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形态、习性、繁殖和幼体发育等7个方面介绍了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指出它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以及对水利、农业、淡水养殖业的危害及其可能造成食用者食物中毒的不利方面。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螫虾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进行了染色观察比较研究。根据染色后光镜下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等来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三类;其血细胞浓度分别为1.02±0.21×107 Ind·ml-1和0.85±0.15×107Ind·ml-1。2种虾血细胞的颗粒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罗氏沼虾为21.3±6.3%,45.7±2.5%,33.0±6.8%:在克氏原螯虾为12.0±5.8%、49.5±5.1%和38.5±9.5%。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晓鸣  朱松泉 《动物学报》1997,43(4):372-381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的幼体发育。详细描述了第一至第三龄幼体发育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细胞染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类免疫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选择三种甲壳类血细胞的常用染料:瑞氏染液、姬姆萨染液和瑞氏-姬姆萨混合染液,研究它们对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染色效果.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分色方式以及分色时间等染色条件,观察、比较不同染色条件下血细胞内的颗粒、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着色情况,以及细胞整体轮廓清晰程度,确定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染色的理想染色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外来种克氏原螯虾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舒  庞璐  黄成 《生物学通报》2007,42(5):15-16
克氏原螯虾作为外来入侵种,已经对其所入侵的栖息地土著动物、植被、土壤结构等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我国一些拟引入养殖或正在大面积推广养殖该螯虾的现状,提出防治该物种的一些探索性对策,对拟将引种的地区,必须持慎重态度,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制定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的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是一个著名入侵物种,作为一种水产经济资源物种在世界各地扩散。克氏原螯虾抗逆性强,所具有的广泛生境适应性、生长迅速、高生殖率等特点使它们迅速建立野生种群。近10余年的研究认为,克氏原螯虾通过捕食和资源竞争等机制严重威胁引入地的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等的生存,显著降低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当前,由于克氏原螯虾的经济价值高,它会借助于人力的作用而继续扩散。为认清和减少克氏原螯虾对引入地的生态影响,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中国开展克氏原螯虾的生态危害的调查和研究;2)克氏原螯虾种群调节和控制对策研究;3)被入侵地的生态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7.
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克氏原螫虾自本世纪30年代从日本引种到我国以来,种群发展很快,并成为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1-3].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该螫虾已遍布我国南北,在某些地区已形成优势种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4-5].然而,我国对克氏原螫虾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没有把克氏原贷虾资源当作渔业资源看待,我国各地水产部门没有把它列为水产品进行统计,因此,从官方统计数据中查不到我国到底每年生产多少吨克氏原螫虾,资源量有多大。在某些地方,由于它喜欢掘洞以及可食部分低等原因,把它当作敌害生物而加以清除,甚至不敢把它当作肥料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克氏原螯虾用产芽孢益生菌的特性和安全,本研究从市售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到19株芽孢杆菌属成员.通过测定抗菌活性、产纤维素酶活性、温度对生长影响来评价其益生菌的特性;通过测定芽孢对高温、低pH、胆汁酸盐的耐受、自聚集性和表面疏水性等评价其稳定性;通过溶血活性、抗生素敏感性、小鼠攻毒试验、克氏原螯虾饲养试验等评价其安全性.以抗菌和产纤维素酶活性、低温(15℃)生长快和无溶血活性这四项指标为标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只有3株芽孢杆菌(B8,B20,B27)可成为益生菌候选株.在15℃低温时生长迅速、抗菌和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的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14和B40)有溶血活性,能引起克氏原螯虾的肠炎,并导致肠道菌群中气单胞菌丰度显著上升.因此,在克氏原螯虾用芽孢杆菌益生菌的选择中,不仅要关注益生功能,更要考虑其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在动物保护产品中科学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种群扩散过程。本文测定了淮河流域自然水体中9个地理种群共151个野生克氏原螯虾线粒体COⅠ序列,获得624 bp的有效基因片段,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的克氏原螯虾种群内的变异占主导地位,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为中等水平,各地理种群间平均遗传差异较小(Fst=0.078),遗传差异不显著。系统发生树并没有按地理位置形成对应族群,表明克氏原螯虾各地理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各地理种群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复合植物性蛋白(豆粕﹕菜粕=1﹕1)替代鱼粉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以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以豆粕和菜粕为植物性蛋白源配制了6组不同替代水平的等氮等能的饲料并选取其中替代水平较高的3组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水平的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绝对繁殖力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适量的植物性蛋白(33.8%)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的同时对其绝对繁殖力和性腺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此外,在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植物蛋白抑制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并且降低其繁殖能力,而在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另外,尽管每组饲料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是克氏原螯虾性腺指数与绝对繁殖力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1.
安徽三大水系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的种群遗传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的外来物种, 目前已经扩散到安徽境内的主要水系。我们采集了安徽境内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流域的4个地区9个地点的182个样本, 利用9对微卫星分子标记, 通过PCR扩增和微卫星分型, 分析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 构建了地方种群的遗传距离格局。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域克氏原螯虾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总的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8和0.36。望江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期望杂合度为0.76), 肥西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期望杂合度为0.56)。克氏原螯虾种群显示了极强的杂合子缺失, 人为捕捞可能是造成其种群私有等位基因数目较多和杂合子缺失的主要原因。地方种群分化系数(Fst)与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 0.33, P< 0.05), 望江种群和城东湖种群存在明显的跳跃性扩散(jump dispersal)。因此, 水系间的交流是种群扩散的主要途径, 人为贸易促使克氏原螯虾种群在不同地区的交流, 对其种群扩散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地区4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对长江下游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进行本底调查, 本文利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南京(NJ)、盱眙(XY)、合肥(HF)、南昌(NC)4个克氏原螯虾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4个地理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322–0.482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024–0.612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408–0.5624, 4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南京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 合肥群体最低; 4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基因流为1.3729–5.9161, 遗传分化指数为0.0405–0.1540, 群体间基因流水平较高, 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聚类结果显示4个群体可分为2支: 南京、南昌、盱眙三个群体聚为一支, 合肥群体独自成一支。以上结果将为克氏原螯虾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 1. In a diel cycle Procambarus clarkii has two preferred temperatures: 24.0 ± 0.15 SEM °C during the day and 26.7 ± 0.13 SEM °C at night.

2. 2. The preferred temperatures are independent from the weight of the organisms.

3. 3. In the photophase the animals are dispersed, in the scotophase they congregate.

4. 4. The crawfish seem to feed during the thermal interphases.

5. 5. Animals in a constantly dark condition maintain a diel preferendum of temperature.

Author Keywords: Diel thermoregulation; Procambarus clarkii  相似文献   


14.
克氏螯虾虾壳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克氏螯虾壳为原料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GAH)的工艺条件 :酸水解液为 10mol·L-1HCl,85~ 92℃水解 5~ 6h ;甲壳素∶酸水解液为 3∶5。GAH产率为甲壳素的 5 2 %~ 5 5 %。GAH纯度 :99%~ 10 0 .5 %。  相似文献   

15.
16.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7.
Gonads of the mediterranean crinoid Antedon mediterranea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ir histological organization. The tissue arrangement resembled that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other crinoids. Five reproductive stage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recovery, growing, premature, mature, spent. Sexually dimorphic characters were observed at the gonopore level. Hermaphroditic individuals were never detected. There were novel findings concerning somatic accessory cells of the gonads. The reproductive cycle periodicity was indicated by analysis of reproductive stage frequencies in the period 2003–2005: spring and winter were the seasons with highest and lowest maturity levels, respectively. A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on was hypothesized for testosterone and 17β-estradiol, which were found to be present in A. mediterranea tissues and to vary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cycle, thus suggesting a correlation between steroid levels and morphologically recognizable reproductive stages.  相似文献   

18.
Eleven microsatellites were isolated from a genomic DNA library enriched for CA- and GA-repeat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in 48 individuals of red swamp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 All 11 microsatellites were polymorphic with an average of allele number of 6.6 per locus. Genotypic distributions of these 11 markers were found to be in conformance with the expectations of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ll 11 markers were unlinked. These markers are being used to study the invasion routin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es P. clark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