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老年人院内呼吸道感染与非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8年1月至12月老年人院内呼吸道感染(老年组)的285份痰标本和同时期非老年人呼吸道感染(非老年组,含门诊和住院)的1192份痰标本的培养情况。结果 老年组阳性率为89.1%(254/285),其中22份标本为混合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76株,以非发酵菌占绝对优势(97.8%);非老年组阳性率为40.3%(480/1192),病原菌无明显集中趋势,非发酵菌28.3%,肠杆菌科23.8%,革兰阳性菌25.0%,真菌22.9%。结论 老年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X^2=219.6,P〈0.005),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非老年组病原菌各科细菌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法合成HIV-1和HIV-2两个多肽,建立了用混合多肽为包被抗原检测HIV-1和HIV-2感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份抗HIV-1和HIV-2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以及94份对照血清标本,与UBI试剂比较,其阳性符合率为97.8%,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9.3%。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可用于HIV-1和HIV-2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病鼠心肌XOD,MDA及GSH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心肌XOD及MDA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二者分别从第7d和第14d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t<0.05~0.01),血清MDA于感染后第14d最高(p〈0.01)到第30d稍有回降。表明: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心肌自由基产生随进入心肌旋毛虫毒素的增加或进入人心肌幼虫的增多而增加,可能是导致旋毛虫性心肌病变的主要原因。小鼠心肌GSH除第30d明显高于正常组,余者升高不明显;血清GSH于感染后3d明显升高,第7、14d尤其是第30d较前者有所回降(但仍高于正常组)。我们推测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组织及血清中GSH可能主要来自于虫体,即旋毛虫抵抗宿主感染期间释放自由基时可以产生GSH。这一结果将为进一步了旋毛虫性心肌炎的致病机理及虫体逃避宿主效应与提高宿主抗旋毛虫的感染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连市旅顺口区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用^14C呼吸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普查门诊胃镜检查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H.pylori感染率用百分数表示,并用人口年龄构成比例调整。结果大连市旅顺口区门诊胃镜检查患者H.pylori总感染率为52.10%,男性人群感染率为53.86%,女性人群感染率为5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感染率在40—50岁最高(54.20%),市区与农村间H.pylori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ylori感染随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市区低于农村。防治H.pylori感染应从儿童期开始。  相似文献   

5.
应用合成HEV多肽作为包被抗原,按间接ELISA法,研制成HEV抗体检测试剂盒,并用于检测标本1054份,其中献血员样品200份,阳性率为1%;体检样品502份,阳性率为1.59%;医院病人样品352份,阳性率为10.8%。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取小鼠不同部位肌肉观察旋毛虫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6周,CD4^+T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旋毛虫幼虫主要分布在小鼠的膈肌,其次为咬肌,舌肌最少。结论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早期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1d即可检出旋毛虫,35~42d密度达最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报道的TTV全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PCR-微孔板杂交法,检测81例正常人群、92例职业献血员123例甲-庚型肝炎、32例非甲-庚型肝炎、48型发性肝癌患者的TTV DNA。结果表明TTV在以上五种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4.3%、21.1%、28.1%、52.0%,前者与后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V合并HBV二重感染重叠感染的54.0%,这揭示不同人群均存在TTV感染,正常人群和职业献血员存在健康携带状态,甲-庚型肝炎和非甲-庚肝炎病人为高危人群,TTV可与各型肝炎存在重叠感染,TTV除经血传播外,存在其它传播途径,TTV感染与ALT及TBIL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大田县山羊的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0只山羊体内检得寄生蠕虫13种,其中吸虫6种、绦蚴1种、线虫6种.总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646条.其中以鹿同盘吸虫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为最高.山羊感染蠕虫种类在1~8种之间.种群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优势种有8种.该寄生蠕虫群落中各种群感染率和密度与山羊性别和年龄无关.种间关联分析表明该寄生蠕虫群落中具亲和性的种对有7对,关联和负关联达显著水平以上的种对分别有2对和3对.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清TTV-DNA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兰州地区人群TTV的感染状况,作者采用套式PCR法,以TTV-DNA的ORFl中的一段309nt的序列为扩增序列,对36份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清DNA进行扩增,将扩增阳性片段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TTV感染率为52.7%。10份兰州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88.6%~95.4%,兰州序列与日本TA287株的同源性为88.1%~93.3%,表明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TIN感染非常普遍,兰州地区TTV流行株存在变异,至少有基因亚型存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大连市腺病毒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病原分布。方法 选取大连市区三家医院眼科结膜炎患者眼结膜囊分泌物为样本,眼拭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43份标本中,121份为腺病毒阳性,其中27份3型阳性,61份8型阳性,24份19/37型阳性,1份3型和8型同时阳性,8份未分型。结论 人腺病毒8型是大连市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3型、19/37型次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超滤膜过滤法,在大连市黑石礁海域2500米以内,分离到白色与铁红圆酵母两类海洋酵母。铁红圆酵母分属于Torulopsispulcerrima类群和Torulopsiscandida类群。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条件下,T.pulcerrima类群培养五天半,活酵母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为1.2×10 ̄8/ml,大约在八天半之后,达到最高数量,为2.0×108/ml。T.candida类群,培养大约二天半后,酵母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为1.8×10 ̄7/ml,培养大约十天半,活细胞数达到最高峰,为1.2×10 ̄(-8)/ml。由于铁红园酵母具有易培性,耐不良环境能力强的优点,作为未来水产养殖业幼体饵料微生物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职业献血员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区职业献血员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的感染状况,以便为在职业献血员中开展HTLV普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了四省区10个单采浆站的7416份血浆样本。结果 HTLV(1+2)抗体阳性7例,总阳性率0.09%,其中男性4例,感染率0.09%,女性3例,感染率0.10%;18-25年龄组2例,感染率0.09%,25-35年龄组4例,感染率0.10%,35-45年龄组1例,感染率0.08%。经过分析比较发现,HTLV感染率在职业献血员中与所报道的正常人群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在职业献血员中,HTLV感染的阳性率无性别差异,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感染黑龙江株旋毛虫后7、14、21、28和35d,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肠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菌群变化。sIg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模型组sIgA分泌水平在感染后14d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高水平(P〈0.01)。模型组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乳酸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P〈0.05)。肠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感染后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始终保持下降趋势(P〈0.05)。肠球菌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缓慢下降,至感染后35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旋毛虫感染小鼠sIga的分泌在肠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旋毛虫感染小鼠免疫系统中sIgA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猪弓形虫感染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了辽宁省12市34县猪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结果。以IHA共检测猪血清1391份,阳性539份,全省平均感染率为38.7%。按地理区划统计,辽西丘陵区(7县)感染率最高,达54.6%(131/240);辽南沿海区(8县)最低,为29.0%(99/341);辽河平原区(11县)和辽东山地区(8县)居中,感染率分别为39.6%(197/497)和35.8%(112/313)。在我省,猪弓形虫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HIV抗体阳性血浆中的HIV1病毒基因亚型的情况,应用逆转录PCR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6份获自高危人群的抗HIV1阳性血浆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亚型分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均属HIV1B亚型。V3环氨基酸序列分析指出这些HIV1B亚型病毒株与泰国HIV1B亚型病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同时发现HIV1cDNA和氨基酸序列均相同,推测这6份标本可能来自同时感染同一株HIV病毒的感染者。本研究对了解高危人群中HIV1流行的遗传变异和HIV1亚型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海,无锡地区汉族人群HLADR4基因14种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配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在130例上海、无锡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现23例DR4基因检测呈阳性,对其DR4基因的亚型RFLP和分布频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DR4基因携带者为17.7%,存在7种DR4亚型,以DRB1*0405频率最高,构成DR4阳性人群的47.8%,其次为DRB1*0406和DRB1*0403,分别为21.7%和17.4%,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HDV毒株的感染分子特征,从我国河南、内蒙、北京、四川、广西、西藏、新疆、辽宁、上海等地的HDV健康携带者、慢性丁肝病人与重症肝炎病人中筛选获得10余份HDV-RNA阳性血清。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交叉扩增获得HDV抗原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克隆到PGEM-3Zf(-)或PGEM-T载体上,经序列分析研究其基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的HDV毒株基因型均为Ⅰ型,但至少存在ⅠA、ⅠB两个亚型,HDV毒株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其中河南-1、-2、-3株及新疆株与台湾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大于92.1%与86.9%).当为ⅠA型;内蒙-1、四川、广西、西藏-1、辽宁、北京株与美国-1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与氨酸同源性分别大于94.3%与88.8%),当为ⅠB亚型;上海株与意大利株的核昔酸同源性最高,为98.1%。研究证明我国新疆、内蒙、西藏等地区抗HD阳性率比其他省市高并不是由于存在其他基因型所致。  相似文献   

18.
检测旋毛虫感染大鼠血清中的总IgE、特异性IgE和观察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进一步探讨抗体依赖的(肥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试验时,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分别动态检测总IgE和特异性IgE;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采用直接法;然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对肥大细胞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的影响。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无论感染鼠还是正常鼠的肥大细胞对旋毛虫幼虫均有杀伤作用,但以感染鼠的作用更强。肥大细胞在ADCC效应机制中对杀伤旋毛虫肌幼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汉坦病毒汉滩株(76-118)重组核蛋白作为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以下简称WB)的诊断抗原,用于实验感染大鼠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同时与用汉城株(SR-11)感染的Vero-E6细胞作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下简称IFA)进行比较。WB法对3/4标本在大鼠接种病毒后第3天测得血清IgM阳性,而IFA法仅1/4标本出现阳性,IFA效价为1:5120的血清,WB效价为1’:40960,且在血清1:10稀释时反应带亦清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64份大鼠血清。甩IFA法,44份(68.8%)出现类似阳性的荧光颗粒,而用WB法测定,无特异的反应带出现。非感染Vero-E6细胞作IFA抗原,30份(46.9%)与正常细胞抗原有反应,此结果表明WB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均高于IFA法。IFA法中的非特异性反应系血清与细胞成份之反应。  相似文献   

20.
人类染色体8q24.1带特异性微小卫星DNA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磊 《遗传学报》1997,24(1):1-6
本研究运用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显微切割、PCR技术获得的8q24.1带特异性探针池,构建了该区带的pUC19文库,从中筛选出48个含CA重复顺序的微小卫星DNA的克隆,已完成12个克隆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世界上至今未曾报道过的、在正常人群中已检出11个等位片段的、杂合度在中国汉族人群和美国盎格鲁撤克逊族人群中分别达0.84和0.83的高度多态的微小卫星DNA(编号:D8S7F),经PCR检测人鼠杂种细胞系列,证实其来源于人8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