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海绵Pachychalinasp.化学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南海海绵Pachychalina sp.正丁醇可溶部分获得了5个化合物,通过UV,IR,~1H-NMR,~(13)C-NMR,MS,~1H-~1HDQFCOSY等实验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对羟基苯醋酸甲酯(1),胸腺嘧啶(2),尿嘧啶(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和尿嘧啶脱氧核苷(5)。其中化合物(1)是首次从我国南海海洋生物中获得;化合物(5)则是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HPLC等多种柱色谱手段对中国南海隋氏蒂壳海绵Theonellaswinhoei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通过波谱解析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其正丁醇萃取部位首次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thymidine(1),thymidine-5'-carboxylic acidmethylester(2),thymidine-5'-carboxylic acid butyl ester(3),uracil(4),thymine(5),7,8-Dimethyl-iso-alloxazine(6)。  相似文献   

3.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ii Maxim.)根的脂溶性部分分得14个化合物,通过UV,IR,MS,^1H NMR及^13C NMR等实验分别确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酸甲酯(3),丹参醛(4),去甲丹参酮(5),隐丹参酮(6),β-谷甾醇(7),正二十七烷(8),二氢丹参酮(9),丹参酮ⅡB(10),羟基丹参酮(11),紫丹参乙素(12),丹参新醌甲(13),丹参新醌乙(14)。其中丹参醛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分步萃取、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HPLC等多种柱色谱手段对中国南海杯叶海绵Phyllospongia sp.化学成分分离;通过多种现代波谱学手段结合文献对照,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从其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甾体类化合物:cholesta-5,7-dien-3β-o...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从采集自中国南海的软海绵(Halichondria sp.)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色氨酸(2),环(异亮氨酸-脯氨酸)(3),开环(脯氨酸-缬氨酸)(4),环(丙氨酸-脯氨酸)(5),胆甾醇(6),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7),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8)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  相似文献   

6.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对南海软海绵Halichondria sp.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α-Isocyanogorgon-11-Ene(1),homoverrucosanol(2),neoverrucosanol(3),5α,6α-环氧-(22E)-麦角甾-8,14,22-三烯-3β,7α-二醇(4),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3β,5α,9α,14β-四羟基-(22E)-麦角甾-7,22-二烯-6-酮(7)。以上7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对7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毒性实验,化合物1和3对HeLa肿瘤细胞株显示较弱的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33.7μM和43.8μM.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自中国南海的两种海绵(Petrosia sp.和Haliclona sp.)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层析技术(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从中分离纯化出14个化合物,并利用波谱技术(IR、UV、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从石海绵(Petrosia sp.)中分离的化合物为:3-isocyanotheonellin(1)、theonellin isothiocyanate(2)、theonellin amine(3)、theonellin formamide(4)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从蜂海绵(Haliclona sp.)中分离的化合物为:renierol(6)、isoquinolinequinones mimosamycin(7)、胆甾醇(8)、麦角甾醇(9)、(24R)-ergosta-7,22-diene-3β,5β,6β-triol(10)、5α,8α-epidioxycholest-6-en-3β-ol(11)、胸苷(12)、胞苷(13)、鲨烯(14)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在对化合物进行广泛的生物活性筛选时发现:化合物6能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化合物1~7,9~10,14是首次从该两种海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南海海绵Dyside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南海陵水地区采集的一种未定种海绵Dysideasp中首次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MS,NMR等光谱技术,确定了结构分别为胆固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cholesl-7-en-9a,11α-epoxy-3β,5α,6β,19-tetraol-6-monoacetate(3),甲基尿嘧啶(4),尿嘧啶(5),甲基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6),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7)。其中化合物3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通过二维NMR实验首次得到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已从掘海绵属中分离得到200多种化合物,主要特征化学成分为萜类,多卤代化合物,甾醇等物质;本文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型进行了归纳,综述了该类海绵中化学成分并简述了它们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南海曲针绣球海绵Iotrochoto sinustyla分离得到了11个有机化合物。经^1HNMR、^13CNMR、EIMS等波谱技术分析,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正丁酯(1),3-酮4-烯豆甾烷(2),3,6-二酮-4-烯豆甾烷(3),胆固醇(4),3-酮-4-烯-6-羟基豆甾烷(5),鲨肝醇(6),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7),胸酰嘧啶(8),胞嘧啶(9),胸苷(10),胞苷(11),本文是对该生物化学成分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南海柳珊瑚Isis sp.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中国南沙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出四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分析以及化学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ippuristanol(1),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2),胸腺嘧啶(3)和尿嘧啶(4)。其中化合物(2)为新结构的神经酰胺,被命名为Isimamide,其它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一种南海海绵(Acanthell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南海海绵(Acanthella sp.)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有机化合物。应用现代波谱技术和X-衍射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 )-α-amuurolene(I),(1R,6S,7S,10S)-10-isothiocyanato-4-amorphene(Ⅱ),acanthene B(Ⅲ),isothiocyanate 1(Ⅳ),( )-10(R)-isothiocyanatoalloaromadendrane(V),axisordtrile-3(Ⅵ),kalihinene(Ⅶ),kalihiolA(Ⅷ),胆甾醇(Ⅸ),麦角甾醇(Ⅹ)和麦角甾-6,22-二烯-5,8-环二氧-3-醇(Ⅵ)。其中化合物Ⅱ-Ⅷ是首次从中国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异腈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Spongia属沐浴海绵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的Spongia属沐浴海绵有15个种,主要化学成分有大环内酯,萜类,甾醇,神经酰胺和一些长链脂肪酸,脂等,其中一些化学成分具有结构新颖性和较好的生理活性,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属沐浴海绵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南海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化学成分的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南沙海域采集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分离得到两个甾醇C30H50O和C28H50O4。利用IR,NMR,MS等波谱和光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柳珊瑚甾醇(1),(24S)3β,5β,6α,25-四羟基-24-甲基胆甾醇(2)。其中(2)是产次从该种属软珊瑚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海绵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从海绵中得到的萜类、生物碱、甾醇、肽类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爱滋病及心血管活性等生理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藓纲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藓纲植物是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是对藓纲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较少,国内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化学家、植物学家及其他相关科学家对此门类研究的兴趣和重视,共同开发这一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须花藤Genianthus laurifolius(Roxb.)Hook.f.地上部分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羽扇豆醇乙酯(工)、大黄素甲醚(Ⅱ)、β-谷甾醇(Ⅲ)、6,23-二烯-5,8-过氧麦角甾-3-醇(Ⅳ)、7,8β-epoxysinogenin-α-D-oleandropyranoside(Ⅴ)、常春藤配基(Ⅵ)、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Ⅶ)和胡萝卜甙(Ⅷ).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