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糖是婴幼儿获取能量的重要碳源之一,但乳糖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半乳糖与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婴幼儿在摄入含乳糖的食品后,未被消化的乳糖会直接进入大肠,刺激大肠蠕动加快,造成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即乳糖不耐症,我国属于乳糖不耐症高发国家。因此,解决乳糖的体外水解问题对减轻该症状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将β-半乳糖苷酶(也称为乳糖水解酶)表面展示在食品安全微生物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细胞表面,通过培养获得该酵母,然后直接利用酵母细胞来水解乳糖生成半乳糖与葡萄糖。采用该工程酵母细胞(HCY10),能在24小时内完全水解50g/L的乳糖,生成半乳糖与葡萄糖。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的优点,能为乳糖的高效水解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鉴于70%的成年人都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已选育出了一种新型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mophilus),利用这种链球菌产生的酶来裂解乳制品中的乳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  相似文献   

3.
由于乳糖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 malabsorption,LM)或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LI)不仅可诱发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而且还可造成人体腹泻、影响婴幼儿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构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本研究对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及发病因素、分型、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作一概述,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主要糖类,一般牛乳中含量可达4.5%左右。由于部分人体(特别是亚州成年人)肠道中缺乏乳糖酶,因而,饮用牛乳或其他乳制品后,因不能分解消化其中的乳糖,而生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的关系;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抗。分组观察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2.5%。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0.59%;>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2.86%,0.010.05。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1。结论(1)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达62.5%;(2)RV肠炎时可合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是使腹泻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3)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给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不耐受与人体健康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密切相关,该病症主要影响人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乳酸菌作为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营养保健、食品工业等领域。近年研究发现,含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在治疗乳糖不耐受症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本文综述了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机制及分型、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年龄、病因及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对382例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进行年龄、病因分析,同时将患儿分成治疗及对照两组,分析乳糖酶的疗效.结果 小儿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以婴幼儿多见,轮状病毒感染是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病因,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疗效显著.结论 婴幼儿腹泻常规给予乳糖酶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碳源对K.fragilis LFS-8611β-D-半乳糖苷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碳源对脆壁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fragilis)LFS-8611生长、β-D-半乳糖苷酶合成的影响及碳源对该酶合成的诱导作用。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LFS-8611生长与β-D-半乳糖苷酶合成同步。该菌株生长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半乳糖,乳糖次之。菌体生物量和酶活力随着培养基中乳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乳糖浓度为12mg/mL,菌体生物量和酶活力达到峰值,分别为5.84g/L、19,12U/mL。半乳糖和乳糖对β-D-半乳糖苷酶合成具有诱导作用。诱导物浓度对β-D-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有较大影响。半乳糖诱导以山梨醇为碳源预培养的K.fragilis LFS-8611细胞合成β-D-半乳糖苷酶的最适浓度为10mg/mL。  相似文献   

9.
我采用点杂交的方法,对人β型血珠蛋白基因簇的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对DNase Ⅰ消化的敏感性作为染色质的结构参数,我将β型血珠蛋白基因簇中11个区域之间以及其与不表达基因区(乳糖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不变区λ轻链基因)的染色结构进行比较。实验的细胞系统为K 562红白血病细胞与人胚皮肤细胞株(HES)。所获得的结果提示,在细胞核内,表达基因的染色质结构疏松,对DNase Ⅰ消化的敏感性远较不表达基因区的为高。此外,本文还对有关点杂交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乳糖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M或LI不仅可诱发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而且还可造成人体腹泻、影响婴幼儿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构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本研究对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及发病因素、分型、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做一概述,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欧 《生命世界》2005,(9):94-95
很多人在喝完牛奶后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牛奶喝下去后半小时至两小时,会出现胀气、腹痛、恶心、呕吐或拉肚子等症状,与牛奶过敏症状相似,但这种现象却不是牛奶中的蛋白质造成的,而是乳糖不耐症。牛奶中有大约5%是乳糖,乳糖是一种大分子,它必须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在小肠中分解成较小的  相似文献   

12.
乳糖来自于乳清,是奶酪行业的低附加值副产物.由于亚洲人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性,因此乳糖缺乏有效的经济增值途径.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利用乳糖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升级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利用生物技术转化乳糖为稀少糖或益生寡糖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乳果糖是一种具有益生元样作用的双糖,可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除了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便秘和肝性脑病等疾病外,在食品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为了更加贴近母乳喂养的效果,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异构化乳糖,异构化乳糖的安全性、是否能发挥一定的健康效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源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微生物源α-半乳糖苷酶的生理生化特性、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在食品、饲料、医药工业等领域的一些应用。Α-半乳糖苷酶均是糖蛋白,不同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基质特异性差别较大,作用基质特异性差别是由蛋白质部分N-末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其最佳作用条件、pH稳定性及耐热性差异较大。微生物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诱导酶,其合成受多个基因的调控,高浓度的葡萄糖能抑制其合成。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源a—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微生物源a-半乳糖苷酶的生理生化特性、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在食品、饲料、医药工业等领域的一些应用。a-半乳糖苷酶均是糖蛋白,不同来源的a-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基质特异性差别较大,作用基质特异性差别是由蛋白质部分N-末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不同微生物来源的a-半乳糖苷酶其最佳作用条件、pH稳定性及耐热性差异较大。微生物a-半乳糖苷酶是一种诱导酶,其合成受多个基因的调控,高浓度的葡萄糖能抑制其合成。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和乳糖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糖和乳糖能促进钝顶螺旋藻生物量的增加,降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对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比较而言,乳糖更有利于钝顶螺旋藻混养生物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细菌的乳糖操纵子可以在哺乳动物中调控基因的表达,修饰阻抑物基因和操纵基因可调控阻抑物诱导能力及其对操纵基因的亲和力,更好的适应高等动物的内环境。半乳糖苷酶对乳糖操纵子系统有正向调控作用,利用乳糖操纵子在转基因动物中可诱导性调控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能有效的提高转基因动物利用半乳糖苷、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以下从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功能、乳糖阻抑物功能活性的基因调控、操纵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哺乳动物的应用现状四个方面,结合半乳糖苷酶的生理功能和其在转基因动物中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对乳糖操纵子介导的半乳糖苷酶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枇杷叶提取液消化前后对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消化过程中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来探讨枇杷叶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枇杷叶提取液对3种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及对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影响,并探讨了枇杷叶提取液经消化酶消化后对肠道益生菌的增殖作用。结果:(1)一定浓度的枇杷叶提取液对单独培养的双歧杆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嗜酸乳杆菌的生长代谢无显著影响。(2)枇杷叶提取液经消化酶作用后对肠道益生菌的促生作用显著降低,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3)试验组代谢产物中的丙酸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他两种酸的含量差别并不显著。(4)浓度为6 g/L的枇杷叶提取液对蛋白酶活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所研究的不同浓度枇杷叶提取液对胰淀粉酶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胰脂肪酶的活力无显著影响。结论:枇杷叶提取液可能是通过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及通过增加益生菌代谢产物中的丙酸含量来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粘虫营养的研究——成虫对于糖类的取食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中用一系列同浓度的不同糖液及不同浓度的同种糖液喂养羽化后一天的粘虫蛾,见到它们对于糖的种类和浓度均有明显的辨识能力。对于糖液的取食量均比对清水的大,表明糖类对成虫均有诱食的味觉刺激:而其效应的大小,在单糖中的顺序为:果糖>(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或≥)甘露糖≥山梨糖>鼠李糖;在二糖中为:麦芽糖>蔗糖≥海藻糖>纤维二糖>乳糖;在三糖中为:棉籽糖>松三糖。对蔗糖溶液的味觉阈值为2×10-4M左右,对葡萄糖的可能为2×10-2M左右。根据成虫取食糖液后以肠道内含物进行纸上层析的结果,见到消化糖类的酶类有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β果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而无β半乳糖苷酶和淀粉酶。消化道对糖液的消化和吸收以及糖液通过消化道均相当迅速。嗉囊是糖类贮存和水解的主要场所,其中的消化酶可能是由涎腺分泌或从中肠分泌后通过前胃而分批向前流入的。中肠是吸收消化产物的主要部分,所吸收的糖类在体内大部分转变成脂肪贮存。成虫羽化后以清水饲养到第3天时脂肪含量占干重13%左右,而以20%蔗糖溶液饲养的却高达64%左右。用0.2M和0.4M的糖液分别连续饲养配对的雌雄成虫直到雌蛾死亡,见到每对蛾对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取食量较大,半乳糖次之,甘露糖与乳糖较小;取食糖液的体积不随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产卵量以取食麦芽糖的最大,乳糖的最小。从产卵量来看,半乳糖和甘露糖一经吸收后其营养效应与葡萄糖大致相同。糖液中的水分对于成虫也显示有一定的营养效应。  相似文献   

20.
溶酶体普遍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它除了能够对进入细胞的有害异物起“消化”作用外,还能对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坏或衰老的细胞器,甚至生物大分子起“消化”作用,以充份利用有用物质,清除细胞内废物,保障调节代谢的正常进行,这种作用称为自体吞噬作用。溶酶体的自体吞噬作用过程与异体吞噬作用过程基本相同,差别只是被消化物质不是细胞外来异物,而是细胞内源性物质。如衰老、破损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及某些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