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人们常借助感觉-运动经验来获取具体概念,表明感觉-运动系统与言语系统存在紧密联系.隐喻是借助具体概念描述抽象概念的常见修辞方式,因此,探讨感觉-运动系统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抽象概念形成与理解的科学问题,进一步阐明感觉-运动系统与言语系统的关系.本文总结了研究感觉-运动系统参与隐喻理解所采用的实验范式,归纳了感觉-运动系统参与隐喻理解的影响因素,综述了与感觉通道、动作控制和执行有关的脑区参与隐喻理解时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感觉运动经验有选择性地参与隐喻理解,理解过程依赖与感觉-运动有关脑区的激活;感觉运动经验的模拟不是快速即时的,受到语言理解策略的影响;在"具身提取理论"的框架下,"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能进一步说明感觉-运动系统与隐喻的相互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语法规则、言语习得、运动障碍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树鼩和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电凝破坏大脑皮质,用Longa、Berderson评分法和游泳的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定,观察破坏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和感觉的影响.结果发现,破坏大脑双侧皮质,动物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均未出现瘫痪和障碍,饮食、活动正常.Longa、Berderson评分法检测,各例动物行为学检测评分均为0分.大鼠游泳耐力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破坏大脑皮质组沉入水下前游泳时间分别为:36.2±0.6min、34.4±0.2 min;沉下次数分别为:13.1±0.3次、11.7±0.4次;游泳总时间分别为:78.1±2.6 min、76.3±1.4 min.以上3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结果表明,破坏双侧大脑皮质后,动物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均正常.提示,大脑皮质并非是直接控制躯体运动和接受感觉刺激的最高级中枢.  相似文献   

3.
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且主动运动诱发的镇痛效果强于运动参数相似的被动运动.文章在讨论运动镇痛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被动运动镇痛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具体来说,通过比较两种运动传导运动信息的下行通路和传导躯体感觉/本体感觉的上行通路,论述了主、被动运动在生理(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情绪和认知)层面上镇痛机制的异同.由于被动运动缺少运动下行控制且肌肉激活程度小,其在外周镇痛物质含量和皮层水平上对疼痛的调控弱于主动运动.此外,被动运动相比主动运动不易诱发积极情绪,较难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缺乏身体掌控感并拥有较低的身体归属感,进而导致较弱的镇痛效果.最后,文章指出了目前本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并对运动镇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体感觉是重要的机体感觉之一,是不依赖视觉等其它感觉对身体姿势、运动状态、位置、所用力量大小等有相应的感知。在机体的运动过程中,需要通过本体感觉信息和视觉等其它感觉信息的整合来实现运动的协调,所以本体感觉是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本体感觉系统的基本构造、分子基础、发育途径和生理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躯体性运动核群、内脏性运动核群和脑神经感觉核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前庭-心血管反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庭-心血管反射 (vestibulo-cardiovascular reflexes,VCR) 是指在运动和体位变化期间,通过对前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经由自主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心律等心血管功能的感觉-运动的综合调节系统.但是对前庭器官的过度刺激或单侧器官的损伤会引起眩晕、心率加快等异常反应.本文就 VCR 存在的证据、意义、其介导的神经回路,以及参与此过程信息传递的神经递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机体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获取环境中的信息以及自身相对于环境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反应。这些不同模态的感觉输入信息在大脑中存在跨模态(cross-modal,如视觉和听觉、听觉和嗅觉,甚至跨越三种或更多感觉模态信息)相互整合,从而对动物的感知、运动、学习记忆和决策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多感觉整合研究领域吸引了一批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人员,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自身运动感知过程中视觉和前庭信息整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多感觉整合发生的脑区、神经元对多感觉信息的编码特性以及神经元活动与行为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四肢电烧伤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神经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瓣修复术治疗,神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且依据给药方式分为全身亚组和局部亚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和出血发生情况,采用BMRC感觉、运动功能评级法评估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神经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和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组患者感觉功能优良率为90.63%,全身亚组为84.38%,对照组为71.88%,局部亚组全身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组患者运动功能优良率为93.75%,全身亚组为84.38%,对照组为76.56%,局部亚组全身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感染、出血情况,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且通过局部给药方式具有更为良好的神经修复作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其慢性、隐匿性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传导测定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患者腕管综合征早期发现和后续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4例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无大鱼际肌萎缩者有64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有大鱼际肌畏缩者60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A、B组均经行神经电图检查,握力测定和两点辨别觉测定,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与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程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改变:在A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轻度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轻度下降,潜伏期(ML)轻度延长;在B组患者神经传导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明显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明显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电图表现,因此神经电图对神经传导的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机体的各种运动和感觉功能,从最简化的意义上说,无非是神经冲动使相应的肌肉或神经细胞兴奋的结果。因此,如果肌肉或神经细胞功能正常,只是由于缺乏使之兴奋的神经冲动而导致运动或感觉丧失的,应该可以人工地给以电刺激而使之恢复。这就是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PSB),每组各79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PSB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疼痛感觉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CSEA组和LPSB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因局部麻醉失效而需全身麻醉;LPS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晚于CSEA组,但其维持时间显著长于CSEA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CSEA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单侧麻醉,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昆虫触角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在脑内投射的空间布局,揭示触角感觉信息传入的神经结构.方法:使用氯化镍神经元示踪标记技术,对双斑蟋触角感受嚣传入神经纤维进行可视化标记,观察研究触角传入神经末梢在脑内的走行形态及分布规律.结果:双斑蟋触角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进入中脑后大量的神经末梢终止在同侧的触角叶和触角机械感觉运动中枢,部分神经纤维向前走行,其神经末梢终止在前脑,还有部分神经纤维向后下行,经同侧神经索,其神经末梢终止在食道下神经节.结论:双斑蟋触角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进入脑后主要投射到触角叶和触角机械感觉运动中枢,少部分投射到前脑和食道下神经节.这种多重投射模式可能在双斑蟋嗅觉信息传递整合、触角运动调节、味觉和摄食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年哺乳类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是一项复杂且尚未解决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策略.近年来,应用外源性或内源性神经元中继的治疗手段为脊髓损伤后环路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干细胞或生物材料等移植物作用于脊髓损伤区,可改善损伤区局部微环境,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脊髓环路重建和功能恢复,因此成为较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法.本综述主要介绍细胞移植治疗、组织工程策略和基因调控等方法在修复受损脊髓的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脊髓损伤后新生神经元是否具有潜在的功能整合,重建受损神经环路,并恢复其运动和感觉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秀丽线虫神经系统规模小、结构简单,功能却很完备。线虫能够感受多种环境信号,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其运动到适宜的环境中。线虫的感觉及调控机制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线虫机械感受、化学感受、温度感受、光感受、伤害性感受、氧气和二氧化碳感受以及湿度感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线虫感觉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也为高等动物感觉研究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因被蛇咬伤后四肢瘫痪7 h入院.患者人院前7 h在夜间做农活时被蛇咬伤右踝内侧,当时认为是无毒蛇咬伤,未在意,睡觉后3 h因感全身不适而醒来,发现四肢活动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无呼吸困难.立即送我院诊治,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楚,双瞳正常,四肢肌力O级,C5平面以下躯体感觉、运动、反射丧失.肌张力不高,病理征(一).右踝内侧见蛇咬伤所致的2个针尖样大小牙痕,周围稍肿胀.  相似文献   

16.
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生理技术证明针刺引起循经感传现象的同时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 循经感传速度和循经肌电步进速度在厘米每秒范围. 停止刺激后, 循经感传现象首先在远端消失, 并逐渐向近端推移, 与此相应, 肌电信号亦是首先在远端停止. 分别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和不影响感觉系统的区域性肌肉非动化阻滞法, 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 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感觉-运动反射活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鸣禽的鸣啭系统已是当今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模型。鸣禽的鸣啭学习包括2个阶段:感觉学习期和感觉-运动学习期,以及鸣唱运动和鸣唱学习2条通路。鸣禽的鸣唱行为依赖于听觉反馈系统,现已经证明致聋会使鸣曲结构发生变化,主要对近年来在致聋与鸣唱行为的影响及一些电生理变化研究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37例,即罗哌卡因8 mg向头注药组、罗哌卡因8mg向尾注药组、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组以及罗哌卡因10 mg向尾注药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尿潴留、腰部不适、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与向尾注药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10 mg向尾注药组(P0.05),以10 mg向头注药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短(P0.05),8 mg向尾注药比10 mg向尾注药阻滞起效明显减慢(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8 mg向头注药组(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四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罗哌卡因8 mg向尾注药组的尿潴留以及腰部不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向尾端迅速注射罗帕卡因8 mg进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鞭毛和纤毛     
鞭毛和纤毛是原生动物的运动细胞器,它们除了运动功能之外,它们的摆动还可以引起水流、利于取食、推动物质在体内的流动,另外它们也具有某些感觉的功能。多数鞭毛虫具有1—2根鞭毛,长为5—200微米,摆动是对称的,包括几个左右摆动的运动波。纤毛数目很多但较短,一般长3—20微米,运动是不对称的,仅包括一个运动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组均采用1%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素、感觉以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产妇术后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实验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较硬膜外麻醉小,且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