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微生物发酵制备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微生物发酵制备大豆异黄酮特别是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所用的菌种、发酵的工艺条件,以及如何从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  相似文献   

3.
乳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酶作为乳品添加剂,应用相当广泛,通过来源及其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对乳糖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乳糖酶研究上的新进展和应用的新领域,由于近年来低温乳糖酶成为研究热点,特别对低温乳糖酶的研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生产醇类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典 《生物工程进展》2001,21(4):51-53,42
本文讨论了微生物发酵产品如乙醇、甲醇、甘油、木糖醇和肌醇等的利用和开发前景,并强调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生物技术相结合为选育高效菌株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乳糖酶缺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及乳制品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改善人类营养、增强体质的理想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居民乳类的摄人量有所提高。但乳及乳制品中含有大量乳糖,必需经乳糖酶分解才能被吸收。由于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人因体内乳糖酶活性低或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LD),食用乳及乳制品后不能完全分解乳糖,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新型替代燃料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乙醇、甲烷、氢和类异戊二烯的发展状况及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生物燃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congenital lactase deficiency,CLD)是一种非常罕见终身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始发于新生儿期,以第一次接触母乳后发生严重腹泻并伴有生长缓慢为主要特征,给婴幼儿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发现其流行病率远比想象中的要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警惕CLD的发生。CLD与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即成人型乳糖酶缺乏(adult-type hypolactasia,ATH)一样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决定乳糖酶(lactase,LCT)的基因位于2q21染色体上,但它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却不同。CLD主要通过介导无意义的LCT基因的m RNA降解完成,ATH主要通过增强子多态性在LCT基因转录水平调节肠道细胞的乳糖酶合成。乳糖酶缺乏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但目前对于新生儿CLD的检测方法较为实用的有基因检测及尿半乳糖酶试剂盒检测。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是乳糖酶治疗。虽然目前为止我国未报道过一例CLD,但2012年日本已发现的2个CLD案例。因此我们应对该隐性遗传病提高应有的警惕性,并重视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进一步研究,以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有助于指导CLD患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1 研究背景 木糖醇、L-阿拉伯糖是一类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木糖醇还可制成糖尿病人的甜味剂、营养补充剂和辅助治疗剂,在体内缺少胰岛素影响糖代谢情况下,无需胰岛素促进,木糖醇也能透过细胞膜,被组织吸收利用,供细胞以营养和能量,且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消除糖尿病人服用后的三多症状,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营养性的食糖代替品.  相似文献   

9.
脆壁克鲁维酵母乳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乳糖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60Co-γ射线协同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正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确定最佳诱变剂量。采用4min的紫外线照射和剂量为500Gy的γ射线对黑曲霉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软得一株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产乳糖酶能力显著提高,产酶活力达44.37U/mL,是出发菌株Uco-3的2.73倍。  相似文献   

11.
乳糖酶又名β 半乳糖苷酶 ,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组织和微生物中 ,它的主要功能分解牛奶和乳制品中的乳糖。有些人群特别是儿童 ( 3~ 1 5岁 ) ,体内缺乏这种酶者占87% ,其中乳糖不适应症占 2 0 %左右 ,喝了鲜牛奶或某些乳制品后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或乳糖不适应症等不良后果。然后 ,乳糖酶在食品和乳制品工业中又未得到广泛应用 ,其因有 ( 1 )乳糖酶单位产量较低 ;( 2 )市场出售的乳糖酶系胞内酶 ,耐热性差 ;( 3 )源于微生物的胞内乳糖酶要经过细胞破碎、提取和纯化、工艺较为复杂 ,( 4 )酶售价过高 ,成本贵 ,适用范围窄 ,不能满足食品和乳…  相似文献   

12.
L-色氨酸作为人体内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与饲料等行业.工业上采用的色氨酸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在色氨酸菌种选育中的成功运用,微生物发酵法逐渐成为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透明质酸是一种线性大分子黏多糖,分子量定义其流变性能,影响生理反应,并决定合适的用途。传统研究通过优化发酵提高透明质酸的产量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如何提高透明质酸产品的分子量。目前,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黏弹性、保湿性、黏附性,在医药中的应用是中、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不可替代的。概述了透明质酸分子量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乳糖酶水解牛乳的乳酸菌发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酵母乳糖酶水解牛乳经乳酸菌发酵时,其凝乳时间、产酸速度和pH下降均比普通乳为快。但对乳酸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两种乳制作的酸奶,它们的组织状态、口感和香味物质乙醛也没有差异,但双乙酰和奶油香似乎略差些。  相似文献   

15.
环磷酸腺苷(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是普遍存在于生物机体内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为第二信使。cAMP于1957年被首次发现报道,随后因为它在生命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被大量研究,外源性cAMP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发成人类临床药物,在动物生产领域也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已知临床用cAMP原料药全部由化学法合成。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菌种则以节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为代表;运用代谢调控机理和技术,用节杆菌发酵生产cAMP的产量据报道已达≥7.23 g/L,用枯草芽孢杆菌也已达到6~7g/L,而酵母作为典型的模式生物,虽然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基础研究历史悠久,但发酵生产cAMP则近几年才有报道。目前,除了进一步改造菌株、优化发酵技术提高产量和解决分离提纯问题外,充分发挥微生物发酵法的潜力和优势、弥补化学法合成的不足,是赢得其产业化契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L-苯丙氨酸 (L-Phe) 是一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领域.L-Phe主要由化学合成法、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3种方法来生产.其中,微生物发酵法由于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环境污染较小、产物纯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L-Phe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以大肠杆菌为例对L-Phe生物合成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乳糖酶固定化方法以及固定化乳糖酶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着重谈及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和固定化酶的机械强度问题,并对固定化乳糖酶的应用效果和操作稳定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存无不依赖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里面有益亦有害,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认识它们某些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对它们所产生各类不同的代谢产物采取一系列的利用、限制、改造或重新构建,使之服从人类的需要,有利于四化。微生物发酵为人类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微生物菌种、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和提取分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