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多态性在广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70例正常汉族人TNF-α基因型并与其它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TNF-α基因型以GG型最为多见(95.9%),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种族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TNF-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NF-α基因多态性,但在不同种族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I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1L-1B-511的各基因型频率为C/T型0.58、形,型0.50、C/C型0,32,与西班牙白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B,B-511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1L-1RN的各基因型频率为1/1型0.93、1/2型0.05、1/4型0.01、4/4型0.01,与西班牙白种人及南非黑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IRN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IL-1B-511位点存在C/T多态性和IL-1RN基因的第2号内含子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BCA1基因R219K和I883M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壮族人的ABCA1基因R219K位点G—A(Arg^219Lys)和1883M位点A—G(Ⅱe^883 Met)进行检测,121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做对照。结果 在广西壮族人群中ABCA1基因R219K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R=0.640和K=0.360,I883M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I=0.305和M=0.695,壮族883 Ⅰ等位基因频率和Ⅱ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但R219K和I883M多态分布在壮族和汉族人群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个位点分布与德国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基因R219K及I883M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的分布没有差异,而有别于西方人种,提示该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该数据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群体遗传学以及其与脂代谢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growth inhibitor,Nog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发挥抑制轴突再生的作用,其基因TATA和CAA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有关,在不同种族间RTN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存在差异.该研究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205名中国成都汉族人和101名泰国人RTN4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RTN4基因TATC和CAA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情况,并与不同种族人群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RTN4基因(TATC)2(TATC)2基因型频率为10.2%,明显低于泰国人群(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TATC)2等位基因在成都汉族人群中占34.9%,明显低于泰国人群(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CAA插入缺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成都汉族人群和泰国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等位基因(TATC)2频率(34.9%)明显低于法国加拿大人(45.0%)和突尼斯人(4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AA)2频率(66.8%)明显高于法国加拿大人(53.0%)和巴西人(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RTN4基因TATA和CAA插入缺失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广西柳州人群肌球蛋9B(MYO9B)rs10469470、rs11666569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特点及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差异,我们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检测柳州地区123例健康受试者MYO9B基因rs10469470、rs11666569位点基因型。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表明,rs10469470位点检测出AA、AC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0.24%及9.76%,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柳州人群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公布的北京汉族人群(CHB)(p0.0125)及日本东京人群(JPT)(p0.0125)无显著差异。rs11666569位点检测出AA、A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76%、49.59%及40.65%,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柳州人群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CHB(p0.0125)及JPT(p0.0125)无显著差异。柳州人群MYO9B rs10469470、rs11666569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别,与其他种族及地区人群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35例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汉族患者(牙周炎组)和108例汉族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因组DNA来自口腔颊粘膜拭子,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 technique)对所有受试者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此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各基因型(GG、GA、AA)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2)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GG、GA、A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5%、30.4%、8.1%和63.0%、28.7%、8.3%,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76.7%、23.3%和77.3%、22.7%,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35例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汉族患者(牙周炎组)和108例汉族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因组DNA来自口腔颊粘膜拭子,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 technique)对所有受试者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此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各基因型(GG、GA、AA)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2)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GG、GA、A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5%、30.4%、8.1%和63.0%、28.7%、8.3%,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76.7%、23.3%和77.3%、22.7%,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EBI3 rs6613 A/T和EB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 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6613 A/T、rs4905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EBI3基因rs6613 A/T位点A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9.4%;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rs4905A/G多态性位点AC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8.2%;C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9%。EBI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3基因rs4905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和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I3基因rs6613 A/T和EB-13 rs4905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湖北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5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妍  朱名安  周有利  王治校  杨公利 《遗传》2007,29(5):554-55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对257例湖北健康汉族人群APOA5 -1131T>C及56C>G基因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 湖北汉族人群中ApoA5 -1131T>C存在TT、TC、CC基因型,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0.9%、32.9%及16.2%; 56C>G位点存在CC、CG基因型, 257名研究对象中, 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小于5%; 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和地域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中ApoA5基因-1131T>C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56C>G在该人群中应视为一个突变位点而不是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人群IL-10启动子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基因多态性,探讨IL-10启动子和IL-1ra基因多态性与SLE疾病的关系。方法: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SLE患者(n=83)和正常对照人群(n=125)IL-10启动子和IL-1ra基因多态性,对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湖南汉族人群IL-1ra及IL-10启动子基因具有多态性;SLE患者IL-1RN*1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R=5);SLE患者IL-10启动子区-597位*A、-824位*T和ACC亚型的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SLE患者IL-1RN*1的基因频率、IL-10启动子区-597位和-824位的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以上基因可能与SLE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图论在中国慈姑属数量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姑属(Sagittaria L.)是水生单子叶植物泽泻科(Alismataceae)的一个重要属。近年来,陈家宽等对中国慈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了中国慈姑属的数量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慈姑属分类性状数目较大,因而在压缩后的三维空间中描述分类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兰州北山三种蜥蜴春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兰州地区密点麻蜥、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的春季食物均为动物食物。无论在栖息地重叠地区还是非重叠地区,三种蜥蜴的食物种类在种间均无显著差异(F=0.861,dfT=2,dfE=36,P〉0.05)。种内不同性别和年龄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基因物理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根据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将标记的外源核酸探针与染色体上变性处理后的单链DNA互补配对,再经检测而将靶顺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原位PCR技术是将原位杂交与PCR技术有机的结合,在原位扩增目的DNA片段,并在原位检测其扩增产物,因而兼有PCR及原位杂交技术二者的优越性:既可以同时获得组织及细胞的形态结构信息与分子信息,进行定性、定位分析,又具有比原位杂交更好的敏感性与专一性。 染色体原位…  相似文献   

20.
1. When myosin is exposed to a typical denaturing agent (acid) it becomes insoluble and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2. The same number of active SH groups is found in the soluble myosin of resting muscle as i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No activation of SH groups accompanies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protein in rigor. 3. Whe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is treated with a denaturing agent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4. Protein coagulation as brought about by denaturing agents (heat, acid, alkali, alcohol, urea, salicylate, surface forces, ultraviolet light) is a distinctly different change from the coagulation of myosin brought about by the unknown agent in mus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