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后前12个月的治疗效果,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患有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本研究选取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107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入选后12个月内总累积皮质类固醇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合并症和住院情况在统计学上更显著。与未接受皮质类固醇者相比较,从研究开始的12个月内总剂量≥0.83 DDD/d导致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94%。开始使用糖尿病药物后12个月内皮质类固醇剂量0.83 DDD/d与糖尿病并发症住院风险增加呈现94%的相关性,剂量增加的风险增加不明显。但是使用较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与共患COPD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脂皮质激素由身体天然地产生以对付炎症,用于治疗某些发炎疾病如关节炎和气喘是有潜力的,并无副作用,通常也不影响慢性病所使用常规的抗炎药物。目前,一般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来刺激身体产生脂皮质激素而起作用,实践证明,它比皮质类固醇激素更专异的,低毒。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皮质酮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分别与脑内盐皮质素受体和糖皮质素受体结合。皮质类固醇激素通过对基因的调节,可恢复由电流或其它神经递质引起的神经元膜性能的改变。在此条件下,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效应是提高细胞兴奋性,而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效应则是降低细胞兴奋性。由皮质类固醇介导  相似文献   

4.
(一)本报告提供了对不同年龄中国男性139人,女性147人尿液17-酮类固醇及男性39人,女性36人尿液生17-酮皮质类固醇排量之测定结果。(二)中国人17-酮类固醇排量最高年龄在25岁左右,男性最高排量平均值为14.46毫克/24小时,女性最高排量平均值为12.05毫克/24小时。(三)中国男性生17-酮皮质类固醇排量最高年龄在30—40岁,最高排量平均值为16.1毫克/24小时。女性生17-酮皮质类固醇排量最高年龄在20—30岁,最高排量平均值为15.7毫克/24小时。(四)将我们在中国人测定之结果与欧洲文献所载之测定结果作了比较及讨论。  相似文献   

5.
综述燕麦β 葡聚糖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超重或肥胖、消化系统的健康、癌症、慢性肾病和肝损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 探讨此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近视眼患者24例(48眼)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每天9次0.1 %氟美童滴眼液点眼, 3周后改为每天4次逐周递减再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观察, 评价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改变.结果:LASI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病例经激素治疗后视力得到改善, 屈光状态得到改变, 治疗后3周与7周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物治疗中有激素性高眼压和其他激素副作用产生, 经降眼压治疗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并发症安全有效, 是再次LASIK手术治疗屈光回退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正>最新一期的JASN刊登的一篇研究表示如果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饮食具有高酸含量,可能会增加肾衰竭的风险。慢性肾病患者可能要限制肉类的摄入量,增加水果和蔬菜,以帮助保护他们的肾脏。之前有小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降低膳食酸负荷(dietary acid load,DAL)能改善肾损伤,延缓肾功能衰退。可是DAL和患有慢性肾病(CKD)患者发展终末期肾病(ERSD)风险之间的关系却不甚明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Tanushree博士和她的同事们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收集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代谢轮廓分析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2021收治的120例慢性肾病(CKD)患者,运用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联用技术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判断不同时期慢性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浆代谢轮廓谱,同时利用多变量结合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慢性肾脏病(CKD)肌酐、尿酸、尿素、血红蛋白等检测物质多项生化指标异常,且据统计分析可知,在不同阶段CKD患者的血浆中找到了多种差异化合物,其中磺基丙氨鞘酸、氨醇-1-磷酸、醛固酮差异显著。结论:研究证明血浆代谢轮廓分析可以增进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为之后早期诊断慢性肾病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目前并无不同病因的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病因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差异,以及差异氨基酸与肾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选取79例确诊慢性肾病的成年患者,根据其病因,分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另选取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及处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测定血清中22种游离氨基酸的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CKD患者血清赖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伽马氨基丁酸(GABA)、色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苏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血清天冬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异亮氨酸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上述结果证实,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较正常对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病因CKD患者部分血清氨基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色氨酸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病因CKD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共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血淋巴类固醇蜕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方海  龚和 《昆虫学报》1997,40(3):261-26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同时期的注定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的血淋巴中的类固醇蜕皮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在预蛹期间,注定滞育的棉铃虫的类固醇蜕皮素含量高于非滞育的棉铃虫,化蛹后,注定滞育的棉铃虫的类固醇蜕皮素含量则迅速降到极低的水平,明显低于非滞育棉铃虫。用20-羟基蜕皮素处理不同时期的滞育蛹,均能打破滞育。由此可见,类固醇蜕皮素含量的降低或缺乏乃是导致棉铃虫滞育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的额叶皮质神经细胞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应激组(应激+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应激+西酞普兰灌胃),采用强迫游泳制造慢性应激模型(15 min/d,共4周),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尼康图像分析(NIS DR)软件测量各指标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应激组较对照组,大鼠额叶皮质bax mR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P0.01)、染色加深;bcl-2 mR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减少(P0.01)且染色变浅,且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染色增强。而实验组较应激组大鼠,额叶皮质bax mRNA阳性表达细胞减少(P0.01)、染色变浅,bcl-2 mR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P0.05),染色加深,且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染色减弱。结论: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受到慢性应激的影响,导致细胞凋亡加剧,西酞普兰能够有效调控额叶皮质神经细胞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拮抗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西酞普兰防治慢性应激引起的神经精神疾病的相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很多内分泌和营养障碍疾病有糖代谢异常者,均伴有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的升高。这些异常现象包括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丙酮酸氧化减弱;在肌肉中使葡萄糖变成糖原比变成丙酮酸的作用较强;并且常有葡萄糖耐量降低。内分泌及营养障碍疾病包括糖尿病、饥饥、碳水化合物缺乏、肢端肥大症或柯兴氏综合征时分泌过量的生长激素或皮质类固醇、或在注射这些激素之后,还可能包括肥胖病。现在我们扼要地论证血浆中高浓度的脂肪酸(或者是甘油酯分解加强的表现)似乎与糖代谢的这些异常现象成为一种因果关系,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显著的生物化学病征,应该恰当地称为脂肪酸综合征。我们还愿意进一步指出在肌肉及脂肪组织内,葡萄糖和  相似文献   

14.
因外伤感染而引发自身致敏性皮炎的一只雄性亚成体中国穿山甲用下述方法治愈,用双氧水和醋酸洗必泰清洗创面,用红汞和金霉素软膏外敷,并喂服抗组织胺药物及镇静剂,维生素C;7d后再将抗组织胺药,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药及大剂量维生素C等拌入牛奶每只喂服两次,6d后穿山甲痊愈,愈后将其放生到自然栖息地,两周后再次辅回时未发现相关病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在白骨化案件的骨皮质中提取到一定质和量的可供核DNA分析的DNA模板,本文从受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较小的骨皮质中有效地提取到了核DNA,并成功地进行DNA分析,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方法:采集10根无关个体胫骨骨皮质,分别用有机法、Chelex-100法、有机法结合Chelex-100法、有机法结合磁珠纯化柱法4种方法提取骨皮质核DNA,用常规荧光标记复合STR基因分型法成功分析骨皮质核DNA,获得满意STR基因座分型.结果:有机法能提取到骨皮质核DNA,进行STR分型时部分样本图谱峰值不均衡;仅用Chelex-100法提取的核DNA得不到STR分型结果或出现较多的等位基因缺失;有机法结合Chelex-100法、有机法结合磁珠纯化柱法提取的核DNA均能成功进行STR分型,没有等位基因的缺失,其中有机法结合磁珠纯化柱法提取的核DNA检测成功率最高.结论:骨皮质中能提取到核DNA,可以成功地进行DNA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35年 Kochakian 和 Murlin发现雄性激素有氮贮留作用后,就开始了同化类固醇的研究。同化类固醇是指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的类固醇化合物而言。理想的同化类固醇应该完全没有雄性激素样作用,但目前无论从化学合成或自动物机体及其排泄物中提取的途径,都还没有找到如此合乎理想的同化类固醇。因此,一般把同化作用大于雄性激素样作用,或在临床有效剂量下无明显雄性激素样作用的化合物称为同化类固醇。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芪-冬虫夏草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明确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应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黄芪-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慢性IgAN的疾病靶点;筛选出与黄芪-冬虫夏草共同的靶点,进而利用Venny 2.1绘制共同靶点韦恩图;利用STRING构建共同靶点互作网络(PPI);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黄芪-冬虫夏草丸活性成分-靶点交集的网络;通过R语言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慢性IgA肾病作用靶点的KEGG分析,筛选出潜在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黄芪-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效能。取IgA肾病造模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和黄芪-冬虫夏草中剂量组)分别治疗21天。取肾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VEGFA含量。筛选出黄芪-冬虫夏草中生物活性成分5个,作用于37个IgAN的共同靶点,核心靶点为VEGFA、HIF1A、NOS3、CASP3,主要涉及类固醇结合、细胞凋亡过程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雌激素受体结合、胆固醇结合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显示主要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效能。相对于模型组,黄芪-冬虫夏草中剂量组VEG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芪-冬虫夏草药对可能作用于VEGFA、HIF1A、NOS3、CASP3等关键靶点,通过抑制纤维化等与IgA肾病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实现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树鼩脑的比较解剖学资料尚缺,它对树鼩的分类地位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上的应用都很有意义。本文对六例成年中缅树鼩,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流固定冰冻连续额状与矢状切片,改良美兰染色法制片,光镜观察,神经细胞构筑学分析并与猴相应脑结构进行对照。部分丘脑核团作了显微测量,用3/4πR~3公式计算了它们与丘脑的体积; 用πab公式计算了大脑与前额区型皮质的面积。发现下列特征:①大脑皮质属新皮质者占59%。可分为前额区型皮质;中央额区型皮质;顶区型皮质;颞区型皮质;枕区型皮质。额区型皮质占大脑皮质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真菌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以白念珠菌病发病率增高尤为显著。为了正确诊断及治疗白念珠菌病,从真菌与宿主相适应的关系方面了解其发病机理十分重要。真菌与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激组(应激+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应激+西酞普兰灌胃),采用强迫游泳建立慢性应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尼康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指标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应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少量PCNA表达阳性细胞、大量c-fos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体积明显缩小。实验组与应激组比较,可见PCNA表达阳性细胞增多、C-f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核浓缩现象较应激组明显减轻,染色也明显变淡,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影响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西酞普兰可调控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拮抗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西酞普兰预防和治疗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心理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