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四种气体和不同温度对红点锦蛇与红斑锦蛇心跳频率的影响,引起红点锦蛇的心率变化为H_2S>SO_2>CO_2>CH_4;温度20—30℃时心跳38—51次/分钟,50℃时达147次/分。而双斑锦蛇50℃时已近热僵,心率由40℃时111次/分,降为41次/分,心跳强度亦下降,红点锦蛇较耐热。测定了心电图及血象的正常值,心电图分P、R、R、S、T五部分,P波多数是正波,R是向上的负波,T波在高温时多数为负波,Q、S波不清楚。红点锦蛇P、R波波幅较双斑锦蛇低3—5倍,心动周期相,20℃时为1.5秒。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改进了慢性皮层电极的埋藏及引导方法,記录了大白鼠在自由以及限制活动的情况下发作听原性癲癎时,两侧顳区及額区皮层的脑电图变化。实驗結果表明最初2—3次听原性癲癎发作时脑电图上記录不到癎波,必須經过几次发作,才能从一侧顳区皮层記到振幅逐漸增大、頻率为每秒10—12次的负相鋒波。再經过多次发作后,对侧顳区皮层也出現类似的鋒波。两侧顳区的鋒波彼此同步。其振幅在每次发作开始时逐漸增大,至1毫伏左右时不再继續增大,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一高度。其頻率在每次发作开始时为每秒10—12次,几秒钟后很快地降到每秒2—3次,持續一段时間后再逐漸减慢以至完全消失。随着发作次数的进一步增多,两侧額区皮层也先后出現癎波。額区与顳区皮层的癎波完全同步,并随着发放頻率的降低,每个鋒波之后出現正相慢波,成为一种鋒一波組合。实驗証明,发作时皮层各区出現的癎波与肌肉活动之間并无平行关系,因为当动物被琥珀酰胆硷或筒箭毒硷完全麻痹后,鈴声刺激仍能誘发同样的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影响酵母菌生物合成L-PAC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株Sc-5按2g鲜细胞/3.2%50ml海藻酸钠凝胶固定化后,所获固定化凝胶珠置于装有4倍体积反应液的容器中,在振荡频率220转/分、温度28-30℃、添加0.2%的Vc时,枇次生物合成L-PAC产量最高,达2.0g/L.  相似文献   

4.
器材与药品离心机,三用水箱,天平,染色缸。席夫试剂(schiff reagent),漂白液,乙醇二甲苯,磷酸缓冲液(PH7.2)。亮绿(溶剂是95%的乙醇) 步骤 1.取四膜虫浮液3—5ml,离心5分钟(800—1000转/分),去上清液,留沉淀物0.3—0.5ml。 2.用PH7.2磷酸缓冲液洗涤,离心5分钟(800—1000转/分),去上清液,留沉淀物0.3—0.5ml。 3.涂片。用甲醇固定液固定。 4.水解处理。室温下先在1NHCl中处理1分钟,后移至1NHCl(60℃)中处理7—9分钟(水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对大鼠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6-OHDA诱导产生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移植从新生儿脐带血中分离HUCB-MNC细胞,另一组移植PBS作为对照,根据运动转圈数和转棒实验评估大鼠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的运动行为情况,移植16周后取出大脑进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移植的细胞分化情况。动物行为采用Two-way ANOVA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转圈实验显示,PD大鼠移植HUCB-MNC细胞4、8、12、16周后,注射阿朴吗啡产生的转圈比率分别为0.529±0.121、0.457±0.096、0.369±0.089、0.264±0.091,而对照组4、8、12、16周转圈比率分别为0.843±0.158、0.812±0.156、0.736±0.103、0.714±0.160,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细胞组转圈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7,5.561,6.835,6.071,P均0.01);转棒实验显示,移植细胞大鼠在4、8、12、16周棒上持续时间分别为(46.333±2.082)s、(63.667±4.041)s、(76.667±7.638)s、(126±12.166)s,而对照组相应周数棒上持续时间分别为(29.250±5.560)s、(26.750±8.655)s、(34.250±10.905)s、(47.500±6.856)s,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细胞组棒上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6,6.189,5.707,10.990,P均0.01)。通过用人特异性细胞核抗体HNuc,神经细胞标志物Tuj1,和多巴胺神经元抗体TH染色,发现移植物HNuc、Tuj1、TH染色阳性。结论 HUCB-MNC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减少PD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转圈数,延长大鼠在转棒上的持续时间,改善PD大鼠模型的运动缺陷。  相似文献   

6.
韦海云 《蛇志》1992,4(3):46-47
病例一:汤某某,男,57岁,住院号027,因右侧肢体偏瘫一年入院,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入院时检查:T36℃,P90次/分,R20次/分,BP20/13kpa,右上肢及下肢肌力Ⅳ级,握力10kg,肌张力正常,肌萎缩,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减弱.诊断:脑血栓后遗症.处理:①一般常规用药.②颈动脉药物加压滴注,第一疗程,病人无异常改变,病情好转,肌力提高到Ⅴ级,握力增至15kg,继续第二疗程,注射第二针将结束时,病人出现癫痫样大发作,口吐泡沫,四肢呈强直性抽搐,无二便失禁,约1分钟,自行缓解,给肌肉注射安定10mg 病人安静,半小时后自诉:乏力,头晕,对发作过程无记忆.停止一个月后再进行颈动脉点滴治疗,未发现癫痫样再次发作.病例二:韦某某,男,47岁,住院号188,因右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室采用分离、滴片方法观察蝗虫性细胞减数分裂,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取材在麦熟和稻熟季节采集蝗虫。取其精巢固定于卡诺液中0.5—1小时。去固定液,用95%酒精洗3次,移于70%酒精中,置于低温下可长期保存。 2.制片方法 (1)用眼科镊把精巢取出,装入瓶中,加入碎玻璃反复振荡,使组织捣碎。 (2)用吸管吸取捣碎液放入离心管内,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3—5分钟。去上清液,  相似文献   

8.
百多年前,西欧牛奶加工用离心机,转速仅3000—4000 rpm(转/分),就发生过转子的破坏事故。从瑞典、美国、瑞士等国报道看,现代的超速离心转子因转速提高很多,破坏事故时有发生。国内使用的进口或国产离心机也曾出现此类问题。因此离心机使用时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为对国产转子进行安全性评价,我们进行了超速离心转子的强度实验。实验装置超速离心转子强度实验装置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取名“薇薇”,雌,约14岁,1985年5月17日下午8时捉住,该兽浑身发抖,口角流血水,并有全身抽搐。 体检 体温37.9℃,脉搏60次/分,呼吸14次/分,半昏迷状态,潮式呼吸,角膜干燥,瞳孔散大约6毫米。心律不齐,脉弱,无器质性杂音,心率60次/分。腹部明显膨胀,充气,腹部  相似文献   

10.
在CHO-C28细胞大规模培养中提高收获次数及HBsAg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CHO—C28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增加收获次数,延长细胞收获周期,提高HBeAg收获量。方法:采用15L转瓶培养CHO—C28细胞,分3组,对比观察不同小牛血清含量及pH值对细胞生长及HBeAg表达的影响,优化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三组比较,实验1组的收获次数最多,达25次以上,HBsAg的表达量最高,收液量最多:结论:优化了CHO—C28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的序贯疗法与拉米夫定、IFNα-1b的单药疗法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IFNα-1b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3例,年龄37.85±7.70岁,男/女:18/15,首先使用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24周),序贯使用IFNα-1b(60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28周),在第20周至24周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IFNα-1b,总疗程48周;拉米夫定治疗组34例,年龄39.42±6.88岁,男/女:20/14,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48周;IFNα-1b治疗组31例,年龄35.71±6.14岁,男/女:14/17,仅皮下注射IFNα-lb,60ug隔日一次,疗程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指标变化。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时三组间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无差异,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优于IFNα-1b治疗组;实验疗程结束时序贯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在HBV-DNA阴转率方面序贯治疗组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拉米夫定和IFNα-lb序贯疗法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转换率三方面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IFNα-lb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2.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朱庆峰  季榕  詹爱琴 《生物磁学》2011,(19):3694-3696,3699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的序贯疗法与拉米夫定,IFNα-1b的单药疗法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IFNα-1b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3例,年龄37.85±7.70岁,男/女:18/15,首先使用拉米夫定(100mg—El一次口服疗程24周),序贯使用IFNα-1b(60u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28用1,在第20周至24同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IFNα-1b,总疗程48周;拉米夫定治疗组34例,年龄39.42+6.88岁.男/女:20/14,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一日一次口服,疗程48周;IFNα-1b治疗组31例,年龄35.71±6.14岁,男/女:14/17,仅皮下注射IFNα-1b,60ug隔日一次,疗程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指标变化。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时三组间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无差异,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优于IFNα-1b治疗组;实验疗程结束时序贯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在HBV-DNA阴转率方面序贯治疗组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拉米夫定和IFNα-1b序贯疗法在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抗HBe转换率三方面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IFNα-1b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3.
生树灰(或稻草灰)2分,水1分,煮滚30—40分钟,过滤即成硷水,取此硷水2分再煮到1分半左右,将磨成细粉的松香粉1分慢慢加入(这时火力要大)边倒边搅,至松香完全和硷水化合不分后,即制成乳能力很强的乳化剂。 用法:将1分乳化剂加入1分煤油(矿物油或植物油均可),轻轻振动,使油乳化后,即成油类乳剂源液。取1分原液兑水100倍,经我们试验可杀死菜蚜,烟蚜。死亡率达95%以上,对作物元药害。  相似文献   

14.
玉米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玉米花粉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在 N6基本培养基附加激动素2 mg/l,6-苄基氨基嘌呤1mg/l,2,4-D 0.3 mg/l,水解酪蛋白500 mg*l 及谷酰胺250 mg/l 的培养基上进行转代培养。用转代培养一年半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附加激动素0.2 mg/l,6-苄基氨基嘌呤0.1 mg/l,2,4-D 0.5 mg/1,水解酪蛋白200 mg/l,谷酰胺100 mg/l及椰乳296的原生质体培养基 Z_2中。培养4—6天后,原生质体的再生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培养3星期后发育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此后,需添加降低糖浓度的同样原生质体培养基 Z_2共两次。待再生愈伤组织长到直径2—4 mm 大小时,把它们先后转经第一及第二(即Z_3及 Z_4)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器官分化。最后在 Z_4分化培养基上同时有胚状体的发生及植株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5~14岁RA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腹痛发作时适当应用解痉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用加味逍遥散水煎服,每天一剂,分3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250 mg/次,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单独用加味逍遥散(用法同上),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儿童RAP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黎素清 《蛇志》2007,19(3):241-241
1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3 h,G1P1,孕34周早产顺产出生。因出生后发绀、气促3 h入院。出生时Apgar评分1 min评分为4分,羊水胎粪样。母孕期体健,无服药史,无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体温不升,呼吸51次/分,脉搏136次/分,体重1·95 kg;早  相似文献   

17.
细胞工厂在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培养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用细胞工厂代替转瓶培养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及收获高滴度的LD9病毒原液和提高产量的可行性,分别在2层4、层细胞工厂和3L1、5L转瓶培养Vero细胞,比较两种容器内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以相同活细胞数2.5×104/ml同时接种两种不同培养容器时,细胞工厂培养3d已长成单层,而转瓶培养需5d;对两种容器长满单层时的细胞经胰酶消化后通过细胞仪计数、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容器培养细胞长成单层时的单位面积细胞密度相当;对长成致密单层细胞的两种容器以相同的MOI(MOI=0.1)接种LD9病毒,转瓶培养的病毒于第8d病毒滴度达到高峰,为6.0~6.5 lgCCID50/ml;细胞工厂第5d病毒滴度达高峰,为6.5 lgCCID50/ml,并于第9d病毒滴度再次达到峰值,为6.0~6.5 lgCCID50/ml,实现二次收获病毒。  相似文献   

18.
我们厂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厂,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全厂革命职工以大庆为榜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白酒产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改善劳动条件,节约工业用粮,去年又试验成功液体曲生产白酒的新工艺。在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黑曲霉3912-12新菌种,以5%玉米粉、1.5%豆饼粉、1%米糠为培养基,在31±1℃、通气1:0.08(v/v/分)、搅拌160—170转/分条件下培养88小时,终止发酵,滤除菌体,以此培养液代替固体曲生产白酒,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9.
Ni H  Xu L  Tang M  wang SB 《生理学报》2000,52(2):152-154
铃声刺激诱发惊厥 ,原位杂交法检测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 (P77PMC)一次与多次惊厥发作对杏仁核内胆囊收缩素 (CCK)mRN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 1)惊厥未发作组大鼠杏仁核单位面积内的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 (No/ 0 0 1mm2 )较少 ,为 8± 1;( 2 )惊厥发作一次组大鼠杏仁核单位面积内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加 ,发作后 30min时达到峰值 ,为 5 8± 5 (P <0 0 1) ,但是 2h后迅速降为正常 ,为 9± 2 (P >0 0 5 ) ;( 3)惊厥多次发作组大鼠在惊厥发作后 30min时 ,CCKmRNA阳性神经元数亦显著增加 ,为 2 2± 3 (P <0 0 1) ,但明显低于惊厥发作一次组大鼠 (P <0 0 1) ,1h即恢复正常 ,为 9± 3 (P >0 0 5 )。结果表明 ,惊厥发作后P77PMC大鼠杏仁核内CCKmR NA含量呈现迅速而短暂增加的特点 ,表明CCKmRNA参与惊厥的急性发作过程 ,提示CCKmRNA在惊厥发作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见蛇不打三分罪,人们将蛇列入害虫黑榜,把蛇视为凶恶、狠毒的象征,这是由于蛇本身的怪模样所然。然而,与此相反,蛇与人亲善、友好,甚至相爱的故事随处可得。春秋时,和周天子同是姬姓的隋侯,一次出使齐国,路上遇见一条在水沟边奄奄一息的小蛇,隋侯便下马救护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