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紫丹参的多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云南丽江产大紫丹参(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 的根部分离得到11 个多酚类化合物, 其中8 个鉴定为已知的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咖啡酸, R- ( + ) - β- D- (3 , 4 - 二羟基苯基) - 乳酸, 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甲酯, 紫草酸和紫草酸B。另外3 个为紫草酸B的甲酯化衍生物, 即紫草酸B二甲酯, 9″- 紫草酸B 单甲酯和9- 紫草酸B 甲单酯。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大紫丹参含有与正品丹参相似的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黑琥珀李引种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长结果特性、果实经济性状、花果生长物候期及抗逆性等方面,简要介绍黑琥珀李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黑琥珀李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步移法对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紫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233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长度为381bp的非编码区。A、T、C、G碱基含量分别为39.7%、40.2%、12.2%、7.9%。9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4个tRNA基因在J链编码,其余4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在N链编码,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已知鳞翅目昆虫相同。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外,其余蛋白质基因均以ATN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多数为典型的TAA、TAG,只有COⅡ和ND4以单独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 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它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大紫蛱蝶的非编码区序列中散在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在与其近缘物种非编码区的比较当中并未发现共同的保守序列区。  相似文献   

4.
对2000~2002年成都动物园人工孵化及人工育雏的8只大紫胸鹦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125天的观察分析.经回归分析表明,大紫胸鹦鹉雏鸟的平均出壳重为12.4±0.4 g,人工饲育下56日龄体重达到最高值,平均体重为259.55±2.45 g;鹦鹉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为W=259.55/(1 45.2227e-0.1297D).出壳时,嘴峰短于嘴裂,长度分别为7.75±0.25 mm和10.0±1.0 mm;35日龄时,嘴峰长度超过嘴裂,其长度分别为19.0±1.0 mm和18.75±0.75 mm;110日龄时,嘴峰和嘴裂的长度达生长期峰值,其长度分别为29.0±1.5 mm和25.0±1.5 mm;嘴峰长和嘴裂长与日龄的关系分别为L=29/(1 4.1023e-0.0636D)和L=25/(1 1.7967e-0.0473D).出壳时,跗跖长于中趾,长度分别为8.25±0.25 mm和7.25±0.25 mm;15日龄时,中趾长度超过跗跖,其长度分别为13.5±0.5 mm和13.0±0.5 mm;100日龄时,中趾与跗跖的长度达到峰值,其长度分别为24.5±0.5 mm和30±1.0 mm;跗跖和中趾长与日龄的关系分别为L=24.5/(1 1.4536e-0.0569D)和L=30/(1 2.941733e-0.0638122D).雏鸟孵化时,翅长10.5±0.5 mm;30日龄长出飞羽羽芽,平均翅长40.5±2.5 mm,35日龄羽鞘破樱,120日龄平均翅长201.0±6.0 mm;翅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201/(1 30.0624e-0.0780D).30日龄生出尾羽羽芽,125日龄时尾长为190.0±8.0 mm;尾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190/(1 177.1306e-0.07533D).  相似文献   

5.
提高马铃薯产量,应用先进的栽培模式至关重要,我们克山县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在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量大幅度提高,达产最高达到4吨/亩,取得了良好的产量和效益,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县在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自然孵育条件下3只大紫胸鹦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表明大紫胸鹦鹉的平均出壳重为(13.80±2.79)g,60日龄平均体重为(265.33±39.03)g。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为W=8.55 5.61×D(0~50日龄);出壳时嘴峰短于嘴裂,45日龄时嘴峰长度超过嘴裂,60日龄时嘴峰嘴裂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7.00±1.00)mm和(24.00±0.87)mm。在育雏过程中,雏鸟的羽色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造林品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造林品种选择不当,不但林木不易成活,以致徒费劳力、种苗和资金,而且即使成活,也可能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在数十年内不能充分发挥。本文提出了杨树造林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对生态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紫蛱蝶三个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大紫蛱蝶朝鲜亚种Sasakia charonda coreana 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同属的黑紫蛱蝶指名亚种Sasakia funebris funebris(Leech)及近缘属种黑脉蛱蝶指名亚种Hestina assimilis assimilis(Linnaeus)为外群,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经筛选的10个随机引物对供试的58只蝶类标本共产生200条带,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广西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cheni(Zhao)的线粒体COⅠ-COⅡ及16S rDNA的部分序列,与日本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tsuneonis(Miyake)及其它近缘实蝇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用最大简约法及邻接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显示广西蜜柑大实蝇和日本蜜柑大实蝇为近缘种,属于同一单源分支,自展检验置信度均为100%.二者之间的HKY85遗传距离为0.01705,大于昆士兰实蝇和小昆士兰实蝇、桔小实蝇和菲律宾实蝇、具条实蝇和石垣岛实蝇之间的遗传距离,接近于黑肩角桔实蝇与短条面包果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支持广西蜜柑大实蝇与日本蜜柑大实蝇为两个形态学和遗传学上非常接近的不同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肠道菌群途径分析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黑眼系(white hair and black eyes rabbit, 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胆固醇代谢的差异性。方法 各取4~5月龄雄性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JW)兔6只,取血检测血脂水平,并取结肠内容物提取DNA后进行16S rRNA微生物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结果 雄性WHBE兔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均明显低于JW兔(P<0.05)。多样性分析显示,两品系兔的肠道微生物群分离明显,WHBE兔Chao1指数显著低于JW兔(P<0.05)。在门水平,WHBE兔梭杆菌门、软壁菌门和蓝藻菌门的丰度低于JW兔(P<0.05,P<0.01),且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亦低于JW兔(P> 0.05)。在属水平,WHBE兔中有24个菌属的相对丰度与JW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LEFSe分析显示,WHBE兔中发现了5个关键菌属,以理研菌科RC9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最多;JW兔中发现了10个关键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大耳白黑眼兔(WHBE兔)封闭群与日本大耳白兔(Jw兔)、新西兰兔(NZW兔)基因组存在的微卫星结构,研究WHBE兔封闭群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利用21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WHBE兔封闭群、Jw兔和NZW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对比。结果根据初步结果,在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扩增产物稳定并且具有多态性的11对引物。WHBE兔封闭群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402个,平均杂合度为0.4810;Jw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6077个,平均杂合度为0.5039;NZW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537个,平均杂合度为0.5334。WHBE兔封闭群在11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05,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613,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高达0.9973。在11个微卫星座位中,9个位点上出现了WHBE兔封闭群特有等位基因,其中在Sat2、Sat5、Sat7、Sat12、Sat13、Sat16、S0144和INRACCDDV0003八个位点上WHBE兔封闭群的特有等位基因为一个,在sat8位点上为两个。结论WHBE兔8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均比JW兔及NZW兔低,说明WHBE兔群体的基因纯合度高于其他两个品系,具有更优的遗传稳定性。9个WHBE兔特有的等位基因可作为区分WHBE兔封闭群和其它两个品系实验兔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螯蜚( Grandidierella jap onica)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 20~26℃。不同发育期耐受温度范围不同,刚孵化幼体温度下限为11℃,上限为32℃,以后随着幼体发育,其对低温的适应力逐渐增强。雄性个体对极限温度的忍耐力低于雌性。在耐受温度范围内,幼体的生长发育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加快。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大螯蜚实验室培养温度宜选择在20~26℃,用其进行的沉积物急性和慢性毒性生物检验的实验温度均宜选择在 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