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皮蝽和茶翅蝽对枣树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宏伟  王彩敏 《昆虫知识》1993,30(4):225-228
在河南新郑枣区麻皮蝽1年发生1代。茶翅蝽1年1代,少数1年2代。它们对枣树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缩果和落果,危害程度以茶翅蝽成虫>茶翅蝽若虫>麻皮蝽若虫>麻皮蝽成虫,对不同枣树品种危害有很强的选择性。防治主要抓成虫群集越冬时消灭,秋季树干束草可诱杀越冬成虫。对发生量大的地块可在若虫发生高峰期喷施40%水胺硫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防冶。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捕食棉铃虫卵的CO Ⅰ标记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不仅取食棉花等多种农作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捕食行为。利用棉铃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基因序列,设计了检测绿盲蝽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卵捕食作用的特异引物。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引物可特异性检测绿盲蝽体内棉铃虫卵DNA片段,取食3粒棉铃虫卵绿盲蝽的检测半衰期为1.77 h。此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评价绿盲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不仅取食棉花等多种农作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捕食行为.利用棉铃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的基因序列,设计了检测绿盲蝽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卵捕食作用的特异引物.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引物可特异性检测绿盲蝽体内棉铃虫卵DNA片段,取食3粒棉铃虫卵绿盲蝽的检测半衰期为1.77 h.此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评价绿盲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生态系概述 我县是新棉区,棉田较分散。前期以蚜虫为主,红蜘蛛在粮棉夹种地区的田块发生较重。蕾铃期主要是棉铃虫,红铃虫因没有固定花仓多在露天保存籽花,晒花多以紫穗槐编制花簾,越冬条件很差,因而数量也不大。盲蝽象为害较轻。因本地没有石榴、花椒,棉蚜越冬寄主以木槿为主。苗期棉蚜在一熟棉田,5月中旬巳发生,在麦套棉田到麦收后6月上旬才开始为害;6月底气温逐渐增高,蚜虫数量日趋下降,棉铃虫转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危害多种植物,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文对绿盲蝽3个不同发育期,包括二龄若虫、四龄若虫和成虫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获得了98236条绿盲蝽单基因簇(unigenes),平均长度1335 nt,其中50640条获得了功能注释,包括大量消化酶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将其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蚜(Aphis gossypii)的转录组做比较分析,发现绿盲蝽消化酶基因的丰富性介于棉铃虫和棉蚜之间,揭示了绿盲蝽作为细胞取食者的特征.同时,本研究分析了绿盲蝽从幼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高质量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表达谱为深入研究盲蝽类害虫的生理和发育、寻找防治新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可危害多种作物的农业害虫,在Bt棉广泛种植后,在我国北方棉区该虫呈现替代棉铃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趋势。研究和认识绿盲蝽对Bt棉的分子适应机制对其综合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褐头鹪莺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1965,1973和1974年,作者在云南省蒙自县对褐头鹪莺Prinia inornataextensicauta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计78个巢。今将所得结果作一初步报道。 褐头鹪莺在蒙自为留鸟,每年5—10月上旬常见在茭瓜林、稻田、菜地、水沟边草丛,薮丛,灌木丛(苦刺)等地活动。其巢也筑在这些植物上。秋末春初则多见于水沟边和坝区边沿的灌木丛中。除带领幼鸟期(8—10月上旬)可见5—7只小群活动外,  相似文献   

8.
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花蝽Orius spp.食性广,能捕食蓟马、蚜虫、螨类、粉虱、棉铃虫、红铃虫、木虱、斜纹夜蛾等一些小型昆虫的卵和幼虫(若虫)等,且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数量多、捕食性强等特点,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天敌昆虫.本文主要论述和分析了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中的饲料、产卵基质、饲养条件和饲养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盲蝽在我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了主要害虫,在棉花、枣、葡萄等多种作物生产上造成了严重危害.自2008年以来,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的支持下,对盲蝽人工饲养技术、个体发育与繁殖、食性、寄主选择行为、取食行为、性信息素通讯行为、交配与产卵行为、飞行与扩散能力、滞育与越冬习性、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研发盲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蠋蝽是农林业上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可以捕食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棉铃虫、盲椿象等多种害虫。本文对近些年来蠋蝽的形态学、生物学、人工饲养、营养基因组学、储存技术、控害能力等作一阐述,并对蠋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盲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宴辉  吴孔明 《昆虫知识》2012,49(3):578-584
近10年来,盲蝽在我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了主要害虫,在棉花、枣、葡萄等多种作物生产上造成了严重危害。自2008年以来,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的支持下,对盲蝽人工饲养技术、个体发育与繁殖、食性、寄主选择行为、取食行为、性信息素通讯行为、交配与产卵行为、飞行与扩散能力、滞育与越冬习性、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研发盲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转Cry1Ac基因棉(中棉所41)和常规棉(中棉所49)为对照,研究了转Cry1Ac+Cry2Ab基因棉(639020)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蕾期(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花期(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和花铃期(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同时研究了639020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中华草蛉幼虫、龟纹瓢虫、小花蝽和草间小黑蛛)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明确了639020棉花在生长的关键时期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639020棉花对二代和三代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抗虫性分别比中棉所41提高了52.85%和16.22%,其中前者差异达显著水平,后者差异不显著。在棉花蕾期、花期和花铃期,639020棉田棉铃虫落卵量都比中棉所41棉田和中棉所49棉田低(除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棉铃虫幼虫数量都极显著低于常规棉,且都低于防治指标,但与中棉所41棉田无显著差异。639020棉田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小花蝽和草间小黑蛛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与中棉所41棉田和常规棉田相比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以期为新型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研究及其外源基因的抗虫遗传效应和生产应用前景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云南米虾属一新种的记述(十足目:匙指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米虾属一新种,标本采自于云南省蒙自县,兹描述如下: 蒙自米虾,新种Caridina mongziensis sp. nov.(图1—9) 额角短,通常伸至靠近第一触角柄第2节的末端或稍微超出,上缘具9—11齿,有5—7(通常为6)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额角末端的1/2—2/3无齿;下缘具1—4(通常  相似文献   

14.
鞭蝽型新种和中国新记录:(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鞭蝽型(Dipsocoromorpha)2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属于鞭蝽科(Dipsocoridae)和毛角蝽科(Schizopteridae)。[Stys(1970)将鞭蝽型分为4个科,即将广义的鞭蝽科分为3个科:Hypsipterygidae,Ceratocombidae和Dipsocoridae(s.str.)]。本文采用的“鞭蝽科”则仍为习用的较为广义的概念。标本来源均为“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研究”项目调查所得。正模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副模标本分别存放于上述单位和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治平 《生命科学》1994,6(1):27-28
我国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娄治平(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100864)棉铃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十多年前就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五大棉区也均有危害。1992年我国棉铃虫大爆发,几乎所有作物包括花生、蕃茄、豆类、芝麻、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6.
棉田优势天敌对棉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及其方程Ya=b0 ∑bixi ∑bijxij ∑biixi^2分别研究了棉田优势天敌类群小花蝽,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对棉铃虫卵,小花蝽,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拟水涯狼蛛对棉铃虫1-2龄幼虫和三突花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拟水涯狼蛛对棉铃虫3-6龄幼虫的捕食作用。通过对方程的失拟性检验和显著性检验以及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分析了这些捕食性天敌与棉铃虫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区主要害虫的演替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阐述了新疆棉区主要害虫的演替及其机理。1950~1960年主要害虫为黄地老虎、牧草盲蝽象、烟蓟马、苜蓿蚜为主;1970~1980年以棉铃虫、烟蓟马、棉长管蚜、棉红蜘蛛为主;从1990年开始以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为主。导致这一演替的主要原因为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管理技术的变化和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相似文献   

18.
盲蝽是一类世界性害虫,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棉花、苜蓿、果树和蔬菜等作物。在美国,对农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是美国牧草盲蝽Lygus lineolaris(Palisot de Beauvois),农民每年用于控制盲蝽的费用和盲蝽造成的损失达数亿美元,目前美国对牧草盲蝽的控制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美国从欧洲引入用来防治欧洲长毛草盲蝽Lygus rugulipennis Poppius的寄生性天敌常室茧蜂属Peristenus Foerster,在东北部苜蓿地释放后,成功地控制了该地区牧草盲蝽数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美国同时对该类寄生性天敌的生理生态及生产应用技术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我国开展盲蝽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榴(Punica granatum)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且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我国已形成了河南荥阳和开封、陕西临潼、山东枣庄、安徽怀远、四川会理、云南蒙自和新疆叶城8大石榴主产区。迄今为止, 从石榴果汁、果皮和叶片中共检测出类黄酮多达33种, 其中包括6种黄烷醇、1种黄烷酮苷、2种黄酮醇、3种黄酮醇苷、3种黄酮、5种黄酮苷、1种二氢黄酮醇苷、3种花青素苷元和9种花青素苷, 这些化合物在保健食品和医疗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石榴果实、叶片和花瓣中所含类黄酮的组成、含量、检测方法及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建议今后应加强石榴果实中类黄酮的快速分析、半制备和制备分离、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种质资源评价、叶和花中的活性成分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以促进对石榴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中国蝽科(Heteroptera: Pentatomidae)3个中国新记录属:库蝽属 Cuspicona Dallas、赫蝽属Hermolaus Distant、昂角蝽属 Oncinoproctus Breddin,以及6个新记录种:绿库蝽 Cuspicona antica Vollenhoven、赫蝽 Hermolaus typicus Distant、笑曼蝽 Menida atkinsoni Distant、昂角蝽 Oncinoproctus griseolus Breddin、斑卷蝽 Paterculus aberrans Distant 和短线鳖蝽 Rolstoniellus malacanicus (Yang)。并给出各种的虫体背腹面照片和生殖节结构图。除绿库蝽的观察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IZCAS)以外,其余研究观察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NK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