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磷脂对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C、PG重组活性最高,用DMPC重组导致酶失活,酸性磷脂有利于维持该酶活性.DSC及自旋标记ESR实验结果示出(Na~++K~+)-ATP酶有选择地与酸性磷脂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饱和转移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山莨菪碱对重组鼠脑(Ba~++K~+)-ATP酶旋转运动的影响.从鼠脑纯化的(Na~++K~+)-ATP酶经马来酰亚胺自旋探针标记,再重组于大豆磷脂脂质体.结果表明,(Na~++K~+)-ATP酶旋转相关时间为6—12微秒左右,山莨菪碱加速重组后的(Na~++K~+)-ATP酶的旋转运动.Arrhcnius图示出在10℃左右出现—明显折点,关于山莨菪碱抑制重组(Na~++K~+)-ATP酶活性与增加酶蛋白的旋转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饱和转移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山莨菪碱对重组鼠脑(Ba~++K~+)-ATP酶旋转运动的影响.从鼠脑纯化的(Na~++K~+)-ATP酶经马来酰亚胺自旋探针标记,再重组于大豆磷脂脂质体.结果表明,(Na~++K~+)-ATP酶旋转相关时间为6—12微秒左右,山莨菪碱加速重组后的(Na~++K~+)-ATP酶的旋转运动.Arrhcnius图示出在10℃左右出现—明显折点,关于山莨菪碱抑制重组(Na~++K~+)-ATP酶活性与增加酶蛋白的旋转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山莨菪碱对经胆酸盐透析重组的鼠脑(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重组的(Na~++K~+)-ATP酶活力恢复最大;酸性磷脂PG次之;中性磷脂DPPC最低.对用DPPC和大豆磷脂重建的(Na~++K~+)-ATP酶,山莨菪碱降低酶的水解活性,而对PG重组的脂酶体,山莨菪碱则提高(Na~++K~+)-ATP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中药知母属清热泻火药,但其作用机理一直不明。我们从知母提取到一种皂甙及其水解产物皂甙元,根据它的熔点、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及薄板层析等结果证明我们所得到的皂甙元为已知的菝葜皂甙元。它们明显地降低由甲状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并抑制Na~ -K~ -ATP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确定了在0℃条件下,(Na~++K~+)-ATP酶纯化制备物与5mmol/L Na~+或Mg~(2+)在5mmol/L咪唑(pH7.4)环境中预保温30分钟,然后进行磷酸化,可以获得最高磷酸化水平,Na~+或Mg~(2+)的K_(0.5)值分别为0.29mmol/L或0.35mmol/L;以ADP代替Na~+和Mg~(2+)与酶预保温,对E_2向E_1转变无任何影响,而与Na~+、Mg~(2+)一起存在时则能加强Na~+及Mg~2的预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7.
山茛菪碱可以明显抑制大鼠脑突触膜(Na~++K~+)-ATP酶的活性。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抑制作用为竞争性。  相似文献   

8.
棉酚抑制(Na~++k~+)-ATP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酚是一种效力很强的非甾体男用节育药。在口服棉酚的成年男性受试者中,在服药期间的不定阶段,有个别出现低血钾及肾性失钾的情况。由于细胞膜(Na~++K~+)-ATP酶是负责细胞内、外之间Na~+、K~+主动性转运的,故推测棉酚的这一毒副作用可能是它抑制跨细胞膜(特别是肾小管细胞)存在的(Na~++K~+)-ATP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山莨菪碱对处于不同脂双层的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对(Na~++K~+)-ATP酶的抑制作用与该酶所处的脂环境密切相关,如对去脂后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对重组于酸性磷脂脂质体的酶比对重组于中性磷脂脂质体的酶有更大的抑制作用。园二色性实验表明,山莨菪碱使带349个界面脂分子的(Na~++K~+)-ATP酶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对带189个界面脂分子的酶无明显作用。另外利用差示量热扫描研究表明山莨菪碱对酸性磷脂和中性磷脂脂质体或脂酶体相变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山莨菪碱对处于不同脂双层的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对(Na~++K~+)-ATP酶的抑制作用与该酶所处的脂环境密切相关,如对去脂后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对重组于酸性磷脂脂质体的酶比对重组于中性磷脂脂质体的酶有更大的抑制作用。园二色性实验表明,山莨菪碱使带349个界面脂分子的(Na~++K~+)-ATP酶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对带189个界面脂分子的酶无明显作用。另外利用差示量热扫描研究表明山莨菪碱对酸性磷脂和中性磷脂脂质体或脂酶体相变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肽及蛋白质的插膜机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荧光、圆二色等波谱学技术,深入地探讨了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毒素蛋白分子与磷脂膜作用后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带负电荷的磷脂膜对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ColicinE1分子的二级结构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性的。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毒素蛋白分子在磷脂膜的诱导下均可不同程度恢复其天然状态下插膜时的构象。不同磷脂对ColicinE1分子诱导的强弱依次为DMPG>DMPE>DMPC。ColicinE1分子与磷脂膜的结合是紧密的,结合后的蛋白质有较强的抗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12.
Na~ 、K~ -ATP 酶的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赖于钠、钾的三磷酸腺苷酶(EC3.6.1.3,简称Na~ 、K~ -ATP酶)的研究,自1957年由Skou发现以来,一直经久不衰.据《生物学文摘(BA)》的统计,与其有关的文献,近年来每年都有两百篇以上.本文现就Na~ 、K~ -ATP酶特性的研究情况,及其应用作一扼要综述.一、Na~ 、K~ -ATP酶的分布Na~ 、K~ -ATP酶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的细胞质膜上,其活性大小在不同的组织内差异很大.在兴奋性和分泌性组织,如脑皮质、电鳗电器官、肾外髓质以及海鸟类、海鱼类的盐腺,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氧小鼠脑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张锦楠,阎淑莲,刘永利,吕国蔚,甘午君(首都医学院化学教研室,首都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54)我们过去的工作发现,动物重复密闭缺氧后,对缺氧、低氧分压和氰化物作?..  相似文献   

14.
知母皂甙元是Na~ 、K~ -ATP酶的抑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知母属清热泻火药,但其作用机理一直不明。我们从知母提取到一种皂甙及其水解产物皂甙元,根据它的熔点、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及薄板层析等结果证明我们所得到的皂甙元为已知的菝葜皂甙元。它们明显地降低由甲状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并抑制Na~ -K~ -ATP 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硫酸镍对人红细胞膜Na+、K+、Ca2+-ATP酶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为从分子水平阐明镍毒作用机理及为探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硫酸镍对此三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较高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23Na-NMR波谱技术,研究了Na~(+)、Ca~(2+)、Cu~(2+)和Zn~(2+)与人体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引入两位快交换模型,拟合计算获得了Na~(+)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处于结合状态Na~(+)的相关时间;实验表明Ca~(2+)能与Na~(+)竞争同HSA结合,拟合计算获得了两者与HS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的比值,棕榈酸钠能增强Ca~(2+)同Na~(+)竞争与HSA结合的能力;从实验上未能观察到Cu~(2+)、Zn~(2+)能同Na~(+)竞争与HSA相互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铊是Ⅲ族元素,放射性药物铊(~(201)T1)对心肌组织有一定亲和性。近十多年,日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心肌灌注显影,诊断心肌疾患,效果较好。但它由细胞转运而为细胞摄取、组织浓集的机理至今未被阐明。本工作是在研究完整细胞摄取T1~+规律、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T1~+的细胞膜转运和(Na~+-K+)-ATP酶(Na泵)之间的联系,用人红细胞膜为材料,比较研究T1~+和K+激活人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突触结合蛋白Ⅰ的胞质片段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触结合蛋白Ⅰ是神经细胞突触囊泡上的一个膜整合蛋白,C2AB是其具有重要功能的胞质片段.近年的研究表明,突触结合蛋白Ⅰ在钙引发的神经递质快速释放过程中起到钙感受器的作用,它与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的相互作用与其生理功能有关,但是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利用气/液单层膜技术结合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发现C2AB倾向于插入带负电荷的磷脂膜中(如磷脂酰丝氨酸),而且插膜是钙依赖性的;对于不带电荷的磷脂不插膜.C2AB与膜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它与膜相互作用时二级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突触结合蛋白Ⅰ钙依赖的插入负电荷膜特点,可以帮助解释其钙感受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5种不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5种细胞膜而言,小肽会很快结合在POPG膜和DPPC-CHOL膜的表面,倾向于进入DPPC膜的疏水内部,与POPC膜和POPC-CHOL膜的接触很少.考察相互作用能,小肽与POPG膜的相互作用最强,主要是小肽与细胞膜亲水头部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小肽与DPPC膜的疏水尾部的相互作用较强,但受胆固醇影响,小肽只结合在DPPC-CHOL膜表面.在结合过程中,小肽N端的Arg会先结合到细胞膜上,静电相互作用在小肽锚定细胞膜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上研究从原子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BLFcin6小肽具有抗菌作用,哪些残基起关键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展BLFcin6小肽及其衍生小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ESR实验研究了Mn~(2 )、Cu~(2 )与DOPC,DPPC,SPL,DOPA,DPPA脂质体及其与H~ -ATP酶复合体重组的脂酶体的相互作用.通过Mn~(2 )—ESR谱线强度以及Cu~(2 )—ESR谱g因子的测量得出,磷脂分子头部不同的化学组成及其脂酰链的不同状态决定了Mn~(2 )、Cu~(2 )与膜脂结合的强弱程度,通过脂质体和脂酶体中自旋标记物5NS—ESR谱的测量进一步得出Mn~(2 )的结合增大了膜脂排列的序参数,而酶复合体的嵌入都导致与膜脂结合的Mn~(2 )比例减小.因而,当Mn~(2 )与脂酶体相互作用时,膜脂的排列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在中性磷脂脂酶体的膜与Mn~(2 )之间,这种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