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沿江棉区以四代棉铃虫为主害代,其时棉花已打顶,株型结构基本稳定。弄清棉铃虫卵在棉田及在植株上的分布格局,对研究抽样技术、改进传统全株查卵法及防治决策等均有重要意义。1996年笔者于四代棉铃虫产卵盛期在如皋市棉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田间查卵样田肥力水平中等,未进行“四清理”。调查时每块田随机确定5个样点,每样点随机查20株棉花,逐株详细记录着卵部位与卵量。共查6块棉田,计600株、972粒卵。1.2资料统计每株棉花为一独立样本,逐块田统计样本卵量的平均数(m)、方差…  相似文献   

2.
<正> 本省棉区第一代红铃虫发生少,为害经;二代明显上升,为害加重;三代虫量显著激增,严重为害中、上部青铃。如不及时防治,青铃被害率可在90%以上,棉产量损失为20%左右。因此查清红铃虫第三代虫源,搞好测报,及时指导田间药剂防治很有必要。现将1977—1982年在肖山棉区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和过程 选有代表性的棉田定300—500株棉花,调  相似文献   

3.
在棉株结铃前,红铃虫一代卵主要分布于棉株新展开叶上。在棉花单株结铃达2.5个左右时,红铃虫卵均集中分布于棉青铃上。红铃虫二、三代卵分别以由外到内第二、三和第三、四大铃圆锥体位上的青铃卵量分布最多,分别占全株卵量的58.56%和67.19%红铃虫在10天以上日龄的青铃上均可产卵,其中在20~34天日龄的青龄上产卵量最大,占青铃上总卵量的55.02%。一代和二、三代红铃虫卵常分别1~8粒和1~13粒聚产成堆,单个青铃上可同期产卵1~16粒。  相似文献   

4.
棉红铃虫田间产卵规律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深甫 《昆虫学报》1959,(6):515-522
红铃虫是一种为害棉花的大害虫,不但减少棉花产量,而且降低品质。黄河流域棉区因红铃虫为害损失棉花10%左右,长江流域棉区损失20—30%。因此,消灭红铃虫的为害,实为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消灭红铃虫必须采取越冬期和田间的综合防治措施。过去指导田间药剂活期防治,主要依靠观察老熟幼虫的化蛹羽化和调查青铃的羽化孔,预测各代成虫羽化初期、盛期,以便发动群众进行田间喷药。但是  相似文献   

5.
冯成玉 《昆虫知识》1994,31(6):336-339
在棉株结铃前,红铃虫一代卵主要分布于棉株新展开叶上。在棉花单株结铃害2.5个左右时,红铃虫卵均集中分布于棉青铃上,红铃虫二、三代卵分别以由外到内第二、三和第三、四大铃圆锥体位上的青铃卵量分布最多,分别占全株卵量的58.56%和67.19%。红铃虫在10天以上日的青铃上均可产卵,其中在20-34天日龄的青龄上产卵量最大,占青铃上总卵量的55.02%。一代和二、三代铃虫卵常分别1-8粒和1-3粒聚产成  相似文献   

6.
南方小花蝽对不同猎物捕食作用及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兴苗  雷朝亮 《生态学报》2002,22(12):2085-2090
室内用棉蚜,花蓟马及棉花花粉饲养南方小花蝽,通过对南方小花蝽捕食两种猎物及取食棉花花粉后的体重的增长以及同时段内对棉蚜,花蓟马及棉花花粉减少的量的测定,得到南方小花蝽取食不同食物后的生长速率及其对食物的利用效率,同时还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和若虫对混合猎物(棉蚜,棉铃虫卵,红铃虫卵)中各猎物的捕食作用及其在多猎物(红铃虫卵,棉叶螨成螨,花蓟马若虫)不同密度水平下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棉蚜与花蓟马可以较好地满足南方小花蝽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南方小花蝽对两种猎物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棉花花粉,在混合猎物中南方小花蝽成虫和若虫均嗜食棉蚜,其次为红铃虫卵和棉铃虫卵;对于同一种猎物,南方小花蝽成虫和若虫在高密度下的日平均捕食量均显著高于低猎物密度下的日平均捕食量,而对于同一密度的不同猎物,南方小花蝽在低猎物密度时对供试的3种猎物无明显的选择性,在中,高密度时对供试的3种猎物则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差异。其嗜好程度依次为红铃虫卵,花蓟马若虫,棉叶螨成螨,通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南方小花蝽对不同食物的需求及其在田间的食物转换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南方小花蝽的室内人工大量饲养,使南方小花蝽更好地成为棉田害虫种群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螳螂防治棉田害虫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螳螂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捕食性昆虫,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为了摸索利用螳螂防治棉田害虫,作者于1978年利用中华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的卵鞘进行了观察试验。大刀螂一般生存在灌木杂草丛生的山区,特别在山脚下有水的河沟旁产卵量最大。为了将喜欢生存在山区的螳螂转入棉田,并和田间害虫发生期相吻合。本试验共采集了3,000余块卵鞘,先后进行了低温保存,人工饲养和田间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消长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惠珍  王书魁 《昆虫知识》2000,37(3):146-148
通过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系统6调查研究表明,(1)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相反,二代棉虫百株累计卵量倒比常规棉处理区增加了216~274粒,增长幅度为30~38%,(2)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制作强,基本不用进行药剂防治,但对三代棉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处降,田间3龄以上幼虫平均均20~40头/百株,多者达60头以上,仍需  相似文献   

9.
棉田棉铃虫卵估值抽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岩钦  陈玉平 《生态学报》1985,5(2):136-146
由于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结构属负二项分布,并且它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系上部卵量明显较下部为多,这样,本文应用了二阶抽样技术代替当前国内采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允许误差为10%时,每株抽取上部15个叶蕾,每块棉田共抽60株棉株。 抽样单位的大小对于抽样的时间消费与抽样精确度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定最适的抽样单位也是很重要的。本文根据棉铃虫卵在田间个体群平均占据的面积大小,提出一次调查6抹(2行×3株/行)棉株较单株为优。即在棉田中每次调查6株,共调查10次 新的抽样方法较当前国内应用抽样法,提高效率2.2—2.6倍。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新圆蛛生物学以及对棉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新圆蛛在湖北省以初孵幼虫在卵袋内越冬,一年可完成三个世代。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一生最多可产9个卵袋。每个卵袋含卵粒数一般为80—90粒,单雌产卵量平均在450粒以上,最多可产869粒。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 成蛛的寿命较长,温度和食物对寿命有较大影响;有较强的耐饥能力。 在棉田内以结网捕食害虫,可捕食棉铃虫、红铃虫、棉小造桥虫、小地老虎、棉二点叶蝉、棉大卷叶螟和大青叶蝉等害虫。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掌握害虫数量消长,测报办法中一般都规定了定期查虫查卵的方法。但是,由于棉虫种类多,卵(虫)在棉株上分布很不一致,有的极隐蔽,有的极活跃,因此,调查速度很慢。为了探求比较快速省力,易于掌握的田间卵(虫)数量调查方法,我们从历年累积的数据资料分析中,发现各种主要棉虫各代的有卵(虫)株率和百株卵(虫)数量之间,都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幂函数关系)。通过回归统计分析,作出了荆州棉区红铃虫Platyedra gossypiella Saunders、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小造桥虫Anomisflava(Fabricius)、苗期蓟马Thripis tabaci Linde-man、后期叶蝉Empoasca biguttula Shiraki等  相似文献   

12.
四代棉铃虫卵、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涛  王东华 《昆虫知识》1998,35(5):286-287
1994~1996年,笔者结合棉铃虫的系统观察,调查了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1方法1994年选定2块长势较好的棉田,每块田定2个点计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产卵开始日起逐日系统调查棉株各部位卵量。另外每块田定两个点逐日系统观察低龄幼虫的分布位置,调查方法同卵。1995~1996年分别在一、二、三类棉田及不用药棉田定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开始产卵起逐日观察记载卵的分布位置。2结果分析2.1棉铃虫卵和幼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市棉铃虫卵在果枝垂直方向上,从上至下递减,主要集中在顶部…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2019年发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外来害虫,对我国粮食种植业造成严重威胁。明确虫情是做好草地贪夜蛾预测预报和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基础。在田间调查中需要一种简便、快速估计落卵量的方法,以明确田间虫口数量。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收集草地贪夜蛾雌虫产于玉米叶片上的卵块,记录了每个卵块的长、宽、层数和卵粒数量,获得了卵块面积,建立了卵粒数量与卵块面积的指数函数模型:Y=e(2.1596×0.00832X),并依据该模型提出了根据卵块面积测算卵粒数量的分级表。该方法为田间调查中卵块卵粒数量量的快速估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蛾性引诱剂诱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我们在红铃虫性引诱剂试验工作中发现红铃虫性引诱剂对麦蛾也有引诱作用,在棉仓和棉田都曾诱获不少麦蛾。1976年我们在粮管所组织了一系列引诱蛾试验,以探索用性引诱剂防治麦蛾的方法。 试验所用剂型有下列10种。 1.红铃虫雌蛾体二氯甲烷粗提物。 2.红铃虫雌蛾腹部酒精粗提物。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华北棉区北部棉铃虫出现不完全第五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据在河北省固安县、饶阳县及山东省禹城县调查,晚发棉田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百株着卵6—98粒,晚熟玉米上也有少量卵。百株卵量98粒是9月23日在固安县查得的,其中乳白色卵占62粒。同时灯光及杨树枝把可诱到相当数量成虫,部分雌虫卵巢发育级别为Ⅰ  相似文献   

16.
棉花红铃虫信息干扰素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应用化学农药杀死初孵幼虫 ,以控制其为害。日本信越公司开发的红铃虫专用性信息干扰素(PB-ROPE)是通过化学物质的挥发气体 ,干扰红铃虫的性信息 ,使之迷向而不能正常交配 ,因而不能产出有效的卵 ,以达到防治红铃虫目的。我国上海昆虫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对此进行过研究 ,但只是利用性引诱作用 ,诱杀害虫。 1 995~ 1 996年作者在新洲县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总面积达 5 3 3 hm2 。两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 ,棉花红铃虫信息干扰素对棉红铃虫具…  相似文献   

17.
<正> 红铃虫性引诱剂(高斯、海克)和红铃虫粗提物,均对红铃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1976年在第二代红铃虫发蛾期间,我们发现棉小造桥虫Anamis flava Fabricius粗提物也能引诱红铃虫雄蛾,经过大面积诱捕和小区对比试验,说明这种粗提物的效果相当于化学合成性引诱剂和红铃虫粗提物。具体作法是:把从棉田树枝把上诱到的棉小造桥虫雌蛾(不分交配和未交配)剪下腹部末端、用有机溶剂浸渍抽提、将  相似文献   

18.
三代玉米螟卵在棉株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晓泉  宋汝国 《昆虫知识》1993,30(6):329-331
<正> 三代玉米螟发生期间,棉株高大、枝叶多,产卵部位又较为分散,全株查法费工费时。为寻求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一、方法 于三代玉米螟发生期间,采用定株定期的调查方法进行系统观察,选择不同类型棉田3块,每块田定2个点,每点25株,3天调查1次,记载卵量和产卵部位。 二、结果 (一)总卵块在棉株上的分布 在调查中共获卵196块,其在棉株上的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转基因水稻释放后对非靶标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本研究在浙江大学实验农场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监测了转Bt基因水稻对田间稻飞虱着卵量、卵孵化率、卵被捕食率、卵被寄生率和卵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年2个调查地点3个水稻品系(克螟稻1、克螟稻2和秀水11)上的稻飞虱平均每分蘖着卵量、卵孵化率、卵被捕食率和卵被寄生率的趋势基本一致, 而且田间3个水稻品系上稻飞虱卵量的高峰期均持续2周左右; 但是两年2个调查地点3个水稻品系上稻飞虱卵死亡率则没有一致的趋势。此外, 总体上3个水稻品系上稻飞虱平均每分蘖着卵量、卵孵化率、卵被捕食率、卵被寄生率和卵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 稻田中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卵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棉田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它们在田间起着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的效应。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大敌,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观察。 (一) 不同种天敌对棉铃虫的卵和幼虫日食量情况。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份),从田间捕捉不同种类的天敌带回室内饲养,一律饥饿4h后,并都以100(卵和幼虫)分别作食料,重复3次,观察记载日食量(24h)。平均日食量如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