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南非发现德里默伦类人猿遗址化石搜寻者发现了一猿人遗骸的坑穴,这可能会使人清楚地了解10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非洲南部和东部直立行走的类人猿之间的联系。这一遗址是50年来南非最重要的发现,研究进化的专家希望这能大大有助于他们了解人类出现以前的猿人,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北京人地点的马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地点)马化石的发现,早在1921及1923年即有记录。自1927至1937年间,除1933年没有在这一地点发掘外,共发掘了十年,历年都有马化石发现。1949年北京解放后,周口店化石发掘工作,立即得到恢复。1951年、1958—1960年、1965—1966年都发掘了第一地点,历年又发现不少马化石。1959年并发掘到一件比较完整的马上颌骨,带有几乎全部上牙。解放前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的马化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散失及损坏的很多。解放后的则均完整保存。现将在这一地点发现的、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该所周口店工作站的马化石,开列清单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明镇 《人类学学报》1990,9(4):297-302
1954年12月27日,北京文津街3号中国科学院院部大会议室里,举行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二十五周年纪念会”。这是周口店“北京人”化石和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第四次盛会,实际上也是第一次“纪念会”。以前的三次,都属于庆祝会的性质。第一次是1926年安特生在北京宣布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的庆祝会。第二次是1927年步达生研究了布林和师丹斯基先后发现的牙齿后,宣布了化石的性质和“中国猿人”学名的时候。第三次是1929年在中国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之后,中国地质学会为此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庆祝这一项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于1992年发现的一块新的始祖鸟化石标本,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不仅成为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人们所找到的第七件骨骼标本,而且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为完美的一件。这一化石是在索伦霍芬的一个采石场发现的。据称,这一标本目前珍藏于慕尼黑博物馆内。由于对这一材料的正式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因而这一新的发现的学术意义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以预测。但至少有二点是十分肯定的,一是这一标本保存了相当完整的腰带结构,这也许能最终结束多年来,人们因为对始祖鸟标本保存状况的不同解释,而产生的,对始祖鸟腰带结构“象鸟还是更象恐龙”的疑虑和  相似文献   

5.
始祖鸟新闻     
1973年6月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一期古生物杂志上,刊登了马依尔的一篇文章,介绍在埃希斯塔特地方发现的一只始祖鸟的相当完整的化石。这块化石是1951年在该地的一个采石场里发现的。这是自1861年,在离埃希斯塔特以西十多公里的索罗霍芬发现第一只始祖  相似文献   

6.
密执根大学和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山麓发现了一个原始鲸的头骨背面和它的几颗牙齿。经密执根大学的金格里奇等研究,最近发表文章认为,这是已知年代最早、最原始的鲸化石,地质时代为四千五百万年到五千万年前的早始新世。据报道这一化石的三个方面,可以证明鲸是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去的。 1.这一鲸化石发现于陆相的红色沉积,而不是发现于海洋环境。 2.与该鲸化石一起发现的动物化石主要是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人们在西德波恩附近的弗雷兴露天煤矿发现了一棵石化了的大树。据专家鉴定,这是一棵沼泽地带生活的柏树,距今已有一千万年了。这棵大树是在离地表72米深的沙质粘土和砾石  相似文献   

8.
李迎雷  王嵘 《化石》1992,(3):19-19,27
1908年,在美国新墨两哥州拉顿附近的福塞姆,一位名叫乔治·麦琼金的黑人骑着马去检查被洪水淹没的一个小湾里栅栏的标杆。在一条小溪中,他发现了几块骨头。这位黑人的父母都是奴隶,他本人却是位业余博物学家。他见到这几块骨头,觉得它们颇有博物学方面的价值,但无法使自己的发现引起别人注意。麦琼金死后三年,即1925年,在一次对福赛姆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把刺透了一种美洲已绝种的野牛肋骨的矛头。据考证,这把矛头是10500年  相似文献   

9.
《化石》1976,(1)
据外国报纸和期刊报道,美国和法国联合组织的一支考察队1974年11月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低地发现了一具古代人类化石骨架,包括头骨的一部分、下颌骨、脊柱的一部分、肩胛骨一小块、臂骨大部、一些手骨和腕骨、半个骨盆、完全的左大腿骨、右胫骨的下端、一些踝骨和足骨,还有许多肋骨片。如果这项发现能经得住进一步科学研究的检验,则如此远古人类象这样完全的骨架,这还是第一个。在此之前,1974年10月,这个考察队还宣布发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下颌骨、几个破的上颌和下颌。据称他们已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属于十个早期人类的化石。  相似文献   

10.
周忠和 《化石》1993,(4):6-7
始祖鸟会飞吗?这是一个自从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古老话题,最近一些年,由于人们对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问题兴趣的陡然增加,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在短短的篇幅内将人们多少年来从各个角度提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证据罗列出来实在是不现实的。那么,还是让我们从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不平凡的问世经历开始说起吧。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至今,人们已总共发现了六件骨架和一件羽毛标本。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这么些标本,这本身已足以说明其珍贵的程度。有趣的还不止于这些。亲爱的读者中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真正的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其实早在1855年就已被人发现。遗憾的是,这本该成为“第一”的标本由于时运不佳,当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学报》1985,4(4):399-400
山西永济发现中更新世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197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龙玉柱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向前等人在山西省永济县介峪口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一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1984年11月底,笔者和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到该地点进行野外实习时,在这一地点以东约2华里处又发现了另一个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高,哺乳类化石计有纳玛象(Palaco  相似文献   

12.
辽宁营口金牛山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东北更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成果甚少,辽宁省几无报道。解放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1957年,周明镇和薛祥煦记述了建平和康平发现的更新世晚期的动物化石;《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志》(1958)一书,记述的主要是吉林榆树发现的材料,也提到辽宁的某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1964年,丁梦麟等对朝阳-赤峰间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作了报道,并探讨了这一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的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辽宁省古人类、旧石器文化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出现了崭新面貌,改变了东北地区无可靠的旧石器文化的局面,部分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这些文  相似文献   

13.
1984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副主任吕遵谔副教授带领他的六名研究生和作者,在辽宁省营口县永安乡西田屯的金牛山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实习时,发现了一批罕见的猿人化石,同时还发现了当时人类的居住面以及大量动物化石。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浓厚兴趣。教学实习的理想之地金牛山座落在西田屯村西,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山,海拔约70米,周长1240米,面积仅有0.308平方公里。这座小山是由前震旦纪的白云质大理岩、石灰  相似文献   

14.
在智利的最北端发现了一批为数可观的木乃伊。据考证,这些木乃伊距今已有7810年的历史,发现地点是莫洛·德·阿利卡的山麓。这一发现在考古学界引起了真正的革命。这些木乃伊的历史之长,远远超过了埃及人工制成的木乃伊的年代(约三千年左右,至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木乃伊)。发现和挖掘是塔拉帕卡大学人  相似文献   

15.
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子筛的概念凝胶过滤是分子筛的一种,在介绍凝胶过滤法之前,首先介绍分子筛的由来。1928年,McBain提出了分子筛的概念。后来发现这一现象在许多地方都存在。1950年,Synge与Tiselins在解释凝胶层中的电泳和电渗现象时引用了分子筛的概念。此后发现在柱层析中也有这种现象,于是许多工作者尝试了一系列能适用于生物高分子分离纯化用的分子筛。到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科学工作者曾两次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在地层古生物方面的重要发现之一,就是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海拔4800米的聂拉木县,土隆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化石点,采得了一种一亿六千万年前的巨大的鱼龙化石。鱼龙是人们比较熟知的一种绝灭了的海生爬行动物。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一名著中,曾多次的提到鱼龙这一珍奇的古动物。鱼龙最早发现于十八世纪初(1708年)。当时在瑞士苏黎世地  相似文献   

17.
新浪科技报道: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医学发现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过去的2007年一年里,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有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发现和发明.以下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3,(16):I0001-I0001
2011年,复旦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人体代谢废物:2HG诱发白血病的病理机制,这项研究开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条新道路。此后不少科学家又在这一方面获得了各种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位置感知和导航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未能揭示这一功能的机制。约翰·奥·基夫和莫泽夫妇的研究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分别发现了定位系统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发现了大脑如何创建周围空间的"地图",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定位的路径。这一成果对于研究人脑的定位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