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为金发藓科多年生藓类植物,分布于泥炭沼泽等多种生境中.该植物对于人为干扰以及环境干旱的耐受性较强[22],是该类型环境特征的指示植物[10],在研究泥炭沼泽植被演替与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桧叶金发藓种群研究主要局限于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位等方面[2,6~8].国内外植物种群动态过程研究主要应用同生群法(动态生命表法)、具体时间法(静态生命表法)等[11,12],使用历史重建法(historyreconstruction method)的研究较少,国内尚无该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历史重建法,分析桧…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泥炭地大多存在直叶金发藓优势度增加的现象,其内在机制尚不清楚。以大泥炭藓、中位泥炭藓和直叶金发藓为材料,在哈泥泥炭地选取潜水位差异明显的两个生境,人工构建苔藓群落,研究潜水位和邻体对3种苔藓形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潜水位降低抑制两种泥炭藓的高增长和中位泥炭藓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两者分枝生产和N含量,而直叶金发藓除生物量受到抑制,分枝生产受到促进外,其他指标均无响应;在混合群中,两种泥炭藓相互促进彼此的高增长和生物量生产,直叶金发藓抑制大泥炭藓的分枝生产和中位泥炭藓的C含量,但两种邻体对直叶金发藓的各项指标影响甚微。研究表明,直叶金发藓尽管未对泥炭藓产生直接的竞争效应,但是凭借其良好的耐旱能力,仍能在气候变暖以及人为干扰导致的潜水位下降的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种群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七种苔藓植物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对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植物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苔藓在泥炭的全氮、全磷、Ca2+、K+、沼泽水的pH和电导率、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以及水位埋深9个环境因子梯度上的平均生态位宽度排序为:沼泽皱缩藓>喙叶泥炭藓>中位泥炭藓>尖叶泥炭藓、桧叶金发藓>大泥炭藓>锈色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倾向于特化种,沼泽皱缩藓倾向于泛化种.在各种环境因子中,以电导率平均重叠值最高,水位埋深、乔木郁闭度、pH和灌木盖度梯度上平均重叠值最低,是影响苔藓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多数苔藓在这4个梯度上产生生态位分异.少数苔藓种对在所有环境因子梯度重叠值均较高,是由于苔藓之间存在水分协作关系.这为苔藓植物的种间竞争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泥炭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固碳植物之一,固碳量约占全球土壤碳的15%。近几十年来,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泥炭藓沼泽水热状况变化对泥炭藓的固碳量和速率产生影响。选取我国最重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沼泽为试验区,以分析中纬度地区泥炭藓沼泽植被生长状况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以2000—2017年MODIS植被指数NDVI和EVI为数据源,通过对比Logistic模型订正后的NDVI和EVI时间序列在泥炭藓沼泽植被生长状况监测中的优劣,选出最佳指标以获得18年来泥炭藓沼泽植被生长状况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Logistic模型能够很好的消除泥炭藓沼泽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噪声;2)在季节和年际两个时间尺度上,EVI对泥炭藓沼泽植被生长状况的监测效果均优于NDVI。在季节周期上,虽然EVI和NDVI均得到泥炭藓沼泽植被生长周期规律,但EVI更灵敏。在年际分析中,EVI有更大的值域响应空间,以准确反映泥炭藓沼泽植被的年际变化规律;3)由EVI获得18年来泥炭藓沼泽植被变化趋势指出,泥炭藓沼泽植被呈显著微弱增长,年均EVI增长率为3.8‰(R~2=0.45,P0.01)。相比于EVI年均值,EVI年内最大值(R~2=0.47,P0.01)更敏锐的反映泥炭藓沼泽植被生长状况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沼泽湿地是大气甲烷(CH4)的重要来源, 但有关亚热带亚高山沼泽湿地CH4排放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特别是对不同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的精确估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不清楚。该研究选择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为研究区域, 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间, 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原位测定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通量, 同步记录大气和地下5 cm土壤的温度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 (1)光照下, 裸露地(B)、泥炭藓(Sphagnum paluster)(S)、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P)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C通量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 0.012-1.372、0.022-1.474、0.027-3.385 mg·m-2·h-1; 遮光处理下, B、S、P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C通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 0.012-1.372、0.009-1.839、0.017-2.484 mg·m-2·h-1, 均为CH4排放源。同时, 光照条件下不同覆被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略大于黑暗条件, 但差异不明显。(2)不同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即: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其中夏季CH4排放量显著大于其他季节, 占全年的57%-84%。该研究发现泥炭藓沼泽湿地CH4通量均与气温和地下5 cm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 且CH4排放量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 表明温度是影响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时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年平均和年累计CH4排放量均依次为: P > S > B, P显著大于B。该研究发现植被类型与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 表明覆被类型是影响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4) 3种覆被类型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均与地下水位变化不相关。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泥炭藓沼泽湿地CH4排放规律, 同时也为区域碳循环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的持水特性在泥炭湿地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区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的修复。以贵州麻若平台分布的泥炭沼泽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沼泽内泥炭藓的生物量、蓄水量、吸水率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泥炭藓物种组成主要包括狭叶泥炭藓(Sphagnum cuspidatum Ehrh.)、多纹泥炭藓(Sphagnum multifibrosum X. J. LiM. Zang)和卵叶泥炭藓(Sphagnum ovatum Hampe.) 3种,狭叶泥炭藓为优势种,占泥炭藓总盖度的87.2%。沼泽中泥炭藓的生物量为(0.62±0.01) kg/m~2,自然蓄水量为(9.42±0.45) kg/m~2,饱和吸水率达1827.41%±34.56%,说明泥炭藓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RDA分析表明,泥炭藓的生物量、饱和吸水量和饱和吸水率主要受沼泽土壤总钾、总磷、有效磷、有效氮、有效钾的影响,泥炭藓的鲜重、自然蓄水量和自然吸水率受土壤pH和水位的影响较大。泥炭藓的生物量、饱和蓄水量、饱和吸水率与土壤总钾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磷、有效磷、总钾、有效氮、总氮、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土壤总磷、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总氮、有机质对沼泽中泥炭藓的持水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及底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甲烷循环过程。选取大兴安岭连续多年冻土区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两种典型植被群落泥炭沼泽,设置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OTC)增温实验。于生长季(6月、7月、8月和9月)采集土壤孔隙水样品,对比分析OTC内外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究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与DOC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温提高了生长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和DOC浓度,而对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因月份而异。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54.52%和44.97%,DOC浓度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34.16%和28.33%。增温使得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平均数量分别降低了46.20%和31.4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水中DOC浓度可分别解释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变化的29.00%和24.10%(P<0.01),而对两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贵州都匀市毛尖镇螺蛳壳风景区沼泽湿地的6种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分别测量其主茎粗、株高,计数侧枝数和分枝数,并计算其饱和吸水率、外吸水率、内吸水率、透明细胞面积占比、侧枝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6种泥炭藓饱和吸水率大小依次为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m Ehrh)(2518.99%)>...  相似文献   

9.
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的持水特性在泥炭湿地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区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的修复。以贵州麻若平台分布的泥炭沼泽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沼泽内泥炭藓的生物量、蓄水量、吸水率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泥炭藓物种组成主要包括狭叶泥炭藓(Sphagnum cuspidatum Ehrh.)、多纹泥炭藓(Sphagnum multifibrosum X.J.Li&M.Zang)和卵叶泥炭藓(Sphagnum ovatum Hampe.)3种,狭叶泥炭藓为优势种,占泥炭藓总盖度的87.2%。沼泽中泥炭藓的生物量为(0.62 ±0.01)kg/m2,自然蓄水量为(9.42 ±0.45)kg/m2,饱和吸水率达1827.41%±34.56%,说明泥炭藓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RDA分析表明,泥炭藓的生物量、饱和吸水量和饱和吸水率主要受沼泽土壤总钾、总磷、有效磷、有效氮、有效钾的影响,泥炭藓的鲜重、自然蓄水量和自然吸水率受土壤pH和水位的影响较大。泥炭藓的生物量、饱和蓄水量、饱和吸水率与土壤总钾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磷、有效磷、总钾、有效氮、总氮、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土壤总磷、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总氮、有机质对沼泽中泥炭藓的持水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长白山金发藓科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水良  曹同 《植物研究》2000,20(3):286-293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 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对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30个样点中的13种金发藓科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长白山地区,金发藓科植物在海拔高度、土壤含砂量、含水量、酸度、光照条件等资源维上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13种金发藓科植物中,球蒴金发藓(Polytrichum sphaerothecium(Besch.)C.Mull.、高山异发藓短叶变种(Polytrichastrum alpinum var. brevifolium(R.Br.)Brid.)在海拔上,拟异发藓(Polytrichastrum formosum(Hedw.)G.L.Smith)、变形异发藓(Polytrichastrum dicipensLimpr.)、毛尖金发藓(Polytrichum piliferum Schred.ex Hedw.)、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 Willd.ex Hedw.)在光照上以及大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直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 ssp. strictum(Brid.)Nhy.&Sael.)在土壤酸度与水分上的生态要求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宣恩县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组成、群丛类型、植物群落生物量、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沼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共计41科65属94种;沼泽植被可区分为9个群丛,其中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ssp. palustre)、野灯心草(Juncus sethuensis)和堇菜(Viola verecunda)为9个群丛共有种.在9个群丛中,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 ssp.palustre)的生物量最高,亮鞘苔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fargesii-Sphagnum palustre ssp.palustre)的生物量最低;泥炭藓的生物量占其所在群丛总生物量的74.78%-91.18%.泥炭藓的平均盖度为88.6%,在其中7个群丛中,泥炭藓的重要值大于其他物种的重要值.在群丛物种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R)最高的为西南小叶地笋 庐山蔗草一泥炭藓群丛(Ass.Lycopus coreanus vat.cavaleriei Scirpus lushanensis-Sphagnum palustre ssp.palustre),优势度指数(C)最高的为亮鞘苔草-泥炭藓群丛,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为西南小叶地笋 野灯心草-泥炭藓群丛(Ass.Lycopus coreanus vat.cavaleriei Juncus setchuensis-Sphagnum paslustre ssp.palustre),均匀度指数(J)最高的为野灯心草 宜昌苔草-泥炭藓群丛(Ass.Juacus setchuensis Carex alliFormis-Sphagnum palustre ssp.palustre).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是我国典型贫营养型沼泽。沼泽中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泥炭藓和常绿小灌木发育十分良好。这与沼泽水文状况和泥炭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关。各种植物的主要微量元素硼、铜、钴、锰、锌等含量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亦不同,而且随季节而变化。狭叶杜香和甸杜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特点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两种泥炭藓相似,都与兴安落叶松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重点探讨植物体内主要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揭示贫营养型森林沼泽生态、为合理利用与改造沼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长白山哈尼泥炭沼泽,应用“固有年际标记”,对有孢子体和无孢子体生产的桧叶金发藓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群中,分株均由6个龄级组成,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尤为明显.总体分株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分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龄级增加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总体分株平均高度相差6.17%(P<0.05),孢子体生产限制了分株高度的生长.各龄分株的平均高度均随龄级增加而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无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的变异程度仅为2.44%,体现了高度一致性对营养株存活的意义.有孢子体生产的种群内,分株高度变异系数为25.07%,分株生物量变异系数仅为8.25%,反映干物质积累量的一致性对种群实现有性繁殖的意义.两种群分株生物量与高度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未表现出异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地貌苔藓植物对土壤养分积累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英  白学良  张乐  毕庚辰  冯超  寇瑾  萨如拉 《生态学报》2015,35(10):3288-3297
为了解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地貌土壤主要矿质养分含量及其特点,同时探讨苔藓植物对土壤养分积累的影响,选取了6座形成年代不同的火山,对其进行了苔藓植物生境分布、盖度调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西焦得布山、卧虎山、南格拉球山、莫拉布山等老期火山阔叶林下苔藓种类匮乏,其盖度1%;老期火山石塘林苔藓种类较丰富,盖度可达10%—15%,主要分布有毛尖紫萼藓、山羽藓、美灰藓、虎尾藓等石生藓类,同时还有石缝藓、卷叶凤尾藓等生于石缝内。(2)新期火山中老黑山的林下以垂枝藓为优势种,盖度可达50%—80%,常见伴生种有山羽藓、狭叶小羽藓、金灰藓、毛尖紫萼藓等。老黑山火山砾生境以砂藓为优势种,盖度可达45%;常见伴生种有垂枝藓、美灰藓、真藓、桧叶金发藓等。(3)新期火山中的火烧山上分布的苔藓以毛尖紫萼藓、垂枝藓、美灰藓等干燥石生藓类为主,盖度为10%左右,峭壁背阴处和石缝等小生境中分布有密叶三瓣苔、毛尖金发藓、桧叶金发藓等。(4)土壤N、P、K三大营养元素含量在老期火山土壤中基本上都为丰;全N、S、有机质含量在新期火山土壤中的含量最低,有随火山形成年代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全K、Ca、Mg、Fe、Zn、B含量在新期火山土壤中都最高,有随年代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全Mn和Cl含量在新期火山土壤中较高,也随年代的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全P的量在各火山土壤中的含量都较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新期火山土壤p H值高于老期火山,土壤酸碱反应总体上呈中性。(5)土壤全N、S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全K含量与全Mg、Fe含量,全Mg含量与全F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S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全N含量与全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N与全Zn,全K、S与有机质,全Ca与Cl,全S与全Zn,全Zn与有机质含量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6)表面有苔藓植物覆盖的火烧山土壤所含N、S、P、有机质等的含量高于火山砾;老黑山路边土壤养分含量几乎都低于林下样品,老黑山表面覆盖有垂枝藓、山羽藓、砂藓和桧叶金发藓的火山砾所含N、S、有机质的含量高于只有砂藓覆盖的火山砾。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湿地的关键物种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种群的分布特征及其制约因素,于2020年8月沿垂直湖岸带方向设置样带和样方进行植被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和采样,于室内进行各理化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大泥炭藓三生长指标(头状枝数量、盖度、生物量)对垂直湖岸带距离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均随垂直湖岸带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距湖岸40m左右时,大泥炭藓种群生产力最高;(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个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固相比、液相比、气相比、pH、TN、TP、TOC、AHN、AP、TOC/TN、TOC/TP、TN/TP;地下水埋深;水样pH、TN、TP、TN/TP)中,地下水埋深是影响大泥炭藓种群生长和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土壤TOC/TP;在8个生理指标(组织TC、TN、TP、TC/TN、TC/TP、TN/TP、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中,组织TC与大泥炭藓生长显著相关;(3)地下水埋深通过影响大泥炭藓头状枝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土壤TOC通过影响大泥炭藓吸收同化到自身组织中的TC含量,来影响其种...  相似文献   

16.
遮阴对两种泥炭藓植物生长及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泥炭藓和喙叶泥炭藓为材料,研究遮阴对其生长及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种群中,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大泥炭藓的高生长,但对喙叶泥炭藓的生长以及大泥炭藓生物量和分枝数未产生影响;在混合群中,喙叶泥炭藓抑制了大泥炭藓生物量和分枝数的增长,而大泥炭藓对喙叶泥炭藓的生长无影响.随遮阴胁迫的增加,邻体对喙叶泥炭藓竞争加剧,当胁迫进一步增强,邻体效应有转变为正相互作用的趋势,但邻体对大泥炭藓的效应始终为竞争,未随胁迫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火对泥炭地优势植物泥炭藓(Sphagnum)孢子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泥炭土和3种泥炭藓的成熟孢子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火烧,以此设置不同温度水平(20、40、60或100℃,持续0.5、1、2、4或10 min),对泥炭藓孢子进行热激处理,经萌发实验后,研究火烧高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期间各层土温随深度而递减,表层泥炭可达300℃的极端高温,而1 cm深温度仅为70℃,体现出泥炭土良好的热缓冲性;40℃的热激可使锈色泥炭藓(S.fuscum)与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孢子萌发率提高20%与50%;60℃的热激使尖叶泥炭藓(S.capillifolium)孢子的萌发率提高1倍;100℃热激对3种泥炭藓孢子萌发则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孢子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但土壤中的孢子凭借泥炭的良好热缓冲性,可以躲避火烧高温造成的致命伤害,适度的热激甚至能提高其萌发力,对其在火后的建植及种群的长存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兴安落直松泥炭藓沼泽植物的主要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惠卿  张桂荣 《植物研究》1993,13(4):385-393
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泥碳藓治泽是我国典型营养型沼泽。沼泽中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泥炭藓和常绿小灌木发育十分育好。这与沼泽水文状况和泥炭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关。各种植物的主要微量元素硼,铜,钴,锰,锌等含量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亦不同,而且随季节而变化。狭叶杜香和甸杜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特点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两种泥炭藓相似,都与兴安落叶有明显的区别。本文重点探讨植物体内主要微量元素及其含量  相似文献   

19.
泥炭藓是泥炭地中的优势植物,常面临干旱的威胁,并分化为藓丘种、丘间种甚至丘坡种,其形态特征如何响应种间相互作用和干旱胁迫还鲜有人知。以藓丘种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尖叶泥炭藓(S.capillifolium)和丘间种喙叶泥炭藓(S.fallax)为材料,在模拟湿润和干旱条件下,对人工构建的苔藓群落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分析干旱及植物相互作用对3种泥炭藓生物量生产、高增长、侧枝生产与水细胞体积百分比(HCP)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对于3种泥炭藓的生物量生产、高增长、侧枝生产均有抑制效应,并促进了2个藓丘种HCP的增加;邻体抑制了藓丘种大泥炭藓的生物量生产与侧枝生产,并使藓丘种尖叶泥炭藓的HCP明显下降;在HCP性状上,干旱与邻体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2类泥炭藓能够通过调整形态特征来适应干旱以及植物相互作用,藓丘种较强的耐旱能力应归因于其能通过增加HCP来提高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优势植物, 泥炭藓(Sphagnum)在泥炭沼泽中缺乏有性更新的原因尚不清楚。针对影响孢子萌发的光强和养分条件, 以泥炭藓(S. palustre)为材料,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实验, 研究不同光强和养分浓度对孢子萌发率、萌发势及萌发指数的影响。4 种培养基中, 养分浓度高的营养液培养基中孢子萌发率最高, 达到60%, 其次为养分浓度与营养液相近的琼脂+营养液培养基, 萌发率为48%, 再次为养分水平很低的沼泽水培养基, 萌发率约为30%, 几乎无养分的蒸馏水培养基中萌发率最低, 约为5%。萌发势和萌发指数亦呈现相同的规律。琼脂+营养液和营养液培养基较沼泽水和蒸馏水培养基孢子萌发时间提前约3 天时间。增加光强使孢子萌发率仅提高10%。研究表明, 低养分浓度和弱光照均不利于孢子萌发, 相对而言, 泥炭沼泽的贫营养特征应是限制泥炭藓有性更新的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