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德氏乳杆菌DM8909菌株的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通过对阴道正常菌群定性、定量研究表明 ,乳杆菌在阴道正常菌群中的检出率和数量都占有绝对优势 ,并对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乳杆菌对维持阴道微环境 ,保持其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乳杆菌作为阴道病防治的微生态调节剂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阴道乳杆菌的分离、生化反应特征、代谢产物分析及菌种鉴定等微生物学研究工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的分离方法 根据文献及本课题的阴道菌群与微生态疗法的研究结果 [1] ,确定乳杆菌为选种对象。用阴道拭子取阴道分泌物 ,接种于 Lbs培养基上 ,37℃培养 72 h。根据乳杆菌的特征筛…  相似文献   

2.
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从阴道中分离的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经实验证明 ,其具有产乳酸和 H2 O2 的能力。为研究本菌株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前景 ,我们对其毒性及一般药理学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及菌粉来源 实验采用的菌种是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 ,其实验用菌粉系采用 DM890 9菌株经小罐发酵、离心分离、冷冻干燥、乳糖稀释制成 ,均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 .2 急性毒性试验1 .2 .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 2 0± 2 ) g,雌雄兼用 ,共 5 0只 ,随机分成 5个剂量组 ,每组 1 0只。…  相似文献   

3.
对德氏乳杆菌DM8909菌株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是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分离驯化的一株兼性厌氧菌 ,主要用于防治非特异性阴道炎等妇科疾病。本实验通过对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进行摇瓶、小型全自动发酵罐和 5 0 0 L发酵罐发酵工艺学研究 ,考察其发酵工艺中试条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 本研究所使用的菌种德氏乳杆菌 DM890 9(L actobacillus debrueckii subsp.lactis)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2 培养基 摇瓶种子培养基、小罐发酵培养基及大罐发酵培养基均采用 L BS培养基。1.3 培养方法1.3.1 摇瓶培养 …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研制的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是为了探讨德氏乳杆菌活菌阴道制剂在正常志愿者阴道中的变化情况 ,确定临床观察的给药剂量、间隔时间和给药方法。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对象 为 1 0名志愿者进行阴道乳杆菌活菌动态研究。1 .2 药品来源 定菌生 DM890 9由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 961 0 2 0。1 .3 试验设计 分 3个剂量组 ,单次阴道给药 ,低剂量组 ( 0 .2 5× 1 0 6CFU/粒 )、中剂量组 ( 0 .2 5×1 0 7CFU/粒 ) ;高剂…  相似文献   

5.
乳杆菌DM8909菌株抑制小鼠阴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乳杆菌 DM880 9菌株对小鼠阴道内其他菌群的抑制及调整阴道菌群的作用。方法 :通过用阿莫西林钠溶液对小鼠阴道冲洗处理后 ,接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10 4 ,建立起大肠埃希菌在小鼠阴道内的定植 ;用乳杆菌 DM890 9菌液冲洗治疗来去除大肠埃希菌 EPEC10 4在小鼠阴道的定植。结果 :通过各组小鼠阴道冲洗液检出的平均对数值比较 ,乳杆菌治疗组的小鼠阴道内大肠埃希菌的数量 ( 3.82±0 .6 2 )较自然恢复组小鼠阴道内大肠埃希菌的数量 ( 6 .72± 1.16 )减少明显 ( P<0 .0 5 ) ,而且治疗组的症状好转率 ( 8/10 )显著好于自然恢复组的症状好转率 ( 2 /10 ) ( P<0 .0 5 )。结论 :乳杆菌 DM890 9菌株能有效去除大肠埃希菌 EPEC10 4在小鼠阴道的定植和改善小鼠外阴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6.
从微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通过生态制剂调整疗法 ,扶正和保护阴道内的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比例 ,恢复其自然的抵抗外来菌侵扰的能力 ,促进其本身的自净作用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一种必然趋势。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在调查大量健康妇女和患病妇女阴道菌群的基础上 ,阐明了阴道菌群与妇女阴道疾病的关系 ,同时开发出一种用于防治妇女阴道细菌病及阴道菌群失调的微生态调节剂。在基础研究完成之后 ,经过报批 ,1 996年经卫生部药品评审中心批准 ,进行 期及 期临床研究。根据卫生部药政局 ( 96)制申体第 30号批件 ,指定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为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制剂的生产 ,除菌种的遗传特征影响其产品稳定性因素外 ,发酵、分离、冻干、分装等多个生产环节都会影响其产品稳定性。本文介绍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冻干保护剂的筛选及产品稳定性及菌种稳定性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 德氏乳杆菌 DM890 9( L actobacillus de-brueckii subsp.lactis) ,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 .2 设备 离心机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 CR- 2 2连续流式离心机 ;冷冻干燥设备采用美国 FTS sys-tems公司生产的 Dura- stopμp型冷冻干燥机。1 .3 保护剂 脱脂奶粉、谷氨酸钠、海藻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8.
乳杆菌DM8909菌种产生H2O2有乳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对DM8909菌株治疗菌群失调性阴道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自 Doderlein( 1 894)首次报道乳杆菌以来 [1] ,人们普遍认为 ,乳杆菌是阴道优势菌群 ,能抑制内源性及外源性病原菌的过度生长 ,对维持阴道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资料指出 ,非特异性 (细菌性 )阴道炎的发病原因是阴道乳杆菌生物拮抗活性降低或消失 [2 ]。虽然许多研究者用外源性乳杆菌调整肠菌群失调及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具有一定效果 [4 ] ,但乳杆菌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试验以从阴道分离的乳杆菌 DM890 9菌株作为试验菌株进行了乳杆菌治疗菌群失调性阴道病的机制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降低阴道 p H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乳杆菌DM8909菌株及自阴道分离的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显示,在正常阴道酸性条件(pH3.5—4.5)下,DM8909菌株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肠杆菌(P<0.01)、葡萄球菌(P<0.01)、白色念珠菌(P<0.01);随pH增加,DM8909粘附能力降低,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增强;DM8909菌株能较强地抑制肠杆菌、葡萄球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本文提示,乳杆菌粘附形成的空间占位是防止其他菌对阴道组织附着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乳杆菌DM8909对大肠杆菌粘附阴道上皮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乳杆菌DM8909对大肠杆菌粘附阴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3H-TdR将由阴道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同位素标记。刮取健康妇女阴道上皮细胞与其进行体外粘附试验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先行阴道上皮细胞与乳杆菌DM8909粘附后,再加入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显示:试验组阴道上皮细胞粘附的大肠杆菌的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杆菌DM8909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乳杆菌DM9811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探讨乳杆菌对机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压气相色谱方法。结果:乳杆菌DM9811发酵液中存在乙酸、9-十六碳烯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其中乙酸浓度为1.6mg/ml。结论:乳杆菌DM9811发酵液中除含有乙酸外,还含有十六~十八碳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乳杆菌DM8909对阴道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影响作了补充实验。将等量DM8909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同时与上皮细胞粘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在pH72情况下,乳杆菌与葡萄球菌同时加入时葡萄球菌粘附数量比葡萄球菌单独粘附少(P<001),乳杆菌与金葡菌粘附数量相差不大(P>005);乳杆菌与金葡菌先于pH45下作用812h,然后与上皮细胞同时孵育2小时,粘附的乳杆菌与金葡菌量比pH72时均有减少,而金葡菌量比其单独粘附明显减少(P<001),且明显少于乳杆菌(P<001)。说明乳杆菌能抑制葡萄球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4.
对分离自植物乳杆菌KLDS1.0728的质粒p141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质粒全长为3597bp,平均G+Cmol%值为38%,并利用DNAMAN6.0软件得到该质粒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经NCBI网站ORFFinder软件分析确定其编码序列即ORF为15个,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发现可以识别功能的ORF有2个,其中包括质粒复制所必需的rep基因,p141的rep基因与已知序列的植物乳杆菌WCFS1内源质粒pWCFS101以及植物乳杆菌内源质粒pM4的复制蛋白基因相似性高达91%。根据rep基因的相似性比较,判断p141的复制模式归属于RCR模式的GroupIII组,即pC194家族。另外,还发现质粒p141中存在mob基因,表明该质粒具有水平转移能力。但没有发现Tn4430转座子以及转座酶基因topl和topA,所以可以判断该质粒的基因比较稳定。此外,还发现该质粒序列中存在一定的与质粒复制和转移调控以及蛋白质表达等有关的重复序列,其对调控质粒的拷贝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棒状杆菌中质粒DNA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棒状杆菌质粒DNA快速检测中,比较了三种方法:强碱法、快裂法和我们设计的酶法。用强碱法抽提的质粒带很淡,快裂法其次,且不能区别两个分子量相近的质粒;而用酶法则显带清晰,且能很好地区分两个大小相近的质粒,分辨率高,认为在棒状杆菌质粒快速检测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双歧杆菌DM9227和乳酸杆菌DM8121质粒的检测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子克隆常规质粒提取方法(略作修改),对一株Bif.infantisDM9227及另一株Lacto.casie.DM8121进行质粒提取及分析,并用固体培养基药敏纸片法测定此两株菌对17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DM8121及DM9227中无质粒的存在。药敏结果显示,DM8121对强力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而对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耐药。DM9227对头孢菌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青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ST-Ⅲ菌株降胆固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Ⅲ菌株是经体外体内实验证实的具有降低胆固醇功能的一株植物乳杆菌,本实验对其体外降胆固醇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T-Ⅲ菌株是通过同化作用和沉淀作用来共同降低胆固醇,其中同化作用为主导作用,可降低胆固醇76.38ug/mL(25.5%);沉淀作用为辅助作用,可降低胆固醇44.62ug/mL(14.85%);并且沉淀作用和pH值具有相关性,在控制pH6.0和不控制的条件下,分别为29ug/mL,与41ug/mL,这表明在酸性条件下ST-Ⅲ菌株的沉淀作用更易发生.在抗超声破碎实验中发现添加有胆固醇培养的ST-Ⅲ株抗超声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的ST-Ⅲ菌株,这有可能是胆固醇进入到细胞膜中改变其结构增强韧性所致;在细胞荧光标记检测实验中也发现了胆固醇能改变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导致通透性变化,添加有胆固醇培养的ST-Ⅲ菌株荧光强度为106.22,仅为对照组的15.1%.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酶碱综合法检测了苏云金芽孢杆菌4个亚种11个野生菌株的内生质粒,获得良好的制备结果和重视性,对野生菌株YBT-1463及其无质粒突变株BMB171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YBT-1463的内生质粒携带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但不携带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且与该菌株对19种C源和12种N源的利用无关。  相似文献   

19.
从实际应用特点出发筛选益生乳杆菌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向东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6):1395-1395
正众所周知,在人的体内和体表生活着大量的各类共生微生物。后者的总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100倍,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的300多倍,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对保障人体的健康具[1]有重要意义。研发各种益生菌制剂来维持、调整、完善人体,特别是肠道的正常菌群结构,近年来一直[2]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和前沿。乳杆菌作为公认的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宿主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乳杆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Pgk12、Pmg36c等质粒电转化不同的乳杆菌。研究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多种因素。受体细胞经20μg/ml氨苄青霉素处理1h,可以提高转化效率200倍。同时,发现电击后的细胞必需在高渗培养基中才能存活,电击后2~3h的复苏表达期和用亚抑制抗生素浓度选择转化子,这些对电转化成功以及提高转化效率都是十分关键的。在改进电转化方法中,各种参数为电场强度8.75kV/cm,电阻100Ω或200Ω,电容25μF和2×磷酸缓冲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