活性的升高。贵州遵义的温度条件在各个时期糖分积累量少,分解蔗糖的Su Sy和Inv活性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温度通过影响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相关酶活性的升降和蔗糖的代谢和运输,最终对烟叶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旨在明确不同温度对烟草不同生育期淀粉代谢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云南江川、贵州遵义和河南襄县的气温条件,在烟草移栽-团棵、团棵-现蕾和成熟期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时期烟草叶片中淀粉含量、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烟株生长发育阶段的推进,淀粉含量不断增多,在成熟期含量达到最高。贵州遵义地区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移栽-团棵期淀粉的积累和AGPase活性的升高;云南江川地区的温度条件有利于团棵-现蕾和成熟期淀粉含量的积累及AGPase、SSs活性的升高;河南襄县的温度条件淀粉积累较少。以上结果表明,温度通过影响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相关酶活性的升降和淀粉的代谢和运输,最终影响烟叶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烟草多酚代谢对干旱和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差异,及多酚类物质在烟草耐旱和耐冷性中的作用,本研究选用烟草品种云烟203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烟草幼苗,在胁迫的不同阶段检测烟叶中的多酚物质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和低温胁迫下烟草中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关键酶活及基因表达之间差异明显;在干旱胁迫早期,总酚和木质素的积累量明显升高,在24 h时达最大值,之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在低温胁迫下,总酚含量持续降低,木质素含量有所增加。对多酚代谢关键酶的检测结果显示:干旱和低温胁迫下的C4H、4CL、CAD活性和基因表达量与总酚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PAL活性虽然是在干旱胁迫下比低温胁迫下高,但PAL基因仅在低温胁迫下有明显表达。此外,参与多酚氧化分解的PPO、POD活性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也明显升高,尤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云烟87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处理下,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成熟期烟叶防御酶活性与多酚含量变化,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抗链格孢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 MeJ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高达59%以上,其次是3.5 mmol·L–1SA;MeJA和S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0.1 mmol·L–1 MeJA和2.5 mmol·L–1 SA能诱导烟草叶片SOD、POD、CAT等防御酶活性,并能降低H2O2活性氧含量,尤其以MeJA诱导效果较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并接种链格孢菌能诱导提高烟叶多酚代谢相关酶PPO及PAL活性,但对烟草多酚类物质影响较小;成熟烟叶中含量较高的前3种多酚物质是绿原酸、芸香苷、隐绿原酸。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生长在3个不同温度(均温18.5℃,均温23.5℃,均温28.5℃)人工气候室中的"云烟87"为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温度对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和山奈酚-3-O-芸香苷含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草叶片的生长发育,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而调控了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使得黄酮类化合物中的芸香苷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山奈酚-3-O-芸香苷的含量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此外,与生长在较高生长温度(均温23.5℃和均温28.5℃)下的叶片相比,较低生长温度(均温18.5℃)上调了烟草叶片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PAL、C4H、4CL、CHS、F3H、F3'H和FLS的基因表达,提高了类黄酮代谢关键酶PAL、C4H、4CL和CHI的活性,促进了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和山奈酚-3-O-芸香苷的积累(p0.05),表明较低的生长温度(均温18.5℃)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在烟草叶片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游离氨基酸是烟叶中的重要化合物,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烟叶的品质和风味。为了解不同生长温度对烟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均温18.5℃、23.5℃和28.5℃3个动态气温条件,在烟叶从早期生长至成熟的整个时期进行不同生长温度处理,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研究了不同生长温度下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单个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对脯氨酸和苯丙氨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温度对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单一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随着烟叶生长发育的进行,所含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在不同生长温度处理下,随生长温度升高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也随生长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脯氨酸代谢相关酶(P5CS,OAT,ProDH)活性以及苯丙氨酸代谢相关酶(PAL,C4H)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定量研究表明,其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含量变化的趋势一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其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而较低的生长温度有利于烟叶维持较高的游离氨基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烤烟新品种‘豫烟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未熟、成熟和过熟烟叶在常规三段式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指标间的关系,以明确烟叶采收成熟度对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在烘烤过程中,3个成熟度烟叶的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其PPO活性先缓慢下降,再快速上升,最后急剧下降;而总酚与绿原酸含量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最后快速上升。未熟和过熟烟叶的芸香苷含量变化与总酚类似,成熟烟叶芸香苷含量呈现缓慢‘降-升-降-升’趋势;3个成熟度烟叶莨菪亭含量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在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烘烤48~66h),水分含量和PPO活性以未熟烟叶最高,成熟烟叶居中,过熟烟叶最低,总酚和绿原酸含量以成熟烟叶最高,过熟烟叶略低,而未熟烟叶最低;3个成熟度烟叶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3)在棕色化反应敏感期,不同成熟度烟叶PPO活性变化与多酚类物质积累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未熟与成熟烟烟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与过熟烟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未熟、成熟烟叶因过高的PPO活性明显降低了多酚类物质积累速度,而过熟烟叶因较低的PPO活性对多酚类物质的积累速度影响较小。研究认为,适当提高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率,降低PPO活性,有利于防止烟叶发生褐变,提高烤后烟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8.
叶位整形是一项促进烟叶生长和品质提高的栽培管理措施,为明确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我们在白肋烟主产区—湖北省恩施州研究了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白肋烟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CCI值)、各器官生物量和上下位叶片中多酚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叶位整形显著影响了白肋烟生长和烟叶多酚物质含量,不但增大了不同叶位烟叶的叶面积及CCI值,还协调了各器官生物量、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以及不同叶位烟叶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但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的生长影响不同,即旺长期整形(WZ)处理对白肋烟整株的促进作用较好,而团棵后期整形(TH)处理仅对上位叶效果较好。本研究采用的叶位整形栽培管理技术在保证白肋烟产量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低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测定其含量可为烟叶质量评价和多酚代谢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将25 mg新鲜烟叶冻干粉末样品经5 mL 50%甲醇超声20 min提取后离心,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分析.研究发现,咖啡酸、阿魏酸、莨菪亭和香豆素等4种低含量多酚化合物在0.05~5.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新绿原酸、莨菪苷、山奈酚、山奈酚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5种中等含量多酚化合物在0.2~4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等3种高含量多酚化合物在5~2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12种多酚的回收率在84.7%~102%,相对标准偏差(n=6)在1.9%~5.7%,定量限在0.5~8.0μg/g.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好和结果准确等特点,适用于新鲜烟叶中12种多酚含量的高通量分析,可为新鲜烟叶代谢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提供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低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测定其含量可为烟叶质量评价和多酚代谢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将25 mg新鲜烟叶冻干粉末样品经5 mL 50%甲醇超声20 min提取后离心,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分析.研究发现,咖啡酸、阿魏酸、莨菪亭和香豆素等4种低含量多酚化合物在0.05~5.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新绿原酸、莨菪苷、山奈酚、山奈酚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5种中等含量多酚化合物在0.2~4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等3种高含量多酚化合物在5~2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12种多酚的回收率在84.7%~102%,相对标准偏差(n=6)在1.9%~5.7%,定量限在0.5~8.0μg/g.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好和结果准确等特点,适用于新鲜烟叶中12种多酚含量的高通量分析,可为新鲜烟叶代谢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提供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控释复合肥对烤烟叶片生理特性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控释复合肥的用量能显著提高烤烟叶片生育期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团棵-打顶期)、抗坏血酸(ASA)含量(旺长-成熟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团棵-打顶期)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旺长-成熟期),同时,烤烟叶片氮、磷、钾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相反,增施控释复合肥显著降低了烤烟叶片类胡萝卜素(成熟期)、丙二醛(MDA)、抗坏血酸(团棵期)、谷胱甘肽(GSH)含量(团棵-旺长期)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增施控释复合肥不仅能提高烤烟的抗氧化能力,还能促进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生长在3个不同施氮水平(60 kg/hm~2,90 kg/hm~2和120 kg/hm~2)下的"云烟87"为材料,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山奈酚-3-O-芸香苷和总黄酮含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PAL、C4H、4CL、CHS、CHI、F3H、F3'H、FLS、A3RT的基因表达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而调控了山奈酚-3-O-芸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芸香苷含量呈先略有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比较,处理前期(50 d和83 d),较低施氮水平(60 kg/hm~2)上调了烟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PAL、C4H、4CL、CHS、CHI、F3H、F3'H、FLS、A3RT和ANS的基因表达,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代谢关键酶PAL、CHI的活性,促进了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山奈酚-3-O-芸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p0.05);处理后期(106 d),较高施氮水平(120 kg/hm~2)上调了烟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PAL、C4H、4CL、CHS、CHI、F3H、F3'H、A3RT和ANS基因的表达,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代谢关键酶PAL、CHI的活性,促进了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山奈酚-3-O-芸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p0.05)。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灰霉病抗性苹果果实中酚类物质代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冠’、‘富士’、‘金冠’苹果果实为材料,通过对损伤接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后果肉组织酚类代谢主要产物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分析测定,揭示苹果采后酚类物质代谢与灰霉病抗性的关系,为苹果灰霉病抗性鉴定和筛选抗灰霉病苹果资源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接种灰葡萄孢菌后,3个苹果品种的果实灰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大小均为‘秦冠’‘富士’‘金冠’,而且3个品种间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差异显著,各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秦冠’‘富士’‘金冠’。(2)抗病品种‘秦冠’果肉组织中类黄酮、木质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富士’和‘金冠’,但总酚含量为‘秦冠’‘金冠’‘富士’,且3品种间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抗病苹果品种通过调节果肉内酚类物质代谢,增强次生代谢能力,其中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强化了果实的抗性反应,进而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但总酚含量与植物抗病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7年生花椒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花椒果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花椒果皮黄酮与多酚均有积累,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程度不断增加,于成熟期(8月1日)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64.14 mg/g);但多酚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迅速上升,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77.17 mg/g)后快速下降,至成熟期(8月1日)多酚含量为46.23 mg/g.(2)不同时期的花椒果皮均具有还原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二者随果实生长的增加而提高,且总黄酮、多酚含量均与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0和0.917、0.933.研究表明,成熟花椒果皮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多酚含量也较高,而且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是花椒果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作为烟草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对烟草的生长发育及烟叶的品质风格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脂肪酸代谢也被证实参与了烟草抗逆性的形成。烟草种子富含油脂和各类脂肪酸,随着烟草种子发育,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不断增加,可作为一类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在烟草叶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开花时达到最大,随烟叶成熟衰老而逐渐降低,同时饱和脂肪酸逐渐转变为不饱和脂肪酸。烟叶中、下部叶片脂肪酸含量高于上部烟叶,栅栏组织中高于海绵组织中。此外,基因型以及光照、温度、地理因素、施肥、烘烤方法、机械伤害等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烟叶内脂肪酸的组成、含量及其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低温锻炼可显著提高烟叶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烟叶的耐冷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烟草中过表达脂酰-ACP去饱和酶、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去饱和酶及脂肪酸脱氢酶等基因可有效提高烟草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强烟草在干旱、高温、强光等非生物胁迫环境下的抗逆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烟草上部叶片生理成熟期给以白、紫外A、蓝、绿、黄、红6种LED灯光处理,研究了烟草叶片对不同光质的短期应答.结果表明: 采用非靶标检测方法共检测到68种GC/MS(气相色谱/质谱)稳定的代谢产物,在PLS-DA得分图中,6种光处理的样品被明显分开;有61种在质谱库中得到鉴定,其中45种代谢物质含量在不同光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为有机酸类、糖类、TCA循环中间产物、氨基酸类等初级代谢产物;采用差异性代谢物的热力图及聚类分析将其分为5类,同时也将6个处理明显分开,其中红、蓝光处理差异最为明显,除B类物质外,其他4类均以红光处理高于蓝光处理.采用靶标性检测方法测定了3种生物碱、5种多酚及茄尼醇的含量,4种(加上非靶标测定到的烟碱)生物碱在不同光质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红光和黄光明显促进了生物碱积累;莰菲醇基芸香苷和芸香苷在不同处理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以蓝光处理最低、黄光最高,光质对其他3种多酚的影响各异;黄光明显抑制了茄尼醇的积累,蓝光处理的叶片中茄尼醇含量最高.说明光质变化对烟草脂肪酸代谢、糖代谢、生物碱代谢、氨基酸代谢、TCA循环和莽草酸途径等多条代谢途径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壳聚糖诱导促进红松(Pinus koraiensis)多酚合成的生理调控机制, 以红松幼苗为实验材料, 在DCR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 诱导8天后测定多酚和原花青素的含量, 筛选有利于多酚积累的最佳的壳聚糖浓度。随后测定最佳浓度壳聚糖诱导下红松幼苗中多酚物质积累量、防御酶活性和多酚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50-200 mg·L-1壳聚糖可以有效地提高多酚和原花青素的积累量。壳聚糖浓度为100 mg·L-1时诱导效果最佳, 多酚积累量可以达到(9.91 ± 0.68) mg·g -1鲜质量, 是对照组的1.64倍; 原花青素积累量可以达到(2.52 ± 0.11) mg·g -1鲜质量, 是对照组的1.53倍。100 mg·L-1壳聚糖诱导下红松幼苗防御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转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迅速做出响应, 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壳聚糖能够显著地激活红松幼苗的防御反应和苯丙烷代谢途径, 从而促进抗氧化物质多酚的合成与积累, 有利于提高红松幼苗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香气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与植物共生,促进寄主植株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抗逆性,但鲜见其对香气物质代谢作用的报道。本试验研究了AM真菌摩西球囊霉对烟草叶片腺毛和香气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能够增加烟草叶片腺毛的密度,并诱导烟草叶片腺体毛状体脂质分泌所必需的腺体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基因(NtLTP1)表达量增加;提高香气相关物质绿原酸、茄尼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促进了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诱导香气相关物质代谢关键酶苯丙酰胺转氨酶和多酚氧化酶基因NtPALNtPPOE,以及黄酮醇合酶和角鲨烯合酶基因NtFLSNtTSS表达上调。说明接种摩西球囊霉能够增加香气产生部位腺毛的数量和分泌活性,并促进烟草叶片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亚精胺对黄瓜幼苗灰霉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根际基质注射结合叶面喷洒不同浓度亚精胺(Spd)的方法,测定了灰霉病菌侵染下黄瓜幼苗植株病情指数、防御酶活性和抗病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Spd对黄瓜幼苗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Spd处理黄瓜灰霉病病情指数比对照最高降低25.4%;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48.4%、635.9%和38.9%;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也明显增加.表明Spd可诱导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且最佳处理浓度为150 mg·L-1.  相似文献   

20.
以文冠果新梢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文冠果新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茎尖、茎段、叶片的多酚、类黄酮、单宁及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文冠果新梢枝条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文冠果新梢生长期内(4~9月)随着季节的变化,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新梢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相似,皆为:叶茎尖茎段。(2)文冠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大小为:新梢幼嫩茎段及相应叶片半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新梢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茎段,茎尖的最低;文冠果叶片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8.13%。(3)在4月29日前后,文冠果新梢各部位多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上升趋势有显著差异,各部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木质化程度不同的茎段DPPH·清除率均降至最低,表明4月29日是文冠果新梢生长期的一个重要过渡生长阶段。(4)文冠果的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类黄酮、单宁与DPPH·清除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酚类物质含量是影响文冠果无性繁殖的主要因素,酚类物质含量越低,文冠果的扦插、嫁接、组培的成活率越高;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初期最低,后随着新梢的生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文冠果无性繁殖最好在新梢生长初期进行,最佳时间为4~5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