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芋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植物名称芋,又称芋艿(Colocasiaesculenta)。2材料类别芽。3培养条件培养基:(1)MS+NAA0.2mg/L(单位下同)+BA2;(2)MS+NAAI+BA4;(3)MS+NAA2+BA0.2。琼脂6.5g/L,pH54。光照度500~2000IX,照光12h/d,25C恒温下培养。毛生长与分化情况芋的球茎经清洗后,常规方法灭菌,无菌水洗3次,再以解剖刀切取球茎上的顶芽或腋芽供试验。芽接种于培养基(l)上,2~3个月后芽长大,叶片展开,其基部两侧长出报并成完整小苗。若将纵切一刀的芽接种到培养基(1)上,50d后形成两个芽。芽切块接种在培养基(2)上6个…  相似文献   

2.
芋螺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明nai  陈冀胜 《生命科学》1996,8(5):23-25,31
芋螺毒素是70年代末期发现的一类海洋生物神经毒肽,近20年来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其独特的化学结构特征,高选择性的生物活性,协同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生态作用等都引起了广泛注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活跃领域,在多肽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新药研究等方面都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这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芋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植物名称芋(Colocasiaesculenta)品种江汉芋(多子芋类型)。2材料类别茎尖及微芽。3培养条件分化培养基:(1)MS+6-BA3.0~5.0mg·L-1(单位下同)+NAA0.5;(2)MS+6.BA1.0~2.0+NAA0.5。诱导生根培养基:(3)MS+6-BA1.0~2.0+NAA0.1。培养基(1)、(2)中另加蔗糖30g·L-1,培养基(3)中加蔗糖10g·L1,琼脂6~7g·L-1,pH5.8~6.0,121℃高温高压灭菌15min左右。光照度155~2000lx,光…  相似文献   

4.
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尽可能多地分离出ο家族的毒素序列和研究其应用价值,在克隆了织锦芋螺α芋螺毒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 RNA,通过RACE(rapid am plification ofcDNA ends,cDNA 末端的快速扩增)-PCR方法扩增获得ο家族芋螺毒素cDNA 片段,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从织锦芋螺毒液中获得了6种新的芋螺毒素序列,且毒素序列的成熟肽部分均符合C- C- CC- C- C的保守半胱氨酸框架.这些是新的ο家族芋螺毒素序列,新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12个不同品种花叶芋的叶片和叶柄进行组织培养,发现不同品种的最佳外植体并不一致,大叶型品种以叶片、小叶型品种以叶柄为佳。试管苗叶片和叶柄比栽培苗的叶片与叶柄更有利于作离体繁殖的外植体。不同外植体对培养基要求则差别不大。花叶芋离体叶片和叶柄在MS+BA 2mg/L+NAA 0.2~0.6mg/L培养基上可直接分化成小芋块,小芋块剖面坚实呈白色,以I-KI溶液染色呈现深蓝色,与盆栽苗芋块相同。小芋块在降低激素浓度培养基即于MS补加BA与NAA各0.1mg/L培养基上,即分化出大量的再生植株。在芋块上分化出芽,在芋块与苗之间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6.
1植物名称岩芋(Remusatia vivipara Schott). 2材料类别珠芽. 3培养条件(1)丛芽诱导培养基:MS 6-BA 4 mg·L-1(单位下同) 2iP 4 NAA 0.5;(2)丛芽增殖培养基:MS 6-BA 4;(3)生根培养基:MS NAA 0.5.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3%,琼脂固化,pH 5.8.培养温度(27±2)℃,光照时间12 h·d-1 ,光照度2000 1x.  相似文献   

7.
毛叶芋兰物候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花叶芋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从织锦芋螺中克隆α芋螺毒素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从我国南海产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分离新的毒素序列并研究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织锦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RNA,以A族芋螺毒素的信号肽编码部分和3′端非翻译部分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获得新的芋螺毒素序列.结果得到两种不同的α芋螺毒素序列,两者都属于α4/7亚型芋螺毒素,预测其成熟肽序列分别为Pro-Glu-Cys-Cys-Ser-Asp-Pro-Arg-Cys-Asn-Ser-Ser-His-Pro-Glu-Leu-Cys-Gly(C端Gly可能被酰胺化)和Pro-Glu-Cys-Cys-Ser-His-Pro-Ala-Cys-Asn-Val-Asp-His-Pro-Glu-Ile-Cys-Arg.采用传统的生化分离手段尚未从织锦芋螺中获得过α芋螺毒素序列,这两种α芋螺毒素作用的种属特异性、受体类型特异性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勇  蒋辉 《生命科学研究》2005,9(3):189-195
芋螺毒素是来源于芋螺的毒液的活性多肽,由于其分子质量小、结构多样、作用靶点广泛、功能专一、组织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地被用作细胞中各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靶点的探针,以及作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甚至直接作为新药开发.芋螺可以分为食鱼、食软体动物和食虫3种类型,织锦芋螺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食软体动物芋螺.作为毒性最强的芋螺品种之一,织锦芋螺毒素成为食软体动物类芋螺毒素研究的代表.现对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织锦芋螺毒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天南星科岩芋属一新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恒 《植物分类学报》1987,25(5):414-416
  相似文献   

12.
植物名称:白鹤芋(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又名白掌、异柄白鹤。材料类别:幼嫩茎基部,按常规方法表面消毒后切取3~5mm的小段。培养条件:诱导丛生芽及增殖培养基(1)MS+BA2mg/L(单位下同)+NAA0.5~1.0;(2)MS+BA 1.0+ZT1.0+IBA0.1;生根培养基1/2MS+  相似文献   

13.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仍大于 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 S3b、S3c、 S4 、S*4 、S5b、S5c,而菖蒲芋螺有 S1 c、S3b、S4 、S*4 、S6 b。 2 0 0 3年 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 RPSI为 5 3.8% ,VDSI高达 4 .9,雌性不育率达 4 4 .0 %。 2 0 0 1年 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 RPSI虽然只有 14 .7% ,但性畸率为 10 0 % ,VDSI也达 4 .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 (Thais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能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近岸海域有机锡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栽培于厦门地区的民间药用植物毛叶芋兰的物候期为:5月上旬幼叶和花序从地下块茎或根状茎顶端生出,5月下旬新叶展开。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花经授粉后约15天果熟并开裂,生花植株的新叶在花果期过后生出。枯叶期10月初至12月末。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中国云南和山东为试点,兼顾其他省区,开展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传统栽种芋的菜园和农地被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所代替,芋在不同民族家庭中的地位也从传统作为主食变成蔬菜或杂粮;在山东已形成芋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格局,芋在汉族农家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在云南分布有芋的野生近缘种、半栽培种、栽培品种,种质资源丰富;在山东未发现芋的野生类型,以旱芋类型的多子芋栽培品种为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主流文化的影响,民间对芋的植物崇拜及植物崇拜文化丢失的速度大大加剧.在古朴的传统食芋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芋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传统知识和朴素的科学内涵,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利民  龙春林   《广西植物》2006,26(2):192-193,191
报道了芋属两种植物的核型,结果如下:异色芋2n=2X=28=18m+10sm,属于“2B”类型;花叶芋2n=2X=28=20m(8sat)+8sm(2sat),属于“2A”类型;花叶芋的核型及两个种之间的核型比较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曲籽芋属在中国的分布源自对采自海南的一号标本———W.T.Tsang(曾怀德)553=L.U.16052(1927年8月27日采)的错误鉴定。这号标本被E.D.Merrill定名为曲籽芋Cyrtosperma lasioides Griffith,并分藏于国内外的标本馆。因此,《海南植物志》第四卷、《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以及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一文等都记录了曲籽芋属。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英国邱皇家植物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W.T.Tsang(  相似文献   

18.
芋螺毒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明阐述了芋螺毒素的种类、特点、功能和用途。对芋螺毒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张石宝  魏兆祥   《广西植物》1997,17(2):162-165
本文对观赏植物异色芋(ColocasiaheterochromaH.LietZ.X.Wei)在昆明栽培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为商品化栽培异色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其分类也提供了一定的有益补充。结果表明:一年生植株不开花,根茎也不产生分枝;二年生植株开花率为73.6%,根茎平均分枝3.6条。异色芋3月上旬开始萌动,7月中旬抽花梗,8月上旬开花,11月份地上部分枯萎,因此在昆明异色芋生育期约26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