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学学报》2007,26(1):96-96
《人类学学报》是我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主要发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相关学科的原始研究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论文,在人类起源、演化和旧石器文化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支撑着我国人类学研究在世界论坛中的地位。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博物馆等部门从事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本刊为季刊,全年4期,每年2、5、8、11月份出版;期刊封面为157克铜版纸,正文为105克铜版纸,图版随文走,装订为胶订。在邮局没有及时订阅近期学报的单位和个人,可直接与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12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30周年纪念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和博物馆等的工作者共141人,来自全国16个省市。在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致了  相似文献   

3.
<正> 《杨钟健文集》由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郁文、地学部委员尹赞勋、裴文中、周明镇等和有关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主持书稿的编审工作,不久,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杨钟健教授虽然对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以及诗词都是造诣颇深的,但他主要是把以古脊椎动物学为主的地质、古生物研究,当作不朽的事业,而倾注了毕生精力的;实际上他创立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对中国和世界古生物学都作出了  相似文献   

4.
高星  杨海峰 《化石》2008,(2):2-5
翁文灏先生(1889—1971)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地质学家,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他领导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和早期地质学会,培育出我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创建了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山志学、地图学等方面皆有重要建树;在古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也做过开拓性的工作,尤其在建国初期归国“闲赋”期间,阅读、撰写了大量古人类研究论文,展示了渊博深厚的学术底蕴,  相似文献   

5.
<正>一、本刊是古脊椎动物学及有关问题(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生物地层学、埋藏学、古生态、古气侯、古环境等)研究的学术期刊.全年出版四期,每逢1、4、7、10月份出版.二、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古生物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等方面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三、本刊登载的文章包括专门性论文、报道、学术动态、书刊和文章的评介、综述以及国内外工作方法和经验的介绍等.四、来稿注意事项:1.来稿若用钢笔(或圆珠笔)抄写,则要求用16开方格稿纸誊写清楚,标点符号占一格,字迹要求工整,切忌潦草.文稿亦可用微机打印.文字力求精练,用语确切.  相似文献   

6.
一、本刊是古脊椎动物学及有关问题 (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生物地层学、埋藏学、古生态、古气候、古环境等 )研究的学术期刊。全年出版 4期 ,每逢 1、4、7、1 0月份出版。二、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古生物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等方面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三、本刊登载的文章包括专门性论文、报道、学术动态、书刊和文章的评价、综述以及国内外工作方法和经验的介绍等。四、来稿注意事项 :1 .来稿若用钢笔 (或圆珠笔 )抄写 ,则要求用 1 6开方格稿纸眷写清楚 ,标点符号占 1格 ,字迹要求工整 ,切忌潦草。文稿亦可用微机打印。…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刊物《Palaeoworld》是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自2006年开始由世界著名出版社Elsevier出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从2013年起《Palaeoworld》正式成为SCI刊物,被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收录(SCI-Expanded)。《Palaeoworld》主要发表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为主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面向广大地球科学工作者以及对演化生物学、历史地质学等感兴趣的专家和学生。发表文章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相似文献   

8.
邓涛 《人类学学报》2022,(4):I0001-I0001
1982年8月,吴汝康、吴新智两位先生创办《人类学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涉及人类、人类祖先以及人类近亲的灵长类的生物学、演化、行为、文化等特征或规律;相关研究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是中国古人类学及整个古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中心。与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的古人类化石研究、旧石器考古研究以及相关的体质人类学及灵长类研究一直是古脊椎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夏秀敏  刘文晖 《化石》2022,(4):64-70
<正>泥河湾盆地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如地层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学、年代学等研究的热点区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泥河湾的各类著述中,通常将泥河湾盆地科学研究的开端追溯至1924年。当年,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George B. Barbour)考察泥河湾盆地,并在《中国地质学会志》发表了该区域地貌特征和地层的短篇《注记》。巴尔博长期被视为泥河湾盆地的科学拓荒人。  相似文献   

10.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2000,(2):16-19
化石是古代各种生物的遗体被埋在地下 ,经过矿物质的长期填充和交替等作用逐渐形成的。由于它和沧海桑田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资料。一、化石的科学价值1960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在给国务院“关于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评价化石的作用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 ,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 ,是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动物和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同时 ,也是群众学习并认识自然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次年会拟于2001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新世纪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方向(包括科研、科普和为社会服务等),并选举产生下届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会前将正式出版学术论文集,会后将组织野外地质考察。论文集将包括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古气候学等方面的内容,论文现正在征集中。 我们热忱欢迎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参加此次会议,希望这次会议对中国乃至亚洲…  相似文献   

12.
主编寄语     
《化石》2006,(1)
去年此时,我们转载了高星研究员为《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所作的序。那篇题为“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文章,在深情地缅怀了前辈古生物学家的丰功伟绩的同时,盛赞了年轻一代古生物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作为古生物学科的科  相似文献   

13.
一、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包括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形态、生理、生态以及起源和进化的研究;2有关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3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病理学的研究;4生物人类学的研究;5应用人类学的研究;6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年代测定、数理统计方法等)的应用及其成果。二、本刊登载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发掘报告、简报、综述、书刊评介和消息与动态等。全年出版4期,每逢2、5、8、11月份出版。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医学、生物…  相似文献   

14.
《化石》1979,(2)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杨钟健同志,因病于1979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一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及考古学等广泛的领域,先后完成学术论文五百多篇,为我国及亚洲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古脊椎动物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杨老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他写了“年近八旬心尚丹,欲和同辈共登攀”的豪迈诗句。直到生命的垂危时刻,他仍关切着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的发展,计划如何把北京自然博物馆办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柏苍翠、一片林海。这是以当地印第安人部族以及早期开拓者命名的凯巴贝、顿托以及阿派彻等国家保护林区。我们要到的第一站是弗拉格斯塔福,它是亚利桑那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也是去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我们在此停留不仅仅想去参观北部州立博物馆,更渴望拜见美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柯伯特。弗拉格斯塔福座落在圣弗兰西斯山的南麓,山上的皑皑白雪映衬着山下层层的绿树,整个城市幽静美丽、如在画中。当我们到达博物馆时,柯伯特已闻讯迎候我们。在主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的办公室、实验室、标本室以及图书室,还特别看了他在南极采的标本。柯伯特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他的一生主要从事古爬行、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但在地质学、人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植物学、古植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工作者期待着有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古植物学专著问世。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是60年代早期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古植物学家A.H.克里什托弗维奇的《古植物学》译著。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科研和教学的需要,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俄亥俄大学泰勒教授80年代的古植物学新著《古植物学——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古植物学和植物学工作者对泰勒教授并不陌生。他现任俄亥俄大学生物系主任,任教于该校生物系、地  相似文献   

17.
<正> 十多年前,在动物考古学成为人类学中一门公认的分支学科以前,几乎所有考古动物群的分析都是由古脊椎动物学家来承担的。在那个时候,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因为古脊椎动物学家最便于做这种分析并且他们具有鉴定骨头碎片所必要的知识。他们也能得到从事这项费力的工作所必要的骨骼对比标本和图书资料。这些专家们的工作成果,难得超出一个由骨骼碎片所代表的那些动物的基本分类学名单。他们很少或不解释当遗址是一个活跃的居民点时,这些动物对居民有什么意义。这倒不是因为古脊椎动物学家没有从事这方面分析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对“现代”动物缺少兴趣以及缺乏从考古学角度来解释这种意义的适当训练。那时候,大多数考古学家显然不知道,从动物群的分析可以得知当时情况的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科学院2000年度优秀期刊评比中,本刊荣获二等奖。 《古脊椎动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7年,是亚洲惟一的古脊椎动物学有关问题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期刊。几十年来在推广科研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反映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走向世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刊几十年以来,本学报伴随了我国几代古脊椎动物学家的成长。在同行们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我们在学术水平和刊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工作者们对“腕足动物”是不陌生的,它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底栖单体群生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它还可以成为古水动力条件、埋藏学、成岩作用乃至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最近,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中又派上了新用场。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最令地质和古海洋学工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对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名字可能并不陌生。但您知道吗?1895年,卡耐基创建了一座自然博物馆。如今,卡耐基自然博物馆已是美国一流自然博物馆之一,共有矿物、宝石、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古生物、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藏品约2200万号。除科研、行政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