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是我国淡水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已记录鱼类261种;同时,该江段也是我国特有鱼类最为集中的江段,分布特有鱼类112种[1]。这一江段水流湍急,滩潭交错,流态复杂多样。很多鱼类在生理、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与该江段特殊的栖息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化[2]。目前长江上游金沙江江段在建的水电站至少有两座(向家坝、洛溪渡),规划建设的还有十余座[3]。这些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将极大地改变上游水文环境,对上游鱼类(特别是特有鱼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者以长江流域鱼类编目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研究了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长江流域内共记录了鱼类378种(亚种),隶属于14目32科144属。其中淡水鱼338种(亚种),以鲤形目为主,达到269种(亚种),洄游鱼类11种,河口鱼类29种;流域内特有种和受威胁物种分别有162种(亚种)和69种(亚种)。根据鱼类分布特点,按水系将长江流域分为19个区域,除了江源区和金沙江中上游外,物种数和G-F多样性指数上游高于中下游,但各区域内差异不大,然而特有种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随海拔降低而逐渐降低。利用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对19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将整个流域分成三部分:(1)江源区和金沙江中上游,地理上属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波状平原部分和横断山区,(2)上游其他流域,地理上属于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秦巴山区,(3)中下游流域,地理上属于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基本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及我国大陆地势三级台阶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的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和2008年10月,对云南省牛栏江流域进行考察,共采集到鱼类标本42种,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鱼类标本,整理出牛栏江鱼类名录。在剔除引入种的基础上,采用按所含种属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区系存在度方法对目、科、属级水平进行排序,分析牛栏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两种方法结果相差甚远,结果显示:在传统排序方法中的优势科属,即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牛栏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区系存在度相应较低。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显然,以区系存在度分析所得结果更能反映牛栏江流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两种方法相结合,分析牛栏江的鱼类区系成分,并与金沙江中下游(石鼓至宜宾段)鱼类区系相比较,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昕 《动物学研究》1997,18(1):113-120
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的鲟科鱼类,平时生活于海洋,亲鲟成熟后溯游到江河里繁殖。在长江葛洲坝修筑以前,中华鲟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江段。60-70年代中期,一些科研单位对上游中华鲟繁殖群体及产卵场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撰写出现敢《长江鲟鱼类生物学与人工繁殖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也于1971年产首获成功。葛洲坝枢纽建成以后,中华鲟繁殖群体被阻隔于葛洲坝下游宜昌江段,围绕大坝对中华鲟生存带来的不  相似文献   

5.
云南鱼类名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小勇 《动物学研究》2013,34(4):281-343
该文在《云南鱼类志》等文献基础上,参照最新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成果,对云南鱼类名录进行整理,对各分类阶元、水系进行统计,并列出了云南鱼类分布及主要参考文献。至2013年,云南省共记录鱼类13目42科198属620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39.17%,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土著种586种,外来种34种,云南特有种254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共6科66属152种。云南六大水系按鱼类物种数排列依次为:珠江水系202种,澜沧江水系183种,金沙江水系142种,红河水系120种,伊洛瓦底江水系84种及怒江—萨尔温江水系77种。云南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鱼类99种,其中,保护鱼类23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及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1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共43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的共7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各类濒危等级的共50种及列入CITES附录Ⅱ的共3种。  相似文献   

6.
程海鱼类区系的来源及其物种的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程海共有土著鱼类15种,它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的东缘,云南高原的西北,鱼类区系却独具一格,表现出江河平原鱼类区系的特点,显示程海鱼类区系来自长江的事实。程海自与金沙江隔离之后,湖内存在空白生态灶(niche)是产生物种分化的重要因素,尤以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形态,表现出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异,这些变异发生在近300年内,与处于海拔和纬度较高的甘子河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ganzihoensis Zhu et Wu形成的时间相比,相对而言是比较快的,然而却慢于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s(L.)通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金鱼的时间。可见在不同类群和不同条件下,物种分化的进程是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胡睿  王剑伟  谭德清  苗志国  但胜国 《四川动物》2012,31(5):708-712,719,849
以2011年4~5月和2011年9~10月期间采集于金沙江上游的328尾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Herzenstein为材料,用微耳石鉴定年轮,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鱼类生态学研究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微耳石上宽而暗的增长带与窄而透明的增长带交替出现,窄带与宽带交界处为年轮;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0.00002L2.970;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382.1067×(1-e-0.1058(t+0.1045)),Wt=949.0577×(1-e-0.1058(t +0.1045))2.970;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10.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53.4 mm、280.4 g.软刺裸裂尻鱼是裂腹鱼类中生长较慢、体型较小的种类,是对金沙江上游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爬铫(Euchiloglanis spp.)属Euchiloglanis Regan,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铫科(Sisoridae),是在高山峡谷,陡坡急流,枯洪流量悬殊的环境中底栖生活的小型冷水性淡水鱼类,是鰋鮡鱼类中除原鮡(Glyptosternum)外最原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的金沙江、岷江水系干支流,海拔1800-3600m处.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分别于2012年4月、7—8月及11月针对云南省金沙江梨园电站影响区域的鱼类早期资源进行了3次监测。并于2012年7—8月对云南省玉龙县大具乡大具渡口金沙江的监测中,发现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卵汛两次,分别为8月1日8:00—4日10:00和8月9日23:00—13日6:00。结果发现,中华金沙鳅鱼卵卵径3.37~4.41 mm,平均3.89 mm,自然受精率为91.5%,模拟培养出膜率为97.1%,畸形率为2.2%;产卵场共3处,分别位于云南省玉龙县龙蟠镇、黎明乡和巨甸镇;三处产卵场两次产卵共计~1.49×107ind.。此次产卵场的发现是对以往中华金沙鳅生物学资料的重要补充,对电站建设背景下金沙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的平鳍鳅科鱼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平鳍鳅科鱼类,在云南省曾有过零星记载。近年陈宜瑜(1978、1980a)对我国平鳍鳅科作了详尽整理,共记载有15属49种,其中云南省(包括金沙江的在内)有8属11种。作者(1980)又报道1个新种。现经进一步整理在云南省采得的标本,共有8属17种,其中包括5新种,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资源植物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金沙江沿岸具有特殊景观的一类地区,其环境特点是热量高,水份含量低。金沙江干热河谷资源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与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有记载的资源植物为585种,占全部1004种植物的58.3%。将资源植物分为9类,其中以药用植物的种类最多,达377种,占全部资源植物的64.4%。资源植物的生长型、生活型、叶型等生态成分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干热特点,也为资源植物的进一步引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雅砻江短须裂腹鱼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已被列为雅砻江和金沙江的增殖放流保护鱼类,为探讨两水系的环境差异对其早期发育产生的影响,本文以雅砻江短须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已有报道的金沙江短须裂腹鱼胚胎与仔鱼早期发育研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雅砻江短须裂腹鱼卵径(2.70±0.02)mm,较金沙江短须裂腹鱼大0.34 mm;初孵仔鱼全长(11.36±0.22)mm,比金沙江短须裂腹鱼长2.7 mm;在水温(14±1)℃时,两水系的短须裂腹鱼胚胎发育时序基本一致,但听囊等部分功能器官的发育时序存在差异;胚胎发育历时181 h,积温2 539.98 h℃,分别比金沙江短须裂腹鱼早73 h和低1 025 h℃;出膜后1~9 d,仔鱼的鳃、口、胸鳍、尾鳍、鳔、肠道等功能器官先后形成,第9天卵黄囊吸收基本完全,与金沙江短须裂腹鱼一致。比较表明,两水系短须裂腹鱼早期发育特征基本相同,但卵径大小、孵化历时、部分器官发育时序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二者为适应环境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鮡属PAREUCHILOGLANIS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2年6月,在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水系的鱼类调查中,分别于甘肃省舟曲、武都、文县碧口、康县釆获尾柄低长的鮡类标本10尾。同年10月,在云南省盐津(金沙江水系)采获同种标本3尾。经鉴定认为是鲇形目鮡姚科一新种,现予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志  张鹏  唐会元  龚云  董纯  陈小娟  赵娜 《生态科学》2017,36(5):129-137
金沙江下游的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上游重要特有鱼类圆口铜鱼的自然栖息生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开展生境恢复是保护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获得圆口铜鱼的生境恢复目标, 构建圆口铜鱼不同生活史阶段对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4 年5-7 月在金沙江下游宜宾、巧家和皎平渡断面的早期资源采样结果, 以及2016 年5-7 月在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金阳干流江段的野外个体采集和栖息地生境调查结构, 分别构建了圆口铜鱼亲鱼和幼鱼群体对水温、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的适宜度曲线, 结果显示: 圆口铜鱼亲鱼的最适繁殖水温范围为20-25.2℃, 最适栖息水深为1.2-11.5 m, 最适栖息流速为0.2-1.3 m/s, 最适栖息底质类型为小型卵石、大型卵石和巨石,而圆口铜鱼幼鱼栖息的最适水温范围为19.8-25.4℃, 最适水深为0.4-3.95 m, 最适流速为0.1-0.7 m/s, 最适底质类型为细小砾石、中型砾石、大型砾石、小型卵石和大型卵石。上述结果不仅能够为水电工程影响下关键鱼类生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而且能够为鱼类生境保护和修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婷  唐磊  王丽  安磊  王骏  莫康乐  陈求稳 《生态学报》2020,40(4):1473-1485
梯级水库修建后自然河流形成了河相段和湖相段,而河流生境的改变对鱼类种群空间分布和生态类型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结合2018年5月渔获物和文献记载水库修建前后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及变化,优势物种及群落多样性特点,以及鱼类在河相、湖相段生态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建设后溪洛渡至向家坝鱼类的种类数减少,随着水库的运行该减少趋势放缓,而大型鱼的种类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受生境变化的影响,鱼类优势物种发生变化,水库河相段和湖相段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生态类型组成上以缓流型、生活于水流中下层、产卵初始水温高于18℃等生态类型占优。研究表明,高坝大库的运行会造成鱼类种群以生态需求为目标,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而梯级水库建设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差异是鱼类群落生态类型差异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水坝拆除引起河流连通性、水动力、河流地貌等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黑水河为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其上共建四级电站,出于支流生境恢复需求,第四级水坝老木河水坝于2018年12月实行拆除。为探明低水头坝拆除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结合2018年6月和2019年6月黑水河下游60.4km河段10个点位的渔获物调查,对拆坝前后鱼类群落结构和生态类型变化、优势物种与单位捕捞努力量以及不同河段间的群落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坝拆除半年后优势物种仍以鲤科和鳅科为主,但物种数和丰度整体上增加;生态类型上以杂食、喜急流和产微粘性卵鱼为主;拆坝后鱼类群落空间分布变化明显,靠近河口的自然河段鱼类上溯洄游到原坝址的上下游,部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原坝址附近发生定殖行为,且拆坝后各河段的鱼类组成结构有同质化趋势。总体上,老木河水坝的拆除对黑水河下游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泉州湾海域鱼类多样性及营养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8年5月和10月在泉州湾进行的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两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54种, 隶属于2纲13目32科。其中中上层鱼类12种, 近底层鱼类19种, 底层鱼类23种; 暖水性鱼类40种, 暖温性鱼类14种, 未发现冷温性和冷水性种类; 杂食性鱼类4种, 低级肉食性鱼类37种, 中级肉食性鱼类8种, 高级肉食性鱼类5种。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是5月份最主要的优势种, 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10月份最主要的优势种。与1985年的调查资料相比, 泉州湾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样性指数由3.05下降到2.32, 均匀度指数由0.76下降到0.58, 营养级指数由2.79下降到2.54。泉州湾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18.
厦门同安湾定置网捕获鱼类的多样性及营养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 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 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 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 中下层鱼类18种, 底层鱼类79种; 暖水性种类84种, 暖温性种类28种, 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 杂食性鱼类8种, 低级肉食性鱼类71种, 中级肉食性鱼类30种, 高级肉食性鱼类3种, 以低级肉食性鱼类为主。中华海鲶(Tachysurus sinensis)是夏、秋、冬三季的优势种, 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是春、冬两季的优势种。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在11月, 分别为3.26和3.29; 最低值均在2月, 分别为1.78和1.77。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 其月更替率6月最低, 为40.1%; 3月最高, 达68.6%。鱼类平均营养级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3月最低, 为3.02; 1月最高, 为3.92; 周年平均营养级为3.52。与2003年调查资料相比, 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 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口潮间带盐沼植被分布区及邻近光滩鱼类组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春富 《生态学报》2012,32(20):6501-6510
研究鱼类群落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或者变化,是评价与预测生境丧失、环境退化等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重要基础。2006年4—11月,在长江河口崇明东滩盐沼植被分布区(简称草滩)和邻近的光滩区域分别设置采样站位,每月大潮期采用定制插网对鱼类群落进行了取样调查。分析研究了长江河口潮间带盐沼植被分布区和邻近光滩区域的鱼类组成及其月际变化,并对影响鱼类分布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探讨。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标本1638尾,分属9目14科22种;其中,淡水鱼类2种,定居性河口鱼类12种,海洋鱼类5种,洄游鱼类3种。植被分布区和光滩区域鱼类组成及优势种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调查期间,植被分布区记录鱼类13种,主要优势种为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鲻(Mugil cephalus)和棱鮻(Liza carinatus)(IRI>20),其他种类基本不具有优势度特征(IRI<0.05);光滩区域记录鱼类20种,主要优势种鲻(IRI>20),其他包括斑尾刺虾虎鱼、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棱鮻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征(20>IRI>10);两个区域共有种为11种,部分种类只出现在光滩或植被分布区,但主要优势种均为定居性河口鱼类。与世界其他河口盐沼湿地鱼类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光滩区域记录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整体物种多样性水平均高于植被分布区;光滩和植被分布区鱼类相应的量比关系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但两种生境鱼类组成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均不显著。通过比较两种生境共有的优势种体长发现,长江河口盐沼植被分布区鱼类优势种的平均体长大于光滩区域,而且植被分布区部分优势种体长的上、下限范围也大于光滩区域。长江河口盐沼植被分布区,除了育幼场外,还是许多鱼类成鱼的重要栖息地。影响河口潮间带盐沼湿地鱼类组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鱼类自身的生物学与生活史特征、饵料生物的组成与分布、植被出现与表形特征等生物因素和水温、盐度、淡水径流、潮汐特性等非生物因素,其对长江河口潮间带盐沼湿地中鱼类群落的组成与分布的综合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罗霄山脉是赣江和修水流域与湘江流域的分水岭, 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然而, 罗霄山脉地区的鱼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其鱼类物种组成、分布以及受威胁因素尚不清楚。为此, 我们于2014-2018年对罗霄山脉地区11条河流的鱼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共有鱼类5目17科64属113种, 山脉东坡鱼类108种, 高于西坡的72种。从生态类型看, 罗霄山脉鱼类以肉食性、底栖性、定居性类群为主。区系组成上以东亚江河平原类群为主。从物种多样性看, 遂川江、袁水、蜀水和修河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较高, 锦江和富水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低; β多样性指数揭示遂川江与锦江、禾水、富水间鱼类物种出现一定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