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飞机喷洒有机磷超低容量制剂防治蝗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75—1980年在新疆巴里坤草原等地区进行的笼内药剂品种筛选试验、地面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治蝗试验。结果表明:马拉松、马拉松与敌敌畏混剂、乐果、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5种飞机超低容量制剂均可取代六六六粉剂防治各种蝗虫。每亩喷洒量为100—150克;每亩有效药量:马拉松、马拉松与敌敌畏混剂为25—45克;乐果为20—30克;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为25—40克,蝗虫死亡率在90%以上。 使用飞机超低容量制剂治蝗具有防效好,功效高,成本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目前已在新疆、内蒙、青海和辽宁等省(自治区)大面积应用。累计防治面积达一千一百万亩,深受牧区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超低容量” 塞依耳(Sayer)于1959年最早采用“超低容量”(Ultra Low Volume简称 ULV)的名称,使用的剂量相当于每亩(合6.07市亩)0.025加仑(0.114公升)。当时常规使用的高容量器械每亩达200—600加仑(910—2,730公升)药液,即如低容量器械每亩也要50加仑药液。塞依耳当时使用的只是高浓度(20%狄氏剂)的杀虫药剂。以后逐步发展到用未经稀释的杀虫药剂原液,因此更降低了药剂的使用容量,每亩甚至降到0.5液两或更少。美国农业部对超低容量喷洒的杀虫药剂规定为每亩用量不超过半加仑(即2.27公升)。所谓“超低容量”,最主要的还是决定于药剂的使用容量,每亩不超过半加仑。其次是杀虫药剂的浓度,用不稀释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高浓度乐果药液喷治高梁蚜的效果好”一文谈点看法: 根据我们的防治实践证明,高浓度的乐果药液喷治高粱蚜虫,虽然杀虫率高,但对高梁则有较严重药害。 1974年我们在本所试验地十几亩“191”高粱抽穗初期发生蚜虫时,用40%乐果乳剂400倍液,也是用一般步行速度喷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一趟喷四行,每亩喷药液80—100斤,结果蚜虫虽治住了,但高梁却表现出严重的药害现象。因此,我们认为“高浓度乐果药液喷治高粱蚜的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型农药以及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航空喷雾防治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的雾滴飘移的影响,探究如何减少雾滴飘移,以期为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防治柑橘木虱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登记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两种杀虫剂和3种助剂,通过采用风洞试验室内模拟田间,风速设定为2 m/s和4 m/s,采用示踪剂法测定距喷头不同距离的药剂飘移沉积情况。【结果】当风速为2 m/s,添加倍达通和Y-20079两种助剂添加量为1%时,药剂在垂直与水平方向沉积均相对减少;添加806助剂后,添加量为0.5%时垂直与水平方向沉积均减少;当风速为4 m/s时,助剂Y-20079添加量为1%,可减少药剂在垂直与水平方向沉积;100 g/L吡丙醚乳油(稀释200倍)和20%噻虫胺悬浮剂(稀释40倍)相比,风速为2 m/s和4 m/s时,垂直和水平方向药剂沉积量均明显减少。【结论】采取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时,农药的乳油制剂相比于悬浮剂更容易飘失;通过添加倍达通、806和Y-20079等助剂,可减少雾滴的飘移。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达县土农药的发展历史是很短的,由1958年4月份开始,到10月份为止,共采集土农药420余种,试制成土农药327种,生产出药液23,642,700斤、粉剂70多万斤,干贮120多万斤,直接下田防治稻螟虫和作肥料的20多亿斤。防治早、中、晚稻螟的面积225,000亩,棉花蚜虫和红蜘蛛的面积5,000亩。全县早稻比1957年每亩增产153斤。1957年晚稻大面积无收,1958年每亩平均收350斤。棉花、中稻亦获得增产。如堡子区红星社用稀释后的土农药112,000斤,喷洒中稻面积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使用农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上,无人机施药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飘失严重,防治效果较差。本研究通过添加助剂来增加药液到达靶标作物上的雾滴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提高利用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进行无人机喷雾对蓟马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药液冠表层雾滴密度从84.3个/cm~2增加到了130.8个/cm~2,沉积量从0.4μL/cm~2提高到1.7μL/cm~2;内冠层雾滴密度从52.5个/cm~2增加到99.1个/cm~2,沉积量从0.1μL/cm~2提高到0.8μL/cm~2;药后5 d对蓟马的校正防效由31.18%提高到91.67%,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地添加助剂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喷雾雾滴密度和沉积量,显著提高了农药对蓟马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1966年5月16日《通知》十周年的光辉日子里,回顾全国植保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个“以菌治虫”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到处蓬勃开展,形势十分喜人。“以菌治虫”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为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作出了巨大贡献。据1974年25省市区不完全统计,“以菌治虫”的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1975年仅广东、湖北、吉林、黑龙江等13省市,就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这就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林重要害虫.林间应用超轻型飞机大面积喷洒溴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白僵菌纯孢子油剂、菌药混合液超低容量喷雾以及喷洒白僵菌菌粉,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6.5%、85.7%、95.6%、86.5%.上述的防治措施可作为单独的措施或综合防控中的配套措施使用,同时应用飞机防治解决了树高、林密、水源缺乏、劳力工资昂贵等条件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是一种适应林区林业生产整体水平而又快速、高效、经济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为了寻找防治农业害虫的新途径,探索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际效果,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于1972-1973年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大豆造桥虫等几种主要害虫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两年来我们在汶上、鱼台、兖州等地共计放蜂面积达850亩,其中防治玉米螟650亩,防治稻纵卷叶螟150亩,防治棉铃虫20亩,防治大豆造桥虫30亩。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一般均在70—90%。此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每亩成本费仅0.13元,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但我地区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大豆造桥虫效果很差,不能压低虫口密度,一般放蜂区卵寄生率仅有20-30%,最高不超过40%。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容量喷雾法的茶毛虫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与防治技术有密切关系。目前生产上都采用高容量喷雾法来确定防治指标,采用低容量喷雾法来确定防治指标国内未见文献报道。低容量喷雾法具有省工、省药、省水、防效高,对天敌的杀伤力小等优点,防治费用仅为高容量喷雾的三分之一左右。采用低容量喷雾法防治茶树害虫,可取得无公害、低成本等效益。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建时有暴发成灾(蔡煌,1991)。艾洪木等(1997)研究了茶毛虫在高容量喷雾时的防治指标,本文研究其在低容量喷雾时的防治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幼虫取…  相似文献   

12.
飞机喷粉防治东亚飞蝗一般采用1.5%666药粉,杀虫率达98—100%。1955年河北省天津专区在飞机治蝗工作中由于1.5%666药粉供应不足,临时改用2.5%666药粉,每亩用量1斤,据当时反映效果也很好。不仅减少了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同时又提高了飞机的工作效率,因而不少地区就推行这一用药标准。随  相似文献   

13.
飞机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林份中喷药治虫,除与飞行员的“超低空”机动飞行技术有关外,在绝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地面讯号队的导航指挥工作。 1963-1964年河南省罗山县先后利用飞机喷药防治马尾松毛虫3次,共飞行近300架次,防治面积达30余万亩。第一次防治采用一米见方的讯号旗导航,由于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防治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最佳喷雾方式及喷液量, 提高棉田的农药利用率, 作者于2011-2012年在山东省棉花苗期和成株期分别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以常规大容量和低容量喷雾, 比较杀虫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3%啶虫脒乳油的喷雾雾滴在棉花田的沉积分布及棉蚜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在棉花苗期, 3%啶虫脒乳油用量450 mL/ha时, 使用机动弥雾机以75, 150和225 L/ha喷液量喷雾, 药剂在地面的流失率分别为24.4%, 28.9%和26.7%; 使用手动喷雾器以300, 450和600 L/ha喷液量喷雾, 杀虫剂在地面的流失率分别为35.6%, 37.8%和46.7%; 啶虫脒不同喷雾处理对棉蚜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棉花成株期,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为300 g/ha时, 使用手动喷雾器以600 L/ha喷液量喷雾, 药剂地面流失率为13.3%; 使用机动弥雾机以喷液量150 L/ha喷雾时, 药剂地面流失率为3.3%;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量减少至225 g/ha, 使用机动弥雾机以喷液量150和300 L/ha喷雾, 对棉蚜的防效与吡蚜酮用量300 g/ha、 使用手动喷雾器在喷液量600 L/ha条件下喷雾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机动弥雾机喷雾可以减少田间用药量和喷液量, 降低药液的流失率,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报道了“海燕”超轻型飞机同其它防治法防治森林害虫的防治教果、每公顷平均防治成本及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海燕”超轻型飞机治虫具防治投入低、防治效果稳定良好等优点,有较高的防治实用价值,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合理,经济、有效同时易被基层单位接受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巧施花铃肥,及时防治虫害,同时搞好综合栽培措施,则是增加蕾铃的基础。二、在棉花重施花铃肥后,及时喷施适量的缩节胺或矮壮素,可加快单株成铃速度,使早期蕾铃脱落减少10—20%。三、叶面喷磷、硼、“802”加尿素。盛花期后用2%的尿素和2%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叶面喷磷可采用过磷酸钙10倍水浸泡,充分搅拌,放置一夜,过滤后加水稀释0.5%的浓度叶面喷雾。喷硼用0.2%的硼肥液花铃期每亩75公斤,也可用“802”加尿素液喷雾叶面,可提高单位时间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有机碳…  相似文献   

17.
粘虫是麦类的主要害虫之一,怎样做好二查二定、正确定好防治指标和防治田块,对消灭虫害,确保春粮作物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省根据历年情况,经过有关部门试验鉴定,把粘虫的防治指标定为:凡每亩虫口在6000条以上的定为防治对象田。从1975-1976年的情况来看,各地同志在实践中有这样的反映:这个防治指标似乎太低了。例如嘉善县农业局发动群众坚持查密度,定田块,掌握了当年粘虫的发生特点是蛾多虫少,他们通过试验和实践,大胆地提出:每亩虫口密度在10,000条以下的田块,进行点治(由植保员身背喷雾器进行目测查虫,看到虫多的地方喷雾),而虫口密度在10,000条以上的田块,则定为防治对象田。因此,全县定为防治对象田的田块,只占总面积30%左右,其余田块均采取了点治或不治,同样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县农业  相似文献   

18.
一、情况: 一年来新中国的植物保护工作,已有根大的改进,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在防治工作上除用人工捕打、农业技术等方法防治各种病虫害外,药剂防治面积约计可达15,000万亩以上,其中治蝗1,087万亩,地下虫5,000万亩,种子消毒4,800万亩,棉虫1,600馀万亩。今年在治蝗方面继续贯彻了‘药剂除治为主’的方针,虽密度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于1973—1977年开展了飞机喷施白僵菌粉防治玉米螟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一、试验方法 白僵菌孢子含量为50—100亿/克。 每亩用原菌剂0.2—0.5斤(表1)。飞机为农用“运五”型,一般在早晨及傍晚进行喷施,风力1—2级,风力过大则应停止作业。飞行高度一般为5米左右,有的7—8米。 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川东的竹绒野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绒野螟属。分布于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在川东,竹绒野螟主要为害白夹竹、寿竹、未见为害慈竹。1979年,梁平县竹山区11万亩竹林内,有9万多亩发生竹绒野螟为害,被害株率达89%,平均每株有虫苞96.3个。竹子被害后,叶片枯白大量脱落、长势减弱、发笋量减少。当年6月,在1.7万亩上,用飞机喷洒马拉松乳剂、乐果乳剂、晶体敌百虫等农药,杀虫效果仅2—19.7%。为了解决这一生产中的问题,1979—1981年,我们对此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