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遗传转化取得了巨大进展.通过对水稻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用于水稻转化的各种外植体,影响水稻遗传转化和植株分化的各种因素的介绍,概述了水稻遗传转化技术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水稻的越来越重视。无公害水稻的施肥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无公害水稻的要求、水稻需肥的特点,水稻主要的施肥方法和当今创新性的无公害水稻施肥特点等四个方面对无公害水稻的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是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不断恶化的环境条件使水稻生长面,临更多的逆境胁迫。其中,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从QTL角度研究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的研究进展,以及通过分子辅助育种手段创制多目标性状聚合的优良水稻品种的主要策略,为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和广适性的综合改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研究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水稻QTL的基本特征,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给水稻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策略,不断深入的研究已经完成了水稻特定数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个水稻QTL进行了定位,其中有19个进行了克隆,这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QTL定位的理论基础,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QTL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水稻突变体的创制方法、变异的机制、水稻突变体/基因分类和数量、克隆的水稻重要基因的研究进展, 包括1 698个水稻突变体/基因的分类和43个克隆的水稻突变体基因, 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突变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生产基地,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用水量不断增加,如何节水又使水稻增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又利于水稻优质高产,具有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花色苷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花色苷作为水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当前功能性水稻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水稻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及其组成成分入手,着重介绍了水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因素、遗传及分子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富集花色苷水稻种质鉴定、筛选与创新现状,并探讨了今后以提高水稻花色苷含量为目标的功能性水稻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水稻雄性核不育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对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水稻三系配套的重要性,并对水稻雄性核不育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Wu HX  Jiang YG  Chen JM  Dai YY  He XH  Qiu X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61-2867
水稻生产能力是影响水稻生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耕地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富阳市水稻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抽样调查分等单元的可实现生产力和依据水田质量的地力指数建立可实现产能的核算模型,对区域水稻的生产能力和可实现的增长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田地力指数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密切,水稻产量随着地力指数的升高而提高;单季水稻种植制度下,全市水稻可实现产能1.70× 105 t,是单季水稻实际产能(1.04×105 t)的1.6倍;2009年,单季水稻实际单产7676 kg·hm-2,可实现单产8831kg·hm-2,单产增长潜力为15%,表明该市水稻生产能力存在很大的提升潜力,通过对各乡镇水稻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的比较优势和可提升潜力的分析,将该市水稻生产划分为重点提升区、优化建设区和发展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较低的光合效率是限制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水稻高光效育种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并对杂交选育、基因工程技术、株型改良等水稻高光效育种研究途径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