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在相同提取方法和测定条件下,从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中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和Z-丁烯基酞内酯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当归经过炮制后其所含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是显著的,表明根据临床应用目的不同对当归进行炮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连作对当归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茬口当归药材挥发油,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比较了不同茬口挥发油出油率及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迎茬、连作2a、连作3a栽培当归挥发油收率分别为0.95%、0.75%、0.70%、0.64%,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1.62%、49.04%、29.49%、59.58%,藁本内酯的异构化产物邻苯二甲酸酐和1,4-环己二烯1,2-二羧酐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21%和4 47%、3.81%和8.55%、6.48%和10.65%、1.04%和5.33%.因此,与正茬栽培相比,连作栽培当归中挥发油的收率及其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但挥发油的组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不同年限巨尾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长年限对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2006~2010年种植的巨尾桉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巨尾桉叶片挥发油产量在0.55%~1.35%之间,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利用GC-MS共鉴定出6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3.00%~97.07%。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为:1,8-桉叶油素(55.72%~63.47%)、α-松油醇(9.78%~14.15%)、乙酸松油酯(4.96%~7.06%)、α-蒎烯(0.99%~4.31%)、龙脑(2.40%~4.89%)。由于生长年限的不同,挥发油中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5.
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草药贯叶连翘(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75种化合物,其中百里香酚、桉油精、丁香油酚等酚类物质为首次检出。结果表明,贯叶连翘因产地不同、部位不同,其挥发油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何月秋  林立  杜甜钿  黄艾 《广西植物》2017,37(5):627-63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紫娇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对该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娇花挥发油具有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大、成分较简单、化合物种类以含硫化合物为主的特点。两种方法在紫娇花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共检测出了16种化学成分,以硫醚类和含硫烃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占总成分在80%以上,其中Disulfide,bis(2-sulfhydrylethyl)-含量最高,其余许多成分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固相微萃取法对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提取效果较好,而水蒸气蒸馏法对含硫烃类、硫醚类和萜类的提取效果更好。实验条件下紫娇花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为17.46 mg·mL~(-1),清除率可达54.86%;紫娇花挥发油在相同条件下较L-抗坏血酸具有更强的总抗氧化力。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艾叶挥发油是艾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由100余种化学成分组成,主要含单萜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也有少量的醛、酮、酚类化合物。本文对近十年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产地、提取方法和采收期对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数量和含量的测定结果均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对艾叶药材的质量评价和应用。因此建议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选择采用不同产地的艾叶药材和相应的挥发油提取方法,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GC-MS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差别。本实验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炮制类型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法对黔产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分析计算,确定黔产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并比较四者所含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显示,从4种饮片中共检测出78种化学成分,其中鲜品莪术挥发油中有58个化学成分,生切饮片挥发油中有53个化学成分,蒸制饮片挥发油中有52个化学成分,醋炙莪术挥发油中有51个化学成分。由此得出结论,4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但是不同炮制法制备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将为黔产莪术加工炮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集不同海拔的细叶亚菊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共有成分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不同海拔高度细叶亚菊中挥发油成分差异明显,共有成分5种,分别为樟脑、α-蒎烯、β-蒎烯、桉叶油素、(-)-4-萜品醇。各海拔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桉叶油素、樟脑、邻-异丙基苯、樟脑、桉叶油素。各海拔相对含量在5%以上的化合物相同的只有桉叶油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5种共有成分的含量与海拔并无显著相关性。海拔高度对挥发油中共有成分含量的变化无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间(5、6、7、8和9月)栽培宽叶羌活药材中的挥发油,测定其含量;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以8月份采收的药材挥发油含量最高;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有31种共有成分;对共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香桧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γ-萜品烯、乙酸龙脑酯、α-红没药醇等15种成分可作为挥发油季节变化的特征组分。不同季节采集的羌活生药材,其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药用价值的微妙差异,可为羌活药材药理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蒙椴树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蒙椴树叶挥发油进行提取,挥发油回收率约为0.6%(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的80.35%以上。其中主要有己醇,己烯醇,贝壳杉烯和苯甲酸等  相似文献   

14.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oil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L. collected in six localities from southeastern France was analysed by GC-MS. Twenty-nine to 41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se volatile oils. The main constituents were sesquiterpene hydrocarbons, and minor variations were pointed out in the oil composition among the six populations. However, the composition of all the analysed oils greatly varied from tha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carried out on H. perforatum essential oils from other localities, in which monoterpenoids we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particularly, the alpha-pinene.  相似文献   

15.
黔产天胡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黔产天胡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活性,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天胡荽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探讨了其对多种细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研究,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89.99%以上,且发现其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对黔产天胡荽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花补血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82.12%。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2-硝基乙醇(59.63%)、正二十四烷(3.71%)、二苯胺(2.31%)、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正二十一烷(1.57%)、丙二醇(1.40%)等。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The volatile oil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ere obtained with supereritical CO2, steam distillation and petroleum ether extraction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s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are very different. The extraction rates of volatile oil by above-mentioned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are 1.764%, 0.040% and 0.082%, respectively. The volatile oil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which the content of houttuyninum reached 14.393 %, is better than those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不同居群生姜的指纹图谱部分共有峰进行了定性分析,初步鉴定了其中的20个成分。  相似文献   

19.
黄皮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皮果中提取挥发油 ,并用GC 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得到 92个化合物的峰 ,鉴定了 43个成分 ,占挥发油成分的 83 15 %以上。通过对黄皮果挥发油的分析 ,为对其及黄皮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