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词义商榷:“害虫防治”与“害虫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关“害虫防治(Insect Pest Control)”与“害虫治理(Insect Pest Management)”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尤其是两者之间含义上的差异,国内已有多种提法。例如,《昆虫学通论》(北京农业大学主编,1981)提出“害虫防治”与“害虫治理”是人类对付害虫的两种不同的战略,前者是“采取措施把害虫消灭于大量发生之前”,而后者是“要求把害虫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以下,消除为害的威胁”。朱弘复(大自然,1981(3):47)则认为“害虫治理”是战略,“害虫防治”是策略,“害虫防治”完全可以包括在“害虫治理”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2.
<正> 1980年12月江苏省昆虫学会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害虫综合防治讨论会,讨论了以下七个问题。 一、综合防治的概念 认为196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害虫综合防治专家小组会议所提出的定义:“综合防治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按照害虫种类的种群动态和它相关的环境关系,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尽可能地互不矛盾,保持害虫种群处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还是值得参考的。它的内涵意义包括三个观点:一是生态学的观点,以建立最优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不断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协调作物、害虫、天敌三者之间与周围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将害虫种群数量压低在一定的经济受害水平以下,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增产增收,而不是其相反。二是经济学的观点,在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总体出发,有计划地、协调地选择运用必  相似文献   

3.
<正> 白背飞虱Sogatalla furcifera Horv(?)th为害水稻日趋严重,分析了解其种群发生动态,对于搞好测报和指导防治是十分重要的。种群动态包括数量动态、空间动态、时间动态,三者之间互为依存,互相影响。种群在数量上的波动,常常直接引起空间的扩张或收缩。诸环境因子随时间序列的变化,也往往导致种群个体在空间或散播、或聚集的行为习性的改变,从而使其空间格局相应发生变化。种群动态是一个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就数量动态而言,什么样的动态称为“猖獗”或“凋落”;就空间动态而言,什么样的格局称为“随机的”,“聚集的”,“均匀的”等等。这些概念都没有明确的外延。因此,用  相似文献   

4.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3,23(12):2624-2630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然小菜蛾在芥菜上的初始卵量最高,但害虫种群总增长倍数在芥蓝上最高,其次为小白菜,菜心和芥菜,分别为17.64、11.90、11.43和3.76。这说明尽管芥菜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但不适合小菜蛾生长发育。芥蓝是最适宜小菜蛾种群增长的寄主。生物因子在小菜蛾自然种群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上,天敌类群对小菜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除芥菜之外,寄生性天敌对芥蓝、菜心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捕食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最小。“捕食及其它”对芥菜上小菜蛾种群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排除此因子作用,小菜蛾种群两代后将增长126.03倍。该因子是导致芥菜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小菜蛾防治策略时,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布局,加大对芥蓝小菜蛾种群的防治力度;芥菜可作为一种诱杀植物种植,以吸引小菜蛾产卵,并集中防治。这些防治策略在小菜蛾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1教学背景分析 1.1课标分析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夏蜡梅花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婧婧  金则新  熊能 《植物研究》2010,30(4):461-467
研究了不同地理位置的3个夏蜡梅自然种群间以及种群内花部形态变异,并对3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花部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各性状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6.293(内瓣长)~46.90(花柄长)之间,种群间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13.430(DMS)~15.720 8(DLS),因此认为夏蜡梅花的表型性状无论是在物种水平还是在种群水平都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中又以大雷山种群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部分指标分化显著或极显著,13个指标在种群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82.9%,这说明夏蜡梅种群内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由此可以推测遗传上的多样性是形成夏蜡梅花部形态变异的主导因素;种群间平均变异组分占了17.1%,表明花部形态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分化;聚类分析显示距离较近的大明山种群和龙须山种群先聚在一起,表型差异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经分析认为微生境的异质性和种群隔离以及遗传漂变均可能导致夏蜡梅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相关性分析显示部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本文探讨了在可能的不同温度、不同初始种群密度的各组合下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种群的动态及发生程度。 我国当前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手段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也探讨了当必须防治时,如何最优地选择农药品种和施用方式以使打药次数最少、残留相对地最少和相对地最经济。从结果看,在模拟的温度参数范围内,只要很好地控制住初始种群密度,整个生长期中可以不用防治。因此,培育“清洁苗”,合理地选择作物品种(不易受侵染者)是进行化学防治以至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关键。本文也给出了对中等发生和严重发生时采取不同防治策略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能够反映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通过对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的南方红豆杉群落进行研究,用6个聚集度指标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倒壶形,种群属于衰退型,呈下降趋势,没有幼年个体,中、老年个体较多;聚集度指标表明南方红豆杉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9.
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本文应用生命表及Morris-Watt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害虫天敌作用的方法。 文内应用了M-值,即如果组份“i”被除去,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I′”将比原有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I”将增加M(si)倍。根据1976~1981年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平均生命表的组份分析,M-值表示出天敌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重要作用。按照推算,如果排除了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病原,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标将比原来的增长358.69倍,或这种害虫的第三代将比第二代种群数量增长31.78倍。 应用生命表方法及Morris-Watt数学模型分析,在对稻纵卷叶螟不同处理的试验中,广谱性杀虫剂(1.5%1605+3%666)在施用一天后或数天后引起高死亡率,但同时由于杀死天敌的副作用,其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标H对照为高。散放松毛虫眼峰的处理中,引起不孵的死亡百分率低于化学杀虫剂引起一龄幼虫的死亡。由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于卵期开始下降,相对来说,天敌的作用于幼虫期及蛹期增长了,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指标下降至0.067,表现出明显的好效果。 文内还讨论了植物抗虫性与天敌的关系,应用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以估计植物的抗虫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蛴螬类混合种群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蛴螬类混合种群,主要指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chinensisFairmaire、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的幼虫,是陇东冬麦区为害较重的一大类地下害虫。一般为害冬小麦,造成缺苗或死苗率为5%~15%,严重者达30%左右,致使冬小麦产量下降、损失较大,为了制定防治指标,1989~1991年笔者就蛴螬类混合种群(以下简称济错)为害冬小麦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研究方法选择技错密度较高,为害较重的冬麦田。地点在泾川县西高寺村塬地;土壤为肥力中等均匀的黑沙土;冬…  相似文献   

11.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组建了马铃薯2代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分析法分析了作用因子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卵期和1龄幼虫期的存活率分别为79.1%和69.3%,显著低于其他虫态的存活率,表明该阶段为马铃薯甲虫种群生存的脆弱阶段,是马铃薯甲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死亡”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最大(1.87);其次为“捕食及其他”,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1.51;寄生性天敌对马铃薯甲虫没有控制作用.如果排除所有天敢等因子的作用,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2.8倍.表明天敌等自然因子虽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500m2样方8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取野外资料,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的方法与6种聚集度指标,对安徽琅琊山青檀的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的青檀种群结构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类型;(2)不同样地青檀种群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3)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繁殖群体数量是中华鲟能否成功繁殖的重要影响因子, 建议作为长江生态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根据重要种群参数和历史数据, 基于稳态转换理论和方法, 确定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的评估基准值和等级, 670尾以上为“优”、400—670尾为“良”、200—400尾为“中”、50—200尾为“差”、50尾以下为“极差”。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 1998—2001年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评级为“良”; 2004—2012年三峡工程蓄水后至向家坝蓄水前评级为“中”; 2013—2020年评级为“极差”。为了复壮中华鲟野生种群, 建议修复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功能, 大规模放流性成熟亲鱼和大规格个体, 建立国家级中华鲟保育中心。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江苏沿海棉区棉盲蝽优势种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Bt棉的为害与产量损失。结果表明,Bt棉田的被害株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其对数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直线相关也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Bt棉田棉盲蝽的防治可以若虫数量与被害株率两项指标来把握,2种盲蝽混合种群第2、3、4代虫量推广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有2、3龄若虫5头、10头和20头上下;或被害株率依次为3%、8%和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柑桔锈螨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桔柑园中设置观察区和防治区,对桔柑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种群消长动态进行2周年(1999-2000年)观察。了解桔柑诱螨种群消长规律;年度间的种群变化;桔柑叶、果上锈螨群体动态差异;锈螨发生量与锈果率的关系等。提出药物防治的最适时期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岳德成  鲍国军 《昆虫知识》2006,43(2):239-241
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在平凉市日光温室蔬菜全生产期内的种群消长明显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成虫发生量以春夏生产期最大,可达2.1头/叶;深冬生产期最小,仅为0.1~0.2头/叶;秋冬生产期较大,保持在1.0~1.2头/叶之间。温室内温、湿度条件的变化是引起该虫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有效积温计算结果,该虫在平凉市日光温室蔬菜全生产期发生9.1代,世代平均发育速率0.030,不同生产期的发生代数和发育速率差异较大。生产上宜采取“前控后治中间松”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amAshmead在稻螟种群演变中的作用,周圻同志已有论述(本刊1986,23(5):193—196),他的结论“三化螟种群的盛衰,又能强烈地影响稻螟赤眼蜂的盛衰,稻螟赤眼蜂的盛衰,又转而强烈地影响二化螟种群的消长”,揭示了稻田诸种昆虫之间微妙联系之一例,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曾形象而又诙谐地提出过“三化螟可以防治二化螟”这一说法,其原因也在于此。除周文中已说到的①三化螟是稻螟赤眼蜂在田间最大的补充和繁殖寄主;②赤眼蜂对二化螟控制有效果,即二化螟卵块单层,卵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这两点原因外,我们认为还有一点,即三化  相似文献   

18.
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种-面积关系模型,计算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最小调查面积;通过2×2联列表,用点相关系数和相关系数公式对蝗虫种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法将调查蝗虫划分为4个类群;以6项聚集指标和新提出的混合度指数,对9种蝗虫种群及群落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排序归类。最后依据种群数量、混合度指数、分布型相似性提出群落格局的“主导分布型”新概念,认为宁夏束颈蝗种群分布型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主导分布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什么是害虫管理系统 害虫防治的目的是使虫口密度减少到容许的水平。生物种群与环境组成一个整体,必须查清害虫、天敌、农作物与气象、土壤等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揭示害虫种群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田间害虫密度常常需要不断测量,而且施  相似文献   

20.
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耐害补偿反应可归纳为三种动态类型:1)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2)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3)超越——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其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可优化棉花病虫害综防决策.以研究害虫防治决策为例,剖析了利用害虫自然种群,人为改变害虫自然种群、人为地接放一定虫量与人工损害模拟等不同测定棉花耐害补偿能力方法的利弊。并探讨改进措施.分析论述了不同量化棉花耐害补偿能力的方法,并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意义作了探讨.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描标在棉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用于指导防治决策或直接用于防治决策,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