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嘉陵江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6 年11 月, 2007 年2 月、5 月和8 月, 分别采集嘉陵江下游8 个采样点藻类样品, 分析其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并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商等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 (1)共发现89种硅藻, 硅藻细胞密度变幅为0.57×104—4.51×104 ind/L, 总平均2.31×104 ind/L; 多样性指数值变幅为0.72—3.12, 总平均2.20; 均匀度指数值变幅为0.15—0.52, 总平均0.36; 硅藻商变幅为0.66—9.48, 总平均3.24。(2)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和水平分布上的变化。在季节变化上, 物种丰富度、细胞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以温度较低的春(5 月)、秋(11 月)两季最高, 而以夏季(8 月)最低。在水平分布上, 从上游到下游, 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逐渐减小, 而细胞密度和硅藻商逐渐增加的趋势。(3)嘉陵江下游水质总体为β-中污水体。其中位于城市上游的云门、沙溪、温塘峡、井口水质较好, 为微污或β-中污水体, 而位于城区及下游的合川、毛背沱、磁器口和朝天门水质较差, 为α-中污或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2.
张家卫  赵文  丁建华  张晨  李媛  蔡志龙 《生态学报》2017,37(10):3577-3585
以传统模式养殖池作对照,研究了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模式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集群模式池塘网箱内外TN(总氮)分别为1.22 mg/L和1.31 mg/L,TP(总磷)分别为0.169 mg/L和0.170 mg/L,传统模式TN、TP分别为1.76 mg/L和0.689 mg/L。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169种,绿藻门占优。密集养殖区(网箱内)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4.54 mg/L,多样性指数2.52,清洁区(网箱外)生物量23.51 mg/L,多样性指数2.47;共检出浮游动物183种,轮虫类占优。密集养殖区浮游动物生物量3.53 mg/L,多样性指数1.82,清洁区生物量2.95 mg/L,多样性指数1.86,传统模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49.12、0.53 mg/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6、1.79。与传统模式相对比,集群模式池塘TN、TP降低,蓝藻比例下降,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大,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水环境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雅鲁藏布江湘河流域生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为西藏地区湘河流域浮游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7年3~4月对湘河流域浮游生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与调查,共设置采样点8个。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61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种,共41种,占总种类数的67.21%;绿藻门、蓝藻门次之,分别占总种类数的11.48%;甲藻门、隐藻门与金藻门种类较少。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0.43×10~5~7.2×10~5cells/L,生物量范围为0.036~2.03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门44种,其中原生动物门为优势种,共30种,占总种类数的68.18%;轮虫13种;枝角类1种。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5×10~5~1.66×10~6cells/L,生物量范围为0.9×10~(-3)~5.7×10~(-2)mg/L。各调查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平均分别为4.38/3.13和0.93/0.93。多项指数综合评价表明,湘河流域水质处于轻度污染或清洁状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密度及生物量较低,生态环境较脆弱。  相似文献   

4.
研究调查了蓬安段2014—2019年洪水期 (6、7和8月)和枯水期 (11、12和1月)渔获物, 用11项鱼类功能性状类型结合蓬安段鱼类群落结构特点来分析该江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洪、枯期上的变化及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2014—2019年洪水期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浓威纳指数均高于枯水期; (2)SIMPER分析显示,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子陵吻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鳜Siniperca chuatsi、蛇 Saurogobio dabryi、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 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洪水期与枯水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差异贡献种; (3)各年份洪水期的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离散度FDiv、功能散布度FDis和二次熵指数Rao及2015、2016和2017年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均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 表明枯水期鱼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显著低于洪水期, 即枯水期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较脆弱; (4)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水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但不同时期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程度则呈现较大差异, 表明功能多样性是鱼类群落结构和各水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按枯水期(2006年11月—2007年3月)、平水期(2007年4—6月)和丰水期(2007年7—9月)分别采集6个样点的硅藻样品,分析其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等,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小三峡共有硅藻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2纲、10科、20属;硅藻细胞密度为0.53×104~3.58×104 ind·L-1,总平均1.55×104 ind·L-1;多样性指数值(H′)为1.62~2.96,总平均2.33;均匀度指数值(E)为0.28~0.56,总平均0.42;嘉陵江小三峡水质总体上属β-中污水体,沙溪、北温泉水质较好,属微污水体,碚石、牛石沱水质次之,为β-中污水体,盐井、毛背沱水质最差,为α-中污水体。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南充段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嘉陵江流经南充A段5县(市)受到的污染及水质状况,按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采集研究15个采样点的硅藻样品,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并结合化学指标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嘉陵江南充段共有硅藻136种(含变种和变型);细胞密度介于4500--39000ind/L之间,总平均18213ind/L;(2)硅藻物种数、细胞密度、均匀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等呈现出显著季节性和水平分布上的差异;(3)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总体上属于β-中污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其中,阆中水质最好,属清洁水体;南部、仪陇和蓬安水质有所下降,介于β-中污与清洁水体之间;南充水质较差,属α-中污水体。  相似文献   

7.
青海尕海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比较典型的高盐度且具有丰富卤虫资源的盐湖 ,海拔高程 2 849.6m。 1997年夏季我们对尕海盐湖浮游生物主要类群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期间在内湖主要水体 5个断面2 2个采样站共发现浮游藻类 46种 ,平均密度为 5 4.39× 10 4 Cells/L ;浮游动物 12种 ,全湖平均密度为 8.2 2个 /L ,平均生物量 0 .2 9mg/L。通过盐度含量较高 (119g/L)的内湖主要水体采样断面与盐度含量较低 (1.8g/L)的湖西北岸小水面采样断面比较 ,浮游生物不论是在种类组成特征、群落的多样性还是其个体丰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盐湖生态系统中 ,盐度是决定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个体丰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浮游生物多样性及水质状况,于2017年3月、8月和11月,分为3个不同时期进行浮游生物采样.通过对澜沧县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指示生物对澜沧县水质进行评价,弥补了澜沧县县内无相关研究的空缺.采集到澜沧县浮游植物共7门97属270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动...  相似文献   

9.
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湘江干流水质与生物群落现状, 2010-2011年对湘江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 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湘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其水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 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164种, 丰度变化在(1.83-51.1)104cells/L, 生物量变化在0.03-0.60 mg/L; 浮游动物80种, 密度变化在2.16-76.34个/L, 生物量变化在0.01-1.95 mg/L。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47-5.4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63-3.38,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较好, 显示出湘江干流的浮游生物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对湘江m-m指示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湘江水体属于中污带水质;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IL)在38.27-51.97, 均值为43.73, 属于中营养水平; 综合水质生物学和化学评价结果可知湘江干流的水质较差, 但无明显向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应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颜庆云  余育和  冯伟松 《生态学报》2005,25(9):2221-2226
对东洞庭湖7个采样站点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DNA多态性的RAPD指纹分析和物种组成的分类鉴定,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DNA指纹拓扑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应关系。结果如下:(1)筛选出的11条随机引物共获得148条长度在180~2000bp的谱带,多态率为98.6%,各引物扩增谱带数在11~16不等;各站点平均有57.6条谱带,其中站最多(70条),站最少(45条),而站的特有带最多(7条),站最少(2条);(2)共观察到54种/类浮游生物,其中站出现的最多(27),其它各站点在7~13不等,分布概率在85%以上的只有直链硅藻(Melosirasp.)。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7个站点的浮游生物群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站作为单独的一类而明显有别于其它6站;并且,RAPD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站和、、站进一步分作两小类。因此,研究说明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与物种组成是密切相关的,这类资料的积累将会为生态系统功能、机理的解释或阐明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分别于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9月)沿江段至上而下分析了12个样点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结果表明: 嘉陵江四川段共采集到藻类植物8门42科95属171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绿藻和蓝藻为各样点的优势类群.整个江段枯水期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4.71×104 ind·L-1,金溪和红岩子样点的密度最高,分别为28.33×104和25.40×104 ind·L-1;群落中以硅藻的物种数量最为丰富.丰水期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0.78×104 ind·L-1,以青居样点的密度最低,仅3.31×104ind·L-1,绿藻和蓝藻物种数量有所增加.整个江段12个样点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平均d、平均H′和平均E分别为2.35、1.60、0.31和2.57、2.09和0.39.嘉陵江四川段的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时空分布格局差异显著.水质整体为中污染型,其中金溪和沙溪样点为寡污型或β中污型,水质较好;苍溪、红岩子、新政和青居样点水质较差,属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12.
珠江广州市段PFU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对珠江广州市段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和群集过程的研究。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203种。其中植物性鞭毛虫44种;动物性鞭毛虫64种;肉足虫17种和78种纤毛虫。分析了原生动物群落在该河段的组成特点,以及它们与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原生动物群落持征的变化与水质变化相吻合,珠江在流经广州市区后,水质发生了明显地恶化,原生动物群落受到破坏;经过一个较长的流程,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原生动物群落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组平均聚类,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绘制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图。由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发现柏木林、杉木麻栎林种群为下降种群,马尾松林、马尾松川灰木林、川灰木山胡椒林种群为稳定种群,柏木白栎林、马尾松柏木林、麻栎白栎林种群为增长种群。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要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和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4.
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80种,隶属于7目16科。其中候鸟73种(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留鸟7种;古北种62种,东洋种11种,广布种7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鸻形目和雁形目鸟类占优势,各占水鸟种数的35.00%和30.00%。水鸟种类和数量高峰出现在4月和11月,低谷在1月和2月。多样性分析表明,冶河-黄壁庄水库和滹沱河-岗南水库Shannon-Weiner指数和G-F指数均高于石板水库,这与湿地面积和生境的多样性有关。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作为许多水鸟,尤其是黑鹳的重要栖息地,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曲向荣 《生态学杂志》1997,16(4):20-23,28
水和氮质量平衡模型预测稻田氮的淋溶损失曲向荣(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K.K.TanJi(美国加州大学水土气资源系,Davis95616,U.S.A.)AWaterandNitrogenMassBalanceModelforP...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南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关性,于201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对南四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南四湖浮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时间变化。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63种,其中,轮虫78种,原生动物65种,枝角类17种,桡足类3种。夏季记录浮游动物种类数(141种)高于冬季(105种)。从四个湖区来看,微山湖浮游动物种数最多(102种),其次是南阳湖(95种)和昭阳湖(80种),独山湖(73种)较少。南四湖浮游动物全年平均密度为2 192 ind/L,平均生物量为2.27 mg/L。除原生动物外,其他三类浮游动物夏季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都高于冬季。采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均显示,南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夏季高于冬季。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总氮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的主要因素,总氮和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p H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额尔古纳河流域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庞科  姚锦仙  王昊  刘松涛  李翀  吕植 《生态学报》2011,31(12):3391-3398
2008年8-9月对额尔古纳河流域5个重要水体呼伦湖、乌兰泡、二卡湿地、伊敏河和哈乌尔河进行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1)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82属177种(含变种),以绿藻和硅藻种类最多,绿藻有36属77种,占43.5%,硅藻21属54种,占30.5%;其次是蓝藻,13属26种,占14.7%;裸藻4属11种,占6.2%;其他藻类仅占5.1%;2)在呼伦湖共有64属121种,乌兰泡47属88种,二卡湿地62属116种,伊敏河41属59种,哈乌尔河32属54种;优势度分析显示:呼伦湖与乌兰泡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二卡湿地为硅藻与隐藻,伊敏河与哈乌尔河为硅藻;蓝藻个体密度在乌兰泡与呼伦湖最大,分别为5.17?106 ind./L和4.01?106 ind./L,而硅藻密度则在二卡湿地、伊敏河与哈乌尔河占优势,分别为1.40?106 ind./L、1.84?105 ind./L与4.89?105 ind./L;此外,聚类分析显示5个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按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3)与历史记录相比,呼伦湖的优势种转变为细胞较小的坚实微囊藻(M. firma)与不定微囊藻(M. incerta),这种小型化的趋势表明呼伦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4)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呼伦湖、乌兰泡为中-富营养水体,二卡湿地为中营养水体,伊敏河与哈乌尔河属于贫-中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8.
In freshwater environments, testate amoebae are usually found associated with macrophytes and sediments and man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ir occurrence in plankton samples is accidental. This implies that predictable patterns detected in planktonic assemblages should not be observed in testate amoebae assemblages.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in this study. Plankt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the Upper Paraná River floodplain. Results show that pattern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testate amoebae are predictable, and that dominant species tend to present characteristic shell morphology in hydrologically different environments. We suggest that testate amoebae must be routinely included in plankton ecology studies, at least in floodplai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9.
滆湖轮虫群落结构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浅水湖泊--滆湖的轮虫群落结构,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QB/T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滆湖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在两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69种,污染指示轮虫39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a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和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轮虫密度年平均值为158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5.982 1 mg/L.密度秋季最高,生物量夏季较高.轮虫物种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与其密度及生物量正相关.滆湖三个生态功能区轮虫的种类相似;湖区北部与中部的轮虫现存量差异不显著,与南部的差异显著,中部与南部间差异极显著.根据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评价滆湖水质及营养类型,涌湖为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 0. 3); 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xy<0. 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