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县白垩世一新的反鸟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了在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小型鸟类。依据所具有的以下几点特征:(1)胫跗骨远端髁间沟窄,运视肉髁前缘较为平缓;(2)第四庶骨相对较为细弱;(3)坐骨逝端向背方伸出一个显著突起;(4)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本文将其其归入反鸟亚纲。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及跗庶骨远端的结构,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类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鸟类的新属新种:郑氏波罗赤鸟Boulu-chia zh  相似文献   

2.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鸟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这是早期鸟类化石的又一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记述产于辽宁省朝阳市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新反鸟化石。依据它所具有的"Y"形的叉骨;乌喙骨较宽且末端凹陷;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将其归入反鸟亚纲。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结构,如吻长、粗壮;有具钩状的牙齿;额骨大而低等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纲鸟类的特点,建立新属新种:杨氏弯齿鸟Camptodontus yangi gen.et sp.nov.。新种隶属于长翼鸟科,与长翼鸟的某些特征相似。它的发现不但给反鸟类群增加了一重要新成员,同时也说明早期鸟类分化辐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一鸟化石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相似文献   

5.
辽宁早白垩世会鸟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辽宁朝阳大平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湖相地层中发现的会鸟化石一新种,窄脊会鸟(Sapeornis angustis sp.nov.)。尽管新种正型标本属于一亚成年个体,但除个体较小外,还在许多特征上很容易与属型种(朝阳会鸟)相区别。例如,不超过6枚荐椎,肱骨的三角脊和气窗均较细窄,三角脊远端的背突不显著尖锐,乌喙骨具有较长的肩峰突,叉骨枝较细,叉骨突较短,第一掌骨以及耻骨突均相对较短等。和始祖鸟以及其他已报道的会鸟标本一样,新种材料没有保存胸骨,肋骨上也未见钩状突起,推测这两种结构可能在个体发育的晚期才开始骨化,上述标本均为发育早中期的个体。会鸟新种的发现为这一基干的原始鸟类提供了新的解剖特征,并表明在会鸟的演化过程中存在个体的逐步增大以及一些形态特征的特化现象。这一新的发现还为分析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原始鸟脚类恐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北票市上园镇陆家屯义县组下部第一段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同一层位产出过大量鹦鹉嘴龙化石。上园热河龙的主要鉴定特征包括6个前上颌齿,鼻骨背面发育小孔,前齿骨约为前上颌骨主体长度的1.5倍、未发育股骨前髁间沟、骨不在一平面上,第三趾趾节中第四节最长。上园热河龙具有一些真鸟脚类恐龙的近裔性状,比如眶前孔小,方骨孔大,位于方颧骨侧面,外下颌孔缺失。另外,上园热河龙的股骨近端形态非常接近进步的鸟脚类恐龙。但是上园热河龙发育有6个前上颌齿,上下颌关节处与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前上颌齿列与上颌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这些原始特征未见于已知鸟脚类恐龙。上园热河龙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确定。 上园热河龙是义县组中发现的第二种鸟臀类恐龙,增加了这类恐龙在热河生物群中的分异度。  相似文献   

7.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一新的有尾两栖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宁葫芦岛市九佛堂组发现一批有尾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iaoxitriton zhongjiani gen.et sp.nov.辽西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上中中新世中新原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齿列形态等与小鲵科的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徒提供  相似文献   

8.
辽宁葫芦岛市九怫堂组发现一批有房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zhongjianigenetsp.nov.,辽西爆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除早中中新世中新原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告列形态等与小科的激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好的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徙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辽宁朝阳原家洼九佛堂组发现的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朝阳副红山鸟(Parahongshanornischaoyangensis gen.et sp.nov.)。尽管缺失头骨,但其头后特征和红山鸟及一件属于红山鸟科的长腿鸟最为接近,具有该科的一些明显鉴定特征,如前肢相对后肢十分短小,"U"字形的叉骨长明显大于宽等,因此可以归入红山鸟科。新鸟在以下特征上可与红山鸟及长腿鸟相区别,如叉骨支近端侧向压扁,联合处有一条深沟;胸骨末端有两对后凹陷,在龙骨突与侧突之间有短的后突;第Ⅱ指第1指节相对更加短粗,第2指节细长;耻骨具有膨大的耻骨脚等。新材料的发现为红山鸟类提供了新的解剖学特征,还为研究早期今鸟类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三尖齿兽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戈壁锥齿兽科 (Gobiconodontidae)一个新的属种———陆家屯弥曼齿兽 (Meeman nodon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标本产于辽宁西部朝阳市上园镇陆家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段的凝灰质砂岩层中 ,为一具完整齿列的左下颌骨。新属与戈壁锥齿兽 (Gobiconodon)共有以下区别于其他三尖齿兽类的特征 :2颗下门齿 ,i1增大 ,后部门齿、犬齿和前部前臼齿尖锥形 ,前臼齿具有高的中央尖和小的附尖 ,i~p1向前平伏。因此 ,新属被归入戈壁锥齿兽科。弥曼齿兽与戈壁锥齿兽及其相近属的区别在于 :下门齿和下犬齿更加平伏 ,i1在比例上更大 ,而i2则更小 ;最后一枚下前臼齿与第一枚下臼齿之间没有齿隙 ;前臼齿退化 ;下臼齿长度大于高度 ,主尖向后倾斜 ,与b尖和c尖相比 ,a尖较低 ,m1显著小于m2~ 4。新属下臼齿没有齿带 ,与爬兽 (Repenomamus)相似 ,而与戈壁锥齿兽不同。基于与爬兽齿列的对比 ,讨论了戈壁锥齿兽类的齿式 ,认为其应具有两颗门齿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1颗门齿 ,从而将戈壁锥齿兽类下齿列齿式修订为 :2·1·2~ 3·5。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延吉盆地早白垩世被子植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吉林省延吉盆地大拉子组的被子植物化石约有10种。它们具有早白垩世较原始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北美早白垩世波托马克群的Ⅰ-Ⅱ带的植物分子相同,并与蒙古早白垩世(Neocomian)植物群有些接近,而与苏联、葡萄牙等地的早白垩世(Albian)的被子植物差别甚大,故大拉子组的时代可暂归于 Aptian。植物组合特征说明在早白垩世中期,北半球的欧亚和北美植物区系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并从植物组合及沉积特征分析了古环境。  相似文献   

12.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手盗龙类(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化石 ,已知兽脚类恐龙包括 8属 1 0种 ,其中 6属 8种保存有原始羽毛或者羽毛结构。已经报道的属种均产自朝阳地区。 2 0 0 1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野外考察队在邻近朝阳的锦州地区义县头台乡王家沟义县组下部采集到一件恐龙标本。这一标本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肩带和前肢 ,在骨骼化石附近还保存了皮肤结构。通过研究对比 ,我们建立了手盗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长掌义县龙 (Yixianosauruslongimanusgen .etsp .nov .)。依据以下特征将长掌义县龙归入手盗龙类 :肩胛骨明显短于肱骨、肩臼窝的乌喙骨部分小、乌喙骨近四方形、尺骨向后弯曲以及挠骨细。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以及手指各指节的相对比例不同于已知手盗龙类。原始兽脚类恐龙的手部一般短于肱骨 ;手盗龙手部加长 ,长于肱骨 ;原始鸟类的手部相对更长 ,但进步鸟类出现反转 ,手部次生变短。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在非鸟兽脚类恐龙当中仅比原始祖鸟 (Protarchaeopteryx) (Jietal.,1 998)和树息龙 (Epidendrosaurus) (Zhangetal.,2 0 0 2 )短。次末端指节加长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进步特征 ,长掌义县龙具有这一特征。比如 ,长掌义县龙的手指指节Ⅱ 2长于掌骨Ⅱ ,在已知兽?  相似文献   

13.
朝刚市地处中国雄鸡版图咽喉部,辽、冀、蒙三省区交汇处。东接沈阳、鞍山等辽宁中部城市群,西接京、津、唐等环渤海城市,北依内蒙古腹地,南临渤海,为辽西沿海城市。朝阳机场可以起降中型客机,并开辟有直达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的航线;境内有六条铁路通过;朝锦、锦赤、京四、凌绥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相似文献   

14.
张武  郑少林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312-1316
报道了辽宁早白垩世化石木的一个新属—原始金松型木 (Protosciadopityoxylongen .nov .)。该属化石以辽宁原始金松型木 (Protosciadopityoxylonliaoningensegen .etsp .nov .)为代表。文中对新属新种进行了描述 ;讨论了新属与现存金松属 (Sciadopitys)及化石金松型木属 (Sciadopityoxylon)的关系 ;并与其相似的原始叶枝杉型木属 (Protophyl locladoxylon)、原始圆孔木属 (Protocircoporoxylon)及异木属 (Xenoxylon)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辽宁铁岭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铁岭盆地白垩系发育,1990年以来辽河油田公司在该区钻探了3口参数井,并在下白垩统采获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3个早白垩世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Cicatricos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Protoconiferu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Abdiverrucospora-Piceaepollenites组合以及Deltoidospora-Cicatricos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分别产自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本文叙述了组合特征,通过与国内外孢粉组合的对比及特征分子的时代分布,确立了本区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孢粉植物群反映了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6.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两种新的翼手龙类化石(英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简要报道了辽西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两件新的翼手龙类化石 ,即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的张氏朝阳翼龙 (新属、新种 )Chaoyangopteruszhangigen .etsp .nov.和古魔翼龙科 (Anhangueridae)的顾氏辽宁翼龙 (新属、新种 )Liaoningopterusguigen .et.sp .nov.。前者为保存较完整的化石骨架 ,后者为一大型翼龙的头骨和部分头后骨骼化石。朝阳翼龙是夜翼龙科在亚洲大陆的首次确切的化石记录 ,也是层位最低和保存最完整的化石骨架。朝阳翼龙具有4节翼指骨 ,手指爪粗大弯曲 ,这些发现补充和修正了前人认为的夜翼龙科只有 3节翼指骨 ,手指爪退化缺失等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朝阳翼龙与该科的Nyctosaurusgracilis头后骨骼相比 ,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如胫骨特长 ,远长于股骨 ,翼掌骨和第 1翼指骨相对较短 ,肩胛骨短于乌喙骨等。辽宁翼龙是我国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翼龙化石 ,发育前上颌骨和齿骨弧形脊突这一古魔翼龙科的重要鉴别特征。与该科的其他成员相比 ,辽宁翼龙上、下颌的牙齿较少 ,仅分布在其前部 ,齿列约占上、下颌长度的 1 / 2。上颌第 1、3齿小 ,第 2、4齿巨大 ,其中第 4齿最大 ,为已知翼龙中最大的牙齿。牙齿具有明显的替换现象。夜翼龙科的成员仅分布于美洲大陆的晚白垩世地层中 ,而古魔翼龙科的成员则是  相似文献   

17.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驰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知的其他 3种驰龙类 ,并建立了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陆家屯纤细盗龙 (Graciliraptor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 .)。驰龙类最初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 (MatthewandBrown ,1 92 2 ) ,随后在蒙古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发现 (Osborn ,1 92 4 ) ;现在已知驰龙类的化石记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亚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 (Xu ,2 0 0 2 )。千禧中国鸟龙 (Sinornithosaurusmillenii)曾代表最早的确定无疑的驰龙属种 (Xuetal.,1 999) ,其生存时代大约为 1 2 5Ma (Swisheretal.,1 999)。陆家屯纤细盗龙正型标本产于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 ,其上覆和下伏岩层的同位素年代分别为 1 2 8Ma和 1 39Ma (Swisheretal.,2 0 0 1 )。因此 ,陆家屯纤细盗龙代表已知最早的驰龙属种。陆家屯纤细盗龙和其他驰龙类共享以下近裔特征 :尾椎前关节突和脉弧极度加长、上颌齿后缘锯齿明显大于前缘锯齿和指节III- 2明显缩短。陆家屯纤细盗龙的以下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驰龙类 :中部尾椎有一板状结构连接左右后关节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中部早白垩世泉头组-原始鸟脚类恐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中首次发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并根据其头部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 gen.etsp.nov.)。化石产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山前泉头组上部紫红色含砾泥质砂岩中,同一层位还产有兽脚类、鳄类、恐龙蛋、哺乳类等化石。娇小长春龙是一种混合了原始的和衍生性状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它具有某些比多数鸟脚类和头饰龙类要原始的特征,例如,5颗前上颌齿、前上颌骨吻部只有很短一段齿缺、前上颌骨与上颌齿之间的间隙较小、颊齿两侧的釉质对称、前上颌骨腹侧边缘与上颌骨腹侧边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等。同时,娇小长春龙也具有一些与真鸟脚类类似的进步特征,比如眶前孔小、外下颌孔缺失。娇小长春龙具有颧骨突,这在鸟脚类恐龙中较为罕见,它的颧骨突表面具有鲕状构造,这一特征未见于其他已知鸟脚类。娇小长春龙的前齿骨形态与角龙类接近,腹支明显长于侧支,前齿骨与齿骨的愈合方式同角龙类相似。娇小长春龙的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记辽宁早第三纪一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长期以来,东北广大区域内未曾发现过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在吉林桦甸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王伴月、李春田, 1990).1988年,辽河油田秦德荣同志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是辽宁首次发现的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现于辽宁沈阳以西大约37.5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20.
甘肃花海盆地截大板沟早白垩世轮藻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研究了首次发现于甘肃花海盆地截大板沟下白垩统下沟组的轮藻化石,建立了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Peckisphera paragranulifera组合,重新厘定了中生代地层层序。根据轮藻化石的组合面貌及其在国内外分布的主要层位,认为原划归为中-上侏罗统,并含有丰富轮藻化石的这套地层应属下白垩统下沟组,其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