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殖于鼻咽部的微生物与人体始终处于动态生态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与多种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鼻咽部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发人体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使人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人体鼻咽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定殖于人体鼻咽部的微生物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等潜在致病菌为主。本文将分别从鼻咽部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关系、鼻咽部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以及鼻咽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鼻咽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而为指导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咽部定植菌群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情特点的关系,从微生态角度寻找预防或治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1日到2021年10月31日收治的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鼻咽部分泌物培养结果分为阴性组、阳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潮气肺功能检测结果。

结果

1 09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培养阳性者290例(26.58%),中位数年龄为8个月(3.24个月,14个月)。各年龄层患儿鼻咽部菌群定植率及定植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层患儿鼻咽部定植菌均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卡他莫拉菌定植的患儿发热率较低。与喘息相关定植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重症相关的定植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大叶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只有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定植的达峰容积比(Z = −4.12,P<0.001;Z = −1.99,P = 0.046)与达峰时间比(Z = −4.24,P<0.001;Z = −1.98,P = 0.047)均低于阴性组。

结论

特定鼻咽部定植菌的存在会影响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同时降低婴幼儿潮气肺功能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鼻咽部抗酸菌及其L型感染误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鼻咽部抗酸菌及其L型感染误诊研究蚌埠医学院蚌埠233003徐淑秀,姚敏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安徽肿瘤康复医院蒋玉梅,芦晓鸿鼻咽部是上呼吸道门户,易感染抗酸菌及其L型。当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强时,可无任何症状,一旦过度疲劳或因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即可发病...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鼻咽部带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鼻咽部的带菌状况。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对178例医务人员的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根据1999年美国NCCLS有关抗生素敏感试验标准进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Nitrocefin纸片法,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检测采用E-test法。结果:25.8%的医务人员鼻咽部携带流感嗜血杆菌,其产β-内酰胺酶率4.3%;52.8%携带副流感嗜血杆菌;11.8%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苯唑西林的为31.1%;9.6%携带肺炎链球菌,其中PRP为29.4%。结论:医务人员的鼻咽部普遍携带病原菌,且普遍耐药,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如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时戴口罩),这对防止医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甲流(IA)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与健康儿童的差异,分析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后可能对儿童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甲流患儿作为病例组,120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的所有鼻咽部及口咽部标本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比较两组儿童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鼻咽部及口咽部的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Ps0.05),病例组鼻咽部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s<0.05);在鼻咽部菌属水平上,病例组中正常优势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棒状菌属(Corynebacterium)、狡诈菌属(Dolosigranulum)、普氏菌属(Prevotell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s<0.05),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s<0.05),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仅见于病例组;在口咽部菌属水平上,病例组菌群相对减少的有奈瑟菌属(Neiss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奇异菌属(Atopob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s<0.05)。结论 通过对甲流患儿进行上呼吸道菌群分析,揭示了甲流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的失调,这提示我们可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甲流,从而进一步了解甲流的发病机制,为减少甲流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cDNA RDA法克隆小鼠鼻咽部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DA)克隆小鼠鼻咽部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通过三轮消减杂交后,获得了七个差异片段。随机选择两个差异片段TDP1和TDP4,经DNA印迹和RNA印迹证实了TDP1在鼻咽部特异性表达,而TDP4在鼻咽部及食道均有表达,并没有特异性。进一步对这两片段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推测TDP1和TDP4是两个新的基因片段,但是仅TDP1在小鼠鼻咽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原核表达△A146Ply蛋白,评价△A146Ply黏膜免疫对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oe,5.Pn)在宿主鼻咽部定植的保护作用。方法IPTG诱导、Ni—NTA树脂纯化获得纯化的△A146Ply蛋白,经黏膜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其特异性抗血清;进行体内抗定植实验,观察小鼠鼻咽部灌洗液和肺部残存的细菌数量,检测△A146Ply黏膜免疫对19F型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定植的保护作用。为验证该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广谱性,培养血清型14型、3型、6型和2型S.pn,经鼻腔感染免疫后小鼠,评价△A146Ply蛋白黏膜免疫对多株肺炎链球菌定植的保护作用。进行体外抗黏附实验,检测△A146Ply蛋白及其抗血清是否对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R6黏附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结果获得了纯度〉90%的目的蛋白;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146Ply黏膜免疫可以显著降低肺炎链球菌19F在宿主鼻咽部和肺部残存的细菌数量(P〈0.01);14型和3型肺炎链球菌在免疫后小鼠鼻咽部及肺部定植的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2型肺炎链球菌在免疫后小鼠肺部定植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6B型肺炎链球菌在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鼻咽部及肺部均无显著差异(P〉0.05);△A146Ply特异性抗血清△A146Ply蛋白对R6黏附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146Ply蛋白经黏膜免疫BALB/C小鼠可以对多种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在宿主鼻咽部及肺部的定植提供显著保护作用,为Ply作为肺炎链球菌疫苗候选蛋白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pyogens,GAS)是链球菌中致病性最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细菌病原,可以引起儿童和成人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也可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和中毒休克综合征。感染后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避免给患者带来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9.
叶上珠 《蛇志》2009,21(4):305-306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耳鸣为特征的非炎性疾病,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因其病因、病理变化复杂.不易治疗。如部分急性患者由于鼻腔、鼻咽部存在感染,有分泌物.不能常规进行咽鼓管吹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IL-6缺失是否影响鼻咽部菌群组成。方法提取鼻咽部灌洗液DNA并进行扩增子测序检测IL-6敲除前后鼻咽部菌群,分析菌群α多样性,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菌群。通过PICRUSt对菌群OTU丰富度表进行标准化,然后进行菌群关联的KEGG分析。结果 IL-6基因敲除后鼻咽部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不明显,但菌群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丰富度前15个属中9个属明显变化,有6个属明显下降,3个属明显上升。其中,Streptococcus和Bergeyella丰富度明显升高,Staphylococcus、Rothia和Corynebacterium_1丰富度明显降低。Real time PCR检测种水平发现IL-6敲除后Staphylococcus lentus丰富度明显降低。菌群KEGG分析发现,IL-6敲除后,炎性功能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细胞凋亡通路表达上调,另外,部分抗病毒活性通路表达上调。结论炎性因子IL-6与鼻咽部菌群组成存在明显相关性,菌群KEGG分析发现IL-6敲除后多个炎性功能相关通路表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50例病毒性肺炎幼儿的鼻咽部剥落细胞内,检测出24例有3或7型腺痫毒抗原(48%),在其中2例的肺组织内也检测出同样病毒的抗原,并分离出7型腺病毒;5例有呼吸道融合细胞(Rs)病毒抗原(10%);3例有I、lI或III型副流行性感冒(副流感)病毒抗原(6%),其中l例的肺组织内也检测出同样病毒的抗原,井分离出1型副流感病毒。在7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鼻咽部剥落细胞内,检测出3例有3或7型腺病毒抗原,一例有Rs病毒抗原。在一例胸膜炎儿童的鼻咽部剥落细胞内,检测出副流感病毒抗原。在11例非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检测这三种病毒抗原的结果都是阴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昆明地区6~12岁60名健康少年鼻咽部的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进行分离培养,共分离到7个菌属12种细菌,其中的奈瑟氏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在健康少年鼻咽部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3.
用cDNA表达阵谱分析小鼠鼻咽部相对特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Mouse AtlasTM cDNA expression array检测鼻咽、气管、食管、膀胱四种组织中588个已知基因的表达谱,得到11个在鼻咽上皮中表达相对较高的基因,作为鼻咽部组织相对特异基因的候选者,并用RT-PCR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WIF-1在鼻咽慢性炎性组织、鼻咽癌中表达的特点,探寻其在鼻咽未分化癌中表达与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以及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5例鼻咽未分化癌鼻咽癌标本、2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中WIF-1的蛋白水平.结果 ① WIF-1在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存在表达,在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呈周期性.② 鼻咽癌标本表达的平均百分数为(31.0±8.0)%,与非癌上皮组织中WIF-1在柱状细胞中全部呈强阳性相比,有显著差异.WIF-1在部分淋巴细胞中表达阳性.在鼻咽癌和淋巴细胞中表达两者无相关性.③ WIF-1在鼻咽未分化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灶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均无关系.结论 WIF-1在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WIF-1在鼻咽未分化癌细胞中出现表达缺少和(或)下调;WIF-1表达缺少和(或)下调的出现可能是鼻咽未分化癌发生的早期事件,WIF-1表达异常可能在鼻咽未分化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咽鼓管是连接在人的咽部与鼓室之间的一条扁平的肌性管道,其作用在于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以保证鼓膜的正常功能。咽鼓管平时关闭,只有当人打哈欠或吞咽时才张开。实验时,将双唇闭紧,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子,切断口腔、鼻咽部与外界的空气联系,然后做吞咽动作。此时即可感觉到鼓膜紧张(向内凹),同时、听到外界的声音也似乎变小了。这是因为吞咽时,口腔及鼻咽部的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所选定的774人进行鼻咽部3项、血液10~13项、肺功能9项,共25个分析项目的分析测试,以污染区与对照区人群比较,t 或 q 检验,结果鼻咽部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9项次,占该项次的75.0%;血液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的35项次,占该项次的59.3%;配对研究中肺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12项次,占该项次的33.3%,其中大气道占41.7%,小气道占58.3%.表明污染区人群鼻咽、血液、肺功能等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鼻咽部细菌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对因腺样体肥大而入院手术的127例3~14岁儿童进行鼻咽部细菌培养,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腺样体肥大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共34例,第二组为腺样体肥大伴OSAHS并且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的患儿共93例,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7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鼻咽拭子细菌检出率为84.3%,第一组为76.5%,第二组为87.1%,细菌的检出率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相关性,伴有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儿细菌检出率更高。经χ2检验,两组儿童鼻咽部腺样体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 3~14岁腺样体肥大儿童鼻咽部条件致病菌携带率较高,特别是伴有慢性鼻窦炎或中耳炎的患儿,通过研究结果可对患儿后期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并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及相邻器官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鼻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富含天然免疫蛋白,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家族成员SPLUNC1和LPLUNC1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蛋白在鼻咽上皮相对特异高表达,它们都具有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结构域,可通过BPI结构域与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结合从而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也可以有效抑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致癌微生物对鼻咽上皮的侵袭从而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和NF-κB、STAT3等炎症相关通路的激活,阻止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及鼻咽上皮的恶性转化.在鼻咽癌细胞中重新表达PLUNC蛋白,可以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或miR-141-PTEN-AKT等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深入研究PLUNC蛋白家族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指导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鼻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富含天然免疫蛋白,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家族成员SPLUNC1和LPLUNC1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蛋白在鼻咽上皮相对特异高表达,它们都具有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结构域,可通过BPI结构域与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结合从而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也可以有效抑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致癌微生物对鼻咽上皮的侵袭从而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和NF-κB、STAT3等炎症相关通路的激活,阻止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及鼻咽上皮的恶性转化.在鼻咽癌细胞中重新表达PLUNC蛋白,可以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或miR-141-PTEN-AKT等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深入研究PLUNC蛋白家族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指导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细菌凝集吸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等方法,对从我国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出的不与脑膜炎奈瑟氏菌A、B、C、D、x、Y、z、29E、W135、1889、1892、319、191 6群分群诊断血清凝集的菌株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个新的血清群。经抗原分析证实,这三个新的血清群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名为1890群,1486群,1811群。仅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这三个新的血清群的少数菌株,正常人群的带菌率约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