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豆乳清废水生产SC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乳清废水为原料,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使大豆乳清废水中的营养成分被酵母菌吸收利用,从而使菌体生长繁殖产生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SCP)产量为8.7 mg/mL,蛋白含量为51.3%;且废水COD去除率达到73.4%,达到了国家乳清废水的标准,从而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根据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难以确定分类学地位的8株假丝酵母菌,进行了以大亚基(26S) rDNA中D1/D2区域(约500~600 bp)的碱基序列分析为依据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根据系统树上所显示的供试菌株与假丝酵母属及相关子囊菌酵母已知种的亲缘关系,以及与最近缘种模式菌株D1/D2区域序列的相似性比较,确定了各个菌株的归属.本研究也显示了DNA序列分析在假丝酵母菌快速鉴定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常见用于黏膜真菌菌种鉴别的多种方法,探寻最佳的鉴别方法。采集230例普通人群口腔黏膜样本,分别用玉米吐温-80培养观察厚膜孢子法、糖发酵生化反应法、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ITS基因的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ITS测序菌种鉴定法,鉴别真菌各菌株。结果显示:有56例菌株至少通过1种方法检出真菌;玉米吐温-80分离培养假丝酵母菌37株;50例菌株ITS基因测序共鉴定出8个菌种,白假丝酵母菌(C.albicans)29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arapsilosis)1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C.tropicalis)5株,Candida metapsilosis 1株,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株,克柔假丝酵母菌(Candida krusei)1株,乙醇假丝酵母菌(C.ethanolica)1株,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2株;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鉴定出3种菌株,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PCR-RFLP法检出5种菌株,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季也蒙毕赤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与基因的测序鉴定一致率为91%;糖发酵生化反应法阳性标本占被检出真菌例数的46.4%(26/56)。结果表明:ITS基因的测序法可以准确鉴定真菌各个菌种;PCR-RFLP法能鉴定常见的菌种,但操作繁琐;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能快速准确鉴别3种常见假丝酵母菌菌种;玉米吐温-80可以准确培养鉴别白假丝酵母菌;糖发酵生化反应法,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难以准确鉴别各个菌种。  相似文献   

4.
对根据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难以确定分类学地位的8株假丝酵母菌,进行了以大亚基(26S) rDNA中D1/D2区域(约500~600 bp)的碱基序列分析为依据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根据系统树上所显示的供试菌株与假丝酵母属及相关子囊菌酵母已知种的亲缘关系,以及与最近缘种模式菌株D1/D2区域序列的相似性比较,确定了各个菌株的归属。本研究也显示了DNA序列分析在假丝酵母菌快速鉴定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用含木糖为唯一碳源和含葡萄糖及7.6%乙醇的两种富集培养基对采自海南热带雨林腐木样品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酵母菌株进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表明,其中两株酵母菌X2WZ07-4和G2WZ06-1代表两个无性型子囊菌酵母新种。大亚基(26S)rRNA基因D1/D2域序列分析显示,与X2WZ07-4和G2WZ06-1亲缘关系最近的已知种分别为Candida cylindracea和C.llanquihuensis。在D1/D2域,X2WZ07-4与C.cylindracea模式菌株的碱基序列差异为2.5%;G2WZ06-1与C.llanquihuensis模式菌株的序列差异为3.9%,均远大于酵母菌种间在此区域的序列差异(~1%)。这两个新种分别被命名为拟柱形假丝酵母Candida pseudocylindracea sp.nov.(模式菌株:X2WZ07-4T=AS2.3788T=CBS10854T)和五指山假丝酵母Candida wuzhishanensis sp.nov.(模式菌株:G2WZ06-1T=AS2.3784T=CBS10850T)。  相似文献   

6.
海南热带雨林腐木上酵母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辰  白逢彦 《菌物学报》2009,28(3):354-362
用含木糖为唯一碳源(培养基X)和含葡萄糖及7.6%乙醇(培养基E)的两种富集培养基分别从采自海南热带雨林的56和57份腐木样品中分离到酵母菌67和75株.依据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该地区腐木上的酵母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从分离的142株酵母菌中鉴定出14个属63个种,其中疑似新种25个,占总种数的近40%,说明在热带雨林腐木中尚存在大量酵母菌新分类群有待被发现.从用培养基X和E分离的酵母菌中分别鉴定出7属37种和11属33种,优势属均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 Berkhout和毕赤酵母属Pichia Hansen,但种类组成基本不同.用培养基x富集分离的菌株以Candida quercitrusa S.A.Meyer&Phaff的地理分布最广,用培养基E富集分离的菌株以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Hansen)Kurtzman、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yen ex Hansen和亚膜毕赤酵母Pichiasubpelliculosa Kurtzman分布最广泛.同一样品用两种不同富集培养基分离的菌株大多数属于不同的种,在对比的23份样品中,只从2份样品中分离到了同一个种的菌株.用培养基X和E分离的菌株分别属于可利用木糖和可耐受乙醇的酵母菌,用两种培养基同时分离到的菌株属于具备利用木糖和耐受高浓度乙醇两种能力的菌株.这些酵母菌在木质纤维素物质的生物乙醇转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根据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难以确定分类学地位的8株假丝酵母菌,进行了以大亚基(26S)rDNA中D1/D2区域(均500-600bp)的碱基序列分析为依据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根据系统树上所显示的供试菌株与假丝酵母属及相关子囊菌酵母已知种的亲缘关系,以及与最近缘种模式菌株D1/D2区域序列的相似性比较,确定了各个菌株的归属,本研究也显示了DNA序列分析在假丝酵母菌快速鉴定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不同培养基对产生物膜白假丝酵母菌芽管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产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20株,购买3株可以产生物膜的质控菌株。比较23株白假丝酵母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人血清、胰蛋白胨大豆肉汤、脑心浸液肉汤、RPMI 1640、NaHCO3溶液)的出芽菌株数量和出芽率。结果在23株产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中,人血清和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中23株(100.0%)全部产生芽管,NaHCO3培养基18株(78.3%)、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16株(69.6%)和RPMI 1640培养基15株(65.2%)。芽管生成试验阳性的白假丝酵母菌中,在5% CO2培养条件下的酵母细胞出芽率更高(孵育2 h,出芽率78.0%),芽管长度更长。结论 脑心浸液肉汤可以代替人血清作为芽管试验的诱导剂,人血清(5% CO2)可以促进芽管的生成以及延伸芽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50株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缺失菌,寻找出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进一步探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生物被膜的方法筛选50株基因缺失菌;利用XTT法验证所筛选出的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被膜形成缺陷;进一步观察ORF19.2500基因缺失菌生长、菌丝形成。结果用XTT法证明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生物膜形成缺陷,且生长曲线和滴琼脂平板的方法均提示其生长速率减慢。在spider培养基上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不能诱导菌丝形成,但在YPD+10%小牛血清则菌丝形成正常。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突变株orf19.2500可利用spider培养基缺陷而影响其酵母、菌丝二态性的转化,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假丝酵母菌的DNA异质性及药物敏感性,为预防和监控院内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基础。将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菌株,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菌种,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93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6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5株,所有菌株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两种药物的敏感率最高(100%),酮康唑其次(70.9%),氟康唑的敏感率最低(50.5%),引物1和引物2将来源不同的68株白假丝酵母菌分别分成4型(A1、B1、C1、D1)和6型(A2、B2、C2、D2、E2、F2)。哈尔滨地区的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主要为A1、B1型(引物1)或A2、B2型(引物2);基因型与药敏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口腔酵母菌的分布。方法将来源于健康人的口腔拭子接种于改良SDA培养基,37℃培养14d,分到的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作初步鉴定.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生成及假菌丝产生试验、YBC酵母鉴定卡作菌种鉴定。结果酵母菌在健康人口腔中总分离率为8.78%(86/979),其中较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7株,占43.0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各9株,各占10.47%,葡萄牙假丝酵母菌6株,占6.98%,其他25株。结论健康人口腔中有多种条件致病酵母菌的寄生。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利用解脂假丝酵母B_(74)发酵废糖蜜产生柠檬酸沈阳市食品发酵所,利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解脂假丝酵母民B_(74),以预处理过的甜菜废糖蜜做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发酵产生  相似文献   

13.
果园土壤筛选出一株能利用液体石蜡生成柠檬酸的酵母菌,经鉴定为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8—2。在该菌所产生总酸中约50%为柠檬酸。摇瓶及500升发酵罐试验证明,8—2菌在含10—12%液体石蜡、0.25—0.5%玉米浆及6%CaCO,作中和剂的培养基中,一般能生成7%以上的柠檬酸,最高可达10.72%。此种工艺可生产工业用柠檬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RVVC、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探讨RVVC发生的原因。方法用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培养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菌株;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01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45株,VVC组51株,健康组5株。101株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6株,占85.1%(86/101),RVVC组45株中35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7.8%(35/45);VVC组51株中47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92.2%(47/51),健康组5株中4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0%(4/5)。R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于VVC组。结论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色假丝酵母菌,R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于VVC组。RVVC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低于VVC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经体外诱导产生耐药.半定量PCR检测敏感株、耐药株、回复敏感株多药耐药基因CDR1、CDR2、MDR1和转录调控因子TAC1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对TAC1编码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与敏感株和回复敏感株比较,耐药株CDR1、CDR2相对表达量增高,发现1株TAC1 N977D氨基酸置换.结论 氟康唑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与CDR1、CDR2表达相关.TAC1基因突变在诱导耐药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研究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经体外诱导产生耐药.应用荧光染料PI(碘化丙啶)和罗丹明123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敏感株、耐药株、回复敏感株的细胞周期和药物外排活性.结果 与敏感株和回复敏感株比较,耐药株增殖活性明显下降,但是药物外排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应用氟康唑能够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产生耐药.流式细胞术应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增殖活性和药物外排活性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降解三硝基甲苯的酵母和类酵母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受三硝基甲苯(TNT)严重污染的土壤和废水中分离筛选到17株可降解TNT的酵母菌和白地霉。其中6株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krusei),4株为橡树假丝酵母(C.quercitrusa),一株为无名假丝酵母(C.famata),一株为伯杰汉逊酵母(Hansenulabeijerinckii),一株为亚膜汉逊酵母(H.subpelliculosa),4株为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对其中6株菌进行了降解TNT的条件实验,发现降解TNT的适宜pH为7,温度为37~40℃。在含75~80mg/LTNT的培养基中,40h内能降解TNT56~74mg/L,去除率达71%~93%。在培养基中加入0.01%~0.05%的葡萄糖作碳源,或加入0.01%~0.1%的酵母膏对6株菌降解TNT的能力略有促进作用。加入铵盐作为氮源则明显抑制这些菌对TNT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及鉴定来自于斑马鱼肠道中的酵母菌.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PDA),从斑马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酵母菌,编号为ZF -2,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特征、PCR扩增26S rDNA D1/D2区以及基因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ZF -2分离株为粉红色菌落、菌体呈椭圆形,芽殖;可以同化利用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糖类;PCR扩增获得26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642bp( HQ323251),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与斯鲁菲亚红酵母(Rhodotorula slooffiae)相似性在99%-100%之间,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ZF-2与R.slooffiae( EU583485)关系最近,且位于同一分支.结论:首次从斑马鱼肠道中分离到斯鲁菲亚红酵母.  相似文献   

19.
六种假丝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中形成厚膜孢子的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人可能致病的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一种。对白色假丝酵母的鉴定方法很多,目前一般认为最简便、最快的初步鉴定方法是观察在其假菌丝末端是否形成典型的厚膜孢子。然后可再结合生化特性及动物接种等方法做进一步鉴定。据报道,加有乳化剂的培养基对白色假丝  相似文献   

20.
从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基因组克隆得到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 CALB)全基因片段, 利用连接肽celA Linker将CALB与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蛋白a-凝集素的C端连接融合, 构建表面展示载体pICAS-celAL-CALB, 转化酵母后获得重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ICAS-celAL-CALB。该重组酵母菌经葡萄糖诱导表达及分析, 表明CALB已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成功展示, 水解活力达26.26 u/(g·dry cell)。重组酵母菌经冻干能有效地实现在非水相中全细胞催化己酸和乙醇酯化合成己酸乙酯。反应物己酸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1.25, 己酸乙酯的产率为98.0%, 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