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复方党参片对高原士兵脑作业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制定提高高原脑作业能力和睡眠质量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海拔4 100 m高原士兵31人,采用自身配对设计进行试验,比较新复方党参片干预前后高原士兵的脑作业能力和睡眠质量状况。脑作业能力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的数字广度、数字译码和目标追踪测试问卷进行评价;睡眠质量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新复方党参片干预对高原士兵的数字广度测试结果无明显影响,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23.61±2.89 vs 23.23±3.84,P=0.539);新复方党参片干预可提高高原士兵的数字译码能力,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3±8.78 vs 72.90±8.08,P0.01);新复方党参片干预可提高高原士兵的目标追踪的正确数,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87±17.65 vs 139.06±38.73,P0.01);新复方党参片干预前后,高原士兵的睡眠质量状况无明显影响,差异无显著性(6.19±3.44 vs 6.61±4.05,P=0.417)。结论:新复方党参片干预可提高高原士兵脑作业能力而对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作用,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85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肺功能指标动态变化情况,为临床上重症MPP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儿科接诊的重症MPP患儿85例为重症组,并选取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的轻症MPP患儿72例(轻症组)为研究对象。全部MPP患儿均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治疗,联合头孢曲松抗菌治疗,并予氨溴索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重症组在急性期大气道通气指标FVC、PEF、FEV1、FEV1/FVC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FVC、PEF、FEV1、FEV1/FVC在恢复期和轻症组无显著差异(P0.05);(2)重症组小气道通气指标FEF25、FEF50、FEF75、FEF25-75在各个时间节点均与轻症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重症MPP具有发病急性期大、小气道受损严重的特点,大气道在恢复期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而小气道在恢复期各项指标仍处于异常表达的状态。肺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对重症MPP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平原人暴露于海拔3500m以上高原,特别是急进高原之后存在体重下降现象,但其体重下降程度与高原反应相关关系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修建青藏铁路可可西里昆仑山口区的120名男性铁路建设者为研究对象,全体受检者居住环境、进食以及劳动强度等条件基本相当,其中85名来自平原地区(平原组),35名来自青海东部农业区(中海拔组;海拔2200m)。受检者乘火车到格尔木地区(海拔2800m),并在此停留7d,测定体重、体重指数、腰围等指标,之后乘车到昆仑山口(海拔4678m)工作33d后再次测定以上各指标。到达昆仑山口2d后,采用LakeLouise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sickness,AMS)评分规则对平原组和高原组进行评分。为了动态观察体重的日变化,对来自平原组的20名施工人员,每天早上施工之前测体重,连续测量33d。结果显示,平原组在格尔木和昆仑山所测平均体重分别为(67.1±9.5)kg和(60.0±8.1)kg(P0.01),中海拔组体重分别为(63.1±5.5)kg和(61.7±6.4)kg(P0.05)。平原组平均体重降低幅度为10.4%(范围6.5%~29%),而中海拔组为2.2%(范围-2%~9.1%)。平原组体重下降的程度与暴露高原之前的体重(基础值)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1),而中海拔组体重下降程度与基础体重不相关(r=0.296,P0.05)。20名平原人到达高原20d内体重降低最明显,之后体重基本保持不变。平原组AMS评分(4.69±2.48)显著高于中海拔组(2.97±1.38),两组AMS评分与基础体重值呈正相关(r=0.643,P0.01)。以上结果提示:(1)平原人暴露高原环境之后体重显著减轻,体重越高者体重减轻程度越高;(2)较高体重指数的平原人快速进入高原之后,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甚至发生AMS。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60 m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观察组联合将300 mg胸腺肽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FEV1/FVC)、CD8~+、CD4~+及CD4~+/CD8`+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VV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可以改善减轻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桉柠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ECOPD患者126例,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丙二醛(MDA)、8-异构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2.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FE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的FVC、FEV1、FE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DA、8-isoprostan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MDA、8-isoprostane明显下降(P0.05),治疗28d后研究组的MDA、8-isoprostane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5/63),与研究组的6.35%(4/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桉柠蒎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A、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健康患儿40例(近1年均无服用维生素AD史)作为研究对象。将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AD组)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组)。治疗组补充口服维生素AD1粒qd,疗程共6个月。分别比较三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随访6个月、1年内喘息的控制情况(喘息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咳嗽程度、有无夜间症状或夜间憋醒、有无活动受限)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哮喘组≥4岁患儿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评价哮喘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喘息发作时间、夜间症状、夜间憋醒、活动受限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及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A、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1-磷酸鞘氨醇(S1P)、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PDCD5、S1P、OPN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的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P0.05);两组血清PDCD5、S1P、OPN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哮鸣音及胸闷气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布地奈德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DCD5、S1P、O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A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吸气分数(IC/TLC)、残总比(RV/TL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包括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血清NO及内皮素1(ET-1))、症状评分(包括哮喘症状评分(ACT)及慢阻肺症状评分(CAT))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EV1/FVC、IC/TLC及RV/TL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FEV1、FEV1/FVC、IC/TLC、RV/TLC及DLCO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SICAM和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SICAM和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CT评分和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ACO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儿童青少年去脂体重(fat free mass,FFM)、脂肪体重(fat mass,FM)和肺通气功能的关系。随机抽取黑龙江省10~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1174人(男性583人,女性591人),测量身高、体重和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使用身体成分测量仪和肺功能仪分别测量FFM、FM和肺通气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FM、FM和肺通气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性别,受试者年龄与去脂体重指数(FFM index,FFMI)呈正相关(P0.001)。男性年龄和脂肪体重指数(FM index,FMI)呈负相关(P0.001),女性年龄和FMI呈正相关(P0.001)。无论性别,受试者FFMI与用力呼气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25%of forced vital capacity,FEF25%)、FEF50%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都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1)。男性FFMI与FEF75%正相关(P0.05),女性FFMI与FEF75%不相关。男性FMI与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和MMEF呈负相关(P0.05),而与FVC不相关。女性FMI与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均不相关。除男性FEV1/FVC和FEF75%外,无论性别,FFMI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预测作用大于FMI。FFMI对男性肺通气功能预测作用大于女性。男性肺功能突增发生在12~15岁:FVC较前一个年龄段分别增加10.05%、20.41%、11.75%和9.00%,FEV1分别较前一年龄段增加11.38%、20.07%、12.01%和9.14%。女性肺功能突增发生在12、13和18岁:FVC较前一年龄段分别增加13.73%、9.07%和9.76%,FEV1较前一年龄段分别增加13.17%、11.12%和10.62%。在肺功能突增期,无论性别,FFMI对肺功能的预测作用大于年龄的预测作用。综上所述,无论性别,反映骨骼肌力的FFM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对男性肺通气功能的预测作用大于女性。FM与男性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而与女性肺通气功能不相关。在肺功能突增期,身高和FFM的快速增长可能是造成肺功能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在平原观察113名入藏人员吸入10%低氧气体10 min和屏气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变化;进入高原后进行急性高原反应(AMS)症状评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急性高原反应者和基本无反应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入10%低氧气体过程中,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心率迅速升高,血压普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急性高原反应者吸入低氧气体1min时的心率明显慢于基本无反应者.所观测指标均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相关分析表明,AMS评分仅与吸入低氧气体7 min时的心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176.结论:在平原单纯用低氧和屏气反应来预测3 658 m高原地区的AMS发病情况意义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功能变化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由平原急进高原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218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平原及急进高原24h内的血压、心卒和血氧饱和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心功能;根据路易斯湖评分标准将受试者分为急性高原病纽(AMS组)和无急性高原病组(无AMS组)。结果:急性高原暴露后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博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氧饱和度、左室收缩末容积则显著降低(P〈0.05);急进高原后AMS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无AMS组(P〈0.05),每博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显著低于无AMS组(P〈0.05)。结论:健康男性青年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左室舒张末容积、心率、每博指数可能作为预测急性高原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烟龄215年,日吸烟量≥15支的无症状男性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男性无症状吸烟者190人及非吸烟者180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两组人群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Tiffeneau1秒率(FEV1/VC)结果改变不明显,而Gaensler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F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无症状吸烟人群肺功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吸烟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经出现了小气道及肺弥散功能的损伤,提醒吸烟者应早期戒烟,关爱自身健康,净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迟晶  彭科  杨小敏  丁飞  宫亮 《生物磁学》2013,(25):4885-4887,4935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中肿瘤标志物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根据其是否伴有ILD,分为RA组53例和RA-ILD组35例。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及抗环胍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值,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肿瘤标记物与肺功能指标、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RA.ILD组FVC、FEV1、MVV、DLCO均比RA组低,CEA、CA125、CA199均比RA组高,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抗CCP抗体含量相比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EA与FVC、FEV1、MVV、DLCO呈负相关(P〈0.05),而CA125、CA199却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CEA、CA125、CA199与抗CCP抗体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ILD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而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却明显增高,CEA对肺功能损害影响较大,却与关节损害的关系不大,这为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问质纤维化(PIF)急性加重期的干预作用,并对干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年龄大于80岁COPD合并PIF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8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颗粒600mg/次,3次/d,连用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和影像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培养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血液中IL-2和TNF—α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部CT见感染明显控制。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大剂量NAC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PIF的老年患者,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少细菌在呼吸道内的附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肺通气功能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组,每组15例,监测记录研究对象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夜间血氧指标,比较各组监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病情程度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重度比较FEV1/FVC、FEV1、RV、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有差异(P0.05);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ODI、LsaO2有差异(P0.05);中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ODI有差异(P0.05)。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1与MsaO2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由医务人员指导给予家庭氧疗和呼吸操训练,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年肺功能,应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1年内急性发作1次5人,2次2人,3次及以上1人,对照组1年内急性发作1次9人,2次7人,3次及以上4人(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年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和FEVl/FVC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年FVC、FEVI/FVC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年SGRQ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年SGRQ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延缓患者肺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章朱峰  沈旦  黄建安  冯薇  张秀琴 《生物磁学》2013,(24):4730-4733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不伴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NIPPV)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并且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pH,PO2和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C02较治疗前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的PO:和PC02改善更明显(P〈0.05),而pH和Sa0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实测值/预计值和FEV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对不伴有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早期应用NIPPV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任文汇  王剑波 《生物磁学》2011,(6):1187-1190,1200
急性高原病是暴露于高原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若不及时诊治,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增加,内地人员进入高原地区日渐增多,因此如何保证进入高原的人员健康,是医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人们有效快速地预防急性高原病,本文对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的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阳性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72例初次诊断CVA的患儿,根据血清MP抗体结果分为CVA合并MP抗体阳性(以下记CVA合并MP)组,CVA组。分别对两组进行支原体抗体及肺功能检测。结果纳入本研究的CVA患儿,MP抗体阳性占29%,且这部分患儿中女孩比男孩多。CVA患儿肺功能FVC、FEV1/FVC、PEF、MMEF75/25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合并MP组FVC、FEV1/FVC、PE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75/25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合并MP组支气管激发试验以极轻度、轻度为主(P〈0.05),而CVA组以中重度为主(P〈0.05);CVA合并MP组,在治疗一个月时FEV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同时间两组间FEV1%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的多种微生物间形成复杂而又互相联系的群落,MP使气道黏膜受到损害,影响呼吸系统局部微生态,这与哮喘的形成有某种联系。MP抗体阳性的CVA患儿气道高反应性较低,相比之下,小气道阻塞加重,且其对CVA治疗过程中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肥胖与哮喘在肺功能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对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我院肺功能室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6例,年龄20-42岁,依据体重指数分级,分为正常体重组35例,超重组32例,肥胖组30例。进行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组比较。结果:(1)超重组和肥胖组改善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2,P=0.002)。(2)FVC和FEV1/FVC在哮喘患者中下降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1)体重指数影响哮喘改善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改善率也相应增加(2)肥胖哮喘患者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