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生态旅游被视为解决保护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开展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和方式还缺乏研究。为研究生态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否会对滇金丝猴(Rinopithecus bieti)产生影响,2017年7月5日至2018年2月8日,在云南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游客噪声、观赏距离、可见滇金丝猴总数量及其不同年龄-性别组滇金丝猴个体数量。结果显示,生态旅游行为显著增加了环境噪声值,向游客开放时段的噪声值(52.42 dB)显著高于非开放时段(47.51 dB),且游客数量越多噪声值越大;游客的观赏距离越近可见的滇金丝猴个体数量越少,且不同观赏距离下可见的滇金丝猴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当观赏距离在11 ~ 15 m时,游客可见滇金丝猴总数量最多(2 046只);在1 ~ 5 m的观赏距离内,不同年龄-性别组猴的理论可见数量不同,成年雄性猴的理论可见数量最高(2.9只),其次是青少年猴(2.2只),成年雌猴(1.8只)和婴猴(1.6只)最低。推测,不同年龄-性别组滇金丝猴个体抵抗干扰的能力不同,成年雄性猴抗干扰能力最强,其次是青少年猴个体,成年雌性猴和婴猴抗干扰能力较弱。由此,本研究认为,现阶段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活动增加了环境噪声,且对滇金丝猴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游客观赏距离越近、游客数量越多,干扰越大。建议在未来的生态旅游过程中,严格设立游客观赏距离,且观赏距离应在10 m以上;设立标语,提醒游客保持安静,减少噪音,从而减少对滇金丝猴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0 月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泸水县片马镇地区对一群怒江金丝猴的社会组织进行研究,基于野外实地记录与获得的视频资料统计猴群的个体数量,研究群数量初步估计为100 只。根据体型、毛色及是否携带婴猴等特征来划分所有个体的性别年龄组,依据单元内个体通过林窗时移动的时间间隔比单元间短的原则来划分不同繁殖单元及全雄群。所有视频中共发现22 个一雄多雌单元(OMU) 和1 个全雄群(AMU),因此怒江金丝猴的社会组织与其他金丝猴物种相似,由多个一雄多雌及其后代组成繁殖单元(OMUs)与雄性个体组成全雄群(AMU)组成重层社(Modular society);另外基于GPS 位点初步确定猴群活动的海拔范围为1 900 - 3 700 m,猴群生境面积约为12 km2 ,初步获得猴群的密度为8 只/ km2 ,比缅甸的种群密度(1 只/ km2 )大得多。基于种群性别年龄计算种群动态参数,雄雌比为1∶ 2.1, 婴雌比为1∶ 4. 7,成幼比为2.5∶ 1。与滇金丝猴种群相比,该种群有很低的婴雌比和很高的成幼比。  相似文献   

3.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roxellanae)是我国的珍稀动物,由于其生性胆怯、体质娇弱,在动物园的环境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活有一定困难。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开始对川金丝猴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1991年5月20日第一只人工饲养下的川金丝猴子二代(雄性)顺利出  相似文献   

4.
金丝猴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属于灵长目,猴超科,疣猴科,仰鼻猴属(或称金丝猴属),除越南金丝猴外,其余三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我国。在产于我国的三种金丝猴中,由于滇金丝猴生活在滇西北和西藏芒康县一带海拔3200—4200米的人烟稀少的高寒峡谷山区,因此过去对它的了解甚少。 滇金丝猴初由法国人Soulie于1871年在云南发现并将皮张与骨骼标本送藏于巴黎博物馆,但到1879年才由Milne-Edwards正式报道。此后将近一百年动物学界不知其是否仍有存在,因也有人认为可能已经绝灭。1962年,中国科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川南短腿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4~31日,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资源调查时,在江口县黑湾河龙泉寺(27°51'06″N,108°41'06″E,海拔559 m)采集到1只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该标本为雌性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贵阳学院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与应用生态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1987年4月初在云南省维西县捕获的四只滇金丝猴中,从剖检一只病死猴中获得一批线虫标本,经鉴定,隶属于毛首线虫科(Trichuride Raillict,1915)毛首线虫属(Trichocephalus Rocdcrcr,1761)的一新种。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11只亚成年雌性,3只亚成年雄性,36只青少年猴以及24只婴幼猴;猴群中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的比例为0.86∶1。唐家河川金丝猴群具有典型的重层社会结构:即由11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s,OMUs)组成2个繁殖分队(breeding band),并分别与1个密切联系的全雄单元(all-male unit,AMU)共同构成。其中,每个OMU分别由6~15只个体组成,平均为10.64只±2.77只;AMU共21只个体,以青少年个体最多,占61.9%。方差分析表明:2个繁殖分队中的OMU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群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相似文献   

9.
1987年4月,我国首次在云南西北部维西县山区捕获到被认为绝迹的滇金丝猴.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滇金丝猴活体标本. 素有“中国第二国宝”之称的金丝猴是滇金丝猴、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合称,属疣猴科、仰鼻猴属.分布在我国川、甘、陕、贵、滇及陕鄂交界的神农架.主要栖息在海拔3400-4000米的高寒林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野生雌性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不同季节体内睾酮水平与性行为频次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我们以秦岭一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连续跟踪观察,完成了该种群中所有87只金丝猴的个体识别。用无损伤取样法采集了三只成年雌性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粪样,对粪样中的睾酮进行抽提测定,同时对采样个体的性行为进行记录。结果显示:1)成年雌猴在交配盛期与非交配盛期,粪样中睾酮水平均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交配盛期时睾酮水平的变化周期为24.56 d±4.07 d,非交配盛期时为43.67 d±2.89 d,显著长于交配盛期;2)成年雌猴在交配盛期的粪样睾酮水平为2.85 ng±1.12 ng/g,邀配频次为0.98±1.04次/d,非交配盛期时睾酮水平为1.71 ng±0.77 ng/g,邀配频次为0.28±0.53次/d,与交配盛期相比,非交配盛期的睾酮水平和邀配频次均明显降低;3)交配盛期各成年雌猴的粪样睾酮水平与邀配频次均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683和0.659),而在非交配盛期这种相关关系并不存在(相关系数分别为0.091、0.493和0.205)。本研究表明,成年雌性川金丝猴体内睾酮水平、睾酮水平变化周期及邀配行为频次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种季节性差异可能是川金丝猴行季节性繁殖的内在原因和外在表现之一。本研究亦表明交配盛期雌猴的性行为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体内睾酮水平的控制,而在非交配盛期这种控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林区产的小泡巨鼠(Rattus edwardsi)与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模式亚种(R.e.edwardsi)、分布于四川的亚种(R.e.gigas)明显不同,与国外产的马来半岛亚种(R.e.ciliatus)、苏门答腊亚种(R.e.setiger)及苏门答腊西部亚种(R.e.siporanus)亦有明显的差别,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小泡巨鼠海南亚种Rattus edwardsi hainanensis Xu et Yu subsp.nov.。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的亚种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鼠在国内的亚种分化迄今并未定论,争议的焦点主要反映在:1)socercaraco等亚种如何划分。Allen(1940)将从河北至甘肃,四川,云南,福建的大家鼠视为scoer。Ellerman et al.(1951)却认为除福建外我国大陆上的大家鼠均属caraco,而socer则为异名;2)东南部的大家鼠,Howell(1929)认为广州、厦门、福建标本应订socer;Allen(1940)也将福建标本订为 socer,但指出东南部大家鼠值得进一步研究;Ellerman et al.(1951)和Dan Van Tien(1966)却都主张福建、广东标本应属norvegicus;3)海南岛的大家鼠尚未订亚种(黑田长礼,1940)。 本文所用标本473号,成体和亚成体,随机取自全国23个省区,各省区标本数目分别列于表1。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从而研究其地理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李欣蕊  赵序茅  李明 《兽类学报》2021,41(3):310-320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正成为物种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MaxEnt模型,探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中国3种金丝猴(川金丝猴Rhinopithiecus roxellana、滇金丝猴R.bieti和黔金丝猴R.brelichi)地理分布变迁的影响:(1)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3种金丝猴在2000年和未来(2050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灵长类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来,国际上愈来愈认识到灵长类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自然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方面作了种种努力。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灵长类动物滥加捕杀和不合理的开发自然,特别是对于森林的毁坏,导致了栖息地的急剧改变,已使许多种类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Thorington,1974a,1974b,1978a,1978b)。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编汇的红皮书(Red Data Book)录列了41种(亚种)属不同程度濒危种。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甚至已将全部灵长类分别列入国际间严禁或控制进出口贸易的名录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灵长类的分布、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对中国现生灵长类类群分布和现状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现存的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估价;并就保护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提出了概括性评述。所得结果系据作者自1975年以来的实际考察和国内外有关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6.
One hundred and three specimens of juvenile and mature one-tentacle, relatively small-sized hydromedusae of unclear systematic position were found in the zooplankton collections from the Arctic Ocean. Examination of the mature specimens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ir morphology fits with the last diagnoses of the genus Rhabdoon (Anthomedusae) and that they belong to the species named here as R. reesi. The study of the morphology and cnidome composition of immature medusae suggested them to be young stages of the same speci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juvenile forms with Yakovia polinae, the medusae described previously from the Arctic as a new genus and new species, suggested Y. polinae to be a junior synonym of R. reesi. The distribution of R. reesi in the Arctic Ocean is mapped according to recent and historical records.  相似文献   

17.
夏昕  李媛  杨道德  皮扬焱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2):4307-4314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两栖动物。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是中国特有种,但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处于无危状态。为了评估寒露林蛙种群的生存现状,掌握该物种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以及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适宜生境区的变化,本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2050和2070年)寒露林蛙的适宜生境区进行识别。基于47个寒露林蛙分布位点和20个典型环境因子,建立了寒露林蛙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宜生境模型,并分析了相关的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值达0.993;寒露林蛙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36.36万km2,潜在地理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湖南省和贵州省;影响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和海拔。在未来2种典型浓度路径的气候情景下(SSP1-2.5和SSP5-8.5),寒露林蛙适宜生境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导致总适宜生境面积呈减少趋势;其高适宜生境向高纬度地区转移,其核心分布区仍以湖南省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国鼠兔属(Ochotona)的研究——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现生鼠兔主要分布在亚洲,次在欧洲东缘和北美洲,其中我国种类最多。就鼠兔属动物的分类而言,以往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因为许多种类在形态上均相近似。笔者据国内外标本和文献资料,拟对我国鼠兔的分类与分布作一初步整理,并阐述作者的分类意见。 本篇内容包括:几种鼠兔分类地位的讨论,亚属暨种类名录与分布。现记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A ring species consists of two reproductively isolated forms connected by a chain of intergrading populations encircling a geographic barrier. The mountains encircling the Sichuan Basin in southwestern China harbor great species diversity and endemism, and they are candidate regions for ring species. Here, we examined a potential ring species complex with a ring distribution surrounding the Sichuan Basinand the reproductive barrier between sibling species Rhodiola yunnanensis and R. henryi of the R. yunnanensis complex. In this study,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R. yunnanensis and R. henryi diverged by the ring-species model using an amplicon sequencing strategy targeting the introns of 27 single-copy nuclear genes and 14 chloroplast DNA sequences. Ou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R. yunnanensis complex is monophyletic, originates at the late Miocene, and forms its current r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after the LIG. In addition, clear genetic intergradation was not found among R. henryi populations within the distribution ring. 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ivergence of two sibling species was not driven by the geographic isolation, and they were not originated from the ring-species model; however, the basin-surround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reproductive barrier between them meet some criteria for being a r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金丝猴颅骨及牙齿的比较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E.)自从1870年订名以来,对它的研究多限于分类和个体生态习性的观察描述,至于它的形态解剖方面的论述国内几无报道。国外Hooizer(1950)和Swindler(1976)对其牙齿作了简单扼要的描述,前者并在11例川金丝猴头骨中发现一例左侧上颌骨具有P4。这次我们对金丝猴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在解剖方面,除了进行各器官系统解剖外,同时还与猕猴、黑叶猴相比较,并对其器官的形态变化和生态生理机能的结合上给以适当注意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