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位于北纬50度以北的寒温带地区,年无霜期不足100天,1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下,是我国最冷的地域之一,地表雪覆盖期长达200天。汗马的森林乔木主要由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白桦组成。从宏观角度审视,该区域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南延部分。保护区年降雨量在  相似文献   

2.
非同一般的气侯与地形 中国地图的形状好似一只雄鸡,在其东南面有很多的岛屿,恰似带着一群小鸡仔,而其东北顶端好比鸡冠,即大兴安岭北部.在北部山岭西侧有一个大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 汗马行政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保护区面积达1 07348公顷,是大兴安岭三个大型的森林类型保护区之一(另外两个是呼中自然保护区和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汗马正处于我国寒温带气候区内,冬季严寒,年平均温度仅-5.3℃,最低气温达-49.6℃.那里冬季漫长达半年之久,从9月中旬就开始下雪,最大积雪厚度可达1米,常常可见天上挂太阳,空中飘雪花的奇观!这里早霜一般在9月初就降临了,晚霜到翌年6月上旬,无霜日仅80~90天.这样的严寒,这样漫长的冬天,这样白雪皑皑的世界,其景观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影响动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两栖爬行动物属于体温不恒定的变温动物,其分布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讲,常年温度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在温带和寒温带则逐渐减少.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地处北方高寒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干燥,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较少.但是适应了这种寒冷环境的少数物种,例如极北鲵和胎生蜥蜴,在种群数量上却比较丰富,它们已成为两栖爬行动物在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 2012年7月下旬,我们来到汗马进行科学考察,大家在野外不时与黑嘴松鸡、金雕、原麝、驼鹿、狍子、雪兔等如此多的珍稀濒危动物相遇,其愉悦之情可想而知.但对我而言,由于研究方向的缘故,极北鲵和胎生蜥蜴以及汗马分布的其他两栖爬行动物才是我们梦寐以求要谋面的.不巧的是这个季节正值汗马的雨季,河水暴涨,溪流和泡沼水位最高,林下草本植物及灌木生长旺盛,可以说是草深林密、一片汪洋.除了容易找到的黑龙江林蛙(俗称哈什蚂)而外,要想见到原本在保护区数量较多的极北鲵和胎生蜥蜴却成了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影响动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两栖爬行动物属于体温不恒定的变温动物,其分布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讲,常年温度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在温带和寒温带则逐渐减少。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与)地处北方高寒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干燥,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较少。但  相似文献   

5.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  相似文献   

6.
静静地在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漫步,倾听带有腐殖质色彩的塔里亚河哗哗的流淌声,对于来自北京大都市的人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享受.从地图上看,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的山脉,延绵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交接处,那里还是欧亚草原带与东亚山地森林交汇之处.在大兴安岭的主脊与呼伦贝尔草原交界处,汗马自然保护区静静地矗立在大兴安岭的主脊西侧. 在大兴安岭、在汗马,都不乏杜鹃花科植物,而这也成为了我国大兴安岭与欧洲北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当我们置身于那结着小小的球形红色果实,被东北人俗称为"红豆"的越橘小灌木丛中时,往往让人产生幻觉,以为自己置身在北欧的芬兰、瑞典或是挪威的森林里. 除了越橘,汗马还有大片原生于北美洲与东亚地区,风靡食品业的蓝莓——笃斯越橘.上述果实一红一蓝的两种越橘与在中国只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杜香和兴安杜鹃构成了杜鹃花科独具特色的高寒植物类群.  相似文献   

7.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的大型陆生动物,是自然界食物网的主要环节;同时,作为动物界的一部分,有蹄类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蹄类动物中,驼鹿是鹿科动物中的体型最大者.尽管驼鹿广泛分布于欧洲和北美,但我国驼鹿种群是亚洲最南部的种群.它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犴、堪达犴.驼鹿这个鹿科动物中的巨人,也是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汗马简史     
1960年,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到大兴安岭后断言:"假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当人们刚闯入大兴安岭林区时,这片土地是"棒打狍子,瓢舀鱼".而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兴安岭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不言不语.伫立在大兴安岭一隅的汗马自然保护区的一草一木,在心灵深处震撼了我们.牛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基思·托马斯说:"对于成年人来说,自然公园与保护区的作用较之动物玩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没有什么不一样;它们都是幻想,珍藏了整个社会无法身体力行的价值观."今天,我们能肯定地说,只要你去过一次汗马,它就永远在你心底,一生一世,是抹不去的记忆,放不下的牵挂.因为,汗马,让我们依稀看到了人类诗意而自然地栖居的理想之光.  相似文献   

9.
动物多样     
现今,观鸟活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实际上观兽在国外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生态旅游方式,最著名的莫过于在肯尼亚及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的稀树草原上所开展的观兽活动,想必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对相关场景都不会陌生.兽类大多于晨昏活动,加之其感觉敏锐主动回避人类,在野外见到实体的机会十分难得.2012年7月,我们在汗马内进行的短短一周的考察中,以目击实体或观察痕迹的方式,一共记录了4目8科14属14种兽类.而在9种目击到的兽类当中,就有超过一半(5种)是国家保护动物或受胁物种,这种短时间内的目击概率在国内的自然保护区中是不多见的.汗马无疑是观赏兽类的绝佳场所! 汗马作为以典型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及区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庇护了一些寒温带针叶林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兽类,目前已知有3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它们是:貂熊、紫貂和原麝.  相似文献   

10.
N沉降作为驱动因子会改变森林土壤-大气界面CH4净交换通量和方向。然而,对引起北方森林土壤CH4吸收发生转变的大气N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响应机制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以我国大兴安岭北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大兴安岭站实际大气N沉降通量,构建了低剂量、多形态和高频率的大气N沉降模拟增加控制实验,研究了2010年6-10月生长季土壤CH4吸收通量及其驱动因子对增N的初期响应。研究表明:整个生长季,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土壤作为大气CH4净汇,CH4平均吸收通量为51.5?4.70 ugm-2h-1,主要受0-10cm土壤水分驱动。短期内,0-10cm矿质土壤NH4 -N含量对增N响应敏感;0-10cm矿质土壤NO3--N含量则受NO3--N输入影响较为明显。相反,0-10cm矿质土壤pH对增N的响应不敏感。总体上,低剂量的N输入对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生长季土壤-大气界面CH4净交换通量影响不显著,而不排除NO3--N 输入尤其是低N处理情形所呈现出促进土壤CH4氧化的趋势。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土壤CH4吸收对增N的响应敏感程度可能和土壤CH4活性氧化区域,土壤NH4 -N、NO3--N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和相对比例有关。未来长期低水平的大气N沉降是否会改变大兴安岭北方森林土壤氧化大气CH4趋势,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18日至2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森工集团总经理巴树桓和森工集团副总经理、总经济师韩锡波,林管局副局长宋秉杰,率领由内蒙古林管局资源处、动保办、旅游局、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和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莫尔道嘎林业局、满归林业局、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组成的综合科学考察队,深入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进行科学考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深入北部原始林区进行综合科考,这在林区尚属首次. 此次科考利用冬季额尔古纳河封冻时机,沿额尔古纳河,自室韦-奇乾-伊木河-西口子-恩和哈达一线进入北部原始林区考察自然资源、环境景观、气候地理、河道交通等情况,为打造北部原始林区国家公园、形成公园建设整体思路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自然而非人为酿造的林火并非没有生态价值.但是,在当代中国,天然林已越来越少,原始森林则更为罕见,自然保护区里仅存的原始森林,面积十分有限,已经承受不起天然火灾的洗礼.因此在自然保护区里,即便是雷电所造成的林火,也必须人为扑灭,否则很可能给这片林地及其所养育的濒危和珍稀物种造成无法自然恢复的灭绝性灾难. 自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成立以来,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但是因为汗马所在地是古火山,处在大兴安岭较高的地段,地表存在常年岛状冻土,这些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汗马是雷击火的多发地.特别是在春夏之交,气温回升又长期无雨,气候干燥,一旦云层汇集,发生雷电,就极易通过活立木引发火苗,瞬间大火就会在干燥的林间蔓延开来.2005年以来,汗马一共发生了8次雷击火灾,但都被时刻警惕着的汗马人及时扑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非同一般的气候与地形中国地图的形状好似一只雄鸡,在其东南面有很多的岛屿,恰似带着一群小鸡仔,而其东北顶端好比鸡冠,即大兴安岭北部。在北部山岭西侧有一个大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  相似文献   

14.
静静地在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漫步,倾听带有腐殖质色彩的塔里亚河哗哗的流淌声,对于来自北京大都市的人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享受。从地图上看,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的山脉,延绵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交接处,那里还是欧亚草原带与东亚山地森林交汇之处。在大兴安岭的主脊与呼伦贝尔草原交界处,汗马自然保护区静静地矗立在大兴安岭的主  相似文献   

15.
无语的地书     
人们往往陶醉于自然风光的靓丽,却对光鲜景色下面的地下世界所知甚少.殊不知,如果不是大地母亲的"丰乳肥臀",何以养育生命的璀璨.其实,地下就是一部写满"长诗"的"地书"."汗马地书"记录了大兴安岭地区25亿多年来的历史,那神秘的"文字"记述了沧海桑田的地质巨变和惊天动地的火山活动;那高耸的奥克里堆山、大小孤山、神秘的牛耳湖、静静流淌的塔里亚河,以及那出露在绿色海洋中的石砬子,向人们展示出了丰富多彩的地下世界. 从中亚-蒙古地槽说起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位于大兴安岭的北端,山脉主脊的西侧.大兴安岭东接松嫩平原,西邻呼伦贝尔草原,西南与蒙古国交界,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南北长696千米,东西宽384千米,纵长横短,北宽南窄,东陡西缓,最高海拔1745.2米,最低海拔268米.  相似文献   

16.
闻丞  杨琨 《人与生物圈》2013,(Z1):40-51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地处我国湿润地区边缘,虽然紧邻内蒙古草原半干旱区,但水资源极其丰富,这在我国东北地区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大多数人难以想像的。我们的汗马之行是在2012年夏季,正是水流丰沛的季节。穿行在保护区里,水流的哗哗声常常萦绕在耳畔,静谧或奔腾的  相似文献   

17.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地处我国湿润地区边缘,虽然紧邻内蒙古草原半干旱区,但水资源极其丰富,这在我国东北地区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大多数人难以想像的.我们的汗马之行是在201 2年夏季,正是水流丰沛的季节.穿行在保护区里,水流的哗哗声常常萦绕在耳畔,静谧或奔腾的河水令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考察队员心旷神怡. 汗马自然保护区是激流河的源头,激流河是额尔古纳河的重要支流.而额尔古纳河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西起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东南达兰鄂罗木河和海拉尔河汇合处,东至黑龙江省漠河地区附近石勒喀河汇入处,往下即为黑龙江,进入俄罗斯境内称阿穆尔河.无论从流程、流量还是流域面积等各方面来看,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无疑是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河流.  相似文献   

18.
植物多样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地形平缓,土层薄且透气性好,土壤养分不差,因此,在这里分布的植物种类颇多。可见,汗马是一个植物多样性的"摇篮",是个绿色宝库。生态学有一条原理:随着纬度升高,生物多样性会随之减少。以我国来说,从南往北,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如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的生物多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东北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于成龙 《生态学报》2017,37(19):6511-6522
准确地划分地带性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的适宜区域,可为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在检验1961—2013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突变点的基础上,基于东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热量指标,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适宜分布区域的影响,并利用2000年和2013年土地类型覆盖数据(MCD12Q1),对推算的适宜分布区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气温突变点为1982年,其它地区为1988年,东北地区各生态地理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气温突变点后适宜在东北地区生长的主要植被种类没有变化,但各植被类型的分布区域均有所改变,其中高山冻原、亚高山矮曲林、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适宜分布区域面积减小,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面积增大。气温突变点前后各植被类型适宜分布区的地理中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动,其中移动距离最大的是南部地区的亚高山矮曲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135.44km。与主要植被类型实际分布相对比,证明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植被类型分布可能已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连绵不断的大兴安岭之中,有一块绿色宝地,它就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呼中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