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水苏糖对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预防组,晚期治疗组.采用CCL4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实验第9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药物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肠道菌群,AST、ALT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等的影响.结果中药提取物水苏糖对内毒素及其它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预防组,晚期治疗组病理都有改善,预防组优于治疗组.结论中药提取物水苏糖能有效调整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浆内毒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内毒素血症新生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探究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方法

复制新生大鼠内毒素损伤模型, 注射LPS后第24小时、第3天、第7天分别处死新生大鼠, 留取粪便并将对照组(C1组6只、C3组5只、C7组7只)和LPS组(L1组5只、L3组5只、L7组5只)按处死天数各分为3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差异。

结果

(1) Alpha多样性分析提示对照组和LPS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有显著差异, C3组较L3组Shannon指数均值小(t=-3.386 8, P=0.009 5), Simpson指数均值大(t=3.102 4, P=0.014 6);C7组较L7组Shannon指数均值大(t=2.459 4, P=0.033 7), Simpson指数均值小(t=-2.475 6, P=0.032 8)。(2)物种组成分析表明LPS组的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在门水平LPS组较对照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 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 在属水平上LPS组较对照组埃希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高, 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低; 且随着天数的递增LPS组埃希菌-志贺菌属呈递增趋势, 红球菌属呈递减趋势。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以改变新生鼠肠道菌群的组成, 并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进行调整治疗,达到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应用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苋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血内毒素含量测定。结果 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升高。马齿苋多糖治疗7 d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外周血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马齿苋多糖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外周血内毒素含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内毒素、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情况,同时检测两组对象血清内毒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而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内毒素、IL-6、IL-1、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与血清内毒素和IL-6、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肠道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与内毒素和IL-6、IL-1、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该病病情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脏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高于对照组(均P结论 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调整对肝硬化病人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硬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保肝治疗和加用回春胶囊两组共68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方面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有利于维护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吸收,使病情稳定并向好的趋势转化。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肝脏—肠菌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革兰氏阴性(Gram negative.G~-)杆菌内毒素(Endotoxin,ET.),自从1933年由Boivin等首次用三氯醋酸自鼠伤寒杆菌中提取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其理化特性、分子结构、代谢及其对人及实验动物的生理、病理作用的认识渐趋完善。但仍有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议,有许多作用机理尚未弄清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红花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探讨红花多糖改善微生态失调与肠黏膜免疫、血浆内毒素及肠道菌群的关系。 方法 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红花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5)、自然恢复组(n=5)和丽珠肠乐组(n=5)。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黏膜sIgA、血浆内毒素的检测,以及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结果 给药治疗后,小鼠肠黏膜sIgA水平升高(F=3.990 0,P=0.009 0),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F=3.866 0,P=0.010 0);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红花多糖组和丽珠肠乐组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均有提升,并能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中毛螺菌属(t=2.602 8,P=0.009 2)、粪球菌属(t=4.551 0,P结论 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小鼠肠黏膜sIgA含量,抑制血浆内毒素含量并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降低致病菌、部分恢复和改善肠道菌群而发挥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调整肠道菌群在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培菲康对肝硬化大鼠的防治效果,探讨其治疗肝病的机理。方法 采用CCL4复合因素法制造肝硬化模型,进行肠道菌群培养及肝组织学检查。结果 (1)治疗组G^-需氧杆菌数量明确低于模型组(P<0.05);(2)治疗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轻于C组;(3)电镜结果表明T组肠粘膜绒毛高度及上皮连接均好于C组,肝细胞器损伤轻于C组。结论 培菲康可调整菌群失调,减少G^-需氧杆菌的定值,改善肝脏及肠粘膜的组织形态,提示口服益生菌制剂可作为肝病患者安全常规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7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常乐康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常乐康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梭菌属I簇和XI簇及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LPS)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显著下降,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上升。结论常乐康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效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作为阻止乙肝肝硬化病情进展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清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检测35例肝硬化病人和 2 5例正常人血清NO浓度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硬化组及正常组门静脉横径及门静脉血流量。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清NO显著升高。结论 :检测血清NO可作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指标 ,血清NO在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4例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四类菌群数均值(LOG10 ̄N/克湿便),按从多到少的顺序分别是:双歧杆菌10.22±1.06,类杆菌10.19±1.09,肠球菌8.75±0.73,肠杆菌科8.63±0.87。并概要讨论了这些数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扶正固本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扶正固本丸对小鼠肠道内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菌群的影响。用大黄水煎液灌胃予小鼠,造成实验性脾虚模型,引起小鼠肠道内菌群紊乱,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量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当服用扶正固本丸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均上升至正常水平。本研究表明,扶正固本丸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产生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 ,以进一步研究 NO及 NOS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入小鼠腹腔 ,10 d后取小鼠血清和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 ,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其 NO的含量 ,同时测定血清中 NOS的水平及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的效价。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小鼠后 ,血清中 NO及 NOS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各组间两两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 NO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但不同剂量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小鼠血清中 NO、NOS升高 ,NO及 NOS可能在抗微生物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对磁场处理后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OD值)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 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鲤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实验用稀释滴种的定量方法,对淡水养殖地中健康鲤肠道内的10种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鲤肠菌群的一些生理值。结果表明鲤肠道中需氧、兼性厌氧优势菌是气单胞菌和酵母菌,厌氧优势菌是拟杆菌。对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养殖池中鲤肠道菌群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差异显著(p<0.05),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需氧芽胞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8种菌群在鲤肠道中的菌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肠道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17.
NO在实验性大鼠颈动脉瘤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颈动脉动脉瘤模型,观察iNOS在实验性动脉瘤组织局部的表达情况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动脉瘤增大和对血清NO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应用弹性蛋白酶灌注颈总动脉建立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A组给予氨基胍干预;B组给予生理盐水;C组为阴性对照。测量颈总动脉直径和血清硝酸盐含量。应用HE、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评价动脉瘤的病理特征和iNOS的局部表达特点。结果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动脉瘤增大的程度和血清硝酸盐水平。诱导的动脉瘤病理特征和外形与人动脉瘤组织相似,主要表现为动脉瘤壁明显增厚,内弹力膜和弹性膜全部消失,平滑肌细胞层变薄和消失。中膜和外膜管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氨基胍明显抑制iNOS的表达。结论应用弹性蛋白酶灌注颈动脉可以在大鼠诱导出梭形动脉瘤。动脉瘤的增大与局部升高的NO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还原型尼克项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黄递酶反应,结合乙酸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SD大鼠背根神经节,发现背根神经节内存在有四种不同显色的神经元。(1)AChE阳性神经元(8%)。(2)NADPH-d阳性神经元(2%)。(3)NADPH-d与AChE双显色神经元(90%)。(4)少数两种酶反应均为阴性神经元。其中双显色神经元胞质内含有蓝色和棕色两种颗粒。这证明背根节内存在许多NADPH-d与AChE共存的神经元。提示了背根节内NADPH-d与AChE双染神经元可能与痛感知的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nNOS来源的N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闭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给予选择性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2h再灌注6h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50mg/kg、25mg/kg剂量的7硝基吲唑可使1、NO含量显著降低.2、NT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3、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4、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AP峰降低.结论 nNOS来源的NO参与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