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地理区域与气候特征,综述了我国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居民的膳食结构,对膳食结构中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组成情况进行了剖析,对不同区域居民的膳食结构与居民区域性慢性疾病进行了关联分析,并对各区域居民的膳食营养提出了建议,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国“双蛋白工程”及“国民营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使用营养标签的作用,总结1995年以来六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营养标签的使用建议发现,美国营养标签使用建议因指南关键推荐略有差异;营养标签科普力度逐渐加大;经常提醒居民关注营养事实标签的食用份量,鼓励查阅营养事实标签选择低热量、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低钠的食品;更加重视菜单标签的推广应用。因此,我国膳食指南的修订工作应考虑加强营养标签科普,阐述营养标签修订之处,介绍新出台的餐饮食品营养标签,在居民全生命周期建议营养标签使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营养健康产业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近3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从食物摄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质量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膳食营养问题,促进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在政策、科研、市场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营养健康研究,并促进成果转化,丰富营养健康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南省健康百岁老人的膳食营养情况,分析特殊人群的膳食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海南省儋州市、澄迈市等两个地区健康百岁老人的膳食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分析其膳食特点。结果:调查共纳入27名海南百岁老人,平均年龄(103.81±2.95)岁。海南百岁老人饮食首选烹饪方式为水煮(85.19%),能量摄入偏低(1 040 kcal/d),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2.67%、脂肪32.82%、蛋白质14.69%,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58.97%,畜禽肉摄入稍高,蔬菜类、水产类摄入达到推荐摄入量,食盐摄入量符合低盐标准,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普遍偏低。结论:海南省百岁老人有其独特的膳食模式特点,可以为进一步验证这种膳食模式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区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为指导该人群合理营养膳食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每天喝牛奶的占76%;经常摄入豆制品的占74%;经常摄入鱼类的占52%;每天摄入肉类的占50%;经常摄入蛋类的占78%;每天摄入蔬菜200 g的占55%;经常摄入粗粮的占73%。对自身膳食营养重视的占62%;回答了解或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占总人数的38%,其中男性占12%,女性占26%;回答了解或知道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占37%,其中男性占10%,女性占27%。结论:该人群膳食食物摄入种类较多,食物来源丰富,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较低,对自身健康关注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2015年2月由美国膳食指南顾问委员会(DGAC)发布的新版《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在“常吃适量的肉类食品”的原则下,对肉类食品的摄入做了新的规定,主要包括:首次明文规定以瘦肉为原料生产的肉类食品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撤销了胆固醇日常摄入量的上限,无需过多担心肉类食品中的胆固醇含量;提醒人们适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强调应选择钠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肉类食品等。文章根据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为优化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摄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调查数据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69.2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2%、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1.7%;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2.8%、3.8%、43.3%和20.1%。结论: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方法:2013年4月对丰台区某小学1~6年级208名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出评价。将身高、体重指标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儿童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 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算出超重、肥胖率。结果:该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有所增长,各年龄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现象均很普遍;随年龄增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有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不足现象严重;膳食结构不合理,豆类、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鱼、虾、肉、禽类输入超过推荐值。结论:该人群超重与肥胖率较高、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尽快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He ZQ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81-184
目录一、背景二、膳食营养素的需要量三、膳食营养素的推荐供给量  (一 )供给的照顾面问题  (二 )供给量转换成为日常食物四、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解释与普及五、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的进展———膳食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 (recommendeddietaryallowances,RDAs) ,是依据营养科学的知识和实践 ,为居民集团指定的为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的各种已知营养素摄入量。这一量值考虑到居民集团中不同年龄、性别及生理状况的差别 ,以便指导人们的饮食实践 ,并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同时也为全民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京郊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的特征,研究其随经济发展的变化。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个郊区县1 010名居民进行3d 24h膳食回顾调查,分析其自2004年以来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的科学性。结果:京郊居民的膳食结构与膳食宝塔相比,畜禽肉类及烹调油摄入超量,水果类、鱼虾类及奶类食品摄入严重不足。自2004年以来,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京郊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品及烹调油的摄入量上升,谷薯类及豆类食品的摄入量也均有上升,蔬菜类食品摄入量减少,水果类食品摄入无明显变化。膳食结构的改变使得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充足,但脂肪摄入过多。同时,近年来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均有所上升。结论:经济的发展使得京郊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与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等健康问题可能存在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并着力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膳食指南营造餐饮营养环境对指导外出就餐者合理膳食的效果。方法:选择条件匹配的快餐店和桌餐店各2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根据膳食指南内容进行餐饮营养环境干预,对照组不做处理。同期收集两组就餐者的点餐单、剩余就餐量、油盐使用量等,分析两组就餐者人均营养素和油盐使用量;对两组就餐人群均做饮食生活情况和对膳食指南了解及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就餐者对2016版膳食指南的知晓情况分析发现,仅零食适当食用有益健康知晓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知识点的知晓情况干预组均好于对照组。快餐店膳食指南知识知晓率改变值为20%~30%,高于桌餐店(7%~15%)。总体上,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油、盐等人均摄入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快餐店干预组的能量、油、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人均摄入量小于对照组(P<0.01)。桌餐店两组的碳水化合物人均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率为-6.46%。快餐店和桌餐店的干预组蛋白质、脂肪人均摄入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膳食纤维人均摄入量,桌餐店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膳食指南进行中式餐饮营养环境干预可以引导外出就餐者合理饮食,降低其外出就餐的摄食量;膳食指南知识宣传效果快餐店好于桌餐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入户跟踪调查,采用3d 24h膳食记录结合称重法,获得江苏省139户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地区、收入水平及年龄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数据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过量,而对奶类、水果、杂粮等食物消费明显不足。建议提高农村居民营养认知水平,加大对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的普及,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膳食模式是直接影响老年人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与健康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营养与健康领域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对国内外老年人常见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人群的健康膳食模式建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已成为慢性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养治疗通过调整膳食营养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慢性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指南及近期发表的研究论文,综述了膳食营养素对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旨在为肾病患者膳食营养的合理配制和临床上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定西市六县区居民的营养素摄入水平及膳食模式,以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陇西县、岷县、通渭县、漳县各随机抽取200名居民进行膳食调查。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记录连续3d所有摄入的食物名称及摄入量。采用CDGSS 2.0营养素分析软件计算每人每日热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六县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水果、水产类、奶类等食物偏低;维生素A和钙的摄入水平普遍偏低;脂肪供能百分比偏高;膳食铁90%以上来自植物性食物,吸收利用率低。结论:居民的膳食结构仍以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饮食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应增加维生素A和钙、铁等的摄入,建议加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女性居民骨密度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乌鲁木齐市社区4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56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及问卷调查获得骨密度及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分析膳食模式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6.8%;共获得5种膳食模式:副食品模式,油盐模式,薯类及蔬菜模式,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和主食模式;其中高水平水产类及豆类膳食模式人群较低水平该模式人群的骨密度T值高(t=-1.905,P=0.043)。结论:高水产与豆类的膳食模式摄入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建议中老年女性居民应合理膳食,多摄入水产及豆类食物,促进骨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摄入现况。方法:将参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并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738名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情况及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研究对象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中国18~64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男、女性18~44岁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年龄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P<0.05)。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结果显示,男、女性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而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低于低、中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存在人口学因素差异,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成年居民能量、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群营养膳食宣教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监测体重变化,维持健康体重,对防控慢性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健康体重、我国居民体重变化及影响因素、体重异常的危害及体重管理、国内外体重干预现状等进行阐述,为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井喷"式增长,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它主要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严重危害了公共健康并加重了卫生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表明医学营养治疗对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膳食纤维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公共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由于它不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产生能量,我们过去曾错误地认为它是一种"无营养物质"。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膳食纤维的健康获益不断地被发现和证实,现被定义为第七类营养素。如今我国居民饮食结构愈发精细化,膳食纤维更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膳食纤维进行系统阐述,总结其与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居民及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摄入现状及趋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三大主要营养物质之一,膳食脂肪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膳食脂肪摄入不当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影响宿主的代谢状况,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建立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膳食脂质的数量和种类、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基于不同的疾病动物模型,膳食脂质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宿主代谢的调节,为深入了解膳食脂质、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